『壹』 中國近年來取得的成就
1、1953年7月27日,戰爭雙方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
抗美援朝,又稱抗美援朝運動或抗美援朝戰爭,是世紀50年代初爆發的朝鮮戰爭的一部分,僅指中國人民志願軍參戰的階段,也包括中國人民支援朝鮮人民抗擊美國侵略的群眾性運動。
1953年7月,雙方簽訂《朝鮮停戰協定》,從此抗美援朝勝利結束。1958年,志願軍全部撤回中國。10月25日為抗美援朝紀念日。
2、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在新疆羅布泊爆炸成功,成為繼美國、蘇聯、英國、法國之後,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
同日發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聲明》稱,中國政府一貫主張全面禁止和徹底銷毀核武器;中國發展核武器是為了防禦,為了打破核大國的核壟斷。中國政府鄭重宣布,中國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
3、第一顆裝有核彈頭的地地導彈飛行爆炸成功
1956年,以聶榮臻為主任的國防部航空工業委員會成立,負責導彈的研製工作和航空工業的發展工作。5月,中央軍委召開會議,討論《關於建立我國導彈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見》。中央果斷作出發展導彈技術的決策。
1965年,導彈和人造衛星的研製被統一納入中央專門委員會的領導范圍之內。全國26個部委,20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1000多家單位的科技人員大力協同,在攻克尖端科技難關方面顯示出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
4、中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
1967年6月17日8時20分,我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實測當量330萬噸,中國成為世界上第四個掌握氫彈技術的國家。
「一切准備就緒。……震動世界的時刻來到了。」「驟然間,閃光萬丈,碧藍天空涌現出一個烈焰翻騰的大火球,只聽一聲天崩地裂的巨響,火球消失,一個蘑菇形狀煙雲上升。
我國自己設計、自己製造的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了!」1967年6月18日,人民日報刊發文章,對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進行了紀實報道。
5、北京舉辦2008年第二十九屆奧運會
第二十九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又稱為北京奧運會,2008年8月8日至24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舉行。此屆奧運會是中國首次舉辦夏季奧運會,亦是繼1964年東京奧運會和1988年漢城奧運會後,夏季奧運會第3次在亞洲國家舉行。
本屆北京奧運會共打破43項新世界紀錄及132項新奧運紀錄,並破紀錄共有87個國家在賽事中取得獎牌,主辦國中國以51面金牌成為居獎牌榜首名,是奧運歷史上首個亞洲國家登上金牌榜首。本屆奧運先後誕生出兩名水上及陸上「飛人」—— 美國選手菲爾普斯及牙買加選手博爾特。
前者在「水立方」連奪八枚金牌,不但成為同一屆奧運會中獲得最多金牌的運動員,而且成為夏季奧運會獲得金牌總數最多的運動員;後者在「鳥巢」八日內先後以破世界紀錄成績奪得男子100米、男子200米及男子4x100米接力三枚金牌,被譽為全世界跑得最快的人。
『貳』 中國近年來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1、首登月球暗面
2019年1月3日上午10點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並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揭開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此次任務實現了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首次月背與地球的中繼通信,開啟了人類月球探測新篇章。
2、港珠澳大橋
港珠澳大橋是中國境內一座連接香港、珠海和澳門的橋隧工程,位於中國廣東省伶仃洋區域內,為珠江三角洲地區環線高速公路南環段,於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時開通運營。
3、人造瀑布
人造瀑布是貴州省貴陽市觀山湖區烈變廣場的一個城市景觀,樓高121米,瀑布設計高度達到108米,也是全世界最高的人造瀑布。
4、渤海之眼
「渤海之眼」摩天輪,位於山東濰坊,是當今世界上最高的無軸摩天輪。有別於傳統的有軸摩天輪,渤海之眼摩天輪中間沒有任何支撐,運行時輪盤不轉動,轎廂自帶行走機構,通過軌道沿輪盤轉動。
5、上海佘山世茂洲際酒店
上海佘山世茂洲際酒店,是世界首個建造在廢石坑內的自然生態酒店。被美國國家地理譽為「世界建築奇跡」。
『叄』 中國最新成果是什麼
神六上天
『肆』 中國近年來的成就
1、磁懸浮列車技術
2005年,西南交通大學與上海磁浮交通工程技術中心簽訂了「上海城軌磁浮列車車輛總體設計」合同,並於次年3月又簽訂了「上海低速(城軌)磁浮交通試驗線工程懸浮控制設備供貨及服務」合同,全面參加上海城軌磁浮試驗線磁浮列車研製。
該試驗列車為三節編組,為全新結構設計並創下多個「首次」:國內首次採用整體電磁鐵結構,首次採用五懸浮架結構,首次採用DC330V懸浮電源,首次採用三選二懸浮感測器,列車最高運行速度100km/h。
2、神州五號飛船
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是「神舟」號系列飛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國首次發射的載人航天飛行器。它於2003年10月15日9時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將航天員楊利偉及一面具有特殊意義的中國國旗送入太空,2003年10月16日6時23分返回。
「神舟」五號飛船載人航天飛行實現了中華民族千年飛天的願望,是中華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國航天事業在新世紀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航天產業是當今世界經濟中發展最為迅速的領域之一,同時也是競爭激烈、回報豐厚的新興產業,它是一個高投入高產出的產業。神舟五號的發射成功,標志著我國載人航天事業邁出了關鍵的一步,今後我國還將建立更為完整的載人航天體系。
3、2008年北京奧運會
第29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Games of the XXIX Olympiad),又稱2008年北京奧運會,2008年8月8日晚上8時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舉辦。
2008年北京奧運會主辦城市是北京,上海、天津、沈陽、秦皇島、青島為協辦城市。香港承辦馬術項目。
2008年北京奧運會共有參賽國家及地區204個,參賽運動員11438人,設302項(28種)運動,共有60000多名運動員、教練員和官員參加。
(4)成果中國算擴展閱讀
中國2008年以後的成就:
1、我國「人造太陽」裝置創造世界新紀錄
國家大科學裝置——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東方超環(EAST)實現了穩定的101.2秒穩態長脈沖高約束等離子體運行,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這一重要突破標志著,我國磁約束聚變研究在穩態運行的物理和工程方面將繼續引領國際前沿。
東方超環是世界上第一個實現穩態高約束模式運行持續時間達到百秒量級的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對國際熱核聚變試驗堆(ITER)計劃具有重大科學意義。由於核聚變的反應原理與太陽類似,因此,東方超環也被稱作「人造太陽」。
2、國產水下滑翔機下潛6329米刷新世界紀錄
我國自主研發的「海翼」號水下滑翔機於2017年3月在馬里亞納海溝挑戰者深淵,完成大深度下潛觀測任務並安全回收,最大下潛深度達到6329米,刷新了水下滑翔機最大下潛深度的世界紀錄。
「海翼」號水下滑翔機是根據中科院B類戰略先導專項的部署,由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研製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水下觀測平台。
此次「海翼」號在馬里亞納海溝共完成了12次下潛工作,總航程超過134.6公里,收集了大量高解析度的深淵區域水體信息,為海洋科學家研究該區域的水文特性提供寶貴資料。
3、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光量子計算機誕生
2017年5月3日中國科技大學潘建偉院士科研團隊宣布光量子計算機成功構建。潘建偉團隊在多光子糾纏領域始終保持著國際領先水平,團隊利用自主發展的綜合性能國際最優的量子點單光子源,通過電控可編程的光量子線路,構建了針對多光子「玻色取樣」任務的光量子計算原型機。
實驗測試表明,該原型機的取樣速度比國際同行類似的實驗加快至少24000倍,通過和經典演算法比較,也比人類歷史上第一台電子管計算機和第一台晶體管計算機運行速度快10倍至100倍。
『伍』 中國天眼取得重大成果,到底是怎樣的巨大成果
2020年11月4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舉行發布會介紹,“中國天眼”運行穩定可靠,取得一系列重大科學成果 。“中國天眼”建成運行以來,觀天成效如何?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稱,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自2020年1月完成國家驗收以來運行穩定可靠,已取得發現逾240顆脈沖星等系列重大科學成果,基於”中國天眼“數據發表的高水平論文達到40餘篇,近一年已提供觀測服務超過5200個機時,超過預期設計目標近2倍。並以其當今世界最強靈敏度射電望遠鏡的巨大潛力,有望捕捉到宇宙大爆炸時期的原初引力波。
『陸』 中國近年來的輝煌成就
截止2019年,中國的輝煌成就:
1、社會主義改造
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成功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這一切,為當代中國的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
2、堅持改革開放
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志,我們黨總結歷史經驗,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理論勇氣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新時期,成功開辟、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3、經受住考驗和挑戰
經受住蘇聯解體、東歐劇變、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和嚴重洪澇災害、2003年「非典」疫病災害、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等一系列嚴峻考驗和挑戰。通過持續努力和奮斗,中國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發展起來,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歷史性飛躍。
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開啟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歷史進軍。到本世紀中葉,當我國全面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之時,中華民族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巍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5、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
2008年北京奧運會主辦城市是北京,上海、天津、沈陽、秦皇島、青島為協辦城市。香港承辦馬術項目。2008年北京奧運會共有參賽國家及地區204個,參賽運動員11438人,設302項(28種)運動,共有60000多名運動員、教練員和官員參加。
『柒』 中國近年來取得的新成就
中國人權事業取得新成就
一、是改革紅利更多惠及全民,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專的保障水平再屬上新台階。
二、是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有效推進,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得到切實保障。
三、是人人平等原則得到切實貫徹,各類群體的權利保障力度穩步加強。
四、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弘揚,人權教育研究水平顯著提升。
五、是國際人權交流合作廣泛開展,人權理念、政策和成就更受尊重。
人權司法保障方面取得新成就
一、是不斷健全人權司法保障機制。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對深化司法體制改革作出重大部署,司法職權配置進一步優化。
二、是進一步完善人權司法保障程序。
三、是努力提高人權司法保障執行力。
四、是切實保障被羈押人合法權利。
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取得新成就
一、建設目標向信息化整體轉型。
二、編制構成向質量效能型轉變。
三、軍事訓練向基地化、模擬化、網路化發展。
四、人才培養向素質能力躍升。
五、政治工作向提高戰鬥力聚焦、
六、後勤保障邁向三軍一體、軍民兼容、平戰結合。
七、武器裝備建設更加註重頂層設計。
『捌』 中國近年來取得的新成就是什麼
1、堅定不復移貫徹新發展制理念,堅決端正發展觀念、轉變發展方式,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
2、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在世界主要國家中名列前茅,國內生產總值從五十四萬億元增長到八十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百分之三十。
3、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經濟結構不斷優化,數字經濟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高鐵、公路、橋梁、港口、機場等基礎設施建設快速推進。
4、農業現代化穩步推進,糧食生產能力達到一萬二千億斤。
5、城鎮化率年均提高一點二個百分點,八千多萬農業轉移人口成為城鎮居民。
6、區域發展協調性增強,「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成效顯著。
7、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實施,創新型國家建設成果豐碩,天宮、蛟龍、天眼、悟空、墨子、大飛機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繼問世。
8、南海島礁建設積極推進。
9、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逐步健全,對外貿易、對外投資、外匯儲備穩居世界前列。
『玖』 中國現代數學成果
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16世紀(明代中葉)以前,在數學的許多分支領域里,我國一直處於遙遙領先的 地位。
只是後來在封建制度的束縛下,我國包括數學在內的整個科學技術領域都逐漸落後了。而歐洲則在經歷了文藝復興之後,很多學科一躍超過了東方。
"戊戌變法"後,國家廢科舉,一些有識之士興學堂,開始傳播西方的科學文化。到"五四"時期,一批學子把西方科學移植到中國,為今天中國的科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熊慶來便是其中傑出的一員。他於1921年從法國留學歸來,即將近代數學引進中國,創建了中國第一個數學系(當時稱算學系),培養了大量的數學人才。他是中國現代數學辛勤的開拓者。
周恩來總理於1955年視察雲南大學時,還特別提到這位當時尚在國外的大數學家、大教育家。他說:"熊慶來培養了華羅庚,這些具有真才實學的人,我們要尊重他們。"
熊慶來,字跡之,1893年9月11日(農歷)出生於雲南省彌勒縣朋普鎮息宰村。這是一個只有七八十戶人家的偏僻山村,熊慶來的啟蒙教育就是在這里完成的。
1907年,婚後不滿一個月,酷愛學習的熊慶來到昆明考入方言學堂,兩年後,又升入雲南英法文專修科,學習法語不到一年,他便能流暢地同法籍教師對話。
1913年,他以優異成績考取雲南省教育司主持的留學比利時的公費生,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德軍侵入了中立的比利時。熊慶來只好離開陷落的比利時,轉經荷蘭、英國,來到法國,由於戰爭,法國的礦業學校也關閉了,他便改學數學和物理學。
留學7載,他深受巴斯德、居里夫婦等科學偉人的性格、思想、情操等方面的巨大影響。他先後在巴黎大學、馬賽大學等4所大學攻讀,取得了高等數學、高等分析、力學、天文、高等普通物理學等證書,並獲理科碩土學位。
1921年春,風塵僕僕的熊慶來從法國學成歸來。懷著為桑梓服務的熱望,他回到了故鄉雲南,任教於雲南甲種工業學校和雲南路政學校。
同年,才開辦的國立東南大學(今南京大學前身)寄來聘書,請熊慶來去創辦算學系。英雄有了用武之地,熊慶來帶著妻子和8歲的兒子秉信來到了龍盤虎踞的南京,一展宏圖。
年僅28歲的熊慶來不僅被聘為教授,還被任為系主任,他工作負責、授課認真,當時能講授高深數學理論的僅他一人,故他同時擔任了《微分方程》、《高等分析》、《球面三角》、《微積分》等多門課程的數學工作。
5年中他編寫了《高等算"學分析》等十多種講義,他患嚴重痔瘡不能坐,就伏在床上寫。過度的勞累又使他患了胸膜炎,但他仍廢寢忘食,不顧病痛地工作。
他非常愛惜人才,經常接濟窮苦學生。為了培養國家人才,他嘔心瀝血,不辭勞苦。譽滿當代中國科壇的嚴濟慈(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胡坤陛等都曾得到熊老的幫助。
熊慶來常常寄錢給在法國學習的嚴濟慈。有一次,校方因故不發工資,他讓妻子去典當皮袍子,寄錢給嚴濟慈。嚴濟慈在法勤奮學習,成績優異,此前,法國是不承認中國大學畢業文憑效力的。從嚴濟慈起,法國才開始承認中國的大學畢業文憑與法國大學畢業文憑具有同等效力。
1926年,清華學校改辦大學,又聘請熊慶來去創辦算學系。他在任清華算學系系主任的9年間,又辛勤培養了一大批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優秀人才。有人說:"中國的數學家約有一半出自清華算學系。
華羅庚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初中學歷的他通過自學,於1930年發表《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不能成立的理由》這篇論文後,熊慶來慧眼識人才,便把當事務員的他從江蘇金壇中學請到清華。 熊慶來重才華輕學歷,在很講究學歷的清華力排眾議,破例地留下華羅庚並以"助理"名義安排工作,讓他有時間、有條件學習。
華羅庚得到熊慶來的直接指導,並可隨意聽教授們的課,又有條件潛心鑽研,可謂"如魚得水",得以迅速成長,一年之後他被任為助教,再一年後升為講師,又兩年後成為文化基金會研究員。
1936年,經熊慶來和理學院長葉企蘇的推薦,華羅庚登上北去的列車,橫穿西伯利亞,跨越英吉利海峽,前往英國劍橋大學做訪問學者。後來,華羅庚在數論及分析領域取得卓越的研究成果,成為馳名中外的大數學家。
著名的物理學家錢三強、趙九章、彭恆武都是熊慶來在清華任教時的學生。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後,法國《世界報》載文評述,談起錢三強的貢獻時,還特別指出他是熊慶來的學生。
1930年,熊慶來在代理清華學院院長時,創建了我國第一個數學研究機構--清華算學系研究部,他是指導老師之一。螢聲當代數學界的美籍大數學家陳省身,就是當時該部的研究生。
1931年,熊慶來代表中國出席在瑞土蘇黎世召開的世界數學會議。這是中國代表第一次出席國際數學會議。世界數學界的先進行列中,從此有了中國人!
會議結束後,熊慶來利用清華規定的五年一次的例假,前往巴黎專攻函數論,於1933年獲得法國國家理科博土學位,他定義的無窮級被國際上稱為"熊氏無窮級",載人了世界數學史冊。
1934年,他返回清華,仍任算學系主任。翌年,他聘請法國數學家H·阿達瑪和美國數學家、控制論的奠基人N·魏納到清華講學。為高年級學生和研究生開拓視野,幫助他們提高研究能力。
當時的研究生陳省身、吳大猷、庄圻泰、施樣林、段學復等人,後來都成為著名學者。熊慶來在晚年曾謙虛地回顧說:"平生引以為幸者,每得與當時英才聚於一堂,因之我的教學工作頗受其鼓舞。"
1936年,在熊慶來和其他數學界前輩的倡議下,創辦了中國數學會會刊,熊慶來任編輯委員。這個會刊即是現今的《數學學報》的前身,可稱是中國的第一張數學學報。
1937年,應雲南省政府之請,熊慶來回到闊別16年的家鄉,擔任雲南大學校長。當時的雲南,經濟、文化都極為落後,辦學條件萬分艱苦。然而,熊慶來內心卻澎湃著一股為桑梓服務,發展雲南教育的熱情,一心要"把雲大辦成小清華"並於1938年7月爭取到將雲南大學從省立改為國立。
熊慶來認為辦好學校的首要關鍵是精選教師。他憑借自己在學術界的聲望,聘請了許多知名學者到雲大任教。人們稱贊他"有蔡元培兼收並容的風度"。當時雲大師資陣容之強大,毫不遜色於一些老牌大學。
他信任人,也善於用人。他給予各學院院長和系主任在很多問題上的自決權,尊重他們的決定。只要拿得出成績。把系、把學院搞得好的,他總是放手讓你干。
他沒有校長的架子,一貫平易近人,和藹可親,關心別人,逢年過節,他常把單身教員請到家裡吃飯。
他勤儉辦學。事必躬親。為了聘到好的教授,他提出給外省來的教授以高薪,他自己和雲南籍教員,則只領取規定的工資。
在他的表率作用和嚴格要求下,學校機構精幹,工作效率頗高。注冊組、庶務組人少事雜,卻把諸事管理得井井有條,並以熱情周到的接待讓新來的教師覺得雲大"是個可以安身立業的地方。"
熊慶來還強調要樹立好的校紀校風。他認為必須對學生嚴格要求,杜絕考試作弊;課堂教學、實驗、習題等環節一環也不能放鬆。如此嚴格要求的結果,使雲大畢業生的質量可與一些老牌大學媲美。
熊慶來任校長的12年中,雲大從原有的3個學院發展到5個學院,共18個系,另附專修班和先修科各3個,為國家和民族培養了大批有用之才,為改變雲南文化落後的狀況作出了重要貢獻。
1949年雲南學生運動蓬勃開展。6月,熊慶來接到教育部通知,要他立即前往巴黎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會議,就在他登上飛機出發之際,教育部宣布解散雲南大學,並撤銷其校長職務。
聯合國會議結束後,他便暫留巴黎,想在晚年再研究數學問題,以補前12年行政事務纏身而疏離學術研究之憾。
1956年,法國要出一套數學叢書。經法國數學界的推舉,其中關於函數論的專著,光榮地落到了一個中國人--熊慶來的身上。於是,他不顧半身不遂之苦,奮力完成了這部專著,深為國際數學界所稱道。
然而,祖國在他心中一直是個神聖的字眼。熊慶來在完成了為法國數學叢書寫作的那本函數論專著後,毅然帶病歸國。
熊老回國後,任數學研究所研究員,並擔任了所常務委員、學術委員會委員和函數論研究室主任。他在歸國歡迎會上誠懇表示:"我願將我的一點心得獻給下一代同志,我願在社會主義的光芒中,盡瘁於祖國的學術建設事業。"
他一面自己加緊研究,一面積極推動我國數學研究的發展。他於1960年、1961年、1964年幾次在全國和北京地區的函數討論會上作了學術報告,為函數論的研究指明了方向。從1961年起,他倡導舉辦的函數討論班,每兩周在他家聚會一次,除庄科、庄圻泰、范會國、趙進義等老教授外,還有北京高校的一些中青年教師、研究生,可謂數學上的"四世同堂"。
熊老除積極推動研究工作外,還指導青年研究人員和招收研究生,孜孜不倦地培養青年一代。現在為國際數學界所稱道的青年科學家楊樂、張廣厚便是他70高齡時最後帶的兩個研究生。
楊樂、張廣厚在函數值分布論研究中關於"虧值"與"奇異方向"間的具體聯系的研究成果,還被國際上譽稱為"楊張定理"。80年代,這兩位青年數學家多次應邀赴歐美國家講學,為祖國贏得了榮譽。楊樂曾深情地說:"如果我從北大畢業後,沒有得到熊老的培養,沒有科學院這樣一個環境,那是絕對做不出這樣的成績來的!"
可是,令人萬分痛心的是,這樣一位貢獻巨大的學者,在"十年浩劫"中競被打成"反動學術權威"和"熊華(羅庚)黑線"人物,受著無休無止的批鬥和摧殘。
1969年2月3日的深夜,熊老在凜冽的寒風中與世長辭了,桌上還攤著上床前沒有寫完的"交代",一代數學泰斗就如此凄涼地離開了人間……
然而,歷史卻不會忘記這位為中國數學作出巨大貢獻的人。1978年,他的冤案得到了平反。
"太華巍巍,拔海千尋;滇池森森,萬山為襟;卓哉吾校,與其同高深。努力求新,以作我民;努力求真,文明允臻。"
今天,一所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慶來中學"已在他的家鄉彌勒縣建立起來,許多後來者正沿著熊慶來開辟的研究道路,奮力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