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陳煥春成果

陳煥春成果

發布時間:2021-01-13 10:39:56

⑴ 陳煥春的成就榮譽

在動物流感、動物結核、乙型腦炎、豬鏈球菌病等重大人畜共患病,以及豬偽狂犬、豬蘭耳病等新發重大動物疫病等方面,開展了全面、系統、深入研究,並將研究成果產業化,用於生產實際,產生了經濟與社會效益。
率先確定了豬偽狂犬病在我國爆發流行,分離鑒定了豬偽狂犬病毒,研製了各種診斷方法;系統闡述了我國豬偽狂犬病的五大臨床表現形式;研製了疫苗,提出了偽狂犬病的根除計劃,於2001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克隆測序了豬細小病毒和豬圓環病毒兩個全基因組序列和多種病原的50多個功能基因。構建了偽狂犬病毒通用載體,研製了10種基因工程疫苗和10種分子診斷試劑盒,申報了10種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和4個新獸葯證書及2項發明專利。
先後承擔了國際合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攻關重中之重項目;國家生物技術攻關;863和省部級課題以及橫向課題30餘項。獲得國家一類新獸葯證書1項,二類新獸葯證書1項。
研製了多種新型滅活疫苗與弱毒疫苗及診斷試劑盒,獲得3項鑒定成果和14項專家驗收認定成果。制定了偽狂犬病檢疫規程國家標准和豬細小病毒檢疫規程農業行業標准,修定了豬血痢檢疫規程檢疫檢驗行業標准。培養畢業博士14人(在讀23人),畢業碩士36人。發表論文142篇,會議論文73篇,專著1部,參編2部,編寫論文集6本。
先後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
1992年獲國務院特殊津貼,1998年獲農業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2001年作為項目主持人「豬偽狂犬病毒鄂A株的分離鑒定、分子生物學與綜合防制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8年作為項目主持人「豬偽狂犬病毒分離鑒定、實驗室診斷與流行病學研究」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2014年2月湖北省科學技術最高獎--突出貢獻獎獲得者。

⑵ 華中農學院是不是有個領導叫陳范春的 相關介紹

是陳煥春......
陳煥春,男,1953年生,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1988年2月畢業於德國慕尼黑大學,獲博士學位。現任華中農業大學農業微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兼任武漢大學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科技部禽流感攻關研究總體專家組組長、863現代農業技術領域專家組副組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家委員會委員、農業部新獸葯審評委員會委員、農業部咨詢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務院突發事件應急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畜牧獸醫學會理事長等職。主持國家973、863、國家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重大科研課題40餘項。
主要研究領域為動物重大傳染病與人畜共患傳染病流行病學、分子生物學、基因工程疫苗與分子診斷試劑等。率先在國內外開展了牛冠狀病毒單克隆抗體與基因工程抗體研究,首次在國際上研製成功單抗ELISA檢測犢牛冠狀病毒抗原,對該病的防治起到了關鍵性作用。在國內率先確定了豬偽狂犬病在我國的爆發流行,闡明了我國豬偽狂犬病的五大臨床症狀,研製了偽狂犬病滅活疫苗和偽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及鑒別診斷試劑盒,提出了我國偽狂犬病的根除計劃。針對嚴重危害我國養殖業的新發傳染病豬繁殖與呼吸系統綜合症、豬圓環病毒2型、豬傳染性胸膜炎、副豬嗜血桿菌和重大人畜共患傳染病禽流感、SARS、奶牛結核、豬鏈球菌2型和乙型腦炎等,從病原學、流行病學、病原分子生物學、新型疫苗與診斷試劑和綜合防制措施等方面開展了全面系統深入的研究。為有效控制這些動物重大傳染病,減少經濟損失,保障人的健康做出了貢獻。
克隆、測序了20餘株病毒和2種細菌的全基因組序列。構建了偽狂犬病毒、豬胸膜肺炎放線桿菌和豬沙門氏菌等3種通用型載體,研製了10餘種基因工程疫苗和10餘種分子診斷試劑盒,獲得了14個轉基因安全證書,11個新獸葯注冊證書和7個發明專利,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國家教育成果二等獎1項,國家重點新產品證書1項,制定了國家標准、農業部行業標准3項,在國內外期刊發表論文500餘篇,SCI收錄80餘篇,已培養畢業博士50人,碩士70人。

⑶ 在農業領域除了袁隆平,還有哪些值得我們尊敬的科學家

科學家的定義十分廣泛,一般指對真實自然及未知生命、環境、現象及其相關現象統一性的客觀數字化重現與認識、探索、實踐的人。

個人觀點:科學家應該是指在科學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院士、長江學者等,當然除此之外仍然有一大部分的科研工作者在某一方面作出突出貢獻,但是尚未被評為院士或長江學者等。這些人均能夠被稱為科學家。

陳化蘭,女,1969年3月出生於甘肅白銀,病毒學家。1991年獲甘肅農業大學學士學位,1994年獲甘肅農業大學碩士學位,1997年獲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學位。1999年前往美國聯邦疾病控制中心(CDC)從事博士後研究,2002年回國工作。現任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研究員,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主任,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禽流感參考實驗室主任,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動物流感參考中心主任。2017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主要從事動物流感病毒研究。她發現了決定H5N1和H7N9禽流感病毒獲得感染哺乳動物能力、致病力和在哺乳動物間呼吸道傳播的關鍵分子及其相關機制,為H5N1和H7N9病毒的科學認知、風險評估、防控政策和疫苗研發提供了關鍵科學基礎。她創制的禽流感疫苗在國內外廣泛應用,產生巨大社會與經濟效益,為滿足國家重大需求做出了重要貢獻。

⑷ 豬流感的具體症狀

去醫院看看吧~~~應該不會吧~~

⑸ 正確面對「豬流感」不必驚慌

以下做幾來點溫馨提示:1、預防流行性源感冒的最好方法,是增強自己的抵抗力,要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飲食均衡、適量運動、注意空氣流通。如果患有流感症狀,應立即找醫生診治,並留在家中休息,避免前往擠迫和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2、任何時刻:注意個人及環境衛生,保持雙手清潔,經常用皂液洗手,特別是在進食或觸摸口鼻或眼睛之前。當咳嗽或打噴嚏時,應用紙巾掩蓋口鼻,然後把紙巾妥為包好並放入有蓋的垃圾桶內,以及徹底清潔雙手。3、您若感到身體不適,如發熱、咳嗽、咽喉腫痛等感冒症狀,應盡早到醫院診治,向部門經理或主管申請休假並保持聯系。個人需要採取的預防措施:1 、勤洗手、避免與人握手、減少到處觸摸物件。2 、勿將吐痰到垃圾桶內,應用紙巾包好,通過水廁沖走,之後要洗手。3 、打噴嚏或咳嗽時要用紙巾掩蓋鼻、口,之後要洗手。4 、如廁後,要洗手。5 、接觸公用物件如扶手、門把手、電梯按鈕、公用電話後要洗手。6 、從外面回家後或回到公司後要先立即洗手。7 、避免使用公共電話,如有必要先用紙巾包好話筒。8 、假日時,避免乘搭公共交通工具外游或到人員密集的場所。9 、您若有需要可使用一次性口罩。

⑹ 構樹飼料是不是個騙局

這個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構樹做飼料是有優點的:
以構樹全株為主要原料、經特殊發酵後的金桑構樹植物蛋白飼料,具有獨特香味,羊、豬、牛、兔、雞、鵝等畜禽喜吃、肯長,因而生長速度快、抗病能力強,飼料的消化率高達90%以上。以羊為例,食用金桑構樹飼料的羊,飼養周期縮短、發病率低、羊圈清潔無異味、羊毛色鮮亮、羊肉肉質純正、味道鮮美、營養豐富。
金桑構樹飼料經國家權威部門多次檢測,粗蛋白及18種氨基酸總含量均超過30%,富含鈣、鐵、鋅、硒等多種元素,促生長、解毒抗病、降膽固醇因子,顯著地增強了蛋白質合成和細胞免疫功能。簡單地說,金桑構樹植物蛋白飼料具有以下特色:
1.綠色有機:由構樹發酵製成,不含農葯、激素,屬綠色天然無公害產品;能夠顯著提高肉禽蛋奶品質。
2.不佔耕地:構樹可在我國至少2億畝的非耕地上種植,不與人畜爭糧、爭地。
3.利用率高:專利發酵技術「點樹成金」,全株利用率95%,提高產出、降低成本,畝產效益高。
4.成本優勢:比傳統飼料價格低20%,替代全價飼料比例高達30%—60%,節約飼料成本。
5.適口性好:利用生物發酵技術,飼料消化率達 90%以上;具有獨特清香味,畜禽喜吃、肯長。
但構樹種植推廣是否騙局就要看推廣單位是否有種苗基地、飼料廠、產品銷售渠道等等,如果這些都具備,騙局的可能性較低。另外構樹合作推廣收益不可能比其他種養殖高很多,如果推廣方許諾高收益,那就可能是騙局。

⑺ 陳煥春的個人簡歷

陳煥春 Chen Huanchun (1953.3.20 -) 中國工程院院士、家畜傳染病學專家。出生於湖北省恩施市。1988年畢業於德國慕尼黑大學獸醫專業,獲博士學位。
2001年,陳煥春帶領團隊創辦了高新技術企業——武漢科前動物生物製品有限責任公司。
2003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004年,自籌資金建成第一期GMP生產車間,搭建了良好的成果轉化平台。公司創辦以來,累計銷售收入7.2億元,上繳稅收9487萬元,上繳學校1408萬元,解決506人就業謀生。2010年,公司在武漢光谷生物城購地135畝,自籌資金2億元建成第二期GMP車間,現在已經通過驗收並投入生產。

⑻ 中國除了袁隆平,還有哪些貢獻較大的農業專家

謝華安,雜交水稻之母,中國工程院院士。
謝華安,1941年生於閩西地區。1972年冬,他從五七幹校被調入福建三明農科所工作。當時,正逢雜交水稻協作攻關組從全國十幾個省市自治區抽調農業科技工作者,他幸運地作為福建省協作組成員被派往海南,開始了育種生涯。
根據袁隆平的雜交水稻「三系配套」理論,1980年冬,謝華安培育出恢復系「明恢63」。第二年,「明恢63」和不育系「珍汕97A」雜交,培育出「汕優63」。「汕優63」成為雜交稻中的明星,謝華安的人生軌跡就此發生巨變。
可以抵抗嚴重稻瘟病,這是「汕優63」的殺手鐧,解決了第一代雜交稻不抗稻瘟病的致命缺陷。此前培育的雜交稻,一旦遇稻瘟病,常常顆粒無收。質量好,適應力強,大面積畝產第一個突破600公斤……集諸多優點於一身,「汕優63」迅速擴張。
1986年,「汕優63」成為全國雜交水稻播種面積最多的種子,並在此後16年連續穩居首位,一口氣創下了雜交水稻推廣速度、年種植面積、累計種植面積、增產稻穀總量四個全國之最。
中國的水稻生產有過兩次飛躍:上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選育和推廣矮桿品種,70年代選育和推廣雜交水稻良種。在第二次飛躍中,在將雜交水稻從實驗室大面積推廣到全國各地過程中,謝華安的貢獻在業內無人不曉。
雜交水稻一度遭到「三不」非議:米不養人,糠不養豬,草不養牛。此說法一出,《人民日報》隨即登載了袁隆平的來信:雜交稻既能高產又能優質,「汕優63」就是最好的例證。
1985年,「汕優63」被評為全國優質秈稻;1987年,「汕優63」獲福建科技進步一等獎;1988年,「汕優63」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因為「汕優63」,謝華安的職稱評定一路順暢:評副研究員時破格,評研究員時免予論文答辯;因為「汕優63」,他也獲得了迅速的職務晉升,從三明農科所所長直接升任福建省農科院院長,一下由副處級跳到正廳級,直到2006年卸任;因為「汕優63」,他當選八屆全國人大代表,九屆、十屆全國政協委員;因為「汕優63」,他被授予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等稱號,是第一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汕優63之後,謝華安還培育過多個雜交水稻品種,但影響力都不及汕優63。
在以謝華安人生經歷為主線的報告文學《神農》一書中,謝華安被稱為「雜交水稻之母」、「雜交水稻救星」。該書於2000年出版後,福建省農業廳、福建省科協、福建省農科院等單位曾聯合舉辦座談會,並邀請新華社、中新社、福建日報、福建電視台等19家媒體記者參加,他被樹為農業院校和農科單位工作者的學習榜樣。

⑼ 安徽安泰農業集團的發展現狀

一、十年磨一劍,締造華東地區最大的生豬產業集團
安徽安泰農業集團堅持以種豬繁育為核心、產業銜接為重點,推動合作共贏,加大科技投入,注重資源整合,實施品牌戰略,成為一家集種、養、加、銷一體化、產供銷一條龍的大型農牧企業,是安徽省民營科技企業、國家肉活畜儲備單位、國家「星火計劃」實施單位、中國畜牧獸醫學會養豬學分會副理事長單位,是華東地區最大的生豬產業集團。2010年被農業部評定為國家「十二五」生豬產業技術體系綜合試驗站安徽站站長單位、農業部第一批畜禽標准化示範場,2011年全國13個核心育種場之一。
為壯大本土養豬產業,打造安徽品牌的全國最大生豬產業集團,安泰農業集團注重整合重組全省資源,堅持多元化經營。2005年,安泰在涇縣投資成立安徽祥泰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目前祥泰已成為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006年,安泰與上海投資商合作,成立安徽申泰食品有限公司,經過幾年發展,申泰食品公司已經成為廣德縣的生豬定點屠宰企業,為地方稅收和財政做出了積極貢獻。
2007年,安泰成功租賃了安徽省原種豬場,在此基礎上成功注冊了安徽省安泰種豬育種有限公司。公司注冊資金1000萬元,專業從事種豬養殖、繁育、銷售及技術服務。2008年,成功收購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安徽錦中工貿有限公司,收購安徽天發糧油有限公司。2011年,收購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安徽省興安農牧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成立涇縣安泰飼料有限公司。2012年,安泰農業集團在收購巢湖眾泰養殖公司的基礎上成立安徽鑫泰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目前,省內多家重點農業龍頭企業有意向並入安泰,實行集團化管理和資源共享,打造安徽品牌全國最大的生豬產業集團。
截止2012年4月,安泰擁有4家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布局安徽省7個縣市,11家子公司,通過公司+農戶、公司+專業合作組織+農戶直接帶動農戶3000餘戶,年提供後備種豬4萬頭,(帶動)出欄生豬50萬頭,年屠宰加工生豬50萬頭。同時公司建設了1.3萬畝林場和苗木基地,開發養殖水面3000餘畝,實現生態農業經濟的良性循環。
集團已初步形成了以種豬繁育為龍頭,以標准化養殖為核心,以屠宰加工配套服務為延伸,以公司+農戶、公司+專業合作組織+社員(農戶)為依託的新型產業化模式;建立了從飼料-養殖-屠宰加工的一整套全程記錄和監控制度,完善豬肉的可追溯系統,打造無公害品牌,讓市民吃上安泰公司的放心肉。
二、堅持科學發展,開創農業產業化新局面
安泰農業集團堅持以種豬繁育為核心,不斷夯實產業基礎,為企業做大做強創造良好的條件。該集團放眼全國,合理布局,大力推廣良種,規范種豬繁育,構建安全防疫體系,在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和新工藝的引進、改良和推廣上加大投入,為全省良種推廣工作和生豬養殖業的健康發展做出貢獻。2007年集團競租經營安徽省原種豬場,2008年投資1.2億元在肥東縣包公鎮興建安徽省規模最大的原種豬場——肥東原種場。2009年中國畜牧獸醫學會養豬學分會的學術年會由該集團承辦,該場是參觀豬場,與會專家和同行在參觀後,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為發展循環經濟,該集團以產業有效銜接為重點,形成了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服務業一體化,相關聯、共發展的成功模式。實現從田頭到餐桌,覆蓋種、養、加、銷全過程,充分利用種植業的生產原料,通過加工、科學配方轉化為養殖業所需的飼料;充分利用養殖糞便和廢棄物,通過沼氣工程和有機肥加工廠轉化為田間、山場、水面種養所需要的肥料和飼料,反哺種植業,構建種養結合、環境友好、產業共生互助、經濟良性發展的生態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在推動標准化養殖的過程中,安泰農業集團通過建立合作組織等模式,堅持合作共贏。2006年安泰聯合部分規模養殖戶,發起成立廣德縣生豬產銷合作社,對社員實行「六統一」服務,即:統一建設標准化示範基地,統一引進和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設備和新成果,統一提供信息和技術培訓,統一提供種苗、飼料、原材料和葯品,統一市場銷售,統一注冊商標申報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食品。集團結合種豬產業在安徽的布局,大力發展標准化小區養殖,通過標准化養豬小區、股份制、公司+專業合作組織+社員等產業化模式帶動農戶和中小規模養殖戶出欄生豬達35萬頭。
三、科技進步,實現企業快速發展
安泰農業集團認識到科技是企業發展的重要一環,為此,高度重視科技投入,切實加快科技興企步伐。集團科技力量雄厚,人才儲備一流,擁有生豬產業技術人員131名,其中具有正高職稱5人,副高職稱6人;大專以上學歷占企業總人數的39%,建有國內一流的實驗室。2009年,安泰聯合安徽農業大學在安徽省率先發起成立安徽省生豬科技聯盟,擔任理事長單位;與安徽農大、安徽省農科院、華中農大、南京農大保持密切聯系,加強產學研合作。主要科技人員正在研發良種豬配套繁育技術,豬肉肉質風味改良技術及其產業化配套技術,綠色天然植物素添加技術等。2010年集團被認定為國家十二五生豬產業體系安徽綜合試驗站單位,這是迄今為止集團獲得的最高獎項的榮譽,標志著安泰成為安徽省第一,體系內的國內頂級專家,如陳瑤生、陳煥春、吳常信、王林雲、王立賢、王愛國、張琴、楊漢春、張偉力等成為安泰技術團隊一員,安徽省內頂級專家殷宗俊、魏建忠、李呂木等教授成為集團常年技術顧問,為安泰的發展出謀劃策。
2004年以來,安泰農業集團在科技部門實施的「產學研」活動推動下,先後開展了「提高母豬產仔率」、「乏情母豬的誘導發情」、「免疫增強劑的研製」、「仔豬E.coli腹瀉抗性的分子遺傳機理研究」、「高繁殖力瘦肉型圩豬新品系的培育及配套組裝技術」和「種豬健康養殖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畜產品安全與標准化生產技術研究與開發等研究」等項目,承擔2010年國家星火計劃、省「十一五」科技攻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多個項目。2010年公司「畜產品安全與標准化生產技術研究與開發」獲得省科技成果認證,並榮獲安徽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011年「高繁殖力圩豬飼養與推廣技術」獲得省科技成果認證,真正實現了「科技興企」。
品牌現已成為企業爭奪和佔領市場的重要工具,安泰農業集團樹立品牌戰略,全面推動企業做大做強。集團先後注冊了「安泰」「勇創」、「申泰緣」、「廣合」四個商標,並在市場上推出「安泰」種豬,目前已暢銷全國各地;推出的「勇創」有機黑香豬肉、「申泰緣」肉品、「廣合」草豬肉三個品牌系列產品,在上海、杭嘉湖等地深受消費者的青睞,也是上海「愛森」、嘉興「青聯」、南京「蘇食」等品牌無公害放心肉的供應基地。集團從長遠發展出發,制定企業品牌戰略規劃:兩年內將企業種豬品牌打造成全國知名的品牌,打造國內種豬航母企業;在3-5年內將企業豬肉品牌打造成國內知名品牌。
四、榮譽歷程
集團成立十餘年來,一年邁上一個台階,逐漸做大做強:
2001年被評為「廣德縣優秀科技示範戶」、「縣級豬產業化龍頭企業」;
2002年被評為「安徽省優良種豬AA級企業」;
2003年被評為「宣城市豬產業化龍頭企業」;
2004年公司基地和產品(三元雜交豬)分別通過了國家無公害農產品產地和產品認證;
2005年被評為「安徽省豬產業化龍頭企業」、「優良種豬AA級企業」;投資成立安徽祥泰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目前已成為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2006年獲得「中央肉活畜儲備基地A級資質」,被授予「安徽省民營科技企業」,通過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與上海投資商合作,成立安徽申泰食品有限公司,經過幾年發展,申泰食品公司已經成為廣德縣生豬定點屠宰企業,為地方稅收和財政做出了積極貢獻。
2007年通過HACCP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認證,產品質量由中國人民財產保險有限公司承保;成功競租安徽省原種豬場,在此基礎上成立安徽省安泰種豬育種有限公司。公司注冊資金1000萬元,專業從事種豬養殖、繁育、銷售及技術服務。
2008年,收購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安徽錦中工貿有限公司、安徽天發糧油有限公司。子公司錦中工貿公司被省政府命名為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申泰食品公司、安泰種豬育種有限公司被命名為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2008年集團一次性從美國引進純種杜洛克、長白、大約克種豬400頭,開創了安徽一次性從國外引進三個品種的先河。
2009年集團成功舉辦中國畜牧獸醫學會豬業學會年會。
2010年,「勇創」牌圩黑豬肉通過有機食品認證;被認定為國家十二五生豬產業技術體系綜合試驗站站長單位(安徽唯一)。
2011年,被評為國家種豬核心育種場;與廣德縣團縣委達成幫扶協議,啟動10年資助1000名貧困學生的「千里馬工程」;與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安徽省興安農牧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開展戰略合作;投資1000萬元成立涇縣安泰飼料公司;收購巢湖眾泰養殖公司,兼並/重組安徽省內多家重點龍頭企業。
五、做大做強,打造國際一流的「養豬航母」
根據我國生豬產業發展現狀,安泰農業集團響應各級政府積極爭取企業上市號召,結合公司發展戰略,集團成立了以董事長楊勇為組長、集團各部門負責人參加的上市籌備協調工作領導小組,同時制定了集團2011-2015年生豬發展工程規劃——「425」工程規劃,即:在安徽省及周邊地區合理規劃布點,以種豬生產為龍頭,以飼料生產為配套,以標准化養殖為核心,以屠宰加工為重點,打造生豬、飼料、食品加工和農林四大產業板快,到2015年底通過自養、股份制、公司+專業合作組織+農戶等產業化模式,出欄生豬200萬頭,屠宰生豬200萬頭,實現產值50億元的目標。
與此同時,企業上市計劃緊鑼密鼓。從2009年開始,安泰農業集團積極籌備企業上市,兩年來已與省內外多家基金券商機構接洽聯系;與國元公司初步達成投資合作意向;目前集團內部正在進行股權梳理和資產清查工作,成立了上市籌備協調領導小組,已進入全面上市的籌備階段。據了解,安泰農業集團力爭上市的」時間表」已經擬定:2012年券商與會計師事務所初步進入,根據上市要求,進行集團歷史沿革和財務的清理規范化工作,年底正式與券商等中介機構簽訂合作協議,在券商等中介機構指導下,2012-2013年集團進行規模化發展和擴張,理順思路,制定品牌;2014年爭取股份制改革,引進基金與戰略投資者;2015年初力爭上報證監會通過。

⑽ 華中農業大學腎結石研究成果

近日,從我校蛋白質組學研究中心獲悉,該中心負責人、生命科學技術學院農業微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何正國教授領銜的課題組在抗擊結核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他們構建了一個在常規條件下對結核分枝桿菌的功能基因進行方便安全研究的遺傳操作平台,並發現了一個可能在結核病原潛伏感染及耐葯性突變產生中發揮關鍵作用的基因WhiB-3。相關成果已以「Dissecting Transcription Regulatory Pathways Through a New Bacterial One-hybrid Reporter System」為題,於2月18日在國際著名學術雜志《基因組研究》(Genome Research)上在線發表。該成果由我校研究人員獨立完成,文章通訊作者為何正國教授,第一作者為生科院2006級本碩連讀研究生郭曼曼。
《基因組研究》雜志由國際知名的冷泉港實驗室出版社於1995年創辦,屬於國際性同行評審性月刊。該期刊關注所有物種的基因組研究,並刊登提供或有助於以基因組為基礎的生物過程分析的研究文章,2007年SCI影響因子為11.2。
曾經蔓延全球的肺結核是由結核分枝桿菌通過空氣傳播感染人或動物而引起的,20世紀因醫葯事業的進步而消退。但是已被大多數人淡忘的肺結核近年來又「死灰復燃」,成為目前死亡率最高的人獸共患傳染病,每年導致全球150-200萬人死亡,並對農業造成了巨大損失。1993年,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全球結核病進入緊急狀態」,呼籲採取緊急措施加強對結核病的防制。目前全世界范圍內已經大大加強了對結核病原的研究,2008年,我國還專門啟動了結核病等重大傳染病防治專項。在張啟發院士、陳煥春院士等專家的呼籲和支持下,我校也於2007年成立了蛋白質組學研究中心,專門針對包括病原微生物、農作物等重要對象在內的蛋白組及代謝組學開展高水平研究。
據介紹,結核病原的研究一直存在兩個突出問題,一是結核分枝桿菌生長極其緩慢,遺傳操作不方便;另一個是它具有很強的感染致病能力,對研究人員健康存在威脅。因此,特別需要建立一個能在常規實驗條件下方便安全地研究其功能基因的新技術。在這項研究中,何正國教授的實驗室建立了一個新型的細菌單雜交報告系統,能夠在大腸桿菌中方便地研究DNA復制蛋白或轉錄因子與靶DNA之間特異性的相互作用。利用該系統,他們已經發現了100多個以前不知道功能的轉錄因子可能直接參與調控結核分枝桿菌的潛伏感染過程。特別是,一個名為whiB-3的基因被首次發現能廣泛調控結核分枝桿菌多個致病基因的表達,這暗示該基因可能在結核病原潛伏感染及其耐葯性的產生中發揮關鍵作用。
《基因組研究》雜志聘請的三位世界同行專家不約而同對該研究予以充分肯定。他們認為該研究成功建立了一個強有力的遺傳操作平台,新發現的功能基因在臨床方面應用前景廣闊,研究成果具有廣泛的重要性。何正國教授介紹說,由於新發現的基因極有希望成為抗結核新型葯物靶標,具有明顯的葯物應用潛力,相關發現最近已經申請了多項國家發明專利。

閱讀全文

與陳煥春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轉讓房轉讓合同協議 瀏覽:32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交賬會議紀要 瀏覽:877
雲南基金從業資格證書查詢 瀏覽:313
新知識的搖籃創造力 瀏覽:187
股轉轉讓協議 瀏覽:676
王者達摩大發明家 瀏覽:904
金庸為什麼不要版權 瀏覽:305
蘭州經濟糾紛律師 瀏覽:994
沈陽盛唐雍景糾紛 瀏覽:973
工商局生態市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757
侵權責任法第87條的規定 瀏覽:553
招商地塊南側公共服務項目批前公示 瀏覽:208
盤錦公交投訴電話 瀏覽:607
馬鞍山到宿遷汽車時間 瀏覽:215
公共衛生服務的工作目標 瀏覽:813
知識產權服務制度 瀏覽:726
警察管詐騙叫民事糾紛 瀏覽:650
馬鞍山胡駿 瀏覽:110
推動基層公共服務一門式全覆蓋試點工作調研 瀏覽:680
山東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