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g20杭州峰會都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
g20杭州峰會都取得以下10大重大成果:
1、通過主場外交,中國進一步擴大國際影響力。
G20杭州峰會期間,中國領導人與世界主要大國領導人頻頻會面,除了就世界經濟發展等議題展開交流,中美、中俄、中歐等領導人還圍繞當今世界重大問題深入磋商。
從中美領導人夜遊西湖,到公布35項主要共識和成果清單就能看出,中國在這次主場外交中收獲不少。
除了這些彰顯國際地位和領導力的「成果清單」,中國還在峰會期間與各個國家就區域合作、重大問題提出倡議和舉措。它們不但體現中國在全球治理中的擔當,更進一步提升了中國的影響力。
2、為世界經濟開葯方,增強中國話語權。
峰會剛開幕,中央總書記開門見山,就世界經濟發展提出「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合力促進全球經濟增長、維護金融穩定」「創新發展方式,挖掘增長動能」「完善全球經濟治理,夯實機制保障」「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繼續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促進包容性發展」等建議。對這些葯方,不少國家給予積極評價,還特別表示要「同中方繼續保持密切交往」。
實際上,近年來,中國已經先後推出「一帶一路」等重要發展倡議,對世界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日益凸顯。隨著中國在國際金融機構股權、人民幣加入SDR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中國在國際規則方面的話語權正不斷提升。
3、回擊「中國經濟崩潰論」等錯誤論調,給世界吃下定心丸。
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很多人對中國經濟提出「三問」:能否實現持續穩定增長?能否把改革開放推進下去?能否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還有人自問自答,給出「中國經濟崩潰論」的結論。
對此,中央總書記在峰會期間斬釘截鐵地回應,「我們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繼續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為世界帶來更多發展機遇。」他更指出,「行勝於言。中國用實際行動對這些問題作出了回答」。
這一權威表態,不僅將讓不少人吃下定心丸,更能把信心傳遞出去,鼓勵更多國家「勇做世界經濟弄潮兒」,讓那些整天試圖潑中國冷水的人自討沒趣。
4、為發展中國家發聲,展現中國義利觀。
這次杭州峰會,中國邀請了埃及、塞內加爾、查德、寮國、泰國等嘉賓國領導人與會。這些國家雖然文化政治因素各異,但都有一個共同身份:發展中國家。
安排這么多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交流對話,還發起支持非洲和最不發達國家工業化合作倡議,中國的良苦用心顯而易見:抓住杭州G20契機,讓發展中國家集體發聲,爭取更大權益。
盡管經濟體量越來越大,但中國從未接受西方一些人忽悠的「發達國家」身份,不僅致力於解決自己的發展問題,還不斷維護發展中國家利益,同他們站在一起爭取權益。中國一直在積極踐行正確義利觀,努力減少全球發展的不平等、不平衡現象。這份真誠和實干,已經在杭州峰會上得到體現。
5、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建設。
G20峰會關注世界經濟,關注創新增長、經濟治理、國際貿易投資、可持續發展等重要議題,由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給出了可行的解決方案。例如,推進產能合作、加大基礎設施建設聯通的力度等舉措,正是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世界經濟的生動實踐。
此次峰會,不少參會國家都是「一帶一路」的合作夥伴,在雙邊交談中對「一帶一路」都極為熱心。
通過G20峰會這個大舞台,中方倡導的「一帶一路」不僅進一步提升「知名度」,還將吸引更多國家參與其中,為中國及沿線國家帶來眾多「」。
6、推動國際金融機構改革,增強中國金融治理能力。
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席捲全球,讓人記憶猶新。
本次峰會達成共識,要繼續推動國際金融機構份額和治理結構改革,擴大特別提款權的使用,強化全球金融安全網,提升國際貨幣體系穩定性和韌性。決心加強落實各項金融改革舉措,密切監測和應對金融體系潛在風險和脆弱性,深化普惠金融、綠色金融、氣候資金領域合作,共同維護國際金融市場穩定。
對中國而言,隨著人民幣加入SDR,亞投行、金磚銀行蓬勃發展,這些話現在絕不是空口說說。杭州峰會發出的聲音,顯示著中國對參與國際金融治理的熱心與信心。推動這項改革,就是為了通過金融穩定,將「金融風暴」那樣的風險扼殺在萌芽中,這對中國以及其他任何國家都是有益的。
7、重申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承諾。
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大,部分國家想通過短期的貿易保護主義緩解壓力,反而引發人們對全球經濟復甦的擔心。為緩解這種憂慮,G20杭州峰會再次重申:反對保護主義,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
這種重申,不是清談。
G20杭州峰會制定了《二十國集團全球貿易增長戰略》和全球首個多邊投資規則框架《二十國集團全球投資指導原則》。這兩個文件的核心,就是繼續支持多邊貿易體制。
在貿易保護主義環境下,不少國家的企業已深受其害,世界經濟也因此蒙上黯淡前景。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不僅讓世界經濟重新煥發活力,所有國家的企業和消費者也將從中受益。
8、加強反腐敗國際合作,腐敗分子無處藏身。
反腐是一項世界性工作,需要各國通力合作。此前,中國的海外追逃工作,得到了不少國家的配合和支持,成效顯著。不少「紅通」人員被引渡回國,或者迫於壓力回國自首。
更好的消息是,G20杭州峰會就繼續深化反腐敗合作達成多項共識,決心讓腐敗分子在二十國乃至全球更大范圍無處藏身、無所遁形。在如此重要的國際場合,中國倡導建立反腐共識,這充分顯示出中國反腐敗、追逃追贓的堅定決心。而反腐大網進一步遍及全球,更是讓很多中國老百姓高興和提氣。
9、推進全球氣候治理。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在G20杭州峰會上,各成員同意在落實氣候變化《巴黎協定》方面發揮表率作用,推動《巴黎協定》盡早生效。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和美國兩個最大經濟體同時批准和接受《巴黎協定》,中美這一舉動為推進全球氣候治理做出了示範,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就對此表示高度贊賞。
這件事同樣跟中國老百姓息息相關。更多的藍天,更清新的空氣,將出現在更多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
10、展現中國文化軟實力。
西湖美景、杭州美食,經典的越劇唱段、漂亮的中國服飾,隨處可見的中國特色和杭州元素展現著中國文化的軟實力,讓參加G20杭州峰會的各國政要、企業家和記者深深地感受到中國文化的魅力。
❷ 二十國集團峰會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達成什麼共識
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達成許多重要共識。
第一,我們決心為世界經濟指明方向,規劃路徑。面對當前世界經濟的風險和挑戰,我們要繼續加強宏觀政策溝通和協調,發揚同舟共濟、合作共贏的夥伴精神,凝聚共識,形成合力,促進世界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包容增長。要標本兼治,綜合施策,運用好財政、貨幣、結構性改革等多種有效政策工具,向國際社會傳遞二十國集團成員共促全球經濟增長的積極信號。
第二,我們決心創新增長方式,為世界經濟注入新動力。我們一致通過了《二十國集團創新增長藍圖》,支持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帶動發展理念、體制機制、商業模式等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創新,推動創新成果交流共享。我們決定大力推進結構性改革,為全球增長開辟新路徑,全面提升世界經濟中長期增長潛力。
第三,我們決心完善全球經濟金融治理,提高世界經濟抗風險能力。我們同意繼續推動國際金融機構份額和治理結構改革,加強落實各項金融改革舉措,共同維護國際金融市場穩定。我們就能源可及性、可再生能源、能效共同制定了行動計劃,就繼續深化反腐敗合作達成多項共識。
第四,我們決心重振國際貿易和投資這兩大引擎的作用,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我們共同制定《二十國集團全球貿易增長戰略》和全球首個多邊投資規則框架《二十國集團全球投資指導原則》。繼續支持多邊貿易體制,重申反對保護主義承諾。期待在強勁的國際貿易和投資推動下,世界經濟將重新煥發活力。
第五,我們決心推動包容和聯動式發展,讓二十國集團合作成果惠及全球。我們第一次把發展問題置於全球宏觀政策框架突出位置,第一次就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制定行動計劃,同意推動《巴黎協定》盡早生效,發起《二十國集團支持非洲和最不發達國家工業化倡議》和《全球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聯盟倡議》,將為發展中國家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為全人類共同發展貢獻力量。
二十國集團有必要進一步從危機應對機制向長效治理機制轉型,從側重短期政策向短中長期政策並重轉型。我們決心合力支持二十國集團繼續聚焦世界經濟面臨的最突出、最重要、最緊迫的挑戰,加強政策協調,完善機制建設,扎實落實成果,引領世界經濟實現強勁、可持續、平衡、包容增長。在G20各國共同努力下,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取得了豐碩成果,畫上了圓滿句號。相信此次會議將成為一個嶄新起點,讓二十國集團從杭州再出發。
❸ 中國舉辦G20峰會有什麼意義
中國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也是全球經濟治理的參與者和國際經濟秩序的建設專者,這次峰會有望取得重屬要成果。G20杭州峰會將聚焦世界經濟和金融的重大突出問題,推動G20從危機應對向長效治理機制轉型,為促進世界經濟增長、完善全球經濟治理作出新的貢獻。為杭州在世界上打出一張漂亮的名片,大大提升杭州的城市地位和影響力,提高杭州在全世界的知名度,加速杭州國際化的進程。
❹ g20峰會是什麼意思 有什麼意義
G20峰會是一個國際經濟合作論壇,於1999年12月16日在德國柏林成立,屬於布雷頓森林體系框架內非正式對話的一種機制,由原八國集團以及其餘十二個重要經濟體組成。G20峰會旨在推動已工業化的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之間就實質性問題進行開放及有建設性的討論和研究,以尋求合作並促進國際金融穩定和經濟的持續增長。按照以往慣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世界銀行列席該組織的會議。
二十國集團由美國、英國、日本、法國、德國、加拿大、義大利、俄羅斯、澳大利亞、中國、巴西、阿根廷、墨西哥、韓國、印度尼西亞、印度、沙烏地阿拉伯、南非、土耳其共19個國家以及歐盟組成。這些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約佔全世界的85%,人口則將近世界總人口的2/3。
世人矚目的20國集團領導人「金融市場和世界經濟峰會」雖然沒有達到像會前人們所期待的那樣,產生一些「實質性」的成果。比如,從對危機的嚴峻程度達成共識的基礎上宣布聯合降息的行為,或者對IMF和世界銀行組織的風險管理模式和給新興市場國家更多話語權方面進行務實的「游戲規則」變革,或者對美元貨幣體系加強「硬性」約束以及提出可操作性的變革內容等方面都沒有「兌現」市場的期待。但是,這次峰會的意義還是為各國政府的聯合行動,抵禦危機,恢復市場信心打下了堅實的「信賴」基礎,主要體現在以下三點: 一、開始建立世界經濟未來發展及合作的戰略共識 危機當頭,一直以來對歐美過分依賴、經濟發展處於嚴重失衡的各個新興市場國家,與此次危機的源頭和重災區的歐美各國都會很自然地強調各自國家的利益,強調政府的干預作用,而這些做法用過頭,很容易產生貿易和投資的保護主義,很容易發生政府替代市場的干預行為。但是,此次參會的20國集團領導人卻一致認為,市場原則,加上開放的貿易和投資體系以及有效監管的金融市場還是能夠再次催生被當前的危機壓抑掉的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所需要的活力、變革和創業精神,恰恰正是這些元素的激活,才會確保今後全球經濟的徹底復甦和更可持續的平衡發展,才會幫助我們社會當前實現就業、減貧的緊迫目標。 另一方面,通過這次峰會,美國向來會的嘉賓們確認了對他們來說至關重要的「共同合作」的盟友基礎。在此次大會的聲明中,世人可以明確看到,各國政府都認同了美國政府的這一危機管理意識,也同樣希望通過建立持續的夥伴關系,堅持合作和多邊主義,來克服當前全球所面臨的挑戰,以盡快恢復世界經濟的穩定和繁榮。 二、正在改革美元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 雖然美國政府堅持的市場理念沒有動搖,它也確實在世界經濟的發展和繁榮過程中發揮了功不可沒的積極作用,但是,缺乏約束的美元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正在動搖,不僅在此次會議聲明中,沒有強調過去非常重視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作用,反而接受了來自亞洲和其他地區多邊主義的危機管理的架構,而且,中、日、韓三國財長就在華盛頓進行了會晤,同意擴大貨幣互換的規模,並強調區域合作的重要性。這一事件也暗示美國不得不接受美元體系在這場危機中變得十分脆弱的事實,不得不認可為擺脫美元危機所形成的區域金融合作的動向。 當然,今天替代美元的一個全新的貨幣體系並不存在,本屆歐盟的執行主席法國總統薩科齊雖然在早些時候強調了歐元應該在重建的貨幣體系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但是,歐洲經濟自身和現有的國際貿易和投資的結算體系,以及歐洲金融市場的成熟度都無法讓全球各國自發的選擇歐元而不是受到了重創的美元。近日,美元持續上漲歐元持續下挫就是市場在危機的最嚴重時刻,也就是世人都增加了對風險的厭惡程度的時候,毅然做出的選擇。 盡管如此,我們看到,對美元貨幣體系的約束正在以各種方式加強。除了各國危機管理中出現了替代美元的新跡象以外,這次峰會聲明中,特別強調要對那些金融機構濫用美元貨幣體系所支撐的金融創新活動,進行更為嚴格的跨國層面上的監管,一定要讓今後世界的金融體系做到「透明」和「可信」,為此,峰會要求國際金融監管機構和組織不斷提高專業化監管的水平,發揮必要有效的「預警」功能,在基礎設施和貿易融資領域引入新的貸款機制。 三、「中國牌」讓世界看到了誠意和信心 面對當前紛繁復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中國政府一再強調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對世界經濟和全球金融穩定的最大貢獻!如果說,這一說法代表了中國政府危機管理的深遠戰略,那麼,近日公布的國務院擴大內需的十項措施和近兩年中實施4萬億人民幣的財政投入,就是具體克服這場全球金融危機的「中國牌」——這是中國帶給G20峰會最厚重的禮物,也是中國政府渴望峰會取得實質性成果的誠意表現。這些擴大內需的措施除了釋放出此次危機沖擊的凶險程度超過以往之外,也表明了中國雖然在世界舞台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角色,但還處於發展中國家的地位,願意和周邊發達工業國家一起,共同應對危機、承擔救市責任的堅強決心和克服危機必勝的信心。
❺ G20歷次峰會主要成果是什麼
2008年華盛頓峰會
2008年11月15日,二十國集團在美國華盛頓舉行第一次峰會。峰會就各國合作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維護世界經濟穩定達成重要共識,通過了47條金融領域改革行動計劃。
2009年倫敦峰會
2009年4月2日,二十國集團在英國倫敦舉行第二次峰會。峰會出台總額1.1萬億美元的全球經濟復甦和增長計劃,向國際社會發出了團結一致和合作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強有力信號,提振了市場信心。
2009年匹茲堡峰會
2009年9月24日,二十國集團在美國匹茲堡舉行第三次峰會。峰會確立二十國集團作為國際經濟合作主要論壇的地位,確定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兩大金融機構量化改革目標,啟動「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框架」以及相互評估進程,並就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機制化等達成重要共識。
2010年多倫多峰會
2010年6月26日,二十國集團在加拿大多倫多舉行第四次峰會。峰會為促進世界經濟復甦和妥善應對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發揮積極作用,要求在11月首爾峰會前完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份額改革,同時為發達國家削減赤字和公債設定了量化指標和時間表。
2010年首爾峰會
2010年11月12日,二十國集團在韓國首爾舉行第五次峰會。峰會完成了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量化改革目標,就全球經濟失衡制定「參考性指南」達成原則共識,並將發展問題列為二十國集團長期議題。
2011年戛納峰會
2011年11月3日,二十國集團在法國戛納舉行第六次峰會。峰會承諾繼續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通過促進增長和就業行動計劃,就建立更為穩定和抗風險的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全球經濟治理達成重要共識,對應對歐債危機和促進世界經濟復甦發揮了重要作用。會議還確定2013年、2014年、2015年峰會主辦國分別為俄羅斯、澳大利亞、土耳其。
2012年洛斯卡沃斯峰會
2012年6月19日,二十國集團在墨西哥洛斯卡沃斯舉行第七次峰會。峰會承諾致力於保增長、促就業、促穩定,繼續支持歐洲國家處理好主權債務問題。為確保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擁有足夠資源應對世界經濟領域的風險,不少國家在會上宣布參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增資。峰會還在加強國際金融體系、貿易、發展等方面達成積極共識。
2013年聖彼得堡峰會
2013年9月5日,二十國集團在俄羅斯聖彼得堡舉行第八次峰會。峰會決定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改革國際金融體系,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共同促進世界經濟復甦,特別是決定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把不採取貿易保護主義措施的承諾延長至2016年。各方關注發達國家寬松貨幣政策的外溢效應,呼籲有關國家採取負責任的政策,調整貨幣政策時同各方加強溝通。
2014年布里斯班峰會
2014年11月15日,二十國集團在澳大利亞布里斯班舉行第九次峰會。峰會以「增長、就業和抗風險」為主題,主要討論世界經濟形勢、全面增長戰略、經濟改革、就業、國際貿易、能源等議題。峰會決定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反對保護主義,增加基礎設施投資,完善全球能源治理,致力於實現未來5年二十國集團整體經濟增長在當前政策水平上額外提高2%以上的目標。會議宣布由中國主辦2016年峰會。
❻ G20國峰會歷史意義及其重要的作用
G20杭州峰會具有深刻的意義。這次會議是在以下背景中召開的:第一,金融危機後,世界經濟恢復和增長乏力。比如,美國的經濟增長稍有起色,但仍然不夠穩定;歐盟的經濟增長速度仍然比較緩慢,失業率居高不下,債務危機的問題並沒有完全得到解決,難民和恐怖襲擊也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日本經濟一直在恢復增長和衰退之間掙扎,雖然日本民眾對安倍經濟學抱有很大的期待,但日本實際的經濟增長率卻令人失望,一直處於低位徘徊。
第二,由於各國的經濟增長乏力,貿易保護主義勢力抬頭,一些國家企圖借用所謂公平貿易、綠色環保、保護知識產權等名目扼殺自由貿易的原則,不斷通過各種方式,保護並封閉自己的市場,打擊對方國家貿易的進展。這種情況如果不遏制,新的貿易壁壘將不斷以變種的形式出現,也會危害到整個世界貿易的局勢,導致世界貿易總量下降。
第三,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工業國家的經濟增長,也出現了大幅度的下滑。石油、煤炭、鋼鐵、天然氣、糧食等國際大宗商品的價格普遍下滑,損害了發展中國家的利益,新興工業國家也面臨國內經濟結構的改善和調整,對於世界經濟發展的引領能力和貢獻度正在下降,後續的增長動力嚴重不足。
在這種背景下,世界對本次G20杭州峰會充滿期待。世界經濟面臨一系列問題,需要採取對策解決,需要提振信心,而這恰恰是G20杭州峰會的優勢所在。第一,分享經驗,提振信心。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經濟長期較快增長,中國本身的成功經驗有利於提振人們對世界經濟的信心,中國可以通過G20峰會,分享這些有益的經驗,促進全世界人民提高對未來經濟發展的信心。
第二,制定務實、宏大的經濟發展計劃。中方正在同各方一道,力爭打造G20杭州峰會十大成果,即制定創新增長藍圖,制定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行動計劃,制定結構性改革優先領域、指導原則和指標體系,制定全球貿易增長戰略,制定全球投資政策指導原則,深化國際金融架構改革,創立三位一體的反腐敗合作,發起支持非洲和最不發達國家工業化合作倡議,制定創業行動計劃,推動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盡早生效。這樣的增長思路和計劃,有助於得到各國的普遍理解,更有助於世界經濟的恢復和穩定發展。其中的增長藍圖,貿易增長戰略和國際金融改革,都有助於釋放現有的經濟能量,採取更開放的原則,促進世界經濟整體的增長。
第三,G20杭州峰會「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的主題,抓住了當前世界經濟的要害,如果能夠落到實處,不僅是對世界經濟未來發展的一種指導,也是促進未來5到10年間世界經濟增長比較務實的路線圖。當前世界經濟增長乏力,亟需創新經濟的引領。這就需要加大改革創新的力度,在改革創新中釋放活力。聯動是指首先要進行各國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包括高速鐵路、高速公路、海運和河流運輸、航空運輸、油氣管線、電力輸送、海底電纜和通訊系統等,並在此基礎上,實現體制和政策的互聯互通,這樣才能極大地縮減經濟的成本,實現效益最大化的經濟增長。包容是指讓世界經濟的增長,惠及到各種各樣的國家,惠及到各個層面的人民大眾,促進公平公正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❼ 杭州g20峰會主要成就有哪些
成就一,展現中國主導權。
成就二,給世界經濟新希望。
成就三,中美管控住分歧版。權
成就四,中韓破鏡要重圓。
成就五,展現中國義利觀。
成就六,自信中國被刮目相看。
成就七,「一帶一路」最高級公關。
成就八,三位一體反腐敗。
成就九,推動全球氣候減排。
成就十,Last but not least,展現了中國的軟實力。
❽ G20峰會的重要性
G20峰會的重要性、影響力不言而喻。
G20即二十國集團,這些國家的GDP約佔全球版總量的90%,權貿易則佔全球貿易總額的80%以上,人口約佔全球人口的2/3。G20峰會的召開,是國際的大事,在全球化的時代,人類已變成越來越不可分的命運共同體,無論是政治共同體還是經濟共同體,最需要的是統一共識,共同行動,與會各國領導人通過宏論世界經濟形勢、全面增長戰略、就業和投資等議題,有望實現精誠合作,共同應對挑戰,通過創新增長路徑,共享發展成果。
❾ g20峰會主要是什麼內容
20國峰會將成全球經濟「成敗關鍵」,:4月2日的會議對世界避免陷入大蕭條以來最版嚴重經濟危機來說,具權有「決定性」作用。
答案補充 會議四大看點關注引人關注,1超主權國際貨幣引發關注。究竟是繼續延續現有美元為主的國際貨幣體系格局,還是建立多元國際貨幣體系,是國際上長期爭論的話題.2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的聲音成為重要看點,3如何加強金融監管,也是這次峰會討論的議題,4最後,發展中國家發言權能否提升.
❿ G20國峰會分別是哪些國家
G20國峰會成員國:
英國、美國、日本、法國、德國、加拿大、義大利、俄羅斯、澳大利亞、巴西、阿根廷、墨西哥、中國、印度尼西亞、印度、沙烏地阿拉伯、南非、土耳其,韓國,共19個國家以及歐盟組成。
G20國峰會歷史發展: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發生後,要求增加發展國在全球經濟活動中 發言權的呼聲日益增強。
1999年德國科隆,美日德法英意加俄8個工業國財長提出為防止類似亞洲金融風暴的重演,讓更多國家就國際經濟貨幣政策舉行經常性對話,以利全球金融貨幣體系的穩定。
1999年華盛頓八國集團財長宣布成立二十國集團(G20)論壇,由歐盟、布雷頓森林機構和19國財長央行長組成。
1999年德國柏林,八國集團(美日德法英意加俄) 與歐盟及 亞 非 拉美大洋洲各國 財長 和 央行行長共創20國集團(G20) 國際經濟合作非正式論壇會議。
會議旨在促進 工業國 和 新興市場國 就國際經濟、貨幣政策和金融體系重要問題 開展建設開放性對話。通過對話,為討論協商 有關實質問題 奠定廣泛基礎,尋求合作,推動國際金融體制 改革並加強其框架的構建。
中國是二十國集團的創始成員,並於2005年作為主席國成功地舉辦了第七屆二十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中國於2016年舉辦G20領導人峰會。
(10)g20峰會重要成果擴展閱讀:
G20國峰會的意義:
為全球經濟發展規劃路徑,也可以說是治理全球經濟問題的重要平台,引導世界經濟平穩有序的進行,為前路指明方向,發揮著巨大的作用。而且每次舉行會議都有一個主題,或是上一次會議的成果延續,或者當前經濟面臨的重大經濟問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