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幼兒園大型成果展示會發言稿
我這里有個模板,希望能夠幫到你! 幼兒園成果展示活動主持詞 親愛的家長朋友、可愛的小朋友們,大家上午好! 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幼兒園的全體教職工對各位的到來表示衷心的感謝和熱烈的歡迎,歡迎大家。感謝大家能夠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參加幼兒園所舉辦的成果展示。 很高興也很榮幸擔任本次會議的主持,我是主持人,希望我的主持能夠給大家帶來快樂和美好的回憶。那麼我相信今天所到來的各位一定會不虛此行,滿載而歸。 有一位成功人士經常給我說這樣一句話,成功一定有方法,失敗一定有原因,只要方法正確,就一定會成功。那麼大家要不要這種方法呢?要的話請舉手,讓我看下,好,謝謝請放下。那麼這種方法就是: 1、在我們會議期間不可以來回走動,不可高聲喧嘩。 2、不可接打私人電話。 3、會議未結束不可以接孩子。謝謝大家的配合,我相信大家都能夠做到,因為你們都是高素質,高品質的家長。 接下來,請允許我介紹本次會議的主要內容: 第一項, 第二項, 第三項等等。 那麼我相信通過今天的會議讓大家一飽眼福,將會給大家帶來無限的價值和收獲。 好,接下進行會議的第一項,掌聲有請為大家帶來節目。 以此類推 第二項:有班級為大家帶來的識字展示,班孩子在時間掌握了多少字,接下掌聲有請這些可愛的孩子。(可與家長互動) 以此類推 第三項: 第四項:最後園長做總結。(可說對本學期的內容做下總結,可說下學期計劃) 第五項:結束會議(我們的會議已接近尾聲,謝謝大家的認真聆聽和良好的配合,幼兒園就像一個大家庭,這個大家庭必有優秀的人才,那麼這些優秀的人才就是我們的老師,那麼優秀的老師必教出優秀的孩子,讓孩子在這個溫馨的大家庭里健康快樂的成長。最後祝大家家庭和睦,幸福一生,祝幼兒園的明天會更加美好!下次再會!)
② 教師資格證面試問題回答技巧
問題一:結構化問到時政問題,考生不會答怎麼辦?
各位考官,對於此問題我個人涉獵較少,但是我將結合自身與日常的工作經驗,簡單的談一談我對此事的理解,謝謝各位考官我的作答完畢,在考試結束後我將認真學習此部分內容,查缺補漏不斷提升自己。
問題二:建構游戲試講活動時間太短怎麼辦?
在教師資格證的考試中,試講時間10分鍾因此8~9分鍾為宜。在建構游戲的試講中導入大致1~2分鍾1~2個環節、展開大致6~7分鍾3~4個環節、結束1~2分鍾1~2個環節、延伸一句話帶過。保證導入、展開、結束、延伸等幾個環節的完整性。在展開環節中可以進行豐富,如可以幫助幼兒認識建構材料、觀察建構物體、學習搭建技巧、創設問題情境、個別建構指導、展示建構成果。
問題三:試講過程中記不住故事,講的與題本不一樣會不會影響成績?講故事時控制不好時間,不知道自己有沒有超時。
十分鍾試講時間講到7~8分鍾即可,那麼講故事佔用的時間2.5-3分鍾左右,平時在練習期間就計時,三分鍾的故事大約要說多少句話,做到心中有數。如果在答完結構化問題之後忘記了故事內容,記住大概的情節以及要素,然後豐富自己的想像進行創造,講故事不需要一字一句去進行背誦,如果備考環節背不下來,可以牢記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在講故事環節中,更重要的是測查對於故事技能技巧的掌握,如:不同角色聲音的表現、表情、動作等方面。
問題四:抽到故事題目後怎麼區分年齡班?
可以根據故事內容長短,也可以根據故事中角色的多少。一般情況下故事篇幅較長,角色較多情節復雜的為大班,篇幅較短內容簡單,角色形象突出的為小班。還可以根據引導語的內容進行判斷,如果要求仿編一般是小班,續編一般是中班,創編一般是大班。當面試時實在確認不了是哪個年齡班建議以中班進行撰寫,並在活動中進行由淺入深的試講以便照顧到不同年齡及發展水平的幼兒。
問題五:考試中出現考官不讓試講直接展示技能情況怎麼辦?
抽到考題後注意看清楚題本要求進行試講或展示技能。
1.根據題本要求,如果有「完整展示彈唱、現場示範作畫」等要求,考場中會出現只讓展示彈唱、繪畫而不讓試講情況,那麼聽從考官要求直接展示技能。
2.題本中「無完整試講」要求呈現,那麼就有可能直接讓展示技能,或試講一半叫停,接著讓直接展示技能。
不管什麼情況,聽從現場安排,保證展示自然大方,態度積極,面對幼兒呈現。
問題六:在活動過程中會出現卡頓怎麼辦?
在正式考試的時候,考官主要進行考察的是教師的專業水平,包括職業認知、儀表儀態、交流溝通、思維品質、了解幼兒、技能技巧、評價反思、心理素質等多方面內容。不僅交流溝通是一方面,思維品質、心理素質也是重要的考察內容。因此,當如果中間出現卡頓時,不要因為緊張擾亂接下來的試講思路,可以體現教學機智,蹲下來,進行與幼兒溝通,對幼兒進行提問等方式,為自己思考環節爭取時間。更加重視教師的整體,如果中間出現卡頓是能夠及時進行調節的,不能因為緊張擾亂接下來的試講思路,可以蹲下來,裝作對幼兒進行提問為自己爭取思考環節的時間。
③ 幼兒園中班拼音成果匯報方案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學說故事中的短句。
2、感受分享給大家帶來的快樂。
活動重點:
能認真安靜的傾聽故事,學說情境中的話。
活動難點:
能感受分享會給大家帶來快樂。
④ 中班教學展示的結束語
活動目標:
1、學會如何防雷電。
2、鍛煉判斷能力和想像能力,增強安全意識。
3、通過表演游戲的形式,在學中感受活動的樂趣,掌握安全知識。
⑤ 幼兒園中班怎樣以游戲的形式展示成果的流程
幼兒通過交往,可以學會合作、分享、協調等社會交往技能。《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和學習的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德國幼兒教育家福祿貝爾在《人的教育》中也說道:「兒童早期的游戲,是具有深刻意義的,是一切未來生活的胚芽。」可見,游戲對於幼兒的發展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在幼兒園中,角色游戲是最具社會性的一種交往形式。幼兒通過扮演角色,運用模仿和想像,體驗並解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問題,從而排除自我中心,積極參與交往求得與環境的融洽和諧。 【正文】 美國心理學家卡耐基認為:成功等於30%的才能加上70%的人際關系。二十一世紀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我們的孩子面臨的將是一個更加開放、競爭更為激烈、人際關系更趨多元的社會,這時僅僅靠智力是遠遠不夠的,一個具有良好身心發展和較強社會交往能力的人,才能適應競爭激烈、瞬息萬變的未來社會,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因此,兒童交往能力的發展已得到我們的普遍關注。心理學研究表明;幼兒期是一個人社會交往能力的迅速發展時期,是其實現社會化的關鍵期。在這一時期幼兒通過交往,可以學會合作、分享、協調、助人等社會交往技能。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和學習的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德國幼兒教育理論家和實踐家福祿貝爾在他的《人的教育》中說道:「兒童早期的游戲,不是無關重要的。它的非常嚴肅,而且具有深刻的意義兒童早期的各種游戲,是一切未來生活的胚芽;因為,整個人就在游戲中,在他最柔嫩的性情中,在他最內在的傾向中發展和表現的。」正如福祿貝爾所說,游戲對於幼兒的發展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幼兒園中,角色游戲最適合幼兒身心游戲發展的需要,是最具典型、最具特色、最具有社會性的一種交往形式。角色游戲中,兒童的角色游戲水平和他們在同伴心目的地位對他們社會性技能的形成有著顯著的關系。幼兒通過扮演角色,運用模仿和想像,創造性地反映現實生活,體驗並解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問題,從而排除自我中心,積極參與交往求得與環境的融洽和諧。同時,游戲中出現的沖突又可能導致兒童認知過程的不平衡,引發其與周圍環境的相互協調,並從中得以新的學習和發展,以進一步發展幼兒的交往能力。 中班年齡階段,是培養幼兒交往能力的關鍵時期。此時,無論是認知發展水平,還是交往的興趣和需要都趨向於成熟。幼兒的視野已經不再局限於自我為中心的小世界裡,他們會因為在游戲和同伴一起嬉戲而感到快樂;他們也會因為在游戲中成功地為同伴服務感到高興。他們渴望與同伴交往,但是,很多時候卻不知道怎樣與同伴交往。發現這樣的問題後,我仔細思考,最後決定從幼兒最樂於接受的角色游戲下手,引導幼兒通過角色游戲學習交往,掌握一些有效的交往方法。因為,角色游戲突出的特點在於,游戲的主題、角色、情節等都是依照幼兒的興趣、意願、經驗進行的,它非常符合幼兒交往的需要。可以說,角色游戲就是幼兒交往的樂園。 一、角色游戲的開展,為幼兒提供了社會交往的機會。 幼兒與同伴的交往對幼兒的發展是十分重要的。在交往中,幼兒逐漸熟悉、認識周圍的人和事,了解自己和同伴的想法、行為、願望與要求,理解他人的思想、行為和情感,學習與同伴分享、互相謙讓、合作等人際交往技能。角色游戲是幼兒進行社會交往的起點。在角色游戲中,幼兒學習怎樣與同伴相處,怎樣處理和協調同伴之間的關系,共同完成活動。比如,在「娃娃家」游戲中,幼兒自己分配商量角色,誰來當媽媽,誰來當爸爸,誰來當寶寶。爸爸負責燒飯,媽媽負責帶寶寶。每個人各盡其責,像一個家庭一樣活動。再比如,玩小吃店游戲的孩子必須在選擇游戲之後,互相商量決定,誰來扮演老闆,誰來扮演服務員。必須自己商量決定老闆負責做什麼事,而服務員又應該負責做什麼事。在這樣共同商量決定過程中,幼兒學習相互配合,互相謙讓,也發展了同伴之間的友好關系。也只有在角色游戲中,才可以讓幼兒有這樣相互間進行社會交往的機會。並且,在角色游戲中,幼兒需要結合自己的現實生活經驗,通過扮演各種角色,來模仿成人的交往行為,體驗著他們的交往中成功或不成功的感覺,來從中不斷地積累,分辨正確的交往方式,從而有選擇性地內化為自己的交往經驗。 二、言語的發展,也為中班幼兒在角色游戲中的交往提供了前提條件。 維果斯基認為幼兒早期的自言自語對幼兒來說是很重要的,而且具有交往意義。他認為這種自言自語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簡練,但不會完全消失,只會變的更加內隱,最後轉換成內部言語來調控自己的日常行為。中班幼兒,語言發展已經具備相對的穩定性,這就為幼兒間的交往提供了前提條件。在幼兒的整個交往過程中,伴隨著最頻繁的就是語言間的交往。中班幼兒已經能意識到在和同伴交往時,要想讓對方明確自己的行為意圖,必須去用語言表達。而在角色游戲中,這種言語上的表達也是在幼兒已經具備一定表達能力經驗基礎之上的。通常,會和幼兒的生活經驗相關的,幼兒會模仿一些生活中成人的語言表達方式來進行交往。我記得,小雨第一次在「銀行」上班的時候,就知道要用語言去提醒取款的顧客排號隊,不要推擠。並且,自己去搬了許多小椅子,請排隊的人坐著等。 很明顯,小雨一定和成人去過銀行,用自己的生活經驗來發展了游戲情節。小雨用清楚的語言提醒排隊的顧客要遵守「銀行」的游戲規則,而且也通過他的語言表達也為今天的顧客們傳遞了該游戲的經驗。當然,小雨是語言能力很強的孩子,所以,他能夠在角色游戲中用自己的最擅長的言語表達去和更多的同伴交往,來逐步發展自己的交往能力。 三、角色游戲中,輕松愉快的心理活動環境,激發了幼兒交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幼兒時期正處在意識、隨意注意、隨意記憶、思維、想像等心理機能及個性形成與發展的時期,幼兒參與活動的願望往往建立在游戲之中,為幼兒創設輕松愉快、毫無壓抑的環境,才能激發幼兒去主動交往。在角色游戲中,因為沒有了成人的直接旁觀或干預,幼兒的心理環境通常是比較寬松的,容易沉浸在自己的游戲情境中,也大多流露出最自然、最真實的狀態。觀察中發現,無論是平常的性格外向還是內向的孩子,在情緒穩定的前提下,大多數幼兒在角色游戲中都樂於起主動地與同伴交往,或是愉快地去接受同伴的主動交往。悅悅是個不大愛說話的小姑娘,她平常最喜歡選「娃娃家」游戲了,在游戲中,她會和爸爸一起商量燒什麼飯菜,然後在周圍的玩具中,去自己發現游戲材料來組裝拼盤。「娃娃家」的爸爸也因此很喜歡和他一起玩。她喜歡抱著「娃娃家」去看小劇場看演出,會帶生病的娃娃去「娃娃醫院」看病。在游戲中,悅悅的語言表達雖然沒身體動作表達的多,但是她能夠主動去與其他游戲交往,交往的興趣也會在一個個輕松愉快的游戲氛圍中,很自然而然地被激發。我們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了這樣一些游戲:娃娃家、超市、理發店、醫院、快餐店、銀行等。每天保證幼兒的游戲時間,游戲內容完全由幼兒自由選擇。在幼兒主動游戲的過程中,就必然有主動的交往。在不斷交往的過程中,豐富了游戲情節的發展。而與此同時,游戲情節的發展又能夠增加幼兒在游戲中交往的頻率。這樣良性循環,從根本上激發了幼兒在角色游戲中交往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四、角色游戲中,生活化的物質活動環境,也為幼兒的交往創造了物質條件。 游戲的場所、設備和玩具材料是幼兒進行角色游戲的物質環境,這些物質環境對激發幼兒的游戲願望和興趣,促進幼兒之間的交往也是有重要作用的。在開展角色游戲時,我們從
⑥ 幼兒園中班教學成果匯報表演方案
這種類似的方案,
可以網上直接搜索的,
這樣的話,
會比較方便一點!
⑦ 幼兒園五大領域成果展示中班方案
活動目標:
1、理解繪本中的語言,初步嘗試用完整的句子表達故事情節。回
答2、能夠按照故事頁碼逐頁翻看圖書,並嘗試與同伴合作閱讀。
3、體驗繪本中的貓從不開心到開心的情感變化,初步感知故事內涵。
活動准備:
《活了一百萬次的貓》的PPT;人手一本繪本資料;線索圖。
⑧ 幼兒園中班學期末數學成果展示教案
隨著假期的臨近,本學期孩子們的幼兒園生活暫告一個段落,為了讓家長全面了解幼兒本學期在園里所學知識,進一步了解幼兒在園的各方面的情況,2015年7月3日上午文廟街道中心幼兒園邀請本園所有小、中、大班幼兒家長共同參與了期末成果展示活動。 匯報活動上,老師們根據本班幼兒情況,精心組織了不同形式的匯報表演,向家長展示了幼兒一學期以來所學到的本領:歌曲、兒歌、律動、故事表演、數學……孩子們積極的回答、認真的操作、出色的表演不時贏得家長的笑聲和掌聲。每一個孩子的進步都得到肯定,每一個孩子的個性都得到張揚。隨後家長自由的參觀了幼兒園的環境設施。在場的家長都說:「我的孩子真是長大了,表現也大膽了。」「原來要這樣教啊,不愧是專業教師!」「我家小傢伙又學到了這么多知識。」「這活動真好,能讓我們看到孩子不一樣的一面。」…… 本次匯報活動全面展示了幼兒園一學期的教學成果,創設了家長、教師的溝通、交流平台,為進一步提高幼兒園教育教學質量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⑨ 培養中班班孩子規則意識方面有什麼收獲
一、所謂規則就是幼兒的一日生活常規。常規的建立不僅是集體教養幼兒的需要,同時它有益於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的發展,可以起到培養良好情緒,促進幼兒的生活和活動能力提高的作用。規則作為教育手段,可以起到規范引導行為方向,促進幼兒活動質量,提高能力和身心發展水平的作用。在活動時,幼兒要按照一定的要求,約束自已的不良行為,限制自已不應該擾亂一定的生活習慣、社會秩序,讓幼兒從小就知道生活在一個集體里,就要有一定的約束力,不能隨心所欲。如:站隊時不能擁擠,大聲暄嘩,收玩具時擺放整齊,不能爭搶別人的玩具等,這些都是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主動形成的行為習慣。通過引導幼兒在活動中逐步建立和完善規則,並認真執行,把這種執行作為自身的需要,從以規則控制自身行為到形成動力定形,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習慣成自然。二、現狀為了了解中班幼兒規則意識及執行規則能力的現狀,我對中班段幼兒進行了觀察調查,總結有以下幾個特點:1.幼兒已有初步規則意識,需要成人不斷地提醒或督促。2.已出現自律規則的萌芽,不過還很不成型,需要教師的引導和啟發。3.在游戲中幼兒的規則意識及執行規則的能力勝過其他活動,但在還需要等待的游戲時,還缺乏一定的耐心。4.學習中部分幼兒還不容易控制自己的言行,易插嘴或影響別人。5.操作中規則基本形成,多數已養成聽指令操作的習慣,並能整理玩具,但仍需進一步鞏固。6.生活環節上,基本能遵守規則,但多數情況下需要成人不斷督促,反之就容易出現不守規則的現象。從以上結果可以看出中班幼兒對規則意識還不強烈,所以,在中班段,創設一個能使幼兒感到接納、關愛和支持的良好環境,使幼兒得到不斷的熏染;為幼兒提供人際間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動的機會和條件,在老師的指導下生成合理的大家都能接受的規則,對培養他們自覺執行規則,並逐漸內化為一種習慣會起到很大的作用。三、確立培養目標1.道德要求:尊敬父母、長輩,見到老師、長輩主動問好、問早;能與同伴友好相處,有愛心;愛護公共財物,不破壞公物,不攀折花草樹木;愛惜生活學慣用品,不浪費;知道一些基本的交通規則,人多的場合學會等待或排隊,不亂扔垃圾,公共場所保持安靜,不高聲喧嘩;不說謊,不拿別人的東西,知錯要改;有粗淺的是非觀,不做明知不對的事情;樂於幫助別人;等等。2.一日生活:包括去衛生間、洗手、喝水、吃副餐、睡覺前、起床後、離園前等生活活動的各個環節中都應有固定的規則,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3.集體活動:包括集體活動中剪刀、膠水等物品的安全、有序使用規則,根據老師的語言提示或者暗示保持安靜或者進行活動規則;集體活動時回答問題要舉手,分組活動時互相合作、共同完成,按時完成任務等規則。4.游戲活動:按規定擺放或取材料、物品的使用規則要明確,不同游戲自身的規則等。四、措施及具體做法在日常生活中,幼兒經常表現一些違反規則的現象,如在本該安靜的氛圍中大聲講話、爭搶玩具、使用完圖書或玩具不能放回原處等等。事實上,這些現象主要是因為幼兒沒有規則意識或規則意識較弱所致。因此,我們必須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積極引導幼兒提升規則意識,養成規則行為。(一)通過榜樣示範,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幼兒的規則意識榜樣示範法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是指為學習者樹立榜樣,而後由榜樣向學習者示範,學習者再從中模仿而進行學習。心理學有關研究證實,通過榜樣示範,學習者的態度、行為方式、動機和技能都能得到有效改善或提高。教育實踐也表明,榜樣對幼兒規則意識的形成有著潛移默化的促進作用。例如,有天清晨,當幼兒陸續來園,開始桌面游戲時,東東故意把很多雪花片插塑撒在地上,並發出大笑,引來別的孩子的注目。此時,當班教師沒有責怪東東,只是摸著在旁邊安靜游戲的小小,笑眯眯地說:「看,小小游戲時多安靜,看她拼搭的圖案多漂亮!」隨即,幼兒們的目光就轉向了小小,東東見沒人參與他的活動,無趣地坐在椅子上。過了一會,東東左邊的可可蹲下身子,揀起了地上的雪花片,老師立即表揚:「可可真是個愛勞動的好孩子,看,他在把地上的雪花片送回家呢。」立即,很多孩子投入到了揀雪花片的行動中。在這個案例中,教師通過榜樣師范法,為幼兒提供了具體的行為標准,不但讓幼兒掌握了有關行為規范,也有效提高了幼兒的規則意識。如果教師能夠抓住日常生活中教育契機,創設類似情境,將有助於幼兒提高規則意識,養成規則行為。(二)通過自定規則,讓幼兒自覺地養成規則行為在一日活動中,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大膽放手,以尊重為原則,以引導為手段,允許幼兒自己去思考規則和要求,探索規則和要求的合理性。某日午間操時段,中一班幼兒排著整齊的隊伍,在場地上精神抖擻地進行著體操鍛煉。隊伍後面的源源小朋友突然高高站立起來,舞動著手臂,不時呼喊著什麼,一會兒又跑到另一處玩耍起來,任由帶班老師在後面追喊著他,就是不願回到隊伍中……等待源源歸隊以後,帶班老師抓住時機,組織幼兒一起討論這種現象:這個時段,小朋友應該在什麼區域活動?怎樣活動?如果不能遵守,影響了整個班級的秩序,該怎麼辦?通過討論,包括源源在內的所有幼兒一致決定,取消違約者接下來活動項目。因此,那天下午的活動,本來是源源最喜歡的泥巴屋游戲,但是因為他上午犯規,而被取消了參加的資格,源源只能無奈地從事其他活動。由於規則是幼兒自己制定的,活動中他們能主動認同規則,並通過相互監督,心甘情願地遵守規則。(三)通過圖標暗示,幫助幼兒理解和遵守規則所謂圖標就是把規則畫成趣的畫面,通過觀察、模仿、暗示等途徑去幼兒作出相應的反應,從而抑制其不良行為的萌發,促使幼兒在不斷的操作中形成自律。區域活動時,如果讓幼兒選擇,往往會出現爭搶角色的狀況,於是老師組織幼兒一起商量游戲規則,並把這些規則繪畫成大家能看懂的圖標,張貼在各個區域內,如在積木區貼上鞋子圖片,上面寫上了大大的數字「5」,孩子們進區玩時就知道先數數有幾個人,如果已有5個人,會自覺地去別的活動區;在圖書區,可以貼幅小嘴巴上豎著一根手指的畫面,意思是看書時要保持安靜,不能影響或干擾別人;盥洗室內也帖上了師生共同的規范洗手流程圖;午睡室帖上午睡時必須遵守的規則圖標等。雖然幼兒設計的畫面非常幼稚,但孩子們能理解,願意去遵守,就比教師強加給他們規則要好得多。(四)通過體驗後果,讓幼兒增強規則意識、養成規則行為「自然後果法」是法國啟蒙思想家、教育家盧梭在幼兒道德教育方面提出的教育方法。它是指當幼兒有過失行為時,成人不是去人為限制兒童的,而是用過失產生的後果去約束兒童的,從而使兒童明白其危害,並下決心不再重犯的方法。實踐證明,這是用來培養幼兒規則意識的一個比較有效的方法,它能幫助孩子內化規則,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行為。例如,一天,大家正在玩沙池內認真地著各種「蛋糕」,並欣賞著自己的輝煌成果,突然昕昕的漂亮「蛋糕」被飛來的一腳踢得瞬間瓦解。在昕昕的哭泣聲中,偷襲成功的童童迅速逃走。面對此種情況,教師可以依據事先與幼兒共同商訂的規則,適當讓童童體驗一下自己行為所產生的後果。當童童再次來到孩子們中間時,昕昕大聲說:「他沒有遵守游戲規則,把別人的東西破壞了,不要你和我們一起游戲。」同伴們聽了他的活,沒有一個幼兒願意與童童合作,對他都持排斥態度。沒有朋友的孤獨讓童童嘗到了自己行為產生的不良後果,再次游戲時他學會了自我控制,不再破壞別人的游戲成果了。總之,幼兒規則意識的提高、規則行為的形成並非是一朝一夕的事,也沒有整齊劃一的標准,但只要我們充分了解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心理需求,運用多種方式加以引導,讓幼兒制定適合他們能力和興趣特點的規則要求,就能使他們在掌握和遵守規則的情況下獲得自主發展,形成健全人格,從而達到個性與社會化發展的和諧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