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黨員領導幹部違反有關規定干預和插手市場經濟活動造成不良影響的屬於違反什麼行為
屬於違反經濟工作紀律行為。
《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
第一百二十六條黨員領導幹部違反有關規定干預和插手市場經濟活動,有下列行為之一,造成不良影響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黨籍處分:
(一)干預和插手建設工程項目承發包、土地使用權出讓、政府采購、房地產開發與經營、礦產資源開發利用、中介機構服務等活動的;
(二)干預和插手國有企業重組改制、兼並、破產、產權交易、清產核資、資產評估、資產轉讓、重大項目投資以及其他重大經營活動等事項的;
(三)干預和插手批辦各類行政許可和資金借貸等事項的;
(四)干預和插手經濟糾紛的;
(五)干預和插手集體資金、資產和資源的使用、分配、承包、租賃等事項的。
(1)干預和插手經濟糾紛違法哪項紀律擴展閱讀:
遵守黨的經濟紀律的重要性
黨的經濟工作紀律,是黨的各級組織、黨員和黨的幹部在經濟工作中必須遵循的規范和准則。隨著改革的深化、開放的擴大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在世界經濟形勢變化和加入WTO的情況下,加強經濟工作紀律特別是財政金融工作紀律顯得越來越重要。
能否不斷健全和切實執行各項經濟規章制度和紀律規范,不僅關繫到一個單位、一個部門的經濟工作,而且還會影響到一個地區甚至整個國家經濟秩序的穩定。所有從事經濟工作的黨員和幹部都必須嚴格按照規章制度辦事。
各級黨政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都要嚴格遵守經濟工作制度特別是財政金融工作制度,不得超越職權規定插手這些工作。要繼續完善各項規章制度,關鍵是要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具有規范作用、制約作用和威懾作用。
要加強對制度執行情況的檢查監督。無論哪一個領導班子,哪一個幹部,不遵守經濟工作紀律,都要追究責任。對於負有檢查監督責任的領導幹部和職能部門,如果不去檢查,監督不力,出了問題也要追究責任。
『貳』 干預和插手經濟糾紛如何追究黨紀責任
黨員領導幹部違反有關規定干預和插手市場經濟活動,干預和插手經濟糾紛的,造成不良影響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黨籍處分
『叄』 干預和插手經濟糾紛如何追究黨紀責
違規干預和插手經濟糾紛違紀行為,是指黨員領導幹部違反法律法規及其他政策性規定,利用職權或者職務上的影響,採取各種方式影響經濟糾紛各方利益及正常管理活動的行為,包括直接或者間接、明示或者暗示等方式的干預和插手行為。「經濟糾紛」,是指平等主體之間因經濟權利和經濟義務的矛盾而發生的糾紛,包括平等主體之間的經濟糾紛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與行政機關之間因行政管理所發生的經濟糾紛。經濟糾紛有兩大類:經濟合同糾紛、經濟侵權糾紛。
需要強調的是,要准確區分把握該違紀行為與非違紀行為的界限及行為要素。根據違紀構成四要件的規定,
一是該違紀行為主體是特殊主體,必須是黨員領導幹部;非黨員領導幹部,不構成本違紀行為。
二是該違紀行為在客觀方面違規干預和插手經濟糾紛,必須造成不良影響的,才構成本違紀行為;未造成不良影響的,不構成本違紀行為。
三是干預和插手的是經濟糾紛,如果幹預和插手的不存在經濟糾紛,不構成該違紀行為。
四是該違紀行為在客觀方面的行為要素,即包括經濟糾紛管理活動和非管理活動,須是司法訴訟前的活動。
構成干預和插手經濟糾紛違紀行為,應依據《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以下簡稱《黨紀處分條例》)第一百一十八條第一款第(四)項的規定,追究其黨紀責任。
『肆』 對違反公司紀律的員工處罰的標準是什麼
《國務院企業職工獎懲條例》第十一條 對於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職工,經批評教育不改的,應當分別情況給予行政處分或者經濟處罰:
(一) 違反勞動紀律,經常遲到、早退、曠工,消極怠工,沒有完成生產任務或者工作任務的;
(二) 無正當理由不服從工作分配和調動、指揮, 或者無理取鬧,聚眾鬧事,打架斗毆,影響生產秩序、工作秩序和社會秩序的;
(三) 玩忽職守,違反技術操作規程和安全規程,或者違章指揮,造成事故,使人民生命、財產遭受損失的;
(四) 工作不負責任,經常產生廢品,損壞設備工具,浪費原材料、能源,造成經濟損失的;
(五) 濫用職權,違反政策法令,偷稅漏稅,截留上繳利潤,揮霍浪費國家資財,損公肥私,使國家和企業在經濟上遭受損失的;
(六) 有貪污盜竊、投機倒把、走私販私、行賄受賄、敲詐勒索以及其他違法亂紀行為的; 犯有其他嚴重錯誤的。職工有上述行為,情節嚴重,觸犯刑律的,由司法機關依法懲處。
(4)干預和插手經濟糾紛違法哪項紀律擴展閱讀
依據《勞動法》第五十條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
《工資支付暫行條例》第十五條 用人單位不得剋扣勞動者工資。有下列情況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代扣勞動者工資:
(一)用人單位代扣代繳的個人所得稅;
(二)用人單位代扣代繳的應由勞動者個人負擔的各項社會保險費用;
(三)法院判決、裁定中要求代扣的撫養費、贍養費;
(四)法律、法規規定可以從勞動者工資中扣除的其他費用。
《國務院企業職工獎懲條例》第一百二十六條 黨員領導幹部違反有關規定干預和插手市場經濟活動,有下列行為之一,造成不良影響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黨籍處分:
(一)干預和插手建設工程項目承發包、土地使用權出讓、政府采購、房地產開發與經營、礦產資源開發利用、中介機構服務等活動的;
(二)干預和插手國有企業重組改制、兼並、破產、產權交易、清產核資、資產評估、資產轉讓、重大項目投資以及其他重大經營活動等事項的;
(三)干預和插手批辦各類行政許可和資金借貸等事項的;
(四)干預和插手經濟糾紛的;
(五)干預和插手集體資金、資產和資源的使用、分配、承包、租賃等事項的。
第一百二十七條 黨員領導幹部違反有關規定干預和插手司法活動、執紀執法活動,向有關地方或者部門打聽案情、打招呼、說情,或者以其他方式對司法活動、執紀執法活動施加影響,情節較輕的,給予嚴重警告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黨籍處分。
『伍』 涉及「工作紀律」主要違紀行為是哪些
第六條 履職不當,損害人民群眾利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問責:
(一) 決策嚴重失誤,造成重大損失或惡劣影響的,或違反重大事項決策程序進行決策的黨委(黨組)主要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
(二) 在群眾遭遇困難或生命財產受到威脅,或在環境保護、安全生產、城市管理、教育衛生、食品葯品安全、處理涉法涉訴事件等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工作中,失職瀆職,造成嚴重後果或不良影響的;
(三) 在土地徵收徵用、房屋拆遷、耕地保護、國有和集體資產管理處置等關系群眾利益的工作中,不聽取群眾合理意見,不依法依規辦理,不按程序公開,造成嚴重後果或不良影響的;
(四) 違規佔有公共財物或享用公共資源,在項目審批、社會保障、就醫就學、惠農資金和救災救濟款物發放、廉租房分配等事項中搞暗箱操作、權力尋租,或優親厚友、顯失公平,造成嚴重後果或不良影響的;
(五) 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違背科學發展、盲目鋪攤子上項目,製造假情況、假數字、假典型、虛報工作業績,造成嚴重後果或不良影響的;
(六) 瞞報、謊報、遲報公共突發事件、重大安全事故、重大疫情或其他重要情況,造成嚴重後果或不良影響的;
(七) 漠視群眾訴求,對群眾來信來訪敷衍塞責,不按規定辦理,不及時答復群眾合理要求,造成群眾利益受到損失的;
(八 ) 在執法監管中作風粗暴、濫用職權,辦「人情案」 「關系案」 「金錢案」,在便民服務中「索拿卡要」,謀取不正當利益的;
(九) 其他損害人民群眾利益的行為,造成嚴重後果或不良影響的。
第七條 作風不正,損害黨員幹部和國家工作人員形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問責:
(一) 工作時間打牌,上網炒股、下棋、玩游戲、聊天購物、看影視作品,出入休閑健身娛樂場所等從事與工作無關事情的;
(二) 無故曠工、遲到、早退或者因公(私)外出請假期滿無正當理由逾期不歸的;
(三) 工作中態度生硬、故意刁難或以粗暴方式對待服務對象的;
(四) 對職責范圍內應辦理的工作事項,無正當理由拒絕受理、頂著不辦或互相推諉、超過規定辦結時限,應一次性告知而不一次性告知導致拖延審批時限,或公開承諾的事項不能兌現的;
(五) 工作日中餐飲酒或發生酒駕行為的;
(六) 言行不當,行為失范,在社會上造成不良影響的;
(七) 其他有損黨員幹部和國家工作人員形象行為的。
『陸』 不準公務員干預和插手經濟糾紛的原因有哪些
本項是關於領導幹部干預和插手經濟糾紛的禁止性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