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房產買賣糾紛,商品房公攤面積超出合同7平米。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四條規定:「出賣人交付使用的房屋套內建築面積或者建築面積與商品房買賣合同約定面積不符,合同有約定的,按照約定處理;合同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以下原則處理:(一)面積誤差比絕對值在3%以內(含3%),按照合同約定的價格據實結算,買受人請求解除合同的,不予支持;(二)面積誤差比絕對值超出3%,買受人請求解除合同、返還已付購房款及利息的,應予支持。買受人同意繼續履行合同,房屋實際面積大於合同約定面積的,面積誤差比在3%以內(含3%)部分的房價款由買受人按照約定的價格補足,面積誤差比超出3%部分的房價款由出賣人承擔,所有權歸買受人。
建築面積=套內面積+公攤面積
本案中,雖然建築面積增大,但是套內面積縮小了,按照當初雙方對套內面積的約定,購房者的得房率較高。購房者正是基於對得房率的清晰認識才買房的,而開發商也以此作為吸引消費者購房的手段和承諾。而實際交房時得房率變為變小,開發商的做法屬於故意誤導購房者,有失誠信。
如果開發商拿不出套內面積減少的合理理由,屬於不適當履約,理應退還購房者相應的套內面積差價款。
福建省高院《關於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疑難問題的解答》第十條規定了套內面積變小的處理方式是「有約定的按約定處理;沒有約定的,可比照《商品房買賣合同司法解釋》第十四條的規定處理。套內建築面積的單價按合同約定的總價除以合同約定的套內建築面積計算。」也就是開發商應當退還減少面積的款項。
⑵ 房產糾紛:購習了商鋪,但是公攤面積超過了所購商鋪建築面積的50%以上。
現在商鋪的得房率通常不超過一半的,如果你無法舉證開發商存在欺詐,很難解除購房合同的。
⑶ 房產糾合同糾紛,商鋪公攤面積國家有沒有 一定的標准,例如百分比是多少呢
如果雙方合同約定的按建築面積計算,則建築面積的誤差在3%之內的,雙方回據實結算,多退答少補。建築面積指套內面積加公攤面積。如果約定按套內面積計算,套內面積沒有發生變化,而公攤面積變化,就只看套內面積是否變化。國家對公攤面積沒有具體標准,都是按照規范進行測繪,根據測繪進行分攤,有些電梯公寓公攤面積達到20%甚至更多,都是可能的。產權證上載明的面積都是建築面積。
⑷ 請教房屋公攤面積如何計算
房屋公攤面積是指分攤的公用建築面積的簡稱,它與套內建築面積之專和構成了一套商品屬房的建築面積。可分攤的公用建築面積即公攤面積為:1、大堂、公共門廳、走廊、過道、電(樓)梯前廳、樓梯間、電梯井、電梯機房、垃圾道、管道井、水泵房、消防通道、交(配)電室、值班警衛室等,以及為整幢服務的公共用房和物業管理用房以及其他功能上為該建築服務的專用設備用房;2、每套與公用建築空間之間的分隔牆及外牆(包括山牆),為牆體面積水平投影面積的一半。
⑸ 購房合同中的公攤面積糾紛怎麼處理
公攤面積有誤差,建築面積必有誤差。 一,面積誤差比 面積誤差比是指購買商品房時實測面積與預測面積之差和預測面積的比值。面積誤差比是商品房買賣過程中處理面積差異的一種方法。 二,計算公式 面積誤差比=(實測面積-預測面積)×100%÷預測面積 面積誤差比絕對值=(實測計價面積-合同約定計價面積)的絕對值*100%/合同約定計價面積 三,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四條規定:出賣人交付使用的套內建築面積或者建築面積與商品房買賣合同約定面積不符,合同有約定的,按照約定處理;合同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以下原則處理: 面積誤差比在3%以內(含3%),按照合同約定的價格據實計算,買受人請求解除合同的,不予支持。 面積誤差比絕對值超出3%,買受人請求解除合同的、返還已付購房款及利息的,應予支持。買受人同意繼續履行合同,房屋實際面積大於合同約定面積的,面積誤差比在3%以內(含3%)部分的房價款由買受人按照約定的價格補足,面積誤差比超出3%部分的房價款由出賣人承擔,所有權歸買受人;房屋實測面積小於合同約定面,面積誤差比在3%以內(含3%)部分的房價款及利息由出賣人返還買受人,面積誤差比超出3%的部分房價款由出賣人雙倍返還買受人
⑹ 請問外國像歐美國家什麼的買房子還有公攤面積這一說嗎
外國像歐美國家並沒有公攤面積的說法。因為歐美國家買房子是按套購版買的,不是按平米。
公用建權築面積是指由整棟樓的產權人共同所有的整棟樓公用部分的建築面積。包括:電梯井、管道井、樓梯間、垃圾道、變電室、設備間、公共門廳、過道、地下室、值班警衛室等,以及為整幢服務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築面積,以水平投影面積計算。
(6)居民公攤面積糾紛擴展閱讀:
分攤原則
(1)商品房公用面積的分攤以幢為單位。分攤的公用建築面積為本幢內的公用建築面積,與本幢不相連的公用建築面積不得分攤到本幢房屋內;
(2)為整幢商品房服務的公用建築面積,由該幢樓各套商品房分攤;為局部范圍服務的公用建築面積,由受益的各套商品房分攤;
(3)公用建築面積分攤後,不劃分各套商品房攤得建築面積的具體部位,但任何人不得侵佔或改變原設計的使用功能。
⑺ 房屋公攤面積糾紛
本案合同效力的是沒有問題的,交易的面積已經寫得很清楚了,專如果調解不好的話,就只有等屬法院的判決了,實在不服,可以上訴。
個人覺得,如果如你所說「在購買協議上寫明的是60平方並沒寫公攤面積」那麼對於此合同可以以「重大誤解」為由要求撤銷合同,結果是你換他房子,他還你的錢(利息),但是你很可能是不願意這么做的。另外不知道合同中約定的是總價款還是每平方米多少錢,這個是不同的。再者你這個案子已經到了法院在處理過程中,不沒有,代理思路是怎麼的,積極和法官溝通,不服判決再上訴
不合法,對方應當履行合同。
⑻ 購房合同中關於面積差異的糾紛, 只規定了建築面積有誤差在3%之內的話會多退少補,但是假如公攤變大
套內面積被含在總建築面積之內了. 加與不加明細,都有利有弊. 若不想讓自己將版來純屬權因公攤面積的增大而多付錢"吃虧",可以加, 若不加,將來由此引起雙方爭議,可按最高院的2003司法解釋來解決. 還是對購房人有利.
你堅持要加,倒是提醒了對方. 如果我是開發商, 從它的利益出發, 我會在合同里這樣表述: 有關房屋建築面積誤差引起的房款多退少補約定條款中, 雙方明確,屆時不再區分其中的套內與公攤面積增減的區別. 這也算雙方明確約定了. 發生爭議就不用再套用司法解釋了.反而對你不利.
⑼ 因房屋公攤面積引起的糾紛訴訟時效如何屆定~~有具體案例,請問像這種情況如何處理高手請幫忙解答~~
這是個排除妨害之訴,屬物權范疇,不適用訴訟時效規定。訴訟時效僅適用債權之訴。就本案來說,對方有權訴訟。
你們作為鄰居,可以先由居委會或小區業委會調解,你方可考慮給你對方一定經濟補償,不一定非要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