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醫療糾紛產生的手術後賠償問題
建議來當面向律師咨詢。網上畢竟可自以了解的案件情況較少。
誤工費是按實際損失可以主張的。妻子護理可以按妻子誤工的損失主張,但是很有可能是按一般的護理標准賠償。
建議做傷殘鑒定,然後據此主張傷殘賠償金與精神損失費。
Ⅱ 醫療糾紛
術後傷口裂開感染是手術後常見的並發症,每個手術都可能發生,除非你專能找到在手術的屬過程中醫院有處理措施不當直接導致你傷口感染的地方,否則醫院是沒有責任的。
而且現在醫院已經幫你治癒,醫院可以說盡到了自己的義務,基本上沒什麼責任
換個角度,就算你能找到在手術的過程中醫院有處理措施不當直接導致你傷口感染的地方,這種醫療事故除了傷疤難看一點,其他的並沒有什麼影響,恐怕的得到的賠償還不夠你的律師費的
以上個人見解,僅供參考
Ⅲ 醫療糾紛賠付率是什麼
個案不同
Ⅳ 醫療糾紛化解率是什麼意思
應該是政府部門對醫療糾紛處理機構的考核指標
Ⅳ 發生醫療糾紛了,我該怎麼辦
1、和解所謂和解是沒有第三方介入,雙方當事人自己協商談判,對各自訴訟權利和回實體權利的處答分。可分是訴訟前或訴訟中和解。如果是訴訟中和解的,應由原告申請撤訴,經法院裁定撤訴後結束訴訟,雙方當事人再達成和解協議。2、調解調解是指在衛生行政機關、第三方法人或自然人,或著在法院的主持下,對當事人之間的醫療糾紛進行裁決的活動。3、訴訟民事訴訟是在案件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與下經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查明事實、適用法律,對醫療糾紛進行裁決的活動。
Ⅵ 請問,醫療糾紛:由於手術出現了問題,導致了不必要的麻煩,
請不要重復問
Ⅶ 關於醫療糾紛
你應該看的私人(民營)醫院吧。在這類醫院這種現象時有發生,他們會把病情擴版大了說,然後再收一些相應的權原本無需檢查的檢查費和化驗費,增加不合理的費用負擔,以增創醫院的收入。你的案列關鍵在於把別人的名字打到你身上,把別人有病灶的片子說成你的。你在證據(人證,物證,影像音頻聊天記錄)確鑿的情況下可以投訴他們,讓他們向你賠禮道歉,及去人民醫院的診斷費,他們醫院的所有費用,誤工費,交通費等等費用都應由他們支出。你投訴的部門有衛健委,96315.新聞媒體,12345市長熱線,法院民事法庭等。
Ⅷ 醫療糾紛發生率怎麼算醫療事故發生率怎麼算低風險患者死亡率怎麼算
前不久,中華醫院管理學會為進一步了解醫院中醫療糾紛和侵權事件的發生狀況,對全國326所醫院進行了多項選擇式的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醫療糾紛發生率高達98.4%。調查發現,醫療糾紛發生率與醫院床位和住院病人數及手術人次數呈正相關的發展趨勢,三級醫院的醫療糾紛多於二級醫院,二級醫院多於一級醫院。調查數據顯示,一級、二級和專科醫院的醫療糾紛大多數在每年10例以下,三級醫院大多數在每年10例以上,24.5%的三級醫院超過了每年30例。由此看出,醫院越大,收治的疑難重症病人多,病人愈後結果不良,是產生醫療糾紛多的一個因素。
全年賠償四十二億
在326所醫院中,2000年一年發生醫療糾紛索賠金額為1-5萬元的佔29.4%,5-10萬元的佔22.1%,10-20萬元的佔15.6%,20-50萬元的佔12.9%,50-100萬元的佔6.4%,100萬以上的佔7.1%。其中三級醫院的索賠數額較高,10萬元以上數額的賠償佔60%,100萬元以上的賠償佔11.5%。據統計,2000年一年中326所醫院醫療糾紛索賠金額總計約6000萬元左右,平均每所醫院是21萬元。目前全國共有縣以上醫院近2萬所,按照病人索賠金額20萬元/年/院這個平均數推算,全國一年醫院醫療糾紛的索賠金額高達42億,佔全國縣以上醫院醫療收入的5.9%。
七成多有過激行為
發生了醫療糾紛後,73.5%的病人及其家屬曾發生擾亂醫院工作秩序的過激行為,其中43.86%發展成打砸醫院。這些過激行為對醫院設施直接造成破壞的有35.58%,導致醫務人員受傷的有34.46%。
另外在326所醫院中有86%至96%的醫院發生過因醫療糾紛導致病人滯留醫院、不住院或不繳納醫療費用的現象,此種情況也已成為醫院面臨的非常困惑和棘手的問題。
醫療糾紛高發的原因
通過對多項選擇式問卷調查的分析發現,在第一大類「社會因素」選項中,63.5%的人選擇了「全民法律意識提高快,自我維權保護意識普遍上升」導致醫療糾紛多發;選擇「由於新聞媒體炒作,製造轟動效應,誤導病人和家屬」的有88.6%;選擇「由於醫療保障制度改革,使病人自負葯費比例增加引發糾紛」的有34.77%。
在第二大類「醫院內部因素」選項中,選擇「由於醫務人員服務態度不好,引發糾紛」的有49.5%;選擇「因服務質量和技術水平存在問題引發糾紛」的有29.6%;選擇「醫院管理不足引發糾紛」的有31.1%。由此可以看出,服務態度生、冷、硬是引發醫療糾紛中的一個重要因素。
在第三大類「患者方面的因素」選項中,選擇「由於病人對醫學知識缺乏了解,對醫療結果期望值過高,引發糾紛」的有93.8%;選擇「因希望少交醫療費而引發糾紛」的有51.5%;選擇「因對治療不滿意而引發糾紛」的有37.6%;選擇「因患者或家屬無理取鬧引發糾紛」的有49.5%。
如何減少醫療糾紛
中華醫院管理學會維權部負責人日前在接受采訪時說,通過開展此次調查發現,各醫院在服務態度、服務質量、人員素質、技術水平、醫院管理等方面存在著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我們認為要減少醫療糾紛還是應該首先從醫院自身做起,加強自律。通過調查發現,加強醫院管理,提高醫護人員的責任心和風險意識,提高醫療技術水平,避免醫療過失的產生,是減少醫療糾紛的關鍵。
她說,加強醫患之間的溝通,提高醫患雙方的法律意識,自覺地依法規范和調整自己的行為,認識到醫患雙方法律地位是平等的,雙方的合法權益都受法律保護不容侵范,也是避免糾紛發生的重要一環。這位負責人認為,最重要的措施是應盡快建立一套適合當前形勢發展需要,且符合我國國情和醫療特點的法律,用以調整醫患糾紛。有法可依,依法辦事,才能減少人為處理的不公平因素,有利於醫療糾紛的解決。(《法制日報》記者杜海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