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父母是否有權使用孩子的壓歲錢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長輩對孩子的寵愛特別深,所以在過節期間,孩子們的樂趣不僅在於吃到好吃的,還在於能收到很多長輩給的壓歲錢。但是,一般家庭來說,父母認為孩子還不具備合理支配金錢的年齡,所以基本上孩子的壓歲錢會被父母拿走,代為保管!當然,父母「代為保管」的理由聽起來合情合理。但是,父母是不是想花就能花?如果花了孩子的壓歲錢,會不會觸犯法律呢?所以今天讓我們來說一說:父母有權處理孩子的壓歲錢嗎?
從法律上說,長輩給晚輩壓歲錢,屬於民法上的贈與關系,只要孩子收到了壓歲錢,贈與行為即告完成,所有權即歸孩子所有。孩子的監護人,有管理和保護孩子財產的權利和義務。一般來說,在現實生活中,若壓歲錢都用在了孩子身上,比如用於給孩子交學費、報培訓班或購買保險等,家長是可以動用孩子壓歲錢的,但如果花在與孩子無關的事情上,則違反了未成年人保護法的相關規定,嚴格來說侵犯了孩子的合法權益。對此,可以由孩子其他監護人,比如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等提出異議。
案例分析
溫州樂清一位母親取走存在未成年子女名下的壓歲錢,被老公和子女告上了法院。法院判決母親不僅要還錢,還要賠償利息損失。此案引發社會討論:孩子收到的壓歲紅包,父母怎麼處理更合理?在幫孩子理財時,又該注意什麼原則?
2002年,樂清女子紫琴(化名)結婚,隨後生下一女二子。2012年春節,奶奶給孫女孫子一個大紅包,總額56萬元,用定期存款存在3個孩子的名下,存單由紫琴保管。後來,因夫妻感情出現問題,紫琴提出離婚,但法院駁回了請求。提出離婚後,紫琴以監護人身份,憑戶口本和自己的身份證,去銀行取走了子女的錢。丈夫和三子女向法院起訴紫琴,要求還錢。
法院認為,作為監護人,父母應該保護子女的權益。父母除非為了子女的利益,否則不得處理子女財產。紫琴應該把錢還給3個孩子,並賠償利息損失。其實壓歲錢就是長輩贈與晚輩的錢,所有權歸受贈人所有,父母可以代為保管,但要從保護孩子的利益出發,錢必須用在子女身上,如教育培養、獻愛心或資金保值增值等。用壓歲錢進行理財,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風險控制應是第一位的。孩子的錢最好選擇國債、穩健型銀行理財產品,以及余額寶、招財寶等風險較低,收益較穩的產品。投資股票、股票基金等方式,風險相對較高,市場波動容易造成損失,從法律上講,子女有權提出相應的賠償要求。
相關建議
在實際理財中,收益較穩的理財方式包括定期存款、少兒教育金保險、貨幣基金、國債等。
家長也可以為孩子選擇互聯網理財產品。比如協助孩子注冊一個支付寶賬戶,將銀行卡里的錢轉入余額寶,或購買招財寶,穩健理財之餘,還可以接觸到互聯網理財理念。
教育專家建議,讓孩子成為財富的主人,才能培養其對待金錢的責任感。父母應該平等地對待他們,用更科學、人性化的方式來經營親子關系。父母可以與孩子商量,共同制定一份使用計劃書。
其實,孩子的健康成長不僅僅是金錢,心理和身體的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多一些關愛,多一些陪伴,與孩子成為朋友,多交流多溝通,盡量避免孩子在不適當的年齡過早的接觸不應該的事,才是對孩子成長最好的幫助!
『貳』 孩子的壓歲錢到底家長能不能花
不能花,會傷了孩子的心。然後家長的形象在孩子的心中也會有污點
『叄』 父母花孩子壓歲錢涉嫌侵權嗎
不涉及侵權
家長有權管理未成年人的財產
每個人認識孩子的壓歲錢不一樣的
有的家長認為,家長付出,才得到回報給的孩子的壓歲錢,只是形式上的互換而已
『肆』 孩子的壓歲錢,父母究竟能不能亂花
小時候,家長常常稱,壓歲錢我替你們收著,等到你們長大了,就給你們。當我們長大後,那些壓歲錢已經不見了。
但實際上,在中國的法律法規中,孩子自己可以將自己的壓歲錢交由家長保管,但不是孩子把壓歲錢給家長。長輩給年輕一代的壓歲錢被視為禮物。如果捐贈者明確表示將把禮物送給未成年人,禮物應被視為未成年人的個人財產。壓歲錢是孩子得到的“禮物”,屬於孩子的個人財產,所以壓歲錢的支配權利應該歸孩子所有,我們家長不能隨意支配孩子的壓歲錢。作為父母,他們只有權利為他們的孩子保留壓歲錢,但是他們絕對沒有權利控制它。
『伍』 花自己的壓歲錢還要經過家長的同意嗎
如果從法律的層面上來看待這個問題,壓歲錢是給孩子的,是屬於孩子的資產,花自己的資產自然是不必經過別人的同意。如果父母強行干預,那麼會涉及到“濫用監護權”。
但是這也需要依據孩子的年齡來看,如果是8周歲以下的孩子算是“無行為能力人 ”。孩子的所有民事行為都必須要獲得父母的同意後才可以去做,換句話說如果孩子要花壓歲錢買東西那還是需要經過父母的同意的。
有些孩子一下子拿到幾千塊的壓歲錢,轉頭就把這些錢全部沖到游戲里了。這樣的行為父母自然是會非常生氣的,誰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
為游戲充值這並不是不可以,但是一下子全部沖進去了會不會太多了呢?把這些壓歲錢買一些更有意義的東西不好嗎?
『陸』 孩子偷自己壓歲錢用大人知道後該如何外里
對於孩子拿家裡錢的行為,請家長們不要輕易用「偷」這個字,因為:一是年齡較小的孩子,是非界限模糊,往往不把拿家裡錢去花當成一種嚴重的錯誤行為,只覺得沒經過爸爸媽媽同意不好,但花錢的需要佔了上風,就去拿著花;其 二,有的孩子認為大人可以自主去做的事情,我也可以去做,爸爸媽媽可以自主花錢,我要錢,家長不給我或給的太少,拿家裡錢花是應該的;其 三,孩子本來是家裡的一個平等成員,因其小,不經過家長同意拿錢花固然是不對的,但畢竟花的是家裡的錢。所以,家長不宜用「偷」字來表達孩子的行為,應該用「拿」,這樣在心理上對孩子壓力小些,有利於教育。第 一,家長發現問題後,不要怒不可遏,連打帶罵,而應盡量控制自己。把孩子叫來,坐下來認真交談。讓孩子談是怎麼樣想的,花錢買了什麼東西,怎麼處理的。根據實情,給孩子重點分析兩方面問題:一是是非問題。聯系實際,給孩子講清如何對待錢會反映一個人的品質,小的毛病發展下去,會鑄成大錯;二是想花錢應該怎麼辦。告訴孩子,想買什麼跟家長說,家長給錢或不給錢是經過思考的,要錢就給對孩子成長沒有好處。如果家長平時忽視了孩子的某些合理需要,應該向孩子做自我檢討,讓孩子服氣。第二,給孩子適度的零花錢。孩子需要零花錢,有的家長根本不給是不妥當的。給零花錢多少要從實際出發,看家庭經濟條件和孩子實際需要,而且要指導孩子怎樣花錢。第三,在家裡專門准備一個抽屜或匣子,放上十幾元或幾十元錢,急需時取用。錢最好是一元一張的,還可有些零錢,里邊放一個本做記錄用。明確告訴孩子,這里的錢在急需時可以拿去花,不過拿多少,找回多少,買什麼東西要記下來,還要寫明時間。這樣,把主動權交給孩子,孩子覺得家長信任我,反而不會亂花錢。如果孩子花錢不當,要及時討論、引導,培養孩子合理消費的好習慣。第 四,要限制孩子的物質慾望。人的物質慾望是無止境的,家長從小要控制孩子的物質慾望。若在物質方面對孩子百依百順,長此以往,一旦他的要求得不到滿足,就很容易走向極端,造成不良後果。孩子的「拿來主義」行為,也有這個原因。所以,應該讓孩子懂得愛惜自己的物品,物盡其用。經過這樣的教育,孩子認識到,在要任何東西之前,都要考慮自己是否需要,自己能不能將它們處理好。第 五,教孩子學會存錢。壓歲錢和剩餘的零花錢給孩子儲存起來,開一個活期存摺,陸續存入,真正需要時,用多少取多少。這不僅能培養孩子積累資金的能力,而且培養量入為出的好習慣。第 六,應告訴孩子偷竊是可恥的。孩子之所以「拿」,因為他尚未意識到這是一種不正當的行為。作為家長,應教育孩子懂得明辨是非,通過實例來告訴孩子,不經過別人的允許就拿別人的東西是不對的。總之,改變孩子拿家裡錢的行為,出發點首先是尊重孩子的人格,切不可一下子把孩子看扁了,隨意懲治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家長要在整個教育過程中充滿理智,要有孩子出現反復的心理准備,用反復的教育去解決反復的問題。
『柒』 壓歲錢怎樣花最合理
春節天大假已經過去,上班族收拾心情恢復上班,打工者們背上行囊出門掙錢,只有一個群體還沉浸在享受節日的氣氛里,那就是孩子們。如今生活富裕了,孩子們收到的過年紅包的「分量」越來越重———上千元是普遍現象,上萬元也不會讓人咋舌。面對這一筆並不小的財富,如何合理開銷卻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專家認為:眾多家長所持「紅包由孩子自己做主」的態度,不僅會造成浪費,更重要的是還有可能導致孩子養成不良的花錢習慣和錯誤的消費觀念。
記者調查
壓歲錢咋花?多數家長很「大度」
昨日上午,在萬年場某電器商場一數碼產品銷售專櫃前,兩個10多歲的孩子拿著一個700多元的mp3播放機愛不釋手。聽完售貨員介紹後,兩個小夥伴異口同聲說「就要這個牌子了。」隨即各自從口袋裡掏出她們的壓歲錢,到收銀台付款。記者問,這樣用錢有沒有和父母商量過?其中一個說:「這錢本來就是我的,干嗎商量啊?」
最近一項針對城市孩子的調查顯示,80%的孩子的壓歲錢超過了1000元,5%的孩子的壓歲錢超過5000元。如何支配壓歲錢呢?其中90%的孩子表示會購買玩物,80%的孩子表示會用壓歲錢請客、買零食;僅有10%的孩子表示,會把壓歲錢留著交學費或者購買書籍和文具。
「孩子每年就盼著過年領紅包,這筆錢雖然不是小數目,但也不會對我們家庭生活造成什麼影響,所以我們一般都是讓孩子自己支配。」對於每年兒子得到的壓歲錢,家住玉雙路的馬女士表現得很「大度」。家住天祥寺街的劉先生也稱:「一兩千元的壓歲錢,正好可以培養孩子的理財能力!」
家長為難
放權或統管兩種方式都惱人
現在,很多孩子都把壓歲錢看成自己的「私房錢」,對於「充公」之舉,他們有一萬個不樂意。一位家長告訴記者,她原本想把孩子的壓歲錢收回存到銀行,沒想到孩子立即產生強烈的反抗情緒,竟說「媽媽是侵犯私人錢財」。家住萬年場的劉先生夫妻倆商量後,決定強行將孩子的壓歲錢統一收管。但連續幾天來,他們發現孩子在家裡見他們就跟見仇人似的。
讓孩子獨立支配壓歲錢,張女士對此不無擔憂———孩子上歌廳、酒吧、網吧等地方胡亂消費,失去控制,怎麼辦?但是一旦家長過問孩子錢是怎麼花的,孩子總以「這錢是我的」來堵他們的嘴。
統一管理,容易使孩子認為家長對他們不信任,一不留神又會傷孩子的自尊心;放手讓孩子自己支配,又擔心他們將錢濫用。所以,很多家長對孩子新年收到的紅包怎樣處理,充滿了煩惱。
專家說法
正確用「紅包」學會理財最重要
省社科院社會學所一名專家認為,在對待孩子如何處理壓歲錢的問題上,家長們不應視為「小事一樁」,處理方式不當不僅可能造成浪費,還會使小孩不知不覺養成錯誤的消費觀念和較弱的理財能力。
專家認為,家長應該適度引導,又讓孩子參與管理。比如:如果孩子已經上學,家長可以「放權」,將部分壓歲錢交給孩子自己打理,同時幫助他制定簡單的開銷計劃,建立消費小賬本,明白貨比三家等消費常識,鼓勵其根據自己的需求添置學慣用品或者用壓歲錢交學費,讓他們在主人翁的感受中培養良好的消費習慣,此外,還可以為他們單獨設立賬戶或者建立儲蓄教育金等。 記者楊炯
處置壓歲錢這些方式供參考
方法一:「五三二」法分配用
用壓歲錢中的50%來購買學習、生活必需品;30%進行低風險投資和零用;20%向長輩或社會弱勢群體略表孝心、愛心。
方法二:建立教育儲蓄金
可以將孩子每年的部分壓歲錢取出購買具有教育基金性質的分紅保險。這樣,當孩子成長到18周歲,就有一筆大學教育金可以領取;在22周歲,有一筆創業金可以領取;在25周歲時,還可領取一筆聘金娶回心愛的人。另外,孩子的其他壓歲錢也可部分購買國債,或是購買短期企業債券。
方法三:交給銀行來打理
家長可以把孩子的壓歲錢存入理財賬戶,並和孩子共同管理,既能增值,還能培養孩子的理財意識。 記者楊炯
精明商家
盯緊孩子「紅包」
春節,很多孩子都得到了數額不等的「壓歲錢」,這些錢如何開銷?除了孩子們在打著自己的小算盤外,一些精明的商家更是盯准了孩子們的腰包。因為壓歲錢消費,已經成為節日消費的一個主流。
在城南某小區內,13歲初一學生洋洋(化名)掰著手指算了算今年收支情況,他總共得了5000多元「壓歲錢」,在去年基礎上漲了1000元。在走訪中,記者發現市內網吧生意異常火爆,在李家沱一網吧內,幾十台電腦前座無虛席。記者注意到,來網吧消費的很多都是在校學生。幾天來,14歲中學生歡歡就是在這里度過的。對學生節日網吧消費一事,歡歡認為並無不妥,她稱春節畢竟是大家的節日,難得有次放鬆的機會。
記者注意到,商家們正是盯住了孩子口袋中那凸起的「紅包」,提前為孩子們准備了喜愛的圖書,而電腦、復讀機等學生專櫃前更是人頭攢動,孩子們紛至沓來,在這里慷慨解囊。某商場一商家告訴記者,賺學生「壓歲錢」已成了他們營銷中一個重要環節。
『捌』 父母有權用孩子的壓歲錢嗎
首先,父母是沒有來權利使用孩子的壓碎自錢的,因為壓歲錢屬於長輩贈與孩子的,那麼壓歲錢就歸屬孩子。
父母是有權幫助孩子保管壓歲錢的,但必須得到孩子的同意才可以,如果不同意,父母是無權代為保管的,這點,我們很多家長都需要明白。
父母沒有權利直接要求孩子把壓歲錢交給自己,雖然孩子太小,需要父母的教育和保管,但是沒有權利直接要求孩子把壓歲錢交給自己,這點,我們很多家長都需要明白。
孩子有權利選擇自己支配這些壓歲錢,這點,我們家長是需要明白的,如果孩子將壓歲錢花在一些不該花費的地方時,作為家長有義務進行制止。
我們可以在孩子的允許下,選擇將孩子的壓歲錢用於繳納學費,但前提是需要在孩子同意下才可以這么做,作為家長也需要明白這點。
我們還可以在孩子的同意下,幫助孩子存起來,這樣也是可以的,畢竟孩子還小,存錢對於他們來說,確實是比較困難,因為他們懂的還是比較少的。
最後,需要告訴家長們,壓歲錢不是禮尚往來的東西,那是贈與和被贈與的一種形式,並不屬於禮尚往來,作為家長,需要有一個正確的認知觀,以及明白法律上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