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病歷資料封存後醫療糾紛已經解決,或者患者在病歷封存滿幾年後未再提出解決醫
3年,可以看國家第701號(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
⑵ 詢問醫療糾紛,醫院修改病例
<侵權責任法》中有規定患者在診療活動中收到損害的,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有回過錯的,由醫療機構承答擔賠償責任。其中篡改病歷就是一條過錯行為。你可以去律師港灣看看,然後向你所在的哈爾濱市的衛生局進行投訴這家醫院,當然醫生也會牽涉其中。
⑶ 發生醫療糾紛沒有第一時間封存病例該怎麼辦
封存病例檔案是證據,缺乏了證據,這個醫療糾紛就是一場鬧劇。
⑷ 住院病例分兩部分嗎患者出院只給部分病例嗎一我老伴在醫院橋術7天後死亡因有醫療糾紛需走法律途徑病
是的抄。一般稱為主觀病歷和客觀病歷。主觀病歷患者不能復印但可以封存。
《醫療機構病歷管理規定》第十九條 醫療機構可以為申請人復制門(急)診病歷和住院病歷中的體溫單、醫囑單、住院志(入院記錄)、手術同意書、麻醉同意書、麻醉記錄、手術記錄、病重(病危)患者護理記錄、出院記錄、輸血治療知情同意書、特殊檢查(特殊治療)同意書、病理報告、檢驗報告等輔助檢查報告單、醫學影像檢查資料等病歷資料。
以上病歷部分為客觀病歷。
病程錄、會診記錄等為主觀病歷,可以封存。如果需要鑒定的時候,醫療機構必須把整份病史提交到法院或鑒定機構。
⑸ 去醫院急診室看病後 醫院都會存有病例嗎,晚上去看的,醫療糾紛,對方不提供病例,醫院有就診記錄嗎
放棄吧,你沒有了急診病歷就等於喪失了所有權利,怎麼搞都沒用的!證據都沒有了,怎麼告??就算你走正常程序拿到既往住院病歷,那也沒用,急診是按當時情況處理的,你沒有就診資料就不能說別人處理不得當,其實就算有也很難說得清楚的,醫學本來就是一門發展中的科學,一天一個樣,除非醫生犯的是原則錯誤,要不很難定性的,而且你是在急診,短短時間你又想別人如何詳盡了解你的具體情況,通常是對症處理的,你連最基本的病歷都沒了就更無從說起了。樓上說的找醫生出來作證??急診是一對一服務,你找誰作證啊?!搞笑!選擇就診的醫院或醫生比什麼都重要,醫療是一門發展中的科學,太復雜了,沒有一個醫生一輩子都不會犯錯的,就算沒有犯錯,今天公認對的明天一個研究出來可能就會變成錯的,選擇了人家就要相信人家,全世界對醫生都是帶有尊敬和寬容的心態的,為什麼??你覺得外國的醫生失誤就比國內少嗎?我可以准確地告訴你,有過之而無不及,但為什麼外國沒有那麼多糾紛,這就是對這和行業的理解。中國之所以出現越來越嚴重的看病貴看病難,大處方大檢查,除了最主要的政策,體制原因(這里不方便詳細講)外,醫患矛盾的激化就是其他原因中最主要的原因了,當然這個也是政府媒體導向的結果。為什麼??你想想,病人動不動就說醫院失誤,漏診,醫生當然就大檢查啦,大不了你看不起病,他絕對不能漏診,不能犯錯,病人動不動就說醫生看不好病,醫生當然就給你用最高級的葯物啦,免得糾紛嘛,因為現在無論政府,媒體,醫院領導都是一出糾紛就把責任都推到主診醫生身上,誰敢跟你按流程慢慢來,說白了,就算按流程來醫治,有多少患者能理解,一般人還不是以治療時間論醫生的醫術?!對副作用,對日後影響的問題又有幾個外行人能懂!!?近十幾年的政府媒體導向,不斷增多的醫療糾紛,醫生都怕了,所以一切按原則,檢查盡量詳細,葯物盡量用作用面廣的,這就造成了當今中國的醫療局面。所以,很多國內外的有識之士都在呼籲中國要停止對醫療事業的過分報道,從新提高對醫生的尊重與理解,只有這樣才能使醫生從新回到學術的路上,而不用擔心這個,擔心那個。其實最後損害的是誰?還不是廣大的患者,這是雙敗的。真的,為了中國醫療的未來,只要不是特別特別嚴重的問題,就算了吧,當一個醫生不容易,中國醫生還是嚴重缺失的,就算被你搞倒了一個,對中國其他患者就是一個更大的損失,何況上面說了,你基本是沒勝算的,算了吧!!
⑹ 發生醫療糾紛沒有第一時間封存病例該怎麼辦
這個你可以向衛生管理部門舉報,沒有第一時間封存病歷。然後查一下為什麼不第一時間封存病歷?是不是有修改病歷的情況。
⑺ 病歷可以作為醫療糾紛的證據嗎
現實困惑
劉某是一位農民。一天騎自行車外出的時候,突然感覺有點頭暈,於是就去鄉醫院診治,由於當時天氣較熱,醫生以為沒什麼,就隨便給他開了點解熱的葯讓他回家了。到了晚上,劉某的病情突然惡化,被家人送到了市裡一家三級甲等醫院,被診斷為「低鉀麻痹,扁桃體炎」。劉某出院後,以鄉醫院的診斷失誤差點使自己丟掉性命為由,要求鄉醫院賠償其損失。在審理的過程中,經過對病歷等證據的分析,法院裁定鄉醫院在診斷的過程中確實存在失誤,所以判決鄉醫院承擔劉某的損失。請問,病歷在醫療糾紛中可以作為證據嗎?律師點評
病歷是醫療活動的真實記錄,屬於《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三條規定的「書證」。醫患糾紛發生前後,無論是為了協商還是為了將來的訴訟,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要全面掌握病歷及相關資料。首先要盡可能及時全面地掌握病歷。病歷資料是對患者的疾病發生、發展情況和醫務人員對患者的疾病診斷、檢查和治療情況的客觀記錄,同時在訴訟時也是一種重要的書證。在醫患之間就患者的診斷和治療問題發生爭議時,病歷資料對於認定醫療機構是否存在醫療過失起著其他證據難以替代的證明作用。具體到本案,法院在審理劉某與鄉醫院的醫療糾紛時就是將劉某的病歷資料作為證據。可見,病歷是醫療糾紛中很重要的證據。
法律依據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
第八條第一款醫療機構應當按照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要求,書寫並妥善保管病歷資料。
第十條第一、二款患者有權復印或者復制其門診病歷、住院志、體溫單、醫囑單、化驗單(檢驗報告)、醫學影像檢查資料、特殊檢查同意書、手術同意書、手術及麻醉記錄單、病理資料、護理記錄以及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其他病歷資料。
患者依照前款規定要求復印或者復制病歷資料的,醫療機構應當提供復印或者復制服務並在復印或者復制的病歷資料上加蓋證明印記。復印或者復制病歷資料時,應當有患者在場。
特別提醒
病歷是醫療活動的真實記錄,是一種重要的書證,是醫療糾紛中最重要的證據。所以,在發生醫療糾紛時,患者應當及時全面地掌握病歷資料。
⑻ 病例有什麼作用呢在醫療糾紛中,在什麼情況下能起訴醫生呢
病歷能還原診療過程的本來面目,也能在訴訟中成為非常重要的書證。如果診療行為造成一定的嚴重後果,行為與後果之間有一定的因果關系,那麼就可以起訴醫院(而不是醫生),讓它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
⑼ 醫療糾紛,病例醫囑護士代簽醫生名字
關注樓主的問題也有三天了,鄙人試探著根據從業經歷給樓主一個解答,希望有助於樓主解決疑惑。
1.有關於病歷(樓主寫為「病例」大概是不對的)書寫的衛生法律規范,主要有——
A.《醫院工作制度》(衛生部1982年4月7日頒布實施),該《制度》現在仍沒有廢除,仍有法律效力。其中「二十五 病例書寫制度」,門診病歷由醫師書寫簽字;住院病例由實習醫師填寫,住院醫師審查、補充修改、簽字(無實習醫師,則由住院醫師填寫,主治醫師審查修正並簽字。)
B.《病歷書寫基本規范(試行)》(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http://www.shdma.com/show.aspx?id=103&cid=51)第七條規定:
病歷當按照規定的內容書寫,並由相應醫務人員簽名。
實習醫務人員、試用期醫務人員書寫的病歷,應當經過在本醫療機構合法執業的醫務人員審閱、修改並簽名。
進修醫務人員應當由接收進修的醫療機構根據其勝任本專業工作的實際情況認定後書寫病歷。
兩個規定,基本相同。護士無權代寫病歷,更無權代醫師簽名。該兩規定中,也明確規定:醫囑(單)是病歷應填寫的內容之一。
C.《醫療機構病例管理規定》(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主要是規定住院病歷由醫療機構(醫院)負責保管;嚴禁任何人塗改、偽造、隱匿、銷毀、搶奪、竊取病歷;患者(本人或者其代理人)有權復印或復制病歷;等等。
樓主所說的醫院偽造病歷,顯然是違法的。
2.需要提醒樓主:即便有偽造病歷(醫院似乎也不想隱瞞下去了),在醫療糾紛訴訟中,也僅僅證明了醫院在病歷書寫、醫囑單的填寫等方面錯在過錯行為(確實是違法行為),但是,這一違法行為,是否是造成醫療糾紛的侵權後果(特指造成患者何種病患損害)的原因,還需謹慎注意!通常,民法中侵權案件,需要考量違法行為與結果之間是否存在法律上的因果關系,換句話說,就是看醫院的違法行為(偽造病例或偽造醫囑單)與患者的病症後果是否具有直接的因果關系,例如,因沒有醫囑單,則護士無法實施注射、給(換)葯、特殊護理等等,而貽誤治療,導致病症加重,就可以判斷無醫囑單是造成病症加重的直接原因。如果沒有直接的因果關系,則不構成侵權賠償的法定要件,也許法院就不支持要求醫院賠償的訴訟請求。因樓主沒有介紹病症病情,不好妄加臆想。只是提醒樓主注意,這可能就是醫院方面的「殺手鐧」!
3.醫療糾紛,是否構成醫療事故(樓主沒有提到)?建議注意有關醫療事故鑒定、分級標准、以及處理的法規——
A.《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很普遍,網上查找不困難,不多說了)。
B.《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暫行辦法》(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http://61.49.18.91/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zcfgs/s3576/200804/29353.htm)。
C.《《醫療事故分級標准(試行)》(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http://61.49.18.91/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zcfgs/s3576/200804/18391.htm)。
樓主不妨上網查找,相信會有收獲。
另外,建議樓主:應多請教醫生(醫師)、醫學專家,畢竟醫療糾紛、醫療事故,是很專業的科學,僅從法律角度、或者患者本人及家屬的直覺感覺考慮,難免有失偏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