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是勞動關系預警機制
近些年,越來越多的企業建立和應用勞動關系預警機制,並在維護和調整企業勞動關系、預防乃至避免勞動爭議的發生等方面起了積極的作用。但在實踐工作中,還存在著如預警主體不明確、預警體系不完善、預警信息系統不暢、制度落實不到位等問題,如果能不斷分析實踐中遇到的問題,不斷完善系統的預警體系,定會讓勞動關系管理工作上一個新台階。
完善預警指標體系
導致企業勞動爭議發生的因素主要是工資報酬、工作內容、保險福利等。據此,勞動關系預警指標體系可以從兩個方面指標來考慮,即契約指標和競爭指標(如表1)。
契約指標
契約指標是企業在勞動關系的處理中,遵循政策、法規情況的一系列指標。這些指標本身與員工切身利益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也是一種經濟利益關系的反映,它能夠反映企業勞動關系現狀。
勞動合同。包括勞動合同簽訂率、鑒證率、履約率等指標。勞動合同作為確立勞動關系的法律形式,是穩定企業勞動關系的重要手段,因此,通過勞動合同方面的指標,可以如實反映企業勞動關系現實情況。建立勞動關系須訂立勞動合同,企業勞動合同的簽訂率應當是100%。勞動合同鑒證是勞動行政主管部門依法對勞動合同的真實性、合法性和可行性進行審查,並且出具鑒證證明的一種制度。
『貳』 怎樣指導企業建立勞動爭議協商解決機制和預防預警機制
怎樣指導企業建立勞動爭議協商解決機制和預防預警機制?
企業勞動關系預警是指在企業的努力下,由企業人力資源部門負責日常管理的,有各級組織參加的,通過運用各種措施,及時掌握產生勞動爭議的誘因,預防和處理各類突發事件的勞動關系協調機制。建立企業勞動關系預警的核心是實現勞資穩定,重點是預防勞動爭議,目的是維護和調整企業勞動關系,預防乃至避免勞動爭議的發生,從而建立和諧穩定的企業勞動關系。
一、建立勞動爭議協商解決機制:
(一)建立多層次的勞動爭議預防調解組織網路。
公司成立勞動爭議預防調解委員會,各基層單位成立勞動爭議預防調解工作小組,同時在分公司設立調解信息員,建立起多層次、立體化的公司勞動爭議調解組織架構。
(二)明確職能部門工作職責。
堅持及時、就地調解和解決的原則;分公司調解信息員負責及時做好職工群眾的思想疏導工作,發揮好「橋梁」作用,了解匯報職工動態,及時主動地反映職工意願,對可能發生的爭議的潛在問題,要及時上報,維護職工隊伍的穩定。
二、建立預防在先的工作機制
(一)做好源頭牽制,暢通職工利益訴求表達渠道 做好源頭控制,盡可能將矛盾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
(二)預案的實施范圍及相應程序
1、先期處理:公司勞動爭議預防調解委員會及下屬各相關工作組織應及時排查化解爭議隱患,防止小問題演變成大問題,局部問題演變成全局問題。
2、應急響應:預案實施范圍覆蓋集團公司及各下屬子公司。預案實施中涉及職工與企業的勞動糾紛和爭議時,分公司、班組調解小組應及時了解情況和原因,聯系相關部門做好解釋、疏導工作,事後向本單位的調解小組進行匯報,情況嚴重時,應及時報所在單位勞動爭議預防調解工作小組處理;涉及勞動爭議和信訪方面群體性事件發生時,集團公司勞動爭議預防調解領導小組應立即派員在1小時內趕赴現場控制事態,並將詳細情況及時向集團公司主要領導和調解領導小組長報告,公司勞動爭議預防調解領導小組視情召開專題會議,提出協商解決勞動爭議或勞動糾紛措施,以免事態進一步擴大甚至是失控。
對於未能有效控制事態發展,發生重大和特大重大突發性涉及勞動爭議、信訪方面等群體性事件時,勞動爭議預防調解領導小組辦公室應根據事態的性質,按規定向上級工會及勞動保障部門匯報,啟動應急措施。
3、指揮與協調:突發性勞動爭議群體性事件發生時,由委員會或各單位小組統一指揮,負責處臵工作的協調和保障,各職能部門按照各自職責,通力配合,共同實施應急措施和處理辦法。
4、後期處理:突發勞動爭議、信訪方面群體性事件現場應急工作完成或者相關危險因素排除後,應急處臵隊伍應迅速撤離現場,緩解現場氣氛。並將處臵結果上級部門備案。
5、調解回訪制度:勞動爭議調解工作小組事後應該耐心的了解事件的起因和事件發生前存在什麼樣的預兆和可發現的潛在危機,建立對結束調解的勞動爭議當事人的回訪制度。通過回訪了解勞動爭議調解的效果,總結調解經驗;解決調解協議履行中遇到的問題;督促當事人履行調解協議;總結應急處理工作中的經驗和不足,組織負責預防工作和應急處理工作的相關人員學習總結經驗,提高自身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