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醫患糾紛個人看法

醫患糾紛個人看法

發布時間:2020-12-21 08:52:56

㈠ 談談你對新醫患關系 看法

現在醫患關系用幾個詞來概括,簡而言之:「暴力」「冷漠」「不換位」「妖魔化」。
在剛剛過去的一段日子裡,有一個針對醫科大學實習學生的培訓,叫做——「醫患溝通」
越來越多的機構,學校都開始意識到目前社會上醫生和患者之間的沖突和矛盾,他們也開始在想辦法緩和及解決。
從近十年來的醫患糾紛的數字就可以看出,2002年的時候,全國總醫患糾紛是五千多起,到2013年,這個數字變成了12500+,數字乍一看不算多,可仔細想想,觸目驚心,為什麼?
拿另一個大家關心的話題來作比較,房子,02年的房價和現在的房價去比較一下,也不過就漲了10多倍,而醫患糾紛的這個數字,整整漲了25倍啊!太可怕了!

在醫患溝通培訓課上,第一個問題就是「當說到醫患關系的時候,你們腦海里浮現出的是什麼詞兒?」
沒有幾個學生想到的是正向的詞彙,都是負性居多,偶爾有幾位是中立的。
「妖魔化」和「暴力」是被他們提到最多的片語。的確,在妖魔化這件事情上,某些媒體居功至偉,原先都是在報道白衣天使的,後來不知為何,一時間風向逆轉,總揪住些陰暗面放大,甚至有時不坐實就報出來了,比如讓人非常記憶猶新的「八毛門」事件(不做詳述,網上能查到)
「暴力」更是屢見不鮮,患者打護士和醫生已經是很頻繁的事情,流血甚至是死亡都制止不住患者和患者家屬心中的暴戾。有個同學說「我們要先保護好自己,有能力時在保護好別人」。唉,醫生現在變成了弱勢群體了。

不過好消息是,總體的醫患關系目前也在緩和之中,14年的醫患糾紛數字較13年有所下降,這證明不論是醫生還是患者,都在自身方面有做了努力,彼此也在諒解和緩和的路上慢慢前行。

㈡ 如何理性看待醫患糾紛

醫患糾紛指醫方(醫療機構)與患方(患者或者患者近親屬)之間產生的糾紛。醫患糾紛包括基於醫療過錯爭議產生的醫療糾紛,也包括與醫療過錯無關的其他醫患糾紛(如欠付醫療費的糾紛、對療效不滿等等)。

醫患糾紛產生的背景是什麼?醫患糾紛似乎總是因個案而起,但實際上醫患關系的緊張是普遍存在的。而這個背景產生的原因,並不是簡單的相互信任缺失,而是醫療模式帶來的關系改變—當以葯養醫的模式還在運轉,醫生的收入與其在患者身上使用的治療和葯品相關聯時,他們是否還能夠保持足夠的道德感,人們不得而知。此時,患者對醫生必定是保持警惕的。這種警惕,有時甚至通過紅包的形式體現出來。這是患者的悲哀,也是醫生的悲哀。

㈢ 如何看待醫患關系

近幾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我國的醫患關系日趨緊張,醫療糾紛日益增加,一方面經常有病人投訴、毆打甚至殺死醫務人員的事件發生,另一方面醫務人員也多有抱怨。如何改善醫患關系,維護醫療服務行業秩序,已不僅僅是衛生部門的責任,而是全民的責任。
醫患關系的緊張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患者及家屬的心理,也干擾了醫療單位的正常工作秩序,同時加重整個社會的信任危機,影響到和諧社會的構建。究其原因無非有三個層面:一是院方,二是患方,三是媒體。
首先,從院方的角度看,隨著我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推進,醫院已經定位為服務行業,在這種情況下,醫療活動的商業化日益嚴重,許多醫院運轉的大部分經費需要從給病人提供服務中收取,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患者的負擔。加之,在醫療過程中院方逐漸將病人物化,缺少人文關懷,部分醫務人員缺乏人文素養,漠視病人的權利,只重視「病」不重視人,更是加劇了醫患關系不和諧的情況。
其次,從患方的角度來看,患者從之前的享受福利到現在的出錢買健康買服務,所以患者及家屬對院方的期待會更大,以至於對醫療效果期望過高而忽略了許多醫療技術的局限性,對醫學的特殊性和無奈沒有一個科學的認識,把所有出現的醫療問題歸責於院方,所以才會出現一系列的暴力維權現象。
第三,從媒體角度來看,醫患關系的持續演變惡化一定程度上與媒體的大幅報道有很大的關系。由於醫患關系逐漸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和焦點,所以新聞媒體對醫療糾紛和事故進行報道,雖然一方面為提高醫療服務質量起到了積極的意義,但是許多媒體對事件的報道明顯帶有感情色彩,甚至偏激報道,所以更多一方面還是加大了患者對院方的不信任,激化了醫患關系的不和諧,造成極大的不良影響和消極的社會價值導向。
針對以上原因的分析,解決醫患矛盾需從一下幾方面入手:
第一,醫院內部要加強對違反職業道德行為的監管,加強對患者的關懷,轉變「醫者至上」的服務觀念,用尊重的態度讓患者感覺和醫務人員處在同等地位,用人性化的關心為患者營造一個良好的就醫環境。同時還應該努力引進先進的醫療科技和知識,提高自己的醫療技術水平,切勿因了解技術落後造成誤診誤治,從而為脆弱的醫患關系雪上加霜。
第二,政府要進一步完善醫療機制,加強醫德醫風的建設以及對醫療市場的整頓和監管,凈化醫療環境,暢通醫患之間的溝通渠道,加強對患者的宣傳教育,包括醫學方面的常識,醫院的規章制度等,使患者與院方互相尊重,互相理解。
第三,新聞媒體要充分認識自己在處理醫療糾紛與沖突中扮演的角色與許可權,發揮正面效應,以公正、全面的立場,對醫療糾紛與沖突進行客觀的報道與評論,從而成為溝通醫務人員和患者心靈的一座橋梁。
第四,患者應充分信任醫務人員,尊重事實,尊重醫學科學的客觀規律,學會用合理、合法的手段維護自己的權益,避免暴力沖突的發生。
總之,醫患關系的協調與否直接影響著整個醫療衛生領域實踐活動的展開與良性運轉,維護醫患這對利益共同體的良好關系,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也是需要全社會共同來關注的一項嚴峻課題。

㈣ 淺談對醫療糾紛的看法,2000字左右哦

微信熱傳:古代三大醫生,華佗被曹操砍了,扁鵲被蔡桓公追殺,只有湘版雅的張仲景沒什麼權醫患糾紛,因為當醫生是副業,人家是長沙市市長!所以,想做個醫生不被砍不容易,要麼你是終極老闆,如伏曦、黃帝、神農;要麼起碼也是天下第二,如歧伯,湯尹;要麼就大權在握,如狄仁傑會兩手針灸,旁邊還得有元芳保駕。
想太平地當個醫生而不成為炮灰,這從自古就是個難事……

㈤ 如何理解醫患糾紛

一方面來是政府過度源干預,制定醫療服務的價格以及醫務人員的工資。我們知道,價格取決於供需,按照當今醫療供給與醫療需求差距來說,政府定價相對過低,那麼醫院的激勵便是:高葯價和盡量多的甚至不必要的醫療服務。醫生的激勵便是收紅包。於是,這構成了醫患矛盾的直接原因。

㈥ 你對醫鬧有什麼看法

在醫療活動中,醫患雙方的目標是一致的,即治療疾病、恢復健康。在理想的製版度設計模式下,醫師憑借自己權的技能和經驗減輕患者的傷痛,抑或延長其生命,抑或提高其生活、生命的質量,並憑借自身在醫療過程中的勞動和智力的付出而獲得應有的報酬。患者也正是基於同樣的目的,尋求並接受醫療專業人員的服務,並從中受益。因此,在醫療過程中,醫患雙方的共同敵人是傷痛和疾病本身,醫患雙方是為了共同尋求健康和實現生命延續而結成的利益共同體,或者說是為了與病痛抗爭結成的「戰友」關系。然而,目前在中國,醫患關系的上述特徵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有偏激者認為醫生們都成了一群唯利是圖、見錢眼開、乘人之危、借機敲詐者。醫患雙方由原來的利益共同體或戰友演變成冤家對頭。鑒於近幾年中國醫患關系日趨緊張,以致著名經濟學家預言,在未來的20年內,在中國社會面臨的諸多挑戰中,「醫患糾紛」將成為最為引人注目的挑戰之一。

㈦ 如何看待醫患關系

我國衛生改革與發展取得了顯著進展。我國用不到3%的全球衛生資源,維護著專世界近1/5人口的健康,人均期望屬壽命已經達到76歲,醫療衛生事業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這一成就凝聚了近千萬醫務人員的辛勤汗水與無私奉獻。客觀地講,我國醫患關系的主流是好的,絕大多數患者及其家屬對於醫務工作者的工作是肯定、理解和支持的。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我國涌現出了以華益慰、王忠誠、王振義、吳孟超、王萬青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優秀醫務工作者,他們的感人事跡彰顯了當代醫務工作者的精神風貌,受到群眾愛戴和稱贊。然而,當前我國醫患關系矛盾凸顯,特別是惡性傷醫襲醫事件屢有發生,為我們敲響了警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醫患關系緊張的現實。根據國家衛生計生委員會的統計,2013年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發生醫患糾紛約7萬件。由於我國目前的就診人次和住院人數已經比10年前翻了一番,醫患糾紛的絕對數確實增加了,加之網路媒體時代的到來,任何突發社會事件都會被急速擴散、發酵,引來無數的圍觀甚至惡意炒作

㈧ 談談醫患關系吧!大家對於醫患關系有何見解

是的,當今醫患關系是個敏感的問題,那麼究竟為什麼我們的醫患矛盾日益激化?想來借鑒六六的《心術》來探討,以下是《新民周刊》對此的一些看法,摘錄如下:
醫患關系不是簡單的消費關系
《新民周刊》:六六的作品,直至當下比較尖銳的醫患矛盾。各行各業里都有矛盾,為什麼醫療行業總是備受指責?以前醫生在患者面前享有絕對的權威,患者一般都很相信醫生,但為什麼近幾年醫患間的信任度卻急劇下降?
鄧海華(衛生部新聞發言人):醫療服務不是一個可以拿《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來調節的簡單消費活動。吃頓飯,大排檔、小餐館、大飯店都可以吃得很開心,看病卻不是這么簡單。為什麼有全國人民跑協和的現象?醫療消費有趨高性,縣醫院告訴你得了絕症治不了,你和你的家人肯定不會放棄,生命失去不會再有,人們會不顧一切、傾家盪產地去到權威機構得到一個最終的判決,希望縣醫院錯了。社會上為什麼對醫生的反響這么強烈?古人雲,不為良相,便為良醫。人們對醫生這個職業在道德層面上的要求是比一般行業都要高的,患者把自己的身家性命交給你了,容不得半點含糊和錯誤。
(……)
體制改革,精神建設
《新民周刊》:除了取消以葯養醫,還有那些措施可以緩解醫患矛盾?
鄧:解決醫患矛盾不能單靠衛生系統,這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總的來說,首先是通過醫改,解決體制、機制上的問題,逐步緩解看病難、看病貴,這是最根本的。第二個,是加強醫療質量管理,通過各種臨床的醫療技術規范、培訓,來提高醫療安全的水平,盡量吧事故降到最低的程度。六六的電視劇里就有一個小夥子,老出錯,被「發配」到實驗室去給小白鼠動手術了。第三個方面是增強醫生的溝通水平。
(……)
中國古代孫思邈的大醫精誡,西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言,戰爭年代形成的救死扶傷,實行革命的人道主義精神,(……)需要去大力弘揚。我們希望有更多的新聞媒體和記者來科學、准確、客觀地報道醫療衛生這個行業,希望有更多的藝術家通過來源於生活的文藝作品來反映這個行業的形象,我們也希望廣大群眾能夠通過客觀的新聞報道和優秀的文藝作品來認識、了解、理解和支持醫療衛生行業。

「患者怕醫生不負責任、開大處方;醫生怕患者無理取鬧甚至動刀子——醫患關繫到今天,似乎已經走進死胡同,帶來莫大的阻礙,如果不解開這個死結,我們老了,到哪裡就醫?我們的孩子,又到哪裡就醫?」

㈨ 如何看待醫患糾紛問題

醫患糾紛是很難過的事情,醫生在治病救人從死神手中搶人,經歷了一番折騰,最後可能被患者家屬發泄怒氣,很讓人心涼。不過這次疫情之後應該會好很多了。

㈩ 醫患關系你怎麼看,談談你的看法

醫生和病人的關系,一直是很好的。到是患者家屬和醫院的關系敵對,主要反應在,出現問題,有了疑問,醫院負責人不露面,任其問題發展,造成了醫患關系的緊張

閱讀全文

與醫患糾紛個人看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矛盾糾紛專項排查工作方案 瀏覽:103
法國發明家巴耶爾首創 瀏覽:561
油條機我愛發明 瀏覽:648
北京品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240
著作權共同所有 瀏覽:778
二手途達轉讓 瀏覽:518
馬鞍山市花湖 瀏覽:480
永樂票務投訴 瀏覽:951
龍游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186
興國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131
開封計程車投訴電話是多少 瀏覽:101
甘肅省基礎資源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612
馬鞍山父子身份 瀏覽:192
觀通杭州知識產權 瀏覽:10
認繳資本期限 瀏覽:855
黑龍江企業培訓師證書查詢 瀏覽:16
投資被騙報案有期限嗎 瀏覽:199
江蘇哲力知識產權招聘 瀏覽:186
溫州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54
英樹創造101投票 瀏覽: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