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職業病屬於工傷嗎如何進行工傷認定
職業病算工傷。依據《工傷保險條例》工傷認定第十四條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二)工作時間前後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四)患職業病的;第十七條職工發生事故傷害或者按照職業病防治法規定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所在單位應當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30日內,向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遇有特殊情況,經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同意,申請時限可以適當延長。用人單位未按前款規定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工傷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工會組織在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1年內,可以直接向用人單位所在地統籌地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按照本條第一款規定應當由省級社會保險行政部門進行工傷認定的事項,根據屬地原則由用人單位所在地的設區的市級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辦理。用人單位未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時限內提交工傷認定申請,在此期間發生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工傷待遇等有關費用由該用人單位負擔。第十八條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應當提交下列材料:(一)工傷認定申請表;(二)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包括事實勞動關系)的證明材料;(三)醫療診斷證明或者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鑒定書)。工傷認定申請表應當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以及職工傷害程度等基本情況。工傷認定申請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一次性書面告知工傷認定申請人需要補正的全部材料。申請人按照書面告知要求補正材料後,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受理。
❷ 原單位的職業病在新單位被診斷,並為其申報了工傷和勞動能力鑒定,新單位應承擔哪些責任
第五十七條用人單位應當保障職業病病人依法享受國家規定的職業病待遇。
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安排職業病病人進行治療、康復和定期檢查。
用人單位對不適宜繼續從事原工作的職業病病人,應當調離原崗位,並妥善安置。
用人單位對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的作業的勞動者,應當給予適當崗位津貼。
第五十八條職業病病人的診療、康復費用,傷殘以及喪失勞動能力的職業病病人的社會保障,按照國家有關工傷保險的規定執行。
第五十九條職業病病人除依法享有工傷保險外,依照有關民事法律,尚有獲得賠償的權利的,有權向用人單位提出賠償要求。
第六十條勞動者被診斷患有職業病,但用人單位沒有依法參加工傷保險的,其醫療和生活保障由該用人單位承擔。
第六十一條職業病病人變動工作單位,其依法享有的待遇不變。
用人單位在發生分立、合並、解散、破產等情形時,應當對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的作業的勞動者進行健康檢查,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妥善安置職業病病人。
第六十二條用人單位已經不存在或者無法確認勞動關系的職業病病人,可以向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申請醫療救助和生活等方面的救助。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採取其他措施,使前款規定的職業病病人獲得醫療救治。
❸ 單位對造成工傷的員工如何處罰
員工發生工傷事故後,可按《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程序進行工傷認定。
《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七條,職工發生事故傷害或者按照職業病防治法規定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所在單位應當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30日內,向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遇有特殊情況,經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同意,申請時限可以適當延長。
用人單位未按前款規定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工會組織在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1年內,可以直接向用人單位所在地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按照本條第一款規定應當由省級社會保險行政部門進行工傷認定的事項,根據屬地原則由用人單位所在地的設區的市級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辦理。
用人單位未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時限內提交工傷認定申請,在此期間發生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工傷待遇等有關費用由該用人單位負擔。
第十八條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傷認定申請表;
(二)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包括事實勞動關系)的證明材料;
(三)醫療診斷證明或者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鑒定書)。
工傷認定申請表應當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以及職工傷害程度等基本情況。
工傷認定申請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一次性書面告知工傷認定申請人需要補正的全部材料。申請人按照書面告知要求補正材料後,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受理。
第十九條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受理工傷認定申請後,根據審核需要可以對事故傷害進行調查核實,用人單位、職工、工會組織、醫療機構以及有關部門應當予以協助。職業病診斷和診斷爭議的鑒定,依照職業病防治法的有關規定執行。對依法取得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鑒定書的,社會保險行政部門不再進行調查核實。
職工或者其近親屬認為是工傷,用人單位不認為是工傷的,由用人單位承擔舉證責任。
第二十條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自受理工傷認定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工傷認定的決定,並書面通知申請工傷認定的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和該職工所在單位。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對受理的事實清楚、權利義務明確的工傷認定申請,應當在15日內作出工傷認定的決定。
作出工傷認定決定需要以司法機關或者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的結論為依據的,在司法機關或者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尚未作出結論期間,作出工傷認定決定的時限中止。
❹ 根據法律法規被鑒定為職業病,職業病屬於工傷。現請問職業病屬於事故嗎單位要負刑事責任嗎
工傷問題屬於民事糾紛,不需要負刑事責任。
另外,凡被確診患有職業病的職回工,職業病診斷機答構須發給《職業病診斷證明書》,只有職業病診斷機構出具的職業病診斷書,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才予以承認,並享受國家規定的工傷保險待遇。
職工發生事故傷害或者按照職業病防治法規定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所在單位應當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30日內,向統籌地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遇有特殊情況,經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同意,申請時限可以適當延長。
❺ 職業病工傷賠償後,用人單位如何賠償
1.醫葯費由用人單位全額墊付;
2.停工留薪期內(工傷治療、康復期間)工資按原待遇發放;內
3.停工留薪期內容需要護理的由單位負責;
4.住院期間伙食補助費按由工傷職工所在地標准發放;
5.工傷賠償:
(1)如果繼續在單位工作,不辭職的話,根據《工傷保險條例》規定,享受一次性傷殘補助金,10級工傷為7個月本人工資。
(2)如果選擇辭職不幹了的話,在享受一次性傷殘補助金的同時,還可以享受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具體的金額由工傷職工所在地制定,地區不同,賠償額度也不同,可以撥打12333咨詢一下當地勞動部門。
❻ 工傷職工享受工傷條例同時可以要求單位人身損害賠償嗎
工傷職工享受工傷條例同時,是不可以要求用人單位人身損害賠償的,但是如果是交通事故等其它侵權責任造成的話,是可以獲得工傷賠償和侵權賠償的雙重賠償的,醫療費用除外。
❼ 職業病工傷的責任主體應該怎樣認定
您好,根據《試行辦法》和有關政策規定,承擔工傷賠償責任的主體是「肇事者」,而不是企業或工傷保險經辦機構。《試行辦法》第二十八條規定:由於交通事故引起的工傷,應當首先按照《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及有關規定處理;交通事故賠償已給付了醫療費、喪葬費、護理費、殘疾用具費、誤工工資的,企業或者工傷保險經辦機構不再支付相應待遇;交通事故賠償給付的死亡補償費或者殘疾生活補助費,若不低於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或者傷殘補助金,企業或者工傷保險機構不再支付相應待遇。第三十條規定:「出國、出境人員的勞動關系在國內並參加工傷保險的,在境外負傷、致殘或者死亡的,應當由境外有關方面承擔傷害賠償責任的,我國有關單位應當向外方索取傷害賠償。外方給付的賠償金應歸當事人或者其親屬所有,但需償還有關單位墊付的費用」。另外,有的地方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規定:企業單位已經向人壽保險公司為職工投保人身意外傷害險的,若職工發生了人身意外傷害事故且屬於工傷的,則工傷賠償責任按保險合同的約定由人壽保險公司承擔(參見1997年6月24日河南省勞動廳豫勞險便[97]2號復函)。
由此可見,按照現行的有關法律和政策之規定,發生了工傷賠償事故,受害的職工及其親屬只能請求有關的「肇事者」(或合同的當事人)給付賠償,而不能請求職工所在的企業或者工傷保險經辦機構給付賠償;承擔工傷賠償責任的主體只能是「肇事者」(或合同當事人)。
❽ 職業病病人除依法獲得工傷保險賠償外,是否有權提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規定,版 職業病病人和權因生產安全事故受到損害的從業人員,除依法享有工傷保險外,依照有關民事法律,尚有獲得賠償的權利的,有權向用人單位提出賠償要求。
但這樣請求的成立條件,必用是用人單位存在明顯過錯或產生侵權行為而造成了侵權損失,才能主張民事賠償。
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
第五十八條 職業病病人除依法享有工傷保險外,依照有關民事法律,尚有獲得賠償的權利的,有權向用人單位提出賠償要求。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第五十三條 因生產安全事故受到損害的從業人員,除依法享有工傷保險外,依照有關民事法律尚有獲得賠償的權利的,有權向本單位提出賠償要求。
❾ 職業病工傷賠償後要求民事賠償的法律依據
首先抄應去當地勞動部襲門申請工傷鑒定,這是前提。鑒定標准可以參考《職業病防治法》《工傷保險條例》《職業病診斷與鑒定管理方法》,其中有明確規定,我就不詳細法條內容了,網上搜索一下。然後以工傷鑒定結論到勞動仲裁部門,或者法院申請民事賠償。具體判決依據涉及上述三部法律法規以及《民事訴訟法》和當地的地方法規,地方法規可以在當地法院查詢到,這個比較細化,網上的信息准確度不夠,建議自己去查詢。
❿ 患了職業病,過了工傷認證期限,現單位單方解除勞動合同,該如何維權
做職業病檢測,帶著檢測報告跟單位談判,單位堅持解除合同,可以申請勞動仲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