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健康權和人身傷害糾紛

健康權和人身傷害糾紛

發布時間:2020-12-21 04:15:13

① 什麼是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糾紛

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糾紛是指他人實施侵害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行為而引起的糾紛。生命權是指以自然人的生命安全利益為內容的權利。生命權是法律保護的最高權利形態。生命的喪失是侵害生命權的結果。

1、生命權是公民依法享有的生命不受非法侵害的權利。生命是公民作為權利主體而存在的物質前提,生命權一旦被剝奪,其他權利就無從談起,所以,生命權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權。保護公民的生命權不受非法侵害,是我國法律的首要任務。

生命權,是以自然人的性命維持和安全利益為內容的人格權。我國《民法通則》第98條規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權」,《民法通則》里所表述的生命健康權,實際上是生命權、健康權與身體權的總稱。

人身不受傷害和殺害的權利或得到保護以免遭傷害和殺害的權利,取得維持生命和最低限度的健康保護的物質必需的權利。生命權是人權最基本的權利。

2、健康權是公民依法享有的身體健康不受非法侵害的權利。身體健康是公民參加社會活動和從事民事活動的重要保證。保護公民的健康權,就是保障公民身體的機能和器官不受非法侵害。對於不法侵害公民健康權的行為,不僅要追究其民事責任,有時還要追究其刑事責任。

3、身體權是指自然人保持其身體組織完整並支配其肢體、器官和其他身體組織並保護自己的身體不受他人違法侵犯的權利。身體是生命的物質載體,是生命得以產生和延續的最基本條件,由此決定了身體權對自然人至關重要。

身體權與生命權,健康權密切相關,侵害自然人的身體往往導致對自然人健康的損害,但是生命權以保護自然人生命的延續為內容,身體權所保護的是身體組織的完整及對身體組織的支配。

(1)健康權和人身傷害糾紛擴展閱讀:

侵犯生命權的法律後果有特殊性:

第一,被侵權人不再是侵權請求權的主體。被侵權人死亡後,權利能力消滅,根據《侵權責任法》的規定,此時應當由其近親屬對侵權人主張侵權責任。

第二,生命雖然是法律保護的最高利益,但是生命喪失本身並不能獲得賠償,所謂的死亡賠償金,並非對「命價」的賠償,而是對財產損害的賠償。關於生命權,通說認為,它是以民事主體的生命利益為客體的權利,是一種人格權。

在生命權的內容問題上,有人認為其由自衛權和請求權兩項構成,有人則認為還包括生命支配權。

② 健康權糾紛雙方協調不行的,法院會怎麼判

生命權和健康權有很多層面,公民生命健康權,有很多內容,既包括生理上的健康,也應該包括心理上的健康吧。

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權,也很多侵犯方式,有犯罪行為:故意殺人、故意傷害、搶劫、綁架、強奸、猥褻、拘禁、。。。。等等;

還有不構成犯罪但違反治安管理的侵犯方式:毆打、限制人身自由、非法搜查身體。。。。等等;還有普通的民事侵權行為:交通事故造成他人受傷、乘坐公交車在車上受傷、做電梯被困。。。等等。

刑法、治安管理處罰法中,都把侵犯人身權利作為違法細則的獨立部分,與危害公共安全、侵犯財產權利等相區分。

有些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權的刑事案件,是可以調解解決的,比如因糾紛引起輕傷傷害案件,就可以調解,經調解雙方達成和解的,可以免予起訴;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 9條也規定,因民間糾紛引起的毆打他人、損毀公私財物等行為,可以調解,經調解達成一致意見的,可以不予處罰。至於民事侵權,是不可以接受刑事處罰的,但行為人或者責任人有賠償的義務。

比如你走路時,不小心把別人撞倒,造成嚴重傷害甚至死亡,你就不用負刑事責任,但需要賠償,刑法中還規定了緊急避險、正當防衛等情形,你客觀上侵犯了別人的生命健康權,但不用負刑事責任,

再比如交通事故中,你是汽車,對方是摩托車,對方負交通事故的主要責任,你沒事他死了,也不需要你負刑事責任,甚至不需要對你做任何處罰,但法院仍然需要你支付一定道義上的賠償。

所以要看具體情況而言
望採納。

③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健康權糾紛怎麼判刑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立法目的】

第二條【依法賠償】

案例1
國家賠償法中的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行為包括不作為

案例2
具體行政行為和損害之間具有因果關系是請求國家賠償的條件

第二章 行政賠償

第一節 賠償范圍

第三條【侵犯人身權的行政賠償范圍】

案例3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和行政賠償訴訟發生競合時,當事人具有選擇的權利

案例4
以毆打等暴力行為或唆使他人以毆打等暴力行為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死亡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的權利

第四條【侵犯財產權的行政賠償范圍】

案例5
濫用職權造成財產損失的,應該承擔賠償責任

案例6
侵害期待的財產利益,不屬於造成財產損害

案例7
行政機關行使職權時未盡注意義務,造成他人財產損害的應予賠償

第五條【行政侵權中的免責情形】

第二節 賠償請求人和賠償義務機關

第六條【行政賠償請求人】

案例8
與具體行政行為不存在法律上利害關系的,不具有適格的原告主體資格

第七條【行政賠償義務機關】

案例9
內設協調機構不具有行政賠償訴訟的被告資格

案例10
受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或者個人給相對人造成損失的,該組織或者個人與相對人達成的賠償協議不能抵銷委託機關的賠償責任

第八條【經過行政復議的賠償義務機關】

案例11
針對行政復議決定提起訴訟產生的律師代理費,不屬於復議機關加重損害的情形

第三節 賠償程序

第九條【賠償請求人要求行政賠償的途徑】

第十條【行政賠償的共同賠償義務機關】

案例12
共同被告對受害人的賠償責任是連帶責任,被告之間可根據內部責任劃分賠償比例

第十一條【根據損害提出數項賠償要求】

第十二條【賠償請求人遞交賠償申請書】

第十三條【行政賠償義務機關作出賠償決定】

第十四條【賠償請求人向法院提起訴訟】

第十五條【舉證責任】

案例13
舉證不能的承擔敗訴風險

第十六條【行政追償】

第三章 刑事賠償

第一節 賠償范圍

第十七條【侵犯人身權的刑事賠償范圍】

案例14
再審改判無罪,原判已經執行的刑罰,可以申請國家賠償

案例15
再審判決撤銷部分罪的,對此部分罪已經執行的,受害人有權取得國家賠償

案例16
逮捕或者拘留的,若案件被依法撤銷,無論撤銷的理由如何,當事人都有請求國家賠償的權利

第十八條【侵犯財產權的刑事賠償范圍】

第十九條【刑事賠償免責情形】

案例17
沒有犯罪事實的不屬於國家賠償免責條款

案例18
公民故意偽造的免責,要求公民主觀上有欺騙的目的

第二節 賠償請求人和賠償義務機關

第二十條【刑事賠償請求人】

案例19
案外人財產被非法扣押的,有權提起國家賠償

第二十一條【刑事賠償義務機關】

案例20
在監管范圍內,利用職權造成被監管人人身損害的,監獄管理機關和看守所應該承擔國家賠償責任

案例21
再審之後發回一審法院重審,一審法院認定有罪,二審法院又改判無罪的,按照再審改判無罪確定賠償義務機關

第三節 賠償程序

第二十二條【刑事賠償的提出和賠償義務機關先行處理】

案例22
賠償義務機關有國家賠償法規定賠償的情形的,應當給予賠償

第二十三條【刑事賠償義務機關賠償決定的作出】

第二十四條【刑事賠償復議申請的提出】

第二十五條【刑事賠償復議的處理和對復議決定的救濟】

案例23
復議機關逾期未作出復議決定的,賠償請求人可向法院起訴

第二十六條【舉證責任分配】

第二十七條【賠償委員會辦理案件程序】

第二十八條【賠償委員會辦理案件期限

第二十九條【賠償委員會的組成】

第三十條【賠償委員會重新審查程序】

第三十一條【刑事賠償的追償】

第四章 賠償方式和計算標准

第三十二條【賠償方式】

案例24
申請人的財產被轉給第三人的,第三人不是賠償的責任主體

第三十三條【人身自由的國家賠償標准】

案例25
《國家賠償法》不具有溯及力

第三十四條【生命健康權的國家賠償標准】

案例26
因重大誤解達成的賠償協議無效

第三十五條【精神損害的國家賠償標准】

案例27
侵害人身權利,造成嚴重後果的,應當支付相應的精神損害撫慰金

第三十六條【財產權的國家賠償標准】

案例28
行政機關的違法行政行為對行政相對人的財產權造成損害的,應按照直接損失給予賠償,但未經證實的不確定利益不能作為直接損失

案例29
因自然損耗,未投入實際使用造成的損失,不屬於國家賠償的范圍

案例30
拍賣價格明顯低於真實價值的,應該給付賠償金

第三十七條【國家賠償費用】

第五章 其他規定

第三十八條【民事、行政訴訟中的司法賠償】

案例31
原審判決的執行導致被執行人無能力履行債務的,不屬於對判決的執行錯誤,不應由國家承擔賠償責任

第三十九條【國家賠償請求時效】

第四十條【對等原則】

第六章 附則

第四十一條【不得收費和征稅】

案例32
賠償請求人要求國家賠償的,人民法院不得向賠償請求人收取訴訟費用

第四十二條【施行時間】

案例33
發生在《國家賠償法》施行以前的國家賠償案件。不適用《國家賠償法》

附錄

綜合

司法行政機關行政賠償、刑事賠償辦法

(1995年9月8日)

④ 健康權糾紛案中當事人不配合二次傷殘鑒定應承擔什麼責任

原鑒定結論無效,殘疾賠償不予支持。

健康權糾紛案,是人身損害賠償糾紛,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一方當事人對另一方委託司法鑒定機構進行的傷殘鑒定結論不服,有足夠理由反駁,經人民法院准許進行第二次鑒定,受害人不予配合,無法進行二次鑒定的。受害人會因為首次鑒定不予採信,沒有證據證明殘疾事實,承擔舉證不力的不利後果,人民法院應當按照不構成傷殘裁決,不支持殘疾賠償金的主張。
《民事訴訟法》
第六十五條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應當及時提供證據。
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主張和案件審理情況,確定當事人應當提供的證據及其期限。當事人在該期限內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延長期限,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申請適當延長。當事人逾期提供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責令其說明理由;拒不說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根據不同情形可以不予採納該證據,或者採納該證據但予以訓誡、罰款。
第六十八條 證據應當在法庭上出示,並由當事人互相質證。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證據應當保密,需要在法庭出示的,不得在公開開庭時出示。
第六十九條 經過法定程序公證證明的法律事實和文書,人民法院應當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但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公證證明的除外。
最高人民法院
《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法釋(2001)33號
第二十五條當事人申請鑒定,應當在舉證期限內提出。符合本規定第二十七條規定的情形,當事人申請重新鑒定的除外。
對需要鑒定的事項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內無正當理由不提出鑒定申請或者不預交鑒定費用或者拒不提供相關材料,致使對案件爭議的事實無法通過鑒定結論予以認定的,應當對該事實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後果。
第二十六條當事人申請鑒定經人民法院同意後,由雙方當事人協商確定有鑒定資格的鑒定機構、鑒定人員,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指定。
第二十七條當事人對人民法院委託的鑒定部門作出的鑒定結論有異議申請重新鑒定,提出證據證明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予准許:
(一)鑒定機構或者鑒定人員不具備相關的鑒定資格的;
(二)鑒定程序嚴重違法的;
(三)鑒定結論明顯依據不足的;
(四)經過質證認定不能作為證據使用的其他情形。
對有缺陷的鑒定結論,可以通過補充鑒定、重新質證或者補充質證等方法解決的,不予重新鑒定。
第二十八條一方當事人自行委託有關部門作出的鑒定結論,另一方當事人有證據足以反駁並申請重新鑒定的,人民法院應予准許。

⑤ 小孩滑滑梯致人受傷是健康權糾紛還是人身損害賠償糾紛

肯定屬於人身傷害賠償案件

⑥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和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糾紛的區分

以下是我根據《民法通則》以及相關法律法規、司法解釋總結的人身損害賠償的項目及計算標准,希望對你有幫助:
受害人遭受人身損害,因就醫治療支出的各項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包括醫療費(根據醫療機構出具的醫葯費、住院費等收款憑證)、誤工費(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誤工費按照實際減少的收入計算。受害人無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計算)、護理費(參照當地護工從事同等級別護理的勞務報酬標准計算)、交通費和住宿費(以正式票據為憑)、住院伙食補助費(參照當地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的出差伙食補助標准)、必要的營養費(參照醫療機構的意見確定)。
受害人因傷致殘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費用以及因喪失勞動能力導致的收入損失,包括殘疾賠償金(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准,自定殘之日起按二十年計算。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殘疾輔助器具費、被扶養人生活費,以及因康復護理、繼續治療實際發生的必要的康復費、護理費、後續治療費,賠償義務人也應當予以賠償。
受害人死亡的,賠償義務人除應當根據搶救治療費用外,還應當賠償喪葬費、被扶養人生活費(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和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標准計算。被扶養人為未成年人的,計算至十八周歲;被扶養人無勞動能力又無其他生活來源的,計算二十年)、死亡補償費(死亡賠償金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准,按二十年計算)以及受害人親屬辦理喪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費、住宿費和誤工損失等其他合理費用。
受害人或者死者近親屬遭受精神損害,賠償權利人向人民法院請求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的,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具體數額由法院裁定。
祝你順利

實際上是一樣的,都按照上面賠償

⑦ 什麼叫健康權糾紛

健康權糾紛是指他抄人實施侵害生襲命權、健康權、身體權行為而引起的糾紛。

健康權是公民依法享有的身體健康不受非法侵害的權利。身體健康是公民參加社會活動和從事民事活動的重要保證。保護公民的健康權,就是保障公民身體的機能和器官不受非法侵害。

(7)健康權和人身傷害糾紛擴展閱讀:

健康權指政府必須創造條件使人人能夠盡可能健康。這些條件包括確保獲得衛生服務,健康和安全的工作條件,適足的住房和有營養的食物。健康權不是指身體健康的權利。

健康權載於諸多國際和區域人權條約以及世界各地的國家憲法。

為自然人享有保持生理機能正常及其健康狀況不受侵犯的權利。其內容主要包括健康保持權和特定情形下的健康利益支配權。

健康權是公民享有的一項最基本人權。是公民享有一切權利的基礎之一,如果健康權得不到保障,那麼公民的其他權利就無法實現或很難實現。保護公民的健康權是我國刑法、民法等多項部門法的共同任務。非法侵害公民的健康權,必須承擔相應的民事、刑事法律責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健康權

⑧ 健康權糾紛和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有什麼不同

這兩個案由,要說有區別的話。比如人身損害賠償肯定健康權有實質損傷。健康權可能是受到威脅,受到影響。

⑨ 如何區分觸電人身損害責任糾紛和生命權,健康權糾紛

工傷事故損害賠償糾紛與工傷保險待遇糾紛應該沒有什麼區別的,都是員工因工受傷以後工傷待遇享受方面產生的糾紛處理。不過,從字面上來理解,可以有點區別,工傷事故損害賠償糾紛一般是單位沒有參加社保而形成的,而工傷保險待遇糾紛一般應該是待遇享受之中的不合法或者不合理產生的
1. 工傷索賠的賠償項目有以下幾種情況:
(1)、造成一般傷害(未達到殘疾)的賠償:醫療費、傷者住院期間的伙食補助費、生活護理費、工傷期間的工資、交通食宿費。
(2)、造成傷殘的賠償:醫療費、傷者住院期間的伙食補助費、生活護理費、工傷期間的工資、交通食宿費、輔助器具費、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傷殘津貼、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
(3)、造成死亡的賠償:喪葬補助金、一次性傷亡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
2. 假如屬於依照規定應當參加工傷保險而未參加工傷保險的用人單位職工發生工傷的,則由該用人單位按照《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的工傷保險待遇項目和標准承擔支付全部費用。
3. 員工在認定工傷並且鑒定好傷殘等級以後,可以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勞動、聘用合同期滿終止,或者職工本人提出解除勞動、聘用合同的,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的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⑩ 如何提起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糾紛訴訟

因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糾紛提起的訴訟,多為侵權之訴,根據《民事訴訟法》第29條的原則規定,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該條規定的「侵權行為地",包括侵權行為實施地、侵權結果發生地。《民事訴訟法》第30條還規定,因鐵路、公路、水上和航空事故請求損害賠償提起的訴訟,由事故發生地或者車輛、船舶最先到達地、航空器最先降落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根據最髙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有關規定,因產品質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財產、人身損害提起的訴訟,產品製造地、產品銷售地、侵權行為地和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皖都有管轄權。鐵路運輸合同糾紛及與鐵路運輸有關的侵權糾紛,由鐵路運輸法院管轄。
處理此類糾紛的法律依據主要是《民法通則》、《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關規定,以及《鐵路法》第58條、《民用航空法》第157條、《醫療事故處理條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觸電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等相關規定。
2008年《規定》在「人格權糾紛」項下列舉了「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糾紛,醫療損害賠償糾紛,工傷事故損害賠償糾紛,水上運輸人身損害賠償糾紛,航空運輸人身損害賠償糾紛,航空器對地、水面上第三人損害賠償糾紛,觸電人身損害賠償糾紛」等7個第四級案由。考慮到這些糾紛類型不僅僅侵害人格權,往往還侵害了財產權,加之《侵權責任法》已經將相關侵權責任類型化,故修改後的《規定》刪去了這7個第四級案由,將其分別歸於後續的案由體系中。
長期以來,我國審判實踐中一般將「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糾紛」稱為「人身損害賠償糾紛」。《規定》棄用「人身損害賠償糾紛」,將「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糾紛」作為第三級案由,考慮有二:一是根據《民法通則》和《侵權責任法》的相關規定,「損害賠償」只是承擔侵權責任方式的一種方式,單就侵害人格權的責任方式,除了賠償損失以外,還可能要承擔「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恢復名譽」等多種方式。
「人身損害賠償糾紛」顯然不能涵蓋以上各種責任方式;二是「人身損害賠償糾紛」之「人身」二字,易與『『人格權、身份權」的上位概念「人身權」之「人身」二字相混淆。今後的審判實踐中,從規范民事審判工作、提高司法統計科學性、准確性出發,各級人民法院應當統一適用「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糾紛」案由,停止適用「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由。
關於「人格權糾紛」、「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糾紛」案由與其他具體侵權責任糾紛案由的協調問題。在確定侵權責任糾紛具體案由時,應當先適用第九部分「侵權責任糾紛」項下根據《侵權責任法》相關規定列出的具體案由。沒有相應案由的,再適用「人格權糾紛」項下的案由。如機動車交通事故可能造成人身損害和財產損害,確定案由時,應當適用第九部分「侵權責任糾紛」項下「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案由,而不應適用第一部分「人格權糾紛」項下的「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糾紛」案由,也不應適用第三部分「物權糾紛」項下的「財產損害賠償糾紛」案由。
還有,對於案由名稱中出現頓號(即「、」)的部分案由,應當根據具體案情,確定相應的案由,不應直接將該案由全部引用。如「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糾紛」案由,應根據侵害的具體人格權益來確定相應的案由。

閱讀全文

與健康權和人身傷害糾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矛盾糾紛專項排查工作方案 瀏覽:103
法國發明家巴耶爾首創 瀏覽:561
油條機我愛發明 瀏覽:648
北京品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240
著作權共同所有 瀏覽:778
二手途達轉讓 瀏覽:518
馬鞍山市花湖 瀏覽:480
永樂票務投訴 瀏覽:951
龍游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186
興國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131
開封計程車投訴電話是多少 瀏覽:101
甘肅省基礎資源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612
馬鞍山父子身份 瀏覽:192
觀通杭州知識產權 瀏覽:10
認繳資本期限 瀏覽:855
黑龍江企業培訓師證書查詢 瀏覽:16
投資被騙報案有期限嗎 瀏覽:199
江蘇哲力知識產權招聘 瀏覽:186
溫州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54
英樹創造101投票 瀏覽: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