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派出所的民事糾紛調解不成可以強制拘留嗎
民事糾紛調解不成的不能拘留。但是構成治安案件的,如果調解不成,依據《回治安答管理處罰法》第九條之規定,公安機關可以做出包括行政拘留在內地行政處罰。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九條 對於因民間糾紛引起的打架斗毆或者損毀他人財物等違反治安管理行為,情節較輕的,公安機關可以調解處理。經公安機關調解,當事人達成協議的,不予處罰。經調解未達成協議或者達成協議後不履行的,公安機關應當依照本法的規定對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給予處罰,並告知當事人可以就民事爭議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② 派出所民警處理民事糾紛時可以把人直接用警車帶走嗎
派出所警察處理民事糾紛時可以把人直接用警車帶走。
處理民事糾紛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第二十一條規定:對公民提出解決糾紛的要求,應當給予幫助。依據《治安處罰法》規定,公安機關可對民間糾紛引起的打架斗毆或損壞他人財物等情節輕微的治安案件進行調解處理,不願調解、調解達不成協議、調解達成協議後悔或拒不執行的,按規定處罰責任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社會治安治理的規定》:採取各種防範措施,消除不安定因素和不安全隱患;特別要大力疏導調解各種社會矛盾和民間糾紛,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避免矛盾激化。
治安糾紛的發生:各種各樣的民事糾紛案件在接處警中佔了很大比例,盡管這些民間糾紛,只是潛在著傷害他人的危險,但其對公共秩序破壞卻是不能低估的。在治安糾紛過程中,主要是當事人對於權利義務的認識上產生誤解,雙方會產生憤怒憎恨情緒,當事人產生侵害心理,在行為選擇上出現偏差而形成的矛盾和沖突。
警方調解的優勢:
1、具有主動性,有利於矛盾糾紛及時解決民警介入糾紛,實施調解,把敏感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
2、低耗性,既無需交納費用,雙方當事人同意,進行調解,在澄清基本事實的基礎上對雙方進行勸解,並達成諒解協議;
3、具有廣泛性,我國民訴規定,原告將被告訴至法院必須具備相應的實質要件和程序要件;用調解的方式來解決民事糾紛則有所不同,巡警在處理民事糾紛目前無嚴格的程序規定,隨時隨地進行,調解協議生效與履行也無時效限制完全由當事人自願確定和履行,有利於當事人的和睦相處。
③ 民警解決民事糾紛不調解而直接罰款 連被打一方也罰款 是不是不對
民警罰款是根據法安管理法對雙方進行處罰,這和調解與否沒有直接關系。
如果雙方動手打架,都可能受到行政或治安處罰,只是警方會根據哪一方情節較嚴重而處罰相應會嚴重來進行罰款。
④ 民事糾紛引起打架,派出所調解不好,下一步是不是走法律程序
民事糾紛引起打架,派出所調解不好,下一步公安機關應當依照本法內的規定對違反治安管容理行為人給予處罰,並告知當事人可以就民事爭議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九條對於因民間糾紛引起的打架斗毆或者損毀他人財物等違反治安管理行為,情節較輕的,公安機關可以調解處理。經公安機關調解、當事人達成協議的,不予處罰。
經調解未達成協議或者達成協議後不履行的,公安機關應當依照本法的規定對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給予處罰,並告知當事人可以就民事爭議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4)民警調解民事糾紛暴力執法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十九條違反治安管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減輕處罰或者不予處罰:
(一)情節特別輕微的;
(二)主動消除或者減輕違法後果,並取得被侵害人諒解的;
(三)出於他人脅迫或者誘騙的;
(四)主動投案,向公安機關如實陳述自己的違法行為的;
(五)有立功表現的。
⑤ 民事糾紛,民警調節不了,求助人繼續打電話給民警,算是報假警嗎,只是覺得如果不找民警,應該找誰應該怎麼辦
向民警求助只要不抄提供虛假情況,襲不算報假警,但公安警察的職責是維護社會治安,不是處理公民的私權利糾紛,民事糾紛如果沒有發展成為社會治安案件,從理論上來說警察是不該介入的(否則公民的民主權力將受害),警察主動來調解是居於為人民服務和群眾利益無小事的職業道德要求所致,雖然警察經常做這樣的事情可能會有些經驗,但這畢竟不是一般警察的專業,所以如果警察也調解不了,而爭議雙方有意願尋求調解,就找當地基層人民政府(如辦事處)或者社區的人民調解組織幫助,如果調解始終不能達成一致,就及時到人民法院申請民事訴訟,請法官依法調解或裁判。
⑥ 警察對待民事糾紛案件如何處理
民事糾紛不歸公安機關管轄,公安機關可以不處理
⑦ 民警調解民事糾紛的方法步驟和原則
步驟 1、把雙方當事人分離,並對當事人安撫情緒
2、逐一對當事人進行具體事情的了解,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
3、對其進行法律、道德方面的講解
4、解決問題的方法
原則應該是公平公正公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