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登記侵權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登記侵權

發布時間:2021-08-01 19:17:33

『壹』 哪些是計算機軟體著作權侵權行為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的侵權行為有: (一)承擔民事責任的侵權行為 除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外,有下列侵權行為的,應當根據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 1.未經軟體著作權人許可,發表或者登記其軟體的; 2.將他人軟體作為自己的軟體發表或者登記的; 3.未經合作者許可,將與他人合作開發的軟體作為自己單獨完成的軟體發表或者登記的; 4.在他人軟體上署名或者更改他人軟體上的署名的; 5.未經軟體著作權人許可,修改、翻譯其軟體的; 6.其他侵犯軟體著作權的行為。
(二)承擔綜合法律責任的侵權行為 除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外,未經軟體著作權人許可,有下列侵權行為的,應當根據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同時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由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侵權行為,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銷毀侵權復製品,可以並處罰款;情節嚴重的,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並可以沒收主要用於製作侵權復製品的材料、工具、設備等;觸犯刑律的,依照刑法關於侵犯著作權罪、銷售侵權復製品罪的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復制或者部分復制著作權人的軟體的; 2.向公眾發行、出租、通過信息網路傳播著作權人的軟體的; 3.故意避開或者破壞著作權人為保護其軟體著作權而採取的技術措施的; 4.故意刪除或者改變軟體權利管理電子信息的; 5.轉讓或者許可他人行使著作權人的軟體著作權的。
(三)軟體復製品有關主體的法律責任 軟體復製品的出版者、製作者不能證明其出版、製作有合法授權的,或者軟體復製品的發行者、出租者不能證明其發行、出租的復製品有合法來源的,應當承擔法律責任。
軟體的復製品持有人不知道也沒有合理理由應當知道該軟體是侵權復製品的,不承擔賠設計思想和原理,通過安裝、顯示、傳輸或者存儲軟體等方式使用軟體的,可以不經軟體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
2.用戶的權利。
軟體的合法復製品所有人享有下列權利:根據使用的需要把該軟體裝入計算機等具有信息處理能力的裝置內;為了防止復製品損壞而製作備份復製品。
這些備份復製品不得通過任何方式提供給他人使用,並在所有人喪失該合法復製品的所有權時,負責將備份復製品銷毀;為了把該軟體用於實際的計算機應用環境或者改進其功能、性能而進行必要的修改;但是,除合同另有約定外,未經該軟體著作權人許可,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提供修改後的軟體。
3.相似的開發。
軟體開發者開發的軟體,由於可供選用的表達方式有限而與已經存在的軟體相似的,不構成對已經存在的軟體的著作權的侵犯。

『貳』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共同侵權怎麼辦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共同侵權怎麼辦計算機軟體著作權共同侵權 計算機軟體是著作版權的一種,如果自己權開發了計算機軟體的,他人要使用的,必須徵得著作權人的同意,不得擅自使用,也不得抄襲。那麼,計算機軟體著作權共同侵權怎麼辦呢?今天,我們整理了以下內容為您答疑解惑,希望對您有所幫助。計算機軟體著作權共同侵權如果遭遇共同侵權的,可以要求共同侵權人承擔連帶責任。原告如何舉證:(一)、權利人(原告)需提供其為軟體著作權人的權源證據。1、權利人的版權為原始取得。如其軟體是經過登記的,應當提供計算機軟體登記管理部門頒發的軟體登記證書;如果軟體未經登記的,應提交該軟體的源程序、文檔以及其他的能證明其享有權利的證據。2、權利人的版權為繼受取得,則應當提供授權合同以及其他能夠初步證明其享有著作權的證據。

『叄』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登記侵權判斷標準是什麼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登記侵權判斷標準是什麼?我國司法界在認定計算機軟體是否侵權所採用的標準是按照創意、表達分離原則來進行計算機軟體的保護。計算機的工作離不開軟體的控制指揮。軟體具有開發工作量大、開發投資高,而復制容易、復制費用極低的特點。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登記侵權判斷標準是什麼一、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登記侵權判斷標準是什麼?計算機軟體的法律保護問題,是自本世紀五、六十年代隨著計算機軟體產業的發展而產生的。對於計算機軟體進行保護的法律保護形式很多,如著作權法、專利法、商標法、合同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等。根據軟體的自身的特點,軟體應用於不同的目的、表達的不同的形式,可以採用不同的法律保護形式。而不同的法律保護形式,又各有其特點。(一)《著作權法》保護。這種保護方式主要是根據著作權保護的基本原則,即創意/表達分離原則,來保護創意的表達。美國版權作品新技術應用全國委員會(contu)的最終報告認為:就現有法律而論,著作權法是保護軟體最為適宜的法律。在我國,著作權保護也是對軟體進行法律保護的主要途徑。但是,著作權法僅保護該軟體本身的表現形式,而不能擴大到開發軟體所用的思想、概念、方法、原理、演算法、處理過程和運行方法等。(二)《專利法》保護。這種保護彌補了著作權法保護的一些不足,可以有效地保護計算機程序所體現的設計者的創意。但軟體本身不能單獨申請專利,而只能是從屬於某一個發明的組成部分。二、計算機軟體著作權保護的原則(一)創意/表達分離原則是指著作權只保護創意的表達,而不保護創意本身。《軟體保護條例》的規定:本條例對軟體著作權的保護不延及開發軟體所用的思想、處理過程、操作方法或者數學概念等。《TRIPs》第9條第2款和《WIPO著作權條例》第2條指出:著作權保護應只延及表達,而不延及創意、過程、操作方法或數學概念本身。(二)創意/表達合並原則是指在表達某種創意時,如果因為可供選擇的種類有限而引起兩個作品之間的相似,則不認為其中一個作品對另一個作品構成復制,也就不構成侵權。如《軟體保護條例》第29條的規定,軟體開發者開發的軟體,由於可供選用的表達方式有限而與已經存在的軟體相似的,不構成對已經存在的軟體的著作權的侵犯,就是該原則在法律規范上的體現。(三)SSO原則本原則產生於WhelanvsJaslow案,即對計算機程序的版權保護可以從其文章編碼擴展到它的結構、順序和組織。即計算機程序的功能是思想,其他的成份都是表達。整個程序只有一個思想,子程序內不再有思想成分。凡存在選擇餘地的設計,都是受版權保護的。著作權是中國公民享有的基本權利,一般體現在文學創作以及技術發明上,隨著計算機軟體的誕生,著作權也被相應沿用,公民的著作權受法律保護,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加以侵佔,一旦被發現,法律必將嚴懲不貸,從另一方面來說,著作者也應好好保護好自己的作品,畢竟創意這種東西無從考量。

『肆』 侵犯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的行為有哪些

侵犯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的行為有哪些?侵權人除了要承擔民事法律責任外,還要承當行政責任,構成犯罪的,還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侵犯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的行為計算機軟體侵權行為主要有:(1) 未經軟體著作權人的同意而發表或者登記其軟體作品。(2) 將他人開發的軟體當作自己的作品發表或者登記。(3) 未經合作者酌同意將與他人合作開發的軟體當作自己獨立完成的作品發表或者登記。(4) 在他人開發的軟體上署名或者更改他人開發的軟體上的署名。(5) 未經軟體著作權人或者其合法受讓者的許可,修改、翻譯其軟體作品。(6) 未經軟體著作權人或其合法受讓者的許可,復制或部分復制其軟體作品。(7) 未經軟體著作權人及其合法受讓者同意,向公眾發行、出租其軟體的復製品。(8) 未經軟體著作權人或其合法受讓者同意,向任何第三方辦理軟體權利許可或轉讓事宜。(9) 未經軟體著作權人及其合法受讓者同意,通過信息網路傳播著作權人的軟體。侵犯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的行為有哪些?想要了解更多內容,歡迎撥打八戒知識產權在線客服。八戒知識產權知識產權專註:商標、專利、版權、域名等知識產權業務方向。主營業務三大板塊:常規知識產權、涉外知識產權、知識產權交易。互聯網+知識產權行業的黑馬型企業。

『伍』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共同侵權怎麼辦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共同侵權怎麼辦?計算機軟體是著作權的一種,如果自己開發了計算機軟體的,他人要使用的,必須徵得著作權人的同意,不得擅自使用,也不得抄襲。那麼,計算機軟體著作權共同侵權怎麼辦呢?計算機軟體著作權共同侵權如果遭遇共同侵權的,可以要求共同侵權人承擔連帶責任。首先,權利人(原告)需提供其為軟體著作權人的權源證據。1、權利人的版權為原始取得。如其軟體是經過登記的,應當提供計算機軟體登記管理部門頒發的軟體登記證書;如果軟體未經登記的,應提交該軟體的源程序、文檔以及其他的能證明其享有權利的證據。2、權利人的版權為繼受取得,則應當提供授權合同以及其他能夠初步證明其享有著作權的證據。然後,侵權人具有侵權行為。軟體著作權侵權案適用民事侵權的構成條件,在客觀上要求行為人具有侵權行為,這就要求原告提供如下兩個方面的證據:1、被告告使用了與原告作品相同或者相近似的表達形式;作為計算機軟體作品不同於著作權法里的文字作品、美術作品,屬於高新技術領域,原告應舉證證明雙方軟體的源程序、文檔等文件相同或者相近似;在原告難以取得被告的源程序等文件或者被告拒絕提供其源程序等文件的情況下,原告舉證證明雙方軟體的目標程序相同或者相近似,或者雖不相同或者相近似,但是被告的軟體的目標程序中存在原告軟體中的特有內容;或者雙方軟體的運行界面相同的,可以認定原告就雙方軟體相同或者相近似的主張完成了相應的舉證責任。2、被告接觸了原告的作品。包括以直接證據證明被告已實際接觸原告作品的情況,也包括原告舉證證明被告有合理的可能接觸過原告的作品,原告只要證明該接觸的合理性、可能性即可。再次,原告要求賠償損失的,根據其請求計算損失的方法不同需提供不同的證據材料,如:1、實際損失計演算法;2、侵權人違法所得法:3、法定賠償辦法。計算機軟體著作權共同侵權怎麼辦?想要了解更多內容,歡迎撥打八戒知識產權在線客服。八戒知識產權知識產權專註:商標、專利、版權、域名等知識產權業務方向。主營業務三大板塊:常規知識產權、涉外知識產權、知識產權交易。互聯網+知識產權行業的黑馬型企業。

『陸』 侵犯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的行為

(一)承擔民事責任的侵權行為
除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外,有下列侵權行為的,應當根據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
1.未經軟體著作權人許可,發表或者登記其軟體的;
2.將他人軟體作為自己的軟體發表或者登記的;
3.未經合作者許可,將與他人合作開發的軟體作為自己單獨完成的軟體發表或者登記的;
4.在他人軟體上署名或者更改他人軟體上的署名的;
5.未經軟體著作權人許可,修改、翻譯其軟體的;
6.其他侵犯軟體著作權的行為。
(二)承擔綜合法律責任的侵權行為
除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外,未經軟體著作權人許可,有下列侵權行為的,應當根據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同時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由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侵權行為,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銷毀侵權復製品,可以並處罰款;情節嚴重的,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並可以沒收主要用於製作侵權復製品的材料、工具、設備等;觸犯刑律的,依照刑法關於侵犯著作權罪、銷售侵權復製品罪的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復制或者部分復制著作權人的軟體的;
2.向公眾發行、出租、通過信息網路傳播著作權人的軟體的;
3.故意避開或者破壞著作權人為保護其軟體著作權而採取的技術措施的;
4.故意刪除或者改變軟體權利管理電子信息的;
5.轉讓或者許可他人行使著作權人的軟體著作權的。
(三)軟體復製品有關主體的法律責任
軟體復製品的出版者、製作者不能證明其出版、製作有合法授權的,或者軟體復製品的發行者、出租者不能證明其發行、出租的復製品有合法來源的,應當承擔法律責任。
軟體的復製品持有人不知道也沒有合理理由應當知道該軟體是侵權復製品的,不承擔賠設計思想和原理,通過安裝、顯示、傳輸或者存儲軟體等方式使用軟體的,可以不經軟體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
2.用戶的權利。軟體的合法復製品所有人享有下列權利:根據使用的需要把該軟體裝入計算機等具有信息處理能力的裝置內;為了防止復製品損壞而製作備份復製品。這些備份復製品不得通過任何方式提供給他人使用,並在所有人喪失該合法復製品的所有權時,負責將備份復製品銷毀;為了把該軟體用於實際的計算機應用環境或者改進其功能、性能而進行必要的修改;但是,除合同另有約定外,未經該軟體著作權人許可,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提供修改後的軟體。
3.相似的開發。軟體開發者開發的軟體,由於可供選用的表達方式有限而與已經存在的軟體相似的,不構成對已經存在的軟體的著作權的侵犯。

『柒』 軟體相似是不是就視為侵權進行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登記有什麼作用

進行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登記保護的是設計說明,和源代碼。是否侵權主要看源代碼。

『捌』 如何認定侵犯了計算機軟體著作權

對計算機軟體侵權糾紛中的侵權行為認定與責任承擔方式,主要在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和《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的規定。
《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
第二十三條除《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或者本條例另有規定外,有下列侵權行為的,應當根據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
(一)未經軟體著作權人許可,發表或者登記其軟體的;
(二)將他人軟體作為自己的軟體發表或者登記的;
(三)未經合作者許可,將與他人合作開發的軟體作為自己單獨完成的軟體發表或者登記的;
(四)在他人軟體上署名或者更改他人軟體上的署名的;
(五)未經軟體著作權人許可,修改、翻譯其軟體的;
(六)其他侵犯軟體著作權的行為。
第二十四條除《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本條例或者其他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外,未經軟體著作權人許可,有下列侵權行為的,應當根據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同時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由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侵權行為,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銷毀侵權復製品,可以並處罰款;情節嚴重的,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並可以沒收主要用於製作侵權復製品的材料、工具、設備等;觸犯刑律的,依照刑法關於侵犯著作權罪、銷售侵權復製品罪的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復制或者部分復制著作權人的軟體的;
(二)向公眾發行、出租、通過信息網路傳播著作權人的軟體的;
(三)故意避開或者破壞著作權人為保護其軟體著作權而採取的技術措施的;
(四)故意刪除或者改變軟體權利管理電子信息的;
(五)轉讓或者許可他人行使著作權人的軟體著作權的。
有前款第(一)項或者第(二)項行為的,可以並處每件100元或者貨值金額5倍以下的罰款;有前款第(三)項、第(四)項或者第(五)項行為的,可以並處5萬元以下的罰款。

『玖』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的侵權判斷標準是怎樣的呢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的侵權判斷標準是怎樣的呢?(三)我國司法界對軟體侵權鑒定的認定標准 在高科技盛行的今天,計算軟體已經成為大家在生活中都會使用到的東西,但是由於計算機軟體的開發過程較為復雜,所以它也一直受到著作權的保護。那麼,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的侵權判斷標準是怎樣的呢?下面,小編詳細為您介紹具體內容。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的侵權判斷標准各國通過長期司法實踐,對計算機軟體的侵權判斷標准採用的主要方法有實質性相似加接觸分析法和抽象-過濾-比較分析法兩種等。(一)實質性相似加接觸分析法這種方法是在計算機軟體版權糾紛的處理中得到普通使用的一種軟體侵權認定方法。所謂的實質性相似主要是指兩項程序之間在形式和內容上存在著相似之處,且存在著實質性相似。實質性相似加接觸分析法的應用,首先要求對原被告雙方的軟體進行分析,一般可按照先文字成份,後非文字成份的順序進行。如果兩個軟體相似,那麼只要再認定被告接觸過原告軟體的行為成立,則侵權即可認定。即:表達相同(或實質相似)+接觸對方作品=侵犯版權法院判斷兩項計算機程序是否構成實質性相似,一般具體從三個方面考察:1、代碼相似,即判斷程序的源代碼和目標代碼是否相似;2、深層邏輯設計相似,即判斷程序的結構、順序和組織是否相似;3、程序的外觀與感受相似,即運行程序的方式與結果是否相似。對於三個方面的判斷既可以各自獨立、分別作出判斷,又可以互相關聯,綜合判斷。在具體的司法鑒定過程中,判斷被告曾經接觸過原告的版權程序,一般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證明被告確實曾經看到過,進而復制過原告的有著作權的軟體;2、證明原告的軟體曾經公開發表過;3、證明被告的軟體中包含有與原告軟體中相同錯誤,而這些錯誤的存在對程序的功能毫無幫助。4、證明被告的程序中包含著與原告程序相同的特點、相同的風格和相同的技巧,而且這些相同之處是無法用偶然的巧合來解釋的。(二)三步侵權判斷法(或稱抽象、過濾與比較法)本判斷法是美國CAvsAltai案中,最終由美國聯邦第二巡迴法庭確認的判定軟體侵權的最新規則。根據本規則,判斷被告軟體中的結構、順序及組織是否侵犯了原告軟體的著作權,應分三步有層次地認定,而不能不加分析地判定結構、順序和組織相似,就一定構成侵權。具體的操作方法是:1、抽象分解成不同層次,從最高層次的功能設計,到部件、子部件,再到更小的模塊、子模塊,直到最具體的程序代碼;2、對每一層次過濾出不受保護的成份;3、在相同層次上進行相似性比較,特別重視較低層次的相似,然後進行綜合評價。三步侵權判斷法主要立足於計算機程序的開發過程,注重對軟體的動態保護,主要適用於大型的計算機軟體侵權案件的判定。

『拾』 侵犯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的行為有哪些侵權人應當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計算機軟體侵權行為主要有:

(1) 未經軟體著作權人的同意而發表或者登記其軟內件作品。容

(2) 將他人開發的軟體當作自己的作品發表或者登記。

(3) 未經合作者酌同意將與他人合作開發的軟體當作自己獨立完成的作品發表或者登記。

(4) 在他人開發的軟體上署名或者更改他人開發的軟體上的署名。

(5) 未經軟體著作權人或者其合法受讓者的許可,修改、翻譯其軟體作品。

(6) 未經軟體著作權人或其合法受讓者的許可,復制或部分復制其軟體作品。

(7) 未經軟體著作權人及其合法受讓者同意,向公眾發行、出租其軟體的復製品。

(8) 未經軟體著作權人或其合法受讓者同意,向任何第三方辦理軟體權利許可或轉讓事宜。

(9) 未經軟體著作權人及其合法受讓者同意,通過信息網路傳播著作權人的軟體。
侵權人除了要承擔民事法律責任外,還要承當行政責任,構成犯罪的,還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閱讀全文

與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登記侵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商河縣工商局 瀏覽:810
沈陽冠君知識產權事務所 瀏覽:342
知識產權保障制度總結 瀏覽:950
榆次區工商局電話 瀏覽:981
馬鞍山新康達 瀏覽:448
學校矛盾糾紛處理制度 瀏覽:342
創造性的提出了思想建黨的原則 瀏覽:890
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381
京韻花園糾紛 瀏覽:895
衛生服務站公共衛生考核方案 瀏覽:62
快遞時效投訴 瀏覽:782
世紀創造絕緣有限公司 瀏覽:600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