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銀行人員不經過本人同意轉賬觸犯什麼法律
犯法。
存款人在銀行存款受法律保護,我國《商業銀行法》專設有「對存款人的保護"一章,銀行不代任意單位查詢、凍結、扣劃存款人在銀行的存款,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如果自己的存款被轉走,可以通過法律途徑進行追討。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
第二十九條商業銀行辦理個人儲蓄存款業務,應當遵循存款自願、取款自由、存款有息、為存款人保密的原則。
對個人儲蓄存款,商業銀行有權拒絕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查詢、凍結、扣劃,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2. 只有銀行轉賬的記錄能起訴嗎
轉帳記錄必需經銀行蓋章才具有證據的效力。單憑轉帳記錄起訴,還是單薄了點。我國《合同法》第197條規定:「公民之間的民間借貸合同為不要式合同,當事人可以採取書面形式,也可以採取口頭形式或其他形式」。 在借貸糾紛案件中,原告作為債權人行使債權請求權,首先應該主張其請求權成立並已經屆期,為此其應該向法院提供其權利發生並已經屆期的法律事實成立的證據。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第4條、第5條的規定,借貸案件的證明要求較高,只有借貸關系明確才能支持原告的訴訟請求,如借貸事實存在疑問或不明確時,則不能支持原告的訴訟請求。
3. 求解一道民法案例分析題,關於儲蓄合同糾紛,在線等,多謝!希望能認真作答!再次感謝!
袁某不來滿十八周歲,系未成年人。源但將相關款項存入自己的用戶名的銀行賬戶內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符合《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五條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300美元的損失,應當由儲蓄所承擔。袁某欲與金融機構建立存款關系。將存款憑條與現金交給接待員並取回銅牌。屬於動產交付。接待員應盡到審核義務,即現金與憑條記載是否一致,此時動產物權——現金已有儲蓄所佔有。發生了物權效力。根據《民法典》第二百二十六條 動產物權設立和轉讓前,權利人已經佔有該動產的,物權自民事法律行為生效時發生效力。
4. 原告起訴被告要求償還借款,原告提供的證據只有其通過銀行向被告轉款的銀行存款(轉款)憑條,再無其他證
您好。我這里有一個案例您可以好好分析,希望能幫助到您:如果法院認定雙方當事人之間不存在借款關系,則錢某無合法依據佔有該款,屬典型的不當得利,依法也應當返還。[判決]一審法院認為,關於原告趙某主張3萬元是借款的問題。趙某僅提交轉款憑證,未舉出其他證據證實錢某有向其借款的意思表示,故趙某的主張事實證據不足,法院不予支持。關於趙某表示如法院認定雙方不存在借款關系,則變更主張雙方存在不當得利的法律關系,錢某沒有合法依據佔有3萬元應當予以返還的問題。當事人達成轉款的一致意思表示後趙某將3萬元存入錢某的帳戶,錢某有合法依據取得該款,不構成不當得利。至於何因轉款,本案不予考慮。故趙某基於不當得利的法律關系訴請錢某返還3萬元,於法無據,法院不予支持。據此判決駁回趙某的訴請。趙某不服一審判決提起上訴。二審法院認為,原告趙某自願將3萬元存入被告錢某的帳戶,錢某取得該款不構成不當得利。至於趙某何種事由轉款,舉證責任應由趙某承擔,趙某主張錢某向其借款,錢某不予認可,趙某未能提供其他證據證實雙方存在借款關系,故趙某的訴請得不到法院的支持。據此,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評析]原告趙某以轉款憑證為據訴請被告錢某歸還借款3萬元,錢某否認雙方存在借款關系,一、二審法院以雙方達成轉款的意思表示或趙某自願轉款為由認定不構成不當得利,進而認定趙某所舉證據不足以證明借款合同成立,判決駁回原告趙某的訴請。在此討論如下兩個問題:一、兩級法院准許原告趙某提出選擇性訴請並無不當。在審判實務中,法院應否接受原告趙某提出或此或彼的選擇性訴請,一直爭論不斷,各地或各級法院的做法也不完全相同。筆者對此持肯定意見。第一,從程序上看,依照原《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規定的起訴條件,從其中第(三)項「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的規定可以看出,現行《民事訴訟法》並未禁止原告基於同一法律事實,依據不同法律規定享有兩個以上的請求權要求法院予以裁判時,可以採取選擇性合並或預備性合並訴訟的方式進行,只要求原告提出的兩個訴請或多個訴請是具體的即可。第二,從實體上看,現行的實體法准許當事人要求責任人選擇性地承擔民事責任。比如,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一十七條第二款「損壞國家的、集體的財產或者他人的財產的,應當恢復原狀或者折價賠償。」的規定,原告可以選擇侵權人承擔恢復原狀或折價賠償的民事責任,進而提出選擇性的訴訟請求,由法院根據審理情況選擇最有利於保護原告合法權益或使其利益最大化的其中一個訴請予以判決支持。 第三,從實務上看,原告除提出選擇性訴請外,還存在並列性訴請、遞進性訴請和轉折性訴請等兩個以上不同的訴訟請求。比如,在買賣合同糾紛中,出賣人訴請買受人除支付貨款外,還支付利息、違約金、賠償損失等,出賣人提出的是並列性訴請。又比如,原告依照《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的規定,守約方除訴請違約方繼續履行合同外,還訴請承擔採取補救措施、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守約方提出的是遞進性訴請。還比如,在租賃合同糾紛中,出租人訴請承租人歸還租賃物,如果租賃物不存在導致承租人不能歸還原物的,則訴請承租人承擔賠償損失的違約責任。出租人提出的是轉折性訴請。選擇性訴請根據法律關系區分為同一法律關系的選擇性訴請和不同或多重法律關系的選擇性訴請。比如,在買賣合同糾紛中,出賣人以買賣合同有效為前提訴請買受人承擔支付貨款和違約金等違約責任,或以買賣合同無效為前提,訴請買受人退回貨物並返還預付貨款的無效合同責任,即出賣人基於同一買賣合同法律關系提出合同有效和無效的兩個選擇性訴請。在本案中,原告趙某基於借款合同關系訴請被告錢某歸還借款本金3萬元,基於不當得利法律關系訴請錢某返還不當得利3萬元。趙某基於錢某收到其轉款3萬元的同一事實,但根據借款合同法律關系和不當得利法律關系兩個不同的法律關系,提出了兩個選擇性訴請。二、法院判定原告趙某返還借款本金訴請的證據不足時,應從分配舉證責任給被告錢某由其舉證證明取得3萬元的合法根據入手審查趙某不當得利的訴請是否成立。趙某提出的選擇性訴請有借款合同之訴和不當得利之訴的先後順序。在趙某提出的借款合同之訴的請求中,其僅提交一張轉款憑證就主張借款合同成立,錢某不予認可,即否認雙方存在借款合同關系,根據羅馬法上否認者對被否認的事實不承擔舉證責任這一舉證責任分配的一般規則,錢某不需對其不存在借款合同關系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據此判定趙某對借款合同關系的舉證任務尚未完成。兩級法院鑒於趙某除了轉款憑證外不能提交其他證據證明其主張的借款事實,判決駁回其要求錢某返還借款本金3萬元的訴請是妥當的。審查趙某不當得利的訴請是否成立的關鍵在於舉證責任的分配。現行民事訴訟法及相關司法解釋均未明確規定不當得利的舉證責任分配規則。探索不當得利舉證責任的分配規則,應當以不當得利的待證事實為突破口。依照《民法通則》第九十二條「沒有合法根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的規定,不當得利的要件事實包括一方(被告)獲得利益;他方(原告)受有損失;一方獲利和他方受損之間有直接的因果關系;被告獲得利益沒有法律上的根據。在四個要件事實中,原告對不當得利的前三個要件事實承擔舉證責任,即由原告舉證證明被告有得利行為及自己受有損失,被告得利與自己的損失之間存在因果關系等待證事實成立,在審判實務中法官和當事人對此舉證規則能夠達成共識。爭議在於應當由誰舉證證明獲利一方是否存在法定或約定的根據。對此,有兩種不同意見:一種意見認為根據「誰主張、誰舉證」的舉證原則,請求返還不當得利的趙某應就不當得利的成立提供證據,即對錢某取得趙某轉款3萬元有無合法依據承擔舉證責任。另一種意見認為「受有損失」的趙某無法就「獲得利益」的錢某無合法根據這一否定性或消極性事實承擔舉證責任,應將舉證責任轉移由錢某提供獲利有合法根據的證據,否則將承擔敗訴後果。筆者傾向於第二種意見。一方面,由原告舉證證明被告獲得利益沒有合法根據,實際上就是要求原告提供證據證明自己與被告之間不存在合法的債權債務關系,對於原告來說該舉證任務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分配由原告舉證對其來說是不公平的。另一方面,基於證明責任分配的難易程度,由被告提供合同、借據、履約憑證等客觀證據來證明其獲得利益有合法根據,即存在有效的債權債務關系的證據,相對於被告來說具有提交證據的優越條件,理論上是適當的,實踐上也是可行的。在本案中,趙某提供一張轉款憑證,證明其將3萬元轉入錢某的帳戶,錢某否認趙某主張的依據借款合同取得3萬元的所有權,據此可以認定趙某沒有喪失3萬元的所有權,錢某對該款的佔有即構成不當,進而認定趙某基於該所有權可以請求錢某返還該3萬元的所有權益。錢某如想保住3萬元所得利益,則有責任提供取得該款的合法根據。從兩級法院的判決理由看,均未從錢某取得趙某3萬元有無合法根據的問題入手正確地分配舉證責任。一審法官首先分析趙某證明借款合同的證據不足,然後先入為主地認為趙某轉款給錢某的意思表示一致,認定錢某取得該款有約定依據,至於何種原因在所不究。二審法官則先認定趙某轉款給錢某是出於自願,據此認定錢某取得趙某轉來的3萬元構不成不當得利,再分析認定趙某所舉證據不足以證明借款合同關系的成立。二審法院雖維持一審判決,但相較兩份判決的理由,一審判決比二審判決的理由更充分,一方面,遵循趙某選擇性訴請的順序先後進行了分析,另一方面,認定趙某轉款給錢某肯定有約定依據,至於原因則不予審查。按照二審法官的裁判思維,只要趙某出於自願轉款給錢某就不構成不當得利,同理,假如趙某填寫帳號錯誤,將本應匯款給朋友的錢,錯誤但自願地匯入錢某的帳戶,也不會構成不當得利。民法教科書將匯錯款作為不當得利的典型案例被本案的二審判決理由所否定,據此,不當得利制度將再也無適用的餘地。
5. 什麼是存款和轉賬
你好!存款就是你拿現金經過atm機或銀行服務窗口存到你的銀聯卡或你的存摺上。轉賬就是從你的卡裡面轉錢到另一個賬戶上,或者從別人的賬戶轉到你的賬戶上。
6. 叔叔的銀行存款要給我,我直接從銀行轉到我卡上合法嗎為什麼
叔叔的存款給你,你直接轉走,那麼怎麼證明是你叔叔的真實意思呢?叔叔將錢給你,那麼通常情況下是一個贈與關系,要證明贈與合同的有效。
結語
目前,關於遺產處理的糾紛是非常多的,如果是遺贈的錢,一定要排查清楚他的債務及財產情況,先行償還了,剩下的錢再拿走,不然還會有爭議。
還有最好提供死亡證明及遺囑去銀行轉賬處理,不要私自用他的網銀轉賬,不然也會引起不合法的爭議。
7. 關於農行存款與轉賬問題
是的。你先存農行的卡裡面再轉也行。或者直接農行的櫃台,直接辦理匯款業務,匯到北京銀行的卡里。都是要收手續費的。這個就看哪個方便了。因為先存農行卡是可以直接在ATM機辦理的而不用排隊。
8. 如何認定定期儲蓄存款合同糾紛存款人存在過錯責任
定期存款抄是儲蓄存款的一種類型。指存款人同銀行約定存款期限,到期支取本金和利息的儲蓄形式。 儲蓄存款指為居民個人積蓄貨幣資產和獲取利息而設定的一種存款。儲蓄存款基本上可分為活期和定期兩種。活期儲蓄存款雖然可以隨時支取,但取款憑證-存摺不能流通轉讓,也不能透支。傳統的定期儲蓄存款的對象一般僅限於個人和非營利性組織,且若要提取,必須提前七天事先通知銀行,同時存摺不能流通和貼現。目前,美國也允許營利公司開立儲蓄存款帳戶,但存款金額不得超過一5萬美元。除此之外,西方國家一般只允許商業銀行的儲蓄部門和專門的儲蓄機構經營儲蓄存款業務,且管理比較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