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開發商 蓋樓房 擋住 自己家房子的陽光怎麼辦 去哪投訴他們
去規劃局、建設局投訴他們!不過在這之前最好是先請一位建築師幫你看看開發商的房子是否真的擋住你家的陽光(這方面國家有精確的規定)。但是有一點需要提醒你的是:開發商蓋樓房一般是先經過規劃局、建設局審批的;如果開發商是經過審批的,你只能去法院告規劃局、建設局非法審批了。
2. 被房屋擋光投訴情況說明怎麼寫 書面
可以去築建局投訴,他們都有一些條條框框,有一個有關擋陽光的測算方法,比如中午12點看陽光會不會遮擋房屋來界定作為依據
3. 商品房消防連廊擋光到哪裡投訴
你好可以到消防部門投訴或者找街道居委或者仲裁調教
4. 鄰居違建影響採光通風,要向什麼部門投訴
目前為止,法律上對鄰人的房屋要離對方窗戶多遠,沒有明確的規定,但是,鄰居房屋不得對自己房屋的通風、採光產生影響,要是影響的話,可以與對方的協商,要是協商不成,可以人民法院起訴。也可以先報警,讓警察來幫忙解決。
《民法通則》第八十三條規定,不動產的相鄰各方,應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確處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風、採光等方面的相鄰關系。
5. 建築擋光如何維權
找住建局。不行就找省廳。建設部有規定,新建建築,修多高,就要離相鄰原有建築物多遠。
6. 修建丹大快鐵給居民造成嚴重的擋光和噪音問題,向環保部門投訴有用嗎
可以向環保部門投訴,請相關部門解決
7. 新建樓房擋光,我應該如何維權
首先肯定萬科侵害了你們的採光權,你們應受到法律的保護。具體依據如下:
從法律意義上講,所謂採光權,是指不動產的所有人或使用人享有從室外獲取適度光源的權利。採光權損害,是指在相鄰不動產之間所形成的採光利用的不當限制。這是近年來我國城市化進程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速發展。因為「採光侵權」所引起的法律糾紛也是越來越多,業主為了被剝奪的採光權,一次又一次的與開發商和非法搭建者改建者對簿公堂。
一、採光權之保護
《民法通則》第八十三條 不動產的相鄰各方,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 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確處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風、採光等方面的相鄰關系。給相鄰方造成妨礙或者損失的,應當停止侵害,排除妨礙,賠償損失。
相同的規定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八十四條、八十五條、第八十九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法》第四十條,屬於行政法規的有國務院《城鎮個人建造住宅管理辦法》第6條的規定。屬於規章的有《建設部提高住宅設計質量和加強住宅設計管理的若干意見》,其中第7條規定住宅設計應重視室內外環境,滿足住宅對採光、日照、隔聲以及衛生等方面的要求,提高居住的舒適度。另外,還有《全國民事審判工作座談會紀要》中對於違章建築引起的糾紛規定:「因違章建築妨礙他人通風採光或因違章建築的買賣、租賃、抵押等引起的民事糾紛,人民法院可以受理。違章建築的認定、拆除不屬民事糾紛,依法應由有關行政部門處理。此外,在地方法規、規章中也存在大量有關採光的規定,明確規定了相鄰建築之間的距離以保障居民的採光權。
由上述從中央到地方的立法規定可以看出,對於公民的採光權,公法與私法均作出了規定。從公法的角度講,主要是從城市規劃、建築設計要求上對公民的採光權加以規定,目的在於保障公民的人身健康,提高生活質量。從私法的角度看,主要是從相鄰關系著眼,賦予公民採光權。受害人完全可以依照相關法規與對方當事人進行協商,如協商不成可以投訴到政府行政部門或者到人民法院起訴。
二、採光權是基本的人權,是基本的物權,具有排他的物權性
太陽是人類的光源,太陽光就屬於全人類的共同資源。太陽光在人們的生活中是必需的,有句老話叫作「萬物生長靠太陽」,為一般人生存所不可或缺,如有缺乏,個人之健康或生存勢將受到威脅甚或遭到嚴重破壞,從這種意義上說採光權為基本人權之一種,人類固有的自然權利,採光權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具有完全排他性的物權和基本人權,與全人類的共同財富空氣、水一樣不需要任何人的恩賜。但它又不同於抽象意義上的人權。基本的人權包括生存權和發展權。任何一個人都不會放棄生存與發展的權利,但是採光權可以通過契約約定而放棄。經由鄰地照射而來的陽光,其採光利益僅在鄰地未利用之前方能享有陽光,如果通過契約放棄了是完全可以的。放棄的代價可以雙方約定,可以與採光權受到侵犯使得的賠償標准一樣計算,甚至可以花費更高或者低廉的價格。放棄採光權是權利人的一種自由處分權,所以從這種意義上說,採光權是物權。新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肯定了採光權是物權的一種,光線屬於老百姓的私有財產。
三、採光權之損害物及責任主體
目前,造成採光權之損害的建築可分為兩類:一類是違章建築,另一類是合法建築。
違章建築顧名思義就是沒有規劃許可證私自建設、搭建、改建已有的房外設施。
違章建築物損害了鄰人的採光權,其責任主體是違章建築的搭建者、改建者。承擔責任的方式一般是停止侵害,恢復原狀。
另一類建築就是合法建築,即開發商依法取得建築許可證、規劃許可證的高層建築物。承擔責任的主體是開發商,即合法建築之受益人。
每每出現了合法建築採光權侵權糾紛之後,老百姓將開發商訴之於法院,相關法律中規定的民事責任「恢復原狀」就不適用了,最後的結果往往是開發商賠上一點錢作為終結。開發商也願意當這個賠錢的冤大頭,或多或少的賠上一點錢與他可以從蓋樓售樓中獲取的幾倍甚至幾十倍幾百倍的利益相比,遠遠的利益差距,巨大的經濟利益的,當一次冤大頭何樂而不為?!所以全國各地採光權糾紛比比皆是。
三、誰有權力保證老百姓的採光權?
從目前我國法律的相關規定可以看出:誰有權利從根本上保證老百姓的採光權呢,還給老百姓在冬日裡暖洋洋的陽光呢?規劃部門、城建部門和人民法院是具體的實施部門,作者認為前兩個部門也應該成為責任主體!
這要區分違章建築和合法建築(合法建築:暫定義為已取得合法的規劃許可證)。
開發商在開發承建的房屋中,往往是經過了規劃部門的批准。在此類案件中,這兩個部門現在主要的職責在於監督和管理職能。
開發商已經有了規劃許可證!這就是源頭,扼住了源頭,採光權糾紛事件會大幅度減少。所以,在發生採光權糾紛之後,規劃和城建部門也應該成為責任部門,也應該承擔相應的民事和行政責任。如果,判決結果開發商構成侵權,而開發商有規劃許可證,這樣責任就很明顯了,那麼在此類案件中,行政部門應當承擔什麼樣的責任?這要與行政部門現在主要的職責-----監督和管理職能,形成相關的機制。
應當對有關規劃和城建部門進行監督,通過行政處罰、行政處分的手段,處罰許可單位和行政處分制裁主管領導,雙罰下來之後,管保在這個地區再也不會出現開發商與業主之間的採光權之糾紛。
四、採光權受到侵犯時的賠償標准如何確定?立法滯後的問題怎樣解決?
採光權糾紛越來越多,新建房屋可能對現有房屋採光造成的影響,以及如何索賠等方面,立法到現在也沒有一個統一的明確的標准。因為陽光的價值沒有辦法直接衡量。出現了採光權糾紛之後各地法院的做法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由評估單位評估按房屋貶值的實際損失;按每天開燈照明所需要的電費電費標准;按太陽能熱水器帶來的經濟利益綜合測算。
各地法院對採光權損害的認定標准,最終判決依據多又不同,充分展現了法院的自由裁量權。
從目前的採光權糾紛看。而目前的陽光補償標准明顯過低,800元至2000元的賠償與實際損失難以相符。市民還對採光受損的鑒定標准提出異議。按照規定內容,冬至日日照時間高於1小時便符合標准。有市民說,如果我原來每天有8個小時的日照時間,被新建築遮擋後,日照時間只有4個小時,縮短的4個小時日照算不算採光權受到影響?因光線減少而造成的房屋降價,該不該得到賠償?
例舉判例如下:
1、重慶晚報2007年4月4日報道:黃家同意在自家旁邊建樓,沒想到採光和通風受到影響,採光權受影響獲賠2.5萬元。因採光、通風的損害無法用金錢作出准確的價值衡量,加之黃家房屋的價值雖因此而降低,但其基本居住、使用功能仍在,故只能酌情賠償2.5萬元。鑒於種種情況可以考慮,一些間接的途徑變相的給以度量損失。
2、例如:半島都市報2007年5月2日第四版登載一篇文章《充分利用太陽光 十年能省近三萬》可見太陽光有計量價值的。按房屋的剩餘使用權年限計算30年,是不是可以節省90萬元,這不失為立法者出具賠償標准時的一個參照依據。讀者不要認為作者在此危言聳聽,太陽光是無價值!
3、在日本,在一件原告要求賠償由於自己所有的土地建築物的日照被遮擋而造成的財產損害85萬日元和精神損害15萬日元的案件中,依據是住宅的日照、通風是舒適而健康的生活中必要的生活利益,採光更好的房屋也使得利用人獲得更多的精神上的愉悅。
從我國發生過的「採光侵權」案例來看,老百姓往往是輸多贏少,光權問題是與人民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各地法官的自由裁量權充分但是目前的標准過於低廉。
採光權的諸多問題根本在於現行法規的滯後,全國沒有一個統一的賠償標准。從目前在實踐中審核及判定難度較大來看,確實需要相關的專門法律來做出詳細的判定,減少訴訟和糾紛判定的難法院的自由裁量權,
8. 請問修建高速鐵路給村民造成擋光和噪音問題,應該向哪個部門去投述
修建高速鐵路給村民造成擋光和噪音問題,應該向環保部門投訴。
9. 鄰居違建影響採光,通風,要向什麼部門投訴
《物權法》
第八十九條 建造建築物,不得違反國家有關工程建設標准,妨礙相鄰建築物的通風、採光和日照。
第九十二條 不動產權利人因用水、排水、通行、鋪設管線等利用相鄰不動產的,應當盡量避免對相鄰的不動產權利人造成損害;造成損害的,應當給予賠償。
具體解決辦法你問下律師咨詢貼吧內的律師看下。
10. 我家屋前面要蓋高層房子被擋光該找哪個部門
可以先協商,或者找規劃部門 實在不行就只能投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