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病歷原件丟了,還能補辦嗎
病歷原件丟了可以補辦。
1、根據《醫療機構病歷管理規定》第十二條規定:醫療機構應當受理下列人員和機構復印或者復制病歷資料的申請:
(一)患者本人或其代理人;
(二)死亡患者近親屬或其代理人;
(三)保險機構。
2、根據《醫療機構病歷管理規定》第十五條規定:醫療機構可以為申請人復印或者復制的病歷資料包括:門(急)診病歷和住院病歷、體溫單、醫囑單、化驗單、醫學影像檢查資料、特殊檢查(治療)同意書、手術同意書、手術及麻醉記錄單、病理報告、護理記錄、出院記錄。
3、根據《醫療機構病歷管理規定》第十三條規定:醫療機構應當由負責醫療服務質量監控的部門或者專(兼)職人員負責受理復印或者復制病歷資料的申請。受理申請時,應當要求申請人按照下列要求提供有關證明材料:
( 一 ) 申請人為患者本人的,應當提供其有效身份證明;
( 二 ) 申請人為患者代理人的,應當提供患者及其代理人的有效身份證明、申請人與患者代理關系的法定證明材料;
( 三 ) 申請人為死亡患者近親屬的,應當提供患者死亡證明及其近親屬的有效身份證明、申請人是死亡患者近親屬的法定證明材料;
( 四 ) 申請人為死亡患者近親屬代理人的,應當提供患者死亡證明、死亡患者近親屬及其代理人的有效身份證明,死亡患者與其近親屬關系的法定證明材料,申請人與死亡患者近親屬代理關系的法定證明材料;
( 五 ) 申請人為保險機構的,應當提供保險合同復印件,承辦人員的有效身份證明,患者本人或者其代理人同意的法定證明材料;患者死亡的,應當提供保險合同復印件,承辦人員的有效身份證明,死亡患者近親屬或者其代理人同意的法定證明材料。合同或者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1)醫患糾紛病人病例遺失擴展閱讀:
1、發生醫療事故爭議時,醫療機構負責醫療服務質量監控的部門或者專(兼)職人員應當在患者或者其代理人在場的情況下封存死亡病例討論記錄、疑難病例討論記錄、上級醫師查房記錄、會診意見、病程記錄等。
2、公安、司法機關因辦理案件,需要查閱、復印或者復制病歷資料的,醫療機構應當在公安、司法機關出具採集證據的法定證明及執行公務人員的有效身份證明後予以協助。
『貳』 醫療機構拒絕提供與糾紛有關的病歷資料,受損害的患者該如何維權
現實問題
柴某去年在甲醫院做了一個闌尾切除手術,休養了半個月才出院,但出院後不久,柴某又開始覺得闌尾部位有隱隱的疼痛,到乙醫院一檢查,才知道原來手術沒有做干凈,還有一段闌尾沒有切除。柴某找到甲醫院要求賠償,甲醫院認為自身沒有過錯,不同意賠償。但當柴某提出要求查閱病歷時,甲醫院卻以這是醫院內部文件為由拒絕提供。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柴某該如何維護自己的權利呢?
律師解答
依據《侵權責任法》的規定,患者有損害的,醫療機構拒絕提供與糾紛有關的病歷資料,推定醫療機構有過錯,由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拒絕提供與糾紛有關的病歷資料,一方面反映了醫療機構的惡意,另一方面使患者難以取得與醫療糾紛有關的證據資料,因此,應推定醫療機構有過錯。
在這則案例中,醫院拒絕提供糾紛有關的病歷資料,應推定醫院有過錯,由醫院對柴某承擔賠償責任。
法條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第五十四條患者在診療活動中受到損害,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有過錯的,由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
第五十八條患者有損害,因下列情形之一的,推定醫療機構有過錯:
(1)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章以及其他有關診療規范的規定;
(2)隱匿或者拒絕提供與糾紛有關的病歷資料;
(3)偽造、篡改或者銷毀病歷資料。
第六十一條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應當按照規定填寫並妥善保管住院志、醫囑單、檢驗報告、手術及麻醉記錄、病理資料、護理記錄、醫療費用等病歷資料。
患者要求查閱、復制前款規定的病歷資料的,醫療機構應當提供。
『叄』 醫療糾紛案件門診病歷丟失,住院病歷被修改,但法院沒有認定是醫療事故,法院說有問題可以繼續立案怎麼辦
1.病歷丟失,病抄歷被修改,這就襲推定醫院有過錯行為。
2.醫療事故的認定是需要經過鑒定的,你現在可以向法院提出鑒定申請(單方申請事故鑒定,法學會是不理會的。)
3.醫院已然存在過錯行為,就應該承擔賠償責任的。
如需幫助,建議來電詳聊
『肆』 醫療糾紛,住院病歷沒有封存,現患者質疑病歷的真實性,舉證責任在誰
鑒定費由申請人先行墊付,到時法院依據情況來決定最終由誰來承擔。
『伍』 醫院丟失病歷造成損失該不該賠
醫院開的病歷單丟了怎麼辦
一、醫院開的病歷單丟了怎麼辦
醫院開的病歷單丟了可以去醫院補辦,醫院電腦可以查到。
二、醫院丟失病歷要承擔責任嗎
病歷是醫務人員對患者疾病的發生、發展、轉歸,進行檢查、診斷、治療等醫療活動過程的記錄。病歷可以證明醫療機構在診療過程中是否盡到了應盡的診療義務和對患者的損害是否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等重要事項。
醫院有妥善保管病歷的責任。
醫療機構未按照規定妥善保管住院志、醫囑單、檢驗報告等病例資料的,推定對醫療事故的發生存在過錯。要對患者的損害承擔侵權賠償責任。
《侵權責任法》出台後,病志記錄更加透明。
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應當按照規定填寫並妥善保管住院志、醫囑單、檢驗報告、手術及麻醉記錄、病理資料、護理記錄、醫療費用等病歷資料。患者有查閱、復制病歷資料的權利。
雖然《侵權責任法》將「舉證責任倒置」變為「誰主張誰舉證」,患者告醫院要自己舉證,但是有三種情形是例外,需要醫院舉證。
法院會首先推定醫療機構有過錯:
1、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章以及其他有關診療規范的規定;
2、隱匿或者拒絕提供與糾紛有關的病歷資料;
3、偽造、篡改或者銷毀病歷資料。
三、病歷單的內容
病歷資料分為客觀性病歷資料和主觀性病歷資料兩種類型:
1、客觀性病歷資料: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10條規定:
①門診病歷;
②住院志;
③體溫單;
④醫囑單;
⑤化驗單(檢驗報告);
⑥醫學影像檢查資料;
⑦特殊檢查同意書、手術同意書;
⑧手術及麻醉記錄單;
⑨病理資料;
⑩護理記錄。
患方可以要求復印;醫療機構有提供復制病歷的義務。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其他病歷資料。
2、主觀性病歷資料: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16條規定:
①死亡病例討論記錄;
②疑難病例討論記錄;
③上級醫師查房記錄;
④會診意見;
⑤病程記錄。
患方不能要求復印;但可以要求封存。
『陸』 不同類型醫患糾紛應當如何適用法律規范
怎樣正確適用法律解決醫療糾紛 1、正確認識《條例》和《民法通則》的關系。 《條例》是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側重於行政管理的角度,對於出現的醫患糾紛經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後構成醫療事故的,在行政上如何進行賠償作出規定。《條例》在技術鑒定、賠償范圍、賠償標准及如何進入司法審判程序都作了規定,法院在處理醫療糾紛案件時,應當參照執行。但法院處理醫療事故糾紛不僅限於此,《民法通則》仍是解決醫療損害賠償糾紛案件的主要法律規范。《條例》符合《民法通則》基本法的精神。但《條例》終究屬於行政性法律規范,不屬於民事實體法律規范,其與《民法通則》不是特別法和普通法的關系,而且《條例》只對構成醫療事故的案件進行賠償,只是糾紛發生的行政調解解決糾紛的手段之一,大量的醫療糾紛案件還是需要通過訴訟方式解決。因此《民法通則》作為基本法,其調整的范圍應涵蓋醫療損害賠償。 2、醫療損害賠償的范圍 按照民法一般原理,有損害即有賠償,「實際損失實際賠償」。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一十九條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有關司法解釋,實踐中參照的《道路交通事故處理條例》的相關規定都應當是處理醫療損害賠償糾紛確定賠償范圍的法律依據。新《條例》對賠償項目和標准做了具體規定。如醫療費、誤工費、住院伙食補助費、護理費、殘疾生活補助費、殘廢用具費、喪葬費、被撫養人生活費、交通費、住宿費等多與《道路交通事故處理條例》相同,充分體現了直接賠償的精神。 3、有關醫療責任的認定。 ⑴、對醫療事件的認定,即對不屬於針對患者採取治療手段而發生在醫療機構的人身損害。有些醫療損害不構成醫療事故,但給患者確實造成了一定的損害。因此,應按民事侵權賠償一般原則處理。 ⑵、對醫療意外與難以避免的並發症的認定。醫療意外是醫務人員難以預料難以防範而發生的損害後果,具備兩個特徵:一是醫務人員盡到了充分的注意義務,嚴格謹慎地按照操作規程操作,但由於病員的特異體質或病情特殊而發生了損害後果,如青黴素皮試陰性,按常規劑量注射,仍然發生了過敏性休克,系因病員特殊的過敏體質所引起,屬於醫療意外。二是損害後果的發生屬於醫療單位或醫務人員難以防範的。此種情況下,應免除賠償責任。 一般而言,不少治療方式都有其並發症,但有些並發症可以通過正確選擇操作方式方法,謹慎規范的操作及處置後恰當的治療與術後護理得以避免的,只有少部分並發症是難以避免的,如腹部有菌手術(如化膿性闌尾炎穿孔等)後發生腸粘連,選擇性迷走神經切斷術治療胃潰瘍,術後發生傾倒綜合症等。對於認定為難以避免的並發症,應免除醫院的賠償責任。
『柒』 病歷資料封存後醫療糾紛已經解決,或者患者在病歷封存滿幾年後未再提出解決醫
3年,可以看國家第701號(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
『捌』 門診病歷丟了怎麼辦
可以到醫院復印、復制病歷。
以深圳市為例,根據《深圳經濟特區醫療條例》第五十條:患者或者其代理人、死亡患者法定繼承人或者其代理人有查閱或者復印、復制病歷的權利。
需要查閱或者復印、復制病歷的,對已完成的病歷,醫療機構應當在正常工作時間六小時內提供查閱或者復印、復制服務;未完成的病歷應當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醫療機構應當對復印、復制的病歷加蓋與原件相符的證明印記並標注復印、復制時間。
發生醫療糾紛的,醫療機構應當立即通知患者或者其代理人、死亡患者法定繼承人或者其代理人到醫療機構共同封存病歷和檢驗樣本等。醫療機構未按照規定履行通知義務的,由醫療機構承擔相應不利後果,無法通知的除外。
(8)醫患糾紛病人病例遺失擴展閱讀:
根據《深圳經濟特區醫療條例》第五十三條:發生醫療糾紛需要進行醫療損害鑒定的,鑒定機構在進行醫療損害鑒定時,應當成立由三名以上單數成員組成的鑒定組且鑒定事項涉及的主要學科的鑒定人不得少於鑒定組成員的二分之一。
或者有兩名以上具有鑒定事項涉及學科或者專業的高級職稱的衛生技術人員參與鑒定,提供相應專業技術意見,並將該專業技術意見作為鑒定意見的附件。鑒定機構開展鑒定活動,不符合前款規定的,委託人或者當事人可以要求重新鑒定。
『玖』 病歷本被醫生弄丟,請問可以要求實際賠償么若可以的話,根據什麼條例
如果不是醫療糾紛的情況下,病歷本弄丟的話,醫生應該是要去補的,不清楚你指的實際賠償是指什麼,是實際損失那?如果醫療糾紛的情況下,醫生聲稱病歷本丟失,則應當承擔相應的舉證不利責任,民事證據規則有相應的規定。
『拾』 發生醫療事故爭議時,對病歷的保存有何規定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16條規定:發生醫療事故爭議時,死亡病例討論記錄、疑難病例討論記錄、上級醫師查房記錄、會診意見、病程記錄應當在醫患雙方在場的情況下封存和啟封。封存的病歷資料可以是復印件,由醫療機構保管。
條例規定發生醫療事故時患者有權復印或復制客觀性病歷資料,主觀性病歷資料不能復印或復制,只能在醫患雙方共同在場的情況封存,在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時共同啟封。死亡病歷討論記錄、疑難病歷討論記錄、上級醫師查房記錄、會診意見、病程記錄均屬於主觀性病歷資料。由於主觀性病歷資料是記錄醫務人員對患者病情、治療進行分析、討論的主觀意見的資料,可以反映出醫務人員對患者疾病及其診治情況的主觀認識及其實施醫療行為的主觀動機,因此,在醫療事故技術鑒定中這部分病歷資料對於判定是否屬於醫療事故以及責任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由於主觀性病歷資料易成為醫患雙方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專家組關注的焦點,因此,對其進行封存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封存後可以防止病歷資料被修改,保證原始病歷資料的真實性。其次,當醫療事故爭議進入訴訟程序時,主觀性病歷資料也可能成為人民法院審理、判決的證據之一,而人民法院的判決結果將直接影響到醫患雙方的切身利益。第三,通過封存可以增加病歷的可信度,有效地防止塗改、隱匿、搶奪病歷等行為的發生。
封存主觀性病歷資料時必須是醫患雙方共同在場。由於病歷資料是專家組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直接證據之一一,其真實性可以直接影響鑒定結論的作出。因此,為了避免醫患雙方對證據真實性的質疑。只有在雙方共同在場的情況下,才能消除疑慮,保證鑒定工作的順利進行。在場的醫患雙方當事人應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均保證在2人以上。
通常封存的病歷應為原件,但是,如果發生醫療事故時患者的治療過程尚未終結,也可以封存復印件,封存復印件時醫患雙方可以共同加蓋印記證明。醫療機構負有保管病歷的工作職責,具備保管病歷的工作條件,並且在醫療事故爭議中具有重要的舉證責任,因此,封存後的復印件由醫療機構負責保管。同時,為了充分實現醫患雙方權利的對等,對封存病歷進行啟封時,也要醫患雙方共同在場。
對診斷不清、死亡原因不明的死亡病例,需要進行死亡病例討論,應在科主任或具有副主任醫師以上專業技術職稱的醫師的主持下,於患者死亡一周內,圍繞診斷、治療、死亡原因進行死亡病例討論,並將死亡病例討論的整理件歸病歷中裝訂保存。
關於疑難病例討論記錄,由於生命科學的復雜,當前醫學的發展中還存在一些未知的領域,人們對某些疾病的發病原因、病理過程、診治方法等尚未完全認知。同時,由於人體個體差異而導致的療效不同,甚至與預期效果差異較大,因此,疑難病歷討論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實現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疑難病例討論記錄在病歷中目前主要以「科查房」、「科主任查房」、或「專業組查房」形式記錄,是上級醫師查房記錄的主要內容之一,一般是科主任或副主任醫師以上醫師對診斷不清、治療不順利或危重的疑難病例進行查房,根據具體情況組織討論,解決疑難病例的診斷和治療問題。
關於病程記錄、上級醫師查房記錄和會診意見,住院醫師要把重要情況記人病程記錄中,同時,由於醫療工作實行三級醫師負責制,住院醫師還要記錄上級醫師查房情況。對診斷不清、治療不順利或危重疑難病例還要進行會診並記錄會診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