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被老闆以有煤礦承包給我們的合同詐騙,可否支持3倍以上的賠償
犯罪分子違法所得的一切財物,應當予以追繳或者責令退賠;對被害人的合法財產,應當及時返還;違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財物,應當予以沒收。沒收的財物和罰金,一律上繳國庫,不得挪用和自行處理。
被害人由於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被害人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B. 用電話如何舉報雲南地方煤礦違法、違規生產
雲南煤礦安全監察局舉報電話:0871-63137968,我也是煤礦工人,如果是違法、違規生產,出於義憤,你就舉報,如涉及泄私憤、傷人又傷己,勸兄長自重!另外,為了你個人安全,建議你買個查不到你個人信息的手機卡,舉報的時候你對整個舉報過程錄音。
C. 在煤礦工作七年,在煤礦更換承包公司後,沒有通知上班已有兩個多月,是否可以起訴討要工齡工資
新公司!應!安排!你工作!或補償!你每年!四個月社平工資!加保險!
D. 煤礦承包給自然人,承包人是否承在勞動關系
煤礦承包給自然人,承包人是否與煤礦存在勞動關系的問題,一般不會存在這樣的糾紛問題,因為承包人取得了煤礦的經營權,由其經營、管理、組織生產與受益,他就是勞動用工的主體。不應與煤礦存在勞動關系。
在務實操作中需要看,承包人與發包人的合同約定與承包人所處的法律地位。如果承包人只是一種內部管理機制,法人與法人代表沒有變更(承包人不是法人代表),法人代表人屬於其它人,這樣情況應認定為具有勞動關系;如果承包人在承包經營中,法人代表變更了,通過工商登記承包人為法人代表了,這樣的情況不存在勞動關系。
確定勞動者與用人單位是否存在勞動關系,主要應從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是否存在勞動法上的隸屬關系。所謂勞動法上的隸屬關系,就是指勞動者與用工單位存在「從屬性」,「從屬性」是勞動關系的最大特性。「從屬性」包括人格上、經濟上的「從屬性」。「經濟從屬性」表現在勞動者通過勞動換取生活資料,體現出勞動力與勞動報酬的交換關系。「人格從屬性」主要是勞動者向用人單位提供勞動時,將其人身在一定限度內讓渡給了用人單位,受用工單位的指揮與控制。
E. 雲南省哪個礦綜采工作面對外承包
1、若是通過專業承包,並且通過招投標,則安全責任主要由包工隊負責,礦方承擔一定的管理責任。2、若是勞務承包,則安全責任由煤礦方負責。
F. 煤礦承包給一家有資質的公司一項工程之後公司又把工程承包給包工頭身上工人受傷
啊?什麼呀?有點混亂……你到底想說什麼?
是不是工人受傷了怎麼辦嗎?
毫無疑問工傷賠償唄!
該咋辦就咋辦唄!
G. 我爸爸是一名煤礦工人!因為家庭原因,16歲就在雲南省昭通市小發路煤礦!國家煤礦.當了一名井下工人.
人民法院起訴就有人辦了
H. 非法轉讓亂秩序,依法處罰理應當——雲南省煤炭地質勘查院非法轉讓探礦權案是怎樣
2009年6月下旬,雲南省紅河州國土資源局礦管分局勘查科在正常業務辦理工作中發現,雲南省煤炭地質勘查院與石屏縣廣源礦業有限公司涉嫌非法轉讓探礦權,遂將有關材料轉執法支隊進一步調查。據查,2008年3月21日,雲南省煤炭地質勘查院(甲方)與石屏縣廣源礦業有限公司(乙方)簽訂轉讓協議。雙方約定:甲方將自己的漢泥扒煤礦探礦權(有效期為2007年10月31日至2008年10月30日)和其中已普查的成果轉給乙方持有,乙方負責對甲方前期投入、成果等費用給予人民幣100萬元的補償。另外,在甲方進行前期投入的過程中,與施工方馬麗發生的山地工程施工費用人民幣50萬元由乙方全部負責支付,甲方原與馬麗簽訂的協議自行終止。甲方負責將本協議約定的礦權變更為乙方持有。簽訂協議後,石屏縣廣源礦業有限公司支付給雲南省煤炭地質勘查院人民幣80萬元,並在上述探礦權區域內投資400餘萬元探礦,開展實際勘查工作。2009年5月27日,雲南省煤炭地質勘查院、石屏縣廣源礦業有限公司、蒙自縣芷村石灰窯煤礦有限公司三方簽訂《補充協議》。其中約定:雲南省煤炭地質勘查院、石屏縣廣源礦業有限公司將漢泥扒煤礦探礦權轉讓給丙方蒙自縣芷村石灰窯煤礦有限公司。正在三方欲將漢泥扒煤礦探礦權再轉讓給蒙自縣芷村石灰窯煤礦有限公司時,由於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的及時發現,以上協議未履行。
紅河州國土資源局經調查認定:雲南省煤炭地質勘查院、石屏縣廣源礦業有限公司將漢泥扒煤礦探礦權轉讓給蒙自縣芷村石灰窯煤礦有限公司的行為,不作非法轉讓論。雲南省煤炭地質勘查院與石屏縣廣源礦業有限公司未按規定向雲南省國土資源廳申請探礦權轉讓審批,先行私下簽訂轉讓協議,並已實際履行,探礦權主體發生實際轉移,構成非法轉讓探礦權的違法行為。
對雲南省煤炭地質勘查院非法轉讓探礦權的行為,紅河州國土資源局鑒於轉讓協議中涉及的100萬元補償費,主要是槽探、硐探、地質填圖、測量、化驗等實際發生的費用,另外50萬元,是省煤炭地質勘查院委託馬麗負責部分探礦工程而應該支付的工程款,沒有非法轉讓的違法所得。據此並根據《探礦權采礦權轉讓管理辦法》第十四條的規定,作出如下處罰:責令改正諱法行為;處以3萬元罰款
【分析】本案是一起非法轉讓探礦權案件。
本案涉及礦業權的兩次轉讓:一是雲南省煤炭地質勘查院將取得的探礦權擅自轉讓給石屏縣廣源礦業有限公司,並且已經實際履行;二是其後雲南省煤炭地質勘查院、石屏縣廣源礦業有限公司與蒙自縣芷村石灰窯煤礦有限公司三方簽訂探礦權轉讓協議,約定雲南省煤炭地質勘查院、石屏縣廣源礦業有限公司將漢泥扒煤礦探礦權轉讓給蒙自縣芷村石灰窯煤礦有限公司,由於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的及時發現,該協議未履行。
經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調查,並依據《探礦權采礦權轉讓管理辦法》第十四條「未經審批管理機關批准,擅自轉讓探礦權、采礦權的,由登記管理機關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處10萬元以下的罰款」的規定,認定雲南省煤炭地質勘查院將探礦權非法轉讓給石屏縣廣源礦業有限公司的違法事實成立。鑒於轉讓協議中涉及的100萬元補償費,主要是槽探、硐探、地質填圖、測量、化驗等實際發生的費用;另外50萬元,是省煤炭地質勘查院委託馬麗負責部分探礦工程而應該支付的工程款,沒有非法轉讓的違法所得。據此依法作出責令改正違法行為,處以3萬元罰款的行政處罰決定,定性、處罰都是非常正確的。而對上述礦業權再次轉讓蒙自縣芷村石灰窯煤礦有限公司的事實未予認定,是因為僅僅簽訂了轉讓協議,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發現及時,尚未實際履行和實施。因此,從事實情況看,尚未形成非法轉讓探礦權的事實,對此未進行行政處罰,是符合實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