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某上市軟體委託開發合同糾紛,法院判決被告享有著作權,登記行為效。
1、案情介紹
原告是本市一家公司,被告是外省一家公司,爭議起源於一套軟體。原告稱其與被告簽訂了《軟體委託開發合同》,涉案軟體的著作權為原被告共同所有,訴請確認原告為涉案軟體著作權人,被告對涉案軟體的著作權登記行為無效,同時請求法院判令被告立即申請撤銷涉案軟體的著作權登記證書。距開庭還有半個月,被告才找到擊水律師事務所,這給楊雪律師增加了難度。著作權案涉及太多專業知識,再加上被告是大公司,機構龐雜,楊雪律師溝通起來更加困難。最為關鍵的是,此案並不是原告與被告的唯一案件,而是諸多知識產權案件中的一個,這意味著,此案的判決結果將直接影響到其他案件的判決。
2、法律分析
《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第九條規定:「軟體著作權屬於軟體開發者,本條例另有規定的除外。」第十一條規定:「接受他人委託開發的軟體,其著作權的歸屬由委託人與受託人簽訂書面合同約定;無書面合同或者合同未作明確約定的,其著作權由受託人享有。」
3、判決結果
一審宣判,確認原告為涉案軟體的共同著作權人,而原告提出的要求確認被告登記行為無效及要求被告立即撤銷登記證書的訴請沒有獲得支持。
4、律師建議
擊水律師事務所楊雪律師認為,涉案作品是被告獨立開發,依法享有著作權,其著作權自軟體開發完成之日便自動取得。《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第9條規定,軟體著作權屬於軟體開發者。原被告簽訂的《軟體委託開發合同》約定,本項目軟體系統的專利申請權歸甲乙雙方共同所有。本案中約定了專利申請權共有,不等同於約定了著作權共有,也不因約定了專利申請權或獨占使用權,著作權就發生了轉移。律師認為,既然合同未約定著作權,且知識產權並不是特指著作權,故針對委託開發的軟體未作約定或約定不明的,其軟體著作權並沒有發生轉移,仍然歸被告所有。
被告對涉案作品的著作權登記行為合法有效,沒有違反國家法律法規,也沒有違反與原告的合同約定,被告是依法享有涉案軟體的著作權人,沒有侵害原告的任何權利。
Ⅱ 委託合同糾紛超過訴訟期怎麼上訴
你說的是起訴還是上訴?是訴訟時效還是上訴期?上訴是一審法院作出判決或裁定後,當事人不服向上級法院提出的。上訴期是法定的,超過上訴期,一審判決或裁定即生效;如果還不服,只能申請再審。
如果你說的是起訴,按《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對超過訴訟時效的,權利人仍然可以提起訴訟,對方在審理中不提出時效抗辯的,法院不會主動對是否超過一般的訴訟時效進行審查,原告仍可能勝訴。如果對方提出時效抗辯,法院查明原告的訴訟請求確實超過了訴訟時效的,將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Ⅲ 我與律師事務所委託合同的糾紛
當初簽訂代理合同時沒考慮到二審可能改判低於一審判決的數額嗎?
代理費按照二審的判決結果的4%收取。你認為應該怎麼理解?
Ⅳ 委託合同糾紛需要那些舉證
委託合同成立的證據
委託合同履行的證據
Ⅳ 法院起訴案由委託合同糾紛寫成租賃合同糾紛會不會影響判決
您好,民事訴訟案件中 ,法律並沒有明文規定原告在起訴書中表明案由回,可能在實踐中有些法答院要求當事人標明案由。但是僅僅因為起訴書中案由的書寫錯誤,一般是不至於影響實體判決的,在法院進行庭審的過程中,法官會進一步明確原告的訴求與案件事實 ,因此,一般不會影響判決。
相關法律:根據《民事訴訟法》起訴狀應當記明下列事項:
(一)當事人的基本信息。包括原(被)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等信息。
(二)原告訴訟請求以及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和理由;
(三)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姓名和住所。
(四)受訴法院名稱,起訴的年、月、日,起訴人簽名或蓋章。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