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林某訴張某房屋糾紛案

林某訴張某房屋糾紛案

發布時間:2021-06-26 02:52:20

A. 勞動合同法案例判解的本書目錄

第一章 勞動關系
1.葉某訴戴某等不應向其索要工傷事故賠償款案
2.段某訴深圳市某中等專業學校案
3.青海某機床廠訴王某辭退爭議案
4.林某訴玉環縣某倉儲公司應承擔受委託為其所雇僱工的工傷賠償責任案
第二章 勞動合同的訂立
1.上海某建材有限公司訴張某持假文憑訂立勞動合同案
2.王某訴青海省某賓館雙方雖未簽訂勞動合同但在從事單位負責人指派的工作中被燒傷應享受工傷保險待遇案
3.上海某衡器有限公司訴陳某競業禁止糾紛
4.馮某訴遼寧某旅行社終止勞動合同關系後返還預收的風險抵押金案
5.北京某電子有限公司反訴陳某違反勞動合同應承擔合同中約定的賠償責任糾紛案
6.飛行員因辭職被航空公司索要巨額違約金案
7.傅某在未辦理工商登記的企業勞動時受傷訴開辦人王某應按工傷賠償案
8.張甲、張乙訴張丙工傷損害賠償糾紛案
9.晉江市某制衣有限公司訴某兒童用品有限公司等聘用勞動者糾紛案
10.勞動者在同一用人單位連續工作十年,可否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11.連續訂立兩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後又續簽的,勞動者能否要求用人單位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12.勞動合同中未載明勞動合同的期限應該如何處理
13.勞動合同中對勞動報酬的約定不明確引發爭議怎麼辦?
14.試用期有最長時間期限限制且不能多次約定試用期
15.對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需支付違約金的約定有限制
第三章 勞動合同的履行和變更
1.呂某訴某省城大酒店勞動合同爭議案
2.周某與某汽車運輸公司因公司分立勞動爭議案
3.某實業有限公司拖欠千名員工勞動報酬案
4.加班不支付加班費,公司高管狀告公司
5.勞動者對用人單位管理人員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的行為有權予以拒絕
第四章 勞動合同的解除和終止
第五章 特別規定

B. 關於勞動合同法案例的問題

甲: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一)款中規定,你所工作的年限應為:7.2年,回你應該得到的答經濟補償為7.5個月的工資補償:30000元,及另兩個工資:8000元。
乙: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知(四)及第八十六款中規定,可獲得經濟賠償金:7.5*40000*1.5=45000元的賠償金及相關工資。
丙: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二條,第八十七條規定你可獲得賠償金:7.5*40000*2=60000元及公司解散8月前的工資費用。

C. 消費者權益保護案例的目錄

消費者權利
1.農民購買了劣質化肥能夠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要求保護嗎?
案例1 張某等農民訴某縣復合肥廠銷售劣質化肥案
2.自動扶梯絞傷幼童,能否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案例2 張某訴商場自動扶梯絞傷幼童案
3.能否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處理醫患糾紛?
案例3 陳某訴長沙市中心醫院分院銷售違規製作的
4.道路交通事故賠償可否選擇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案例4 昊昊及其父訴廣洲新穗巴士公司交通事故人身損害陪償案
5.受贈者防震有消費者的權利嗎?
案例5 吳某訴某商場空調質量不合格退貨糾紛案
6.美容化妝品致人損害,商家侵犯了消費者的什麼權利?
案例6 李某與某祛斑霜生產商產品質量糾紛案
7.醫院未告知患方醫療費用的明細項目侵犯了患方的什麼權利?
案例7 李某訴長興縣人民醫院侵害知情權案
8.開發商強賣面積漲水房,消費者應該怎麼力?
案例8 李小姐楊先生與某投資中心有限公司購房銷售合同糾紛案
9.消費者有必人接受聯運公司自己制定的行規嗎?
案例9 張某與某聯運公司的貨運糾紛案
10.老人在超市摔成截癱,超市是否應當承擔責任?
案例10 海南一老人訴超市設施不案全致其摔成截癱案
11.產品質量不合格致人損害,消費者有權向銷售者索賠嗎?
案例11 楊某訴某日雜商店銷售質量不合格產品造成其人身傷害案
經營者義務
12.經營者未按紅定履行義務,應當承擔什麼責任?
案例12 打工者與長途客車公司糾紛案
13.消費者如何應對壟斷集團損害消費者的行為?
案例13 張某與某航空公司的機票糾紛案
案例14 朱某與國際航空公司的托運行李丟失糾紛案
14.商家「假一賠十」垢承諾有效嗎?
案例15 夏某訴某商行銷售假冒手機案
15.公共汽車上被狗咬了誰負責?
案例16 張某與某公交公司的人身傷害糾紛案
16.客人摔傷,酒店應承擔侵權責任還是諱約責任?
案例17 嚴某訴某酒店設施不當致其受傷案
17.餐具爆炸傷害消費者,餐館有責任嗎?
案例18 賈某訴某餐廳餐具爆炸致其人身傷害案
18.在招待所游泳池內游泳溺水身亡,招待所應按其過錯承擔賠償責任嗎?
案例19 董某等訴某招待所損害賠償案
19.熱水器奪兩命,消費者如何求償?
案例20 徐厚望、徐虹訴丁紹華銷售不合格熱水器致人死亡案
20.旅客錢包被盜,承運人有無責任?
案例21 孫某訴某公交公司要求賠償其被盜財產案
21.公共汽車發生交通事故致使乘客傷殘,公共汽車公司需要承擔什麼責任?
案例22 董某訴祝某、四公司發生交通事故致其人身傷害賠償案
22.產品功能與產品說明書不符,消費者應當怎麼辦?
案例23 林某訴某商場銷售產品功能與產品說明書不符的商品案
23.賣「水貨」也是欺詐嗎?
案例24 古某訴「甲通訊」門市銷售「水貨」手機構成欺詐案
24.不合格電暖器引起火災由誰負責?
案例15 歐某與某市無線電廠就不合格電暖氣導致財產損失糾紛案
25.消費者購物沒有索取發票會怎麼樣?
案例26 王某夫婦與某商場退貨糾紛案
案例27 張某購貨未索取發票喪失受保護權利案
26.變質食品的生產廠家在離消費者遙遠的地方怎麼辦?
案例28 趙某訴副食商場賠償銷售變質食品案
27.散熱器漏水淹住戶,造成財產損失可否要求賠償?
案例29 林某訴某能源設備廠銷售的散熱器造成其財產損失案
28.新產品缺部件,經營者應否履行三包義務?
案例30 康某與某商場新產品缺部件糾紛案
29.格式合同、店堂告示可以免除經營者的責任嗎?
案例31 劉某訴某百貨商場欺詐要求解除合同案
案例32 王某訴富斯特滑道公司人身損害賠償案
案例33 余某訴某商場退換大衣賠償損失案
案例34 向某訴某書店侵害名譽要求精神損害賠償案
案例35 章某夫婦與某旅行社服務糾紛案
案例36 李某與運營商因電話儲值卡過期余額作廢發生糾紛案
30.快遞公司有權變更法定訴訟時效嗎?
案例37 法定訴訟時效快遞公司無權變更
違返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法律責任
31.郵遞員馬虎使電報延遲送達,消費者可以要求精神損害賠償嗎?
案例38 孫某與某郵電局電報延遲送達精神損害賠償糾紛案

D. 司考一審二審概念理解不清,求指點!

  1. 林某沒有上訴,申請再審。張某申請執行判決。你看花眼了

  2. 只要人們法院決定再審,原則上都應當在做出再審裁定的同時,中止原判決裁定執行,追索贍養費等案件是例外,所以ABC是錯的啊

  3. 再審的審理法院如果是原審法院,適用原來的審判程序,如果是上級或者最高院,一律使用二審程序,所以D是對的啊。

你確定選CD么?

E. 一房多賣構成犯罪嗎

一房多賣是不構成犯罪的。犯罪,是指對犯罪各種內在、外在特徵的高度、准確的概括,是對犯罪的內涵和外延的確切、簡要的說明。犯罪概念一般分為形式概念、實質概念、混合概念。中國刑法中的犯罪概念是形式與實質相統一的犯罪混合概念,也就是指觸犯了法律。

犯罪構成就是刑法規定的犯罪成立條件。它是判斷某一行為是否構成犯罪、構成何種犯罪的具體標准。犯罪構成理論是在刑法規定的基礎上對行為構成犯罪應當具備的條件和要素的研究。

(5)林某訴張某房屋糾紛案擴展閱讀:

一房多賣的處理:

對一房二賣糾紛,實務中應分別不同情況予以不同的處理:

1、出賣人先後與兩個不同的買受人訂立合同後,對後買受人履行了合同義務,辦理了房產過戶登記手續的情形。

在該情形下,兩個房屋買賣合同均屬有效。但因成立在後的合同已經履行完畢,該合同中的買受人已實際取得房屋所有權。此時,前後兩個買受人享有的請求權性質是不同的:後買受人因其債權已得到滿足,已經是該房屋的所有權人,故其享有的是該房屋所有權上產生的物權請求權。

前買受人享有的是房屋買賣合同產生的債權請求權,該債權請求權系一種對出賣人的請求給付,尤其是受領其給付的權利,對買賣標的物本身無直接支配及排他的效力。即使已佔有買賣標的物,因該房屋所有權已經經過登記移轉於後買受人,

故其對該房屋的佔有失去法律上的基礎,構成無權佔有,應負返還房屋的義務。依據《合同法》第一百一十條第(一項的規定,出賣人對買受人不履行非金錢債務或者履行非金錢債務不符合約定的,在法律上或者事實上不能履行情況下,買受人不得要求履行。

出賣人違反此種義務,即應承擔相應的法律後果。也就是說,合同的標的物已經歸他人所有,實際履行已不能,在該種情形下,沒有強制實際履行問題。此時,合同上的債務轉化為損害賠償的債務。

2、出賣人將房屋售與前買受人並辦理了產權過戶登記之後,又與後買受人成立就同一房屋為標的物的買賣合同。

此時,由於房屋產權已經過戶,出賣人已非房屋所有權人。出賣人系出賣他人之物。《合同法》第一百三十二條第一款規定:「出賣的標的物,應當屬於出賣人所有或者出賣人有權處分。」不屬於出賣人所有且出賣人無處分權的物,.不構成買賣合同的標的物。

關於無權處分制度,《合同法》第五十一條規定:「無處分權的人處分他人財產,經權利人追認或者無處分權的人訂立合同後取得處分權的,該合同有效。」

3、兩次買賣均未完成過戶登記的處理。

在兩次買賣均未辦理過戶登記的情形下,房屋所有權仍為出賣人享有,而兩次買賣的買受人均未取得房屋的所有權。原則上講,買受人只能通過債權保護方法保護自己的權益。

基於先後買賣合同而生的此二重債權,系處於平等地位,並無位序關系,故前買受人及後買受人均得隨時向出賣人請求履行債務。

房屋買賣合同買受人的權利之一,也是履行的重要內容,就是行使房屋所有權過戶登記請求權。在兩個債權的實現構成競爭關系的前提下,誰先取得登記申請權,誰就有優先的效果。

法律後果:

如果確實有證據證明開發商「一房兩賣」,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條「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商品房買賣合同目的不能實現的,無法取得房屋的買受人可以請求解除合同、返還已付購房款及利息、賠償損失,

並可以請求出賣人承擔不超過已付購房款一倍的賠償責任:(一)商品房買賣合同訂立後,出賣人未告知買受人又將該房屋抵押給第三人;(二)商品房買賣合同訂立後,出賣人又將該房屋出賣給第三人。」

在本案例中,張先生可以請求解除合同、要求開發商返還已付購房款及利息、賠償損失,並可以請求出賣人承擔不超過已付購房款一倍的賠償責任。

一房多賣構成犯罪的含義:

1810年《法國刑法典》第一條:「法律以違警刑所處罰之犯罪,稱為違警罪;法

律以懲治刑所處罰之犯罪,稱為輕罪;法律以身體刑所處罰之犯罪,稱為重罪。」

犯罪的形式概念源於罪刑法定原則,是從罪刑法定原則引申出來的犯罪概念。犯罪的形式概念注重的是行為的刑事違法性,將刑事違法性作為區分罪與非罪的唯一標准。

犯罪的形式概念之所謂形式,是指從法律規范的意義上界定犯罪。因此,犯罪的形式概念又可以稱為犯罪的法律概念。法律相對於社會來說,是一種形式的東西,是對某種社會關系或者社會事實的認可。

但法律這種形式又具有對於社會關系或者社會事實的規范作用,從而使這種社會關系或者社會事實法定化。在犯罪問題上,犯罪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社會事實,是社會根據一定的價值標准予以否定評價的行為。

但在經刑法規定以前,這種行為尚不具有刑事違法性,不能成為刑法意義上的犯罪。正是通過刑法的規定,一定的行為才由社會否定評價的行為轉換為刑法上的犯罪行為。

由此可見,犯罪的形式概念具有實體的法律內容。更為重要的是,犯罪的形式概念賦予犯罪以刑事違法性,從而為認定犯罪提供了法律標准,這對於保障人權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可以保證刑法的正確實施。

閱讀全文

與林某訴張某房屋糾紛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矛盾糾紛專項排查工作方案 瀏覽:103
法國發明家巴耶爾首創 瀏覽:561
油條機我愛發明 瀏覽:648
北京品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240
著作權共同所有 瀏覽:778
二手途達轉讓 瀏覽:518
馬鞍山市花湖 瀏覽:480
永樂票務投訴 瀏覽:951
龍游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186
興國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131
開封計程車投訴電話是多少 瀏覽:101
甘肅省基礎資源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612
馬鞍山父子身份 瀏覽:192
觀通杭州知識產權 瀏覽:10
認繳資本期限 瀏覽:855
黑龍江企業培訓師證書查詢 瀏覽:16
投資被騙報案有期限嗎 瀏覽:199
江蘇哲力知識產權招聘 瀏覽:186
溫州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54
英樹創造101投票 瀏覽: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