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拆遷補償款的糾紛
1.涉及的法律關系比較復雜。就目前的法律規定而言,同一拆遷行為可能既有行政法律關系,又有民事法律關系。
2.房屋拆遷工作政策性強。
3.拆遷行為主體往往游移不定。
4.原告為共同訴訟的案件居多,集團訴訟有上升趨勢。
5.案件審判難度大,法官承受的壓力大。
㈡ 房屋徵收補償協議糾紛是民事訴訟還是行政訴訟
房屋徵收補償協議糾紛與民事糾紛中合同糾紛有相同屬性,應屬民事糾紛訴訟。
房屋徵收回補償協議是徵收人答與被徵人通過協商達成一致簽訂的協議書,並不是政府部門作出的行政決定。若有一方違約只能通過民事訴訟強制履行協議約定,雖然會有民告官情形但不是行政訴訟裁定協議的合法性或撤銷協議。
國務院590號令中規定對簽訂協議後一方不履行協議另一方可訴訟至人民法院,沒有明確說明屬民事訴訟或行政訴訟,可能因為二個訴訟主體一方是政府另一方是公民或法人與通常民事糾紛中兩個平等的民事主體還是有區別的,大家可以理解為特定情形下的民事訴訟。
㈢ 動遷補償款分割糾紛的處理方法
動遷補償款分割糾紛的處理方法:
1.確定可取得拆遷利益主體的同住人資格
根據相關規定,在涉及公有房屋拆遷補償糾紛中,對於同住人的界定,為拆遷許可證核發之日,在被拆遷居住房屋處有本市常住戶口,已實際居住1年以上,且本市無其他住房或者雖有其他住房但居住困難的人。
2.審查拆遷資料並聽取拆遷單位意見
由於現實情況紛繁復雜,確定應安置人員存在一定的難度,動拆遷單位在實踐中對動拆遷補償款分割人員的核定有三種形式:一是動拆遷單位和被拆遷人簽訂的《房屋動拆遷安置協議》中附有安置人員的名單,除非上述條款被法院宣告無效,一般都按該協議分割動拆遷補償款;二是在《房屋動拆遷安置協議》中無相關條款,但在動拆遷單位動遷之初以戶為單位制定的「兩定表」(即核定人員表、核定面積表)中有相關記載的,一般以該表中的相關內容為參考,依據當事人提出的合理合法的主張,確定安置補償人員;三是當《房屋動拆遷安置協議》及「兩定表」對相關安置人員均不明晰時,調解人員可至動拆遷單位了解具體情況,參考其意見合理確定安置人員。
3.合理分配房屋動拆遷補償款
首先,家庭內部對安置補償有約定的,只要該約定不違反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一般應予以遵從。若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的,則應根據三項原則進行分配:一是一人一份,均等分割;二是適當照顧老年同住人及缺乏經濟來源的同住人;三是承租人或同住人在取得公房承租權時額外支付過較多款項的,可以適當多分。
4.區分房屋性質作出不同處理
除公房拆遷補償款分割的情形外,實踐中還會遇到拆遷其他性質各類房屋時所發生的糾紛,此時應區分房屋性質,分別確立調解原則。被拆遷房屋屬於因落實政策而恢復所有權的代理經租房屋,補償款的分割一般歸所有權人,實際居住人的安置,按照本市有關政策規定處理。被拆遷房屋屬於通過市場買賣取得的使用權公有居住房屋,所得到的貨幣補償款一般歸出資人所有。被拆遷房屋屬於售後公房,應按私房拆遷補償款份額劃分的原則進行調解。
㈣ 拆遷的過程中因補償款問題發生了糾紛,我們應該如何解決
通過法律訴訟
—————————————————————————————————————————
現在還沒這快拆遷的,最少估計都是今年快過年的時候才放出風來,他們也需要時間
或者是今年十二月份問下,明年下半年才會正式的放出風聲來,因為他們商量都得有一段時間
你如果比較急的話建議問下當地的村委會辦事處,他們是會和你們說比較准確的時間
拆遷前期准備都差不多得幾個月了,會提前一年半載通知的,到時候就會知道詳細的了
急的話也可以到當地的相關部門去問下,他們會大概的和你們說下的讓你們好准備和該協商的
如果你想更好的了解,當地論壇和社區和Q群或微博@下相關部門問下最好了
可能微博的效果不是很好,但是問了@了總比沒問強,希望能有人給你解答
上面一樣心切的人和相關部門潛水的人多,希望他們能幫到你,好解決你的問題
現在國家換人,地區要維穩發展,拆遷應該還沒那塊,但是有的是規劃好的就難說了
做事未雨綢繆是好事,如果是我,我也會像你一樣想提前知道做好准備
如果是的確定了時間,你要提前做好安家和協議的商定而做准備啊。
————————覺得好就請點採納答案,給個好評,祝願你生活更美好——————————
㈤ 房屋拆遷補償款分割糾紛
我認為這個官司你不一定輸,但是你不分的話,以後跟兄弟姐妹都是仇人了
㈥ 房屋拆遷補償糾紛如何處理
看該房屋拆遷補償糾紛性質如何再分別處理:
1)對被徵收房屋的價值評估不滿回,可以申請可以向房答地產價格評估機構申請復核評估。對復核結果有異議的,可以向房地產價格評估專家委員會申請鑒定。
2)對房屋的徵收決定或者徵收補償決定不滿,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訴訟。
3)如房屋徵收部門不履行徵收補償協議,可以提起訴訟。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二十五條:房屋徵收部門與被徵收人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就補償方式、補償金額和支付期限、用於產權調換房屋的地點和面積、搬遷費、臨時安置費或者周轉用房、停產停業損失、搬遷期限、過渡方式和過渡期限等事項,訂立補償協議。
補償協議訂立後,一方當事人不履行補償協議約定的義務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法提起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