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業主和物業產生糾紛,業主委員會有權幫忙嗎
無論任何情況下,業主委員會都可以介入物業管理的運作,包括調解業主與物業管理的糾紛。
B. 以人民調解的方式化解物業糾紛會有哪些益處
《人民調解工作若干規定》第23條規定:「人民調解委員會根據糾紛當事人的申請,受理調解糾紛;當事人沒有申請的,也可以主動調解,但當事人表示異議的除外。當事人申請調解糾紛,可以書面申請,也可以口頭申請。」根據這一規定,人民調解組織受理糾紛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根據當事人的申請受理調解。當事人可以向人民調解組織遞交書面申請材料,也可以口頭申請。二是調解組織主動調解。實踐中還有一種情況,即已經到公安部門或法院的糾紛,公安或法院認為更適宜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解決的,移交人民調解委員會受理。但是,不論通過哪一種方式受理糾紛,都必須遵循一個原則,就是要尊重當事人的意願。對於當事人明確表示不願接受調解組織調解的,應當尊重當事人的選擇。
C. 居委會主任怎麼調解拒交物業管理費的糾紛流程
這事有啥可調解的,直接走法律程序好了。
D. 如何建立物業服務機構三級矛盾糾紛
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單位:
為充分發揮調解工作在物業服務糾紛處理中的作用,及時解決物業管理矛盾糾紛,維護社會穩定,根據《寧波市住宅小區物業管理條例》、《關於建立寧波市物業服務糾紛快速處理機制的指導意見》(甬建發〔2010〕66號)精神,經市政府研究,決定建立物業服務糾紛快速處理機制。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構建和諧社會總體要求,充分發揮人民調解的組織作用,形成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相互銜接的聯動機制,依法維護業主和物業服務企業的合法權益,暢通利益訴求渠道,依法、及時、有效預防和化解物業服務糾紛,營造和諧良好的社會環境。
二、工作原則
(一)平等自願原則。物業服務糾紛需在雙方當事人自願前提下進行調解。糾紛當事人一方申請調解,調解組織應積極做好另一方當事人思想工作,在徵得雙方同意情況下進行調解。
(二)依法調解原則。調解組織應依法調解物業服務糾紛,雙方當事人有約定的應從約定。無約定的,應按照法律規定、政策文件或行業普遍認可的規范進行調解。
(三)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相結合原則。物業服務糾紛調解時,物業主管部門應積極主動配合鎮(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共同參與調解,人民法院應積極配合和支持。調解委員會應向糾紛當事人講清政策依據和法律關系,提高調解成功率,減少司法訴訟率。
(四)快速、簡便、經濟處理原則。鎮(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在受理調解物業服務糾紛時,應在5個工作日內對糾紛進行調解;當事人不同意調解或調解不成的,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應以簡易程序進行審理。對案情復雜,且社會影響較大的,也可以普通程序審理。
(五)預防與調解並重原則。各級調解組織既要重視物業服務糾紛調解,及時化解矛盾,又要注重物業服務糾紛預防,做到定期排查物業服務矛盾,避免矛盾激化。
三、機構設置及職責
建立市、鎮(街道)、社區三級物業服務糾紛快速處理調解組織體系。
建立奉化市物業服務糾紛快速處理調解委員會,委員會由市人民法院、司法局、建設局、物業管理中心(待市編委批准)專業人士組成,負責物業服務糾紛快速處理工作的組織領導和整體協調;對全市物業服務糾紛快速處理情況進行調研,提出處理意見和指導規則;指導疑難糾紛調解,參與重大疑難案件研究和論證;組織調解人員業務培訓。建議市人民法院指定專業法官或專業合議庭負責物業服務糾紛案件審理;並積極支持和配合調解組織,提供法律法規咨詢,指導調解工作;對有可能通過調解解決的案件可組織調解或者委託人民調解組織調解。
鎮(街道)聯合有關部門,在依託已有調解組織基礎上,吸納物業管理部門及專業調解力量,組建物業服務糾紛調解組織,負責轄區內物業服務疑難糾紛的具體調解工作,同時指導社區居委會開展調解工作。
社區居委會應指定1人負責物業服務糾紛調解工作。對規模較大或矛盾突出的社區,可建立物業服務糾紛調解組織,以預防物業服務糾紛為主,宣傳物業管理法規政策,調解物業服務糾紛。
四、快速處理內容
物業服務糾紛快速處理的主要內容:解決業主或業主委員會與物業服務企業之間的糾紛;解決物業服務合同履行過程中,雙方當事人之間產生的爭議,如物業服務費欠費、物業服務企業違約行為或侵權行為引起糾紛等。
五、工作流程
(一)社區調解。物業服務糾紛的一方或雙方向所在社區居委會提出糾紛快速處理申請,社區居委會應及時組織調解;對調解不成功的,應及時上報屬地鎮(街道)調解組織進行協調處理。
(二)鎮(街道)調解。根據社區居委會上報的物業服務糾紛,鎮(街道)物業管理調解組織受理後,應在5個工作日內組織調解,物業管理主管部門應同時參與調解,必要時邀請人民法院派法官到現場指導和法律政策咨詢。對影響面廣、情況復雜的糾紛,鎮(街道)應及時向市物業服務糾紛快速處理調解委員會匯報。
調解時應做好調解筆錄和調解協議書的簽訂及相關資料建檔工作。
(三)立案審理。對鎮(街道)物業管理調解組織調解不成的,物業服務糾紛當事人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由市人民法院一般通過簡易程序進行快速處理。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各鎮(街道)要加強組織領導,建立調解組織機構。結合轄區實際,制定物業服務糾紛快速處理辦法,切實把物業服務糾紛快速處理工作作為維護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措施來抓。
(二)加強宣傳,積極引導。各級調解組織要通過多種形式宣傳物業管理法律法規和相關知識,幫助廣大業主、居民提高物業管理知識水平,樹立正確的物業管理消費觀念。同時,要主動督促物業服務企業做好物業服務工作,促進物業服務企業不斷提高服務水平。
(三)落實專人,密切配合。建議市人民法院指定1名法官或相應法庭負責物業服務糾紛案件審理;市司法局要指定1名人員負責指導各鎮(街道)、社區人民調解工作;市物業管理主管部門要指定1名工作人員專門負責物業管理的政策解釋和行政調解工作。同時,各部門要密切配合,在市物業服務糾紛快速處理調解委員會的指導下,發揮鎮(街道)、社區在熟悉民情民意的基層優勢,全面開展物業服務糾紛快速處理工作,確保取得實效。
(四)建立制度,注重預防。市物業服務糾紛快速處理調解委員會應建立定期會議制度,研究和部署物業服務糾紛快速處理工作。鎮(街道)、社區居委會要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組織召開業主委員會或業主代表、物業服務企業參加的聯席會議,了解小區物業管理情況及矛盾動態,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糾紛預防和調解工作。
(五)開展試點,全面推廣。各鎮(街道)可結合實際,制定、創新適合本地區的物業服務糾紛快速處理辦法,同時選擇一個基礎條件較好的社區先行試點,總結經驗,然後全面推廣。市人民法院、司法局、屬地鎮(街道)、物業管理主管部門應密切配合,積極探索物業服務糾紛調解新模式,努力減少物業服務糾紛,共同構建和諧社會。
E. 物業糾紛投訴可以找哪個部門
物業糾紛投訴可以找當地的房管部門進行投訴。
根據《物業管理條例》第五條 國務院建設版行政主管部門權負責全國物業管理活動的監督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物業管理活動的監督管理工作。
第四十八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及時處理業主、業主委員會、物業使用人和物業服務企業在物業管理活動中的投訴。
(5)蘇州市物業糾紛調解委員會擴展閱讀:
《物業管理條例》第五十六條 違反本條例的規定,住宅物業的建設單位未通過招投標的方式選聘物業服務企業或者未經批准,擅自採用協議方式選聘物業服務企業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可以並處10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五十八條 違反本條例的規定,不移交有關資料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仍不移交有關資料的,對建設單位、物業服務企業予以通報,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
F. 物業行業人民調解委員會怎麼運作
民調解委員會的調解范圍是什麼?
市司法局基層科科長劉克平介紹說:「調解范圍包括:物業使用、物業服務、物業交接引發的業主之間、業主或業主委員會與物業管理企業之間的各類矛盾糾紛。」
記者了解到,該調委會調解員由司法局統一組織專業知識培訓,考核合格後發放聘用證書。調解員遵循雙方當事人自願平等基本原則,尊重當事人的訴訟權利,依據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進行調解。
此外,司法局將對物業行業人民調委會進行業務指導,對調解成績突出的進行表彰獎勵。
程序方法:物業服務糾紛須一個月內調結
據劉克平介紹,物業服務糾紛當事人可以向物業管理行業人民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人民調解委員會應當受理。該人民調解委員會也可以根據單位、群眾的需求主動介入調解,但不得因物業服務糾紛當事人拒絕調解或調解不成而阻止當事人向法院提起訴訟。
同時,經物業管理行業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的物業服務糾紛,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的,應當製作人民調解協議書。調解協議對雙方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認真履行。
物業管理行業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物業服務糾紛,一般應在1個月內調結。如有特殊情況不能在1個月內調結,經糾紛雙方當事人同意,可以適當延長調解期限,但延長期限一般不得超過30日。
劉克平說:「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協議後,雙方當事人認為有必要的,可以自協議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內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請司法確認,人民法院應當及時對協議進行審查,依法確認調解協議的效力,經法院確認後,一方當事人拒絕或未全部履行的,對方則可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同時,劉克平還表示,物業管理行業人民調解委員會將依據《人民調解法》,以第三方的身份,通過說服、疏導等方法,促使當事人在平等協商基礎上自願達成調解協議,使矛盾糾紛和相關問題及時有效地化解在基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