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教師失職導致學生受傷害教師應承擔什麼責任
學生在校被同學欺負,老師不應該不聞不問,我老師就是這樣的人,老師應該保證學生心理安全
② 學生侵犯女老師付什麼樣的法律責任
那要看是什麼樣的侵犯嘍。如果是口頭上的,那樣只是被批評教育而已。如果是動手傷害了老師的話,那學生家長要負責醫療費。如果是高中或者大學以上的那種學生對老師生理上身體上的侵犯那種。那肯定是要賠償一起坐牢了。
③ 教師毆打學生要承擔哪些侵權賠償責任
您好:
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相關法律的規定。並且情節嚴重,構成刑事犯罪。
在民間,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家長,都普遍認同「打是親,罵是愛」的古訓,認為對學生體罰是對學生負責任的體現。即使嚴重一點,也不過是個道德問題,根本談不上違法。他們認為在某種特定條件下適當採用體罰的形式有積極作用,一些家長也都有恨鐵不成鋼的思想,信奉棍棒下面出強龍,甚至私下與教師溝通要求對其子女進行嚴格管教,只要利於學習。教育管理部門和學校的某些領導者也認為體罰這種方式固然不對,但管總要比不管好,一旦任學生的毛病發展下去,輕則誤人子弟,更影響學校的聲譽。所以,對一些體罰行為採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民不告官不糾政策。
事實上,不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都對體罰的違法性問題作出了明確的規定,也就是說,體罰學生,不管是否產生了嚴重的後果,其行為的屬性肯定是違法的。具體而言,該案例陳老師體罰學生何某至少在如下幾個方面侵犯了該學生的權利:
第一,體罰侵犯了學生的身體健康權。健康權是有生命的主體依法享有的保障其自身肌體生理功能健康的權利。青少年正處於身體的發育期,各種身體器官的發育還不成熟,採用暴力的方式體罰學生極易造成學生身體器官的損傷,嚴重者造成終身殘疾。
第二,體罰侵犯了學生的身體權。身體權是指自然人主體依法享有自己身體的權利。身體權的內容為權利主體依法享有或支配自己的身體,他人不得非法妨礙。體罰中侵犯身體權的情形最為多見,因為身體為生命之載體,侵犯生命權、健康權等都是從侵犯身體權開始的,如該案例中何某被扇耳光,未必危及其生命、但卻損害其生理功能,破壞其身體。
第三,體罰或變相體罰侵犯了學生的人格尊嚴。人格尊嚴是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憲法》第38條有明確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陳老師教學中的體罰行為,,其實質是教師的人格凌駕於學生人格之上的一種表現,每一次體罰都會對學生心靈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這種心靈傷害是永久的,很難癒合的,有時甚至是無法癒合的。
眾所周知,學校作為教育機構是人類文明進步搖籃,肩負著教書育人的職貴,其義務是法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等法律明確規定,教育機構對未成年學生負有教育、管理、保護的義務。何謂「保護」,作為學校來講,就是保障在校的未成年學生的人身權利不受侵害,它包括外來的非法侵害和學校本身不良教學的侵害,也就是說應盡到自己的最高注意義務。在校學生有違學校紀律時,學校和老師應採取正確的方法予以教育、引導,並禁止用一切非法的手段來予以解決。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發布的於2002年9月1日起實施的《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第九條第(九)項明文規定「學校教師或其他工作人員體罰學生,學校應當承擔相應責任」。
何某違反學校紀律偷偷地在課堂下面抽煙。陳老師可以用教育的方法予以制止。但陳老師在制止學生何某這一行為時,採取非法的手段進行傷害,構成了陳老師對學生何某的不良教學侵害,其行為違反了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其過錯程度是相當嚴重的。學生何某因上課不認真而導致陳老師對其的傷害後果,本身沒有過錯,更談不上有因果關系。所以,陳老師應承擔全部賠償責任。這些法律相關規定將有助於學校對老師的管理規范化,有助於學校老師教學素質的不斷提高。
④ 學生破壞了學校公共財物,老師該賠償不,老師付百分之幾的責任
破壞財物,當然是侵權人自己承擔賠償責任。如果學生屬於未成年人,則需要其家長即法定監護人來共同承擔民事賠償責任,與老師無關。
⑤ 教師被學生打,學校有什麼責任么
首先老師體罰學生本身存在過錯,如果學生能夠賠償得話也不用陪全部。
但是學生無力賠償,那麼安我國得以前得有關案件,學校一般可以出於人道,給於相應得補償,而不是賠償。兩字之差性質就不一樣了。
具體法律也沒有什麼規定,要說規定就是學生家裡賠償,這也僅僅是一個民事案件,賠不起那就暫時不用賠了。等有賠償能力得時候再賠
⑥ 學校和教師常見的侵權行為有哪些
學校及教師在教育教學和生活中,時常有意無意地侵犯未成年學生的各種權益,以下諸種侵權行為應當引起老師們的高度警惕:
1. 學校提供的校舍、場地、其他教育教學設施和生活設施,存在重大的安全隱患;學校安全制度不健全,未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學校提供的葯品、食品、飲用水不符合法定標准;學校教師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學校組織或安排未成年學生參加不宜從事的體育運動、勞動或其他活動,造成學生人身傷害,侵犯了未成年學生的生命健康權和身體權。
2. 學校強令學生征訂刊物,推銷學校指定的學習、生活用品,強令學生認購所謂「獻愛心」賀年卡片;強行要求學生乘坐指定車輛,就餐指定食堂,購物指定商店;教師以上課做小動作為由扣押學生自用的書籍、玩具,以「少兒不宜」為由沒收學生自備的手機、游戲機;學生車輛在校遺失,按校規「責任一律自負」,侵犯了未成年學生的財產權、自主選擇權。
3. 教師懷疑學生偷竊財物或考試作弊,要求學生當眾打開書包展示物品、相互或自我搜身,侵犯了未成年學生的名譽權;學校未經學生本人同意,私攝學生生活肖像,用於招生廣告之需,侵犯了未成年學生的肖像權;學校將學生的投稿修改後,以校團委的名義發表,並參加評比活動,因此領取獎金,侵犯了未成年學生的著作權(署名權、發表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和作品獲利權)和榮譽權。
4. 教師以愛護學生為由,擅自開拆學生私人信件;學校按成績高低順序排列,張榜公布學生的學習成績;語文教師懷著「奇文共欣賞」的心態,「演說」學生寫得不好的作文,侵犯了未成年學生的隱私權和名譽權。
5. 學生有特異體質或者患有特殊疾病,不宜參加一些教學活動,學校未予以適當安排;對於患有急病的學生,學校不及時與學生家長聯系,不及時送醫院搶救治療,侵犯了未成年學生的獲得照顧權。
6. 學校對有殘疾、相貌不端的學生借故不錄取;歧視和刁難有不良記錄的學生;把成績不佳的學生的座位安排在「後」、「邊」、「角」,侵犯了未成年學生的平等權。
7. 學校不許少數民族學生做彌撒、做祈禱、佩十字架,要求學生放棄「裝神弄鬼」的信仰,侵犯了未成年學生的宗教信仰自由權。
8. 學校要求學生有意見必須先向老師反映,不準避開學校越級上訪,更不準向社會媒體反映;學校對學生的處理決定,不準學生申辯,視申辯為不服管教;學生在校園受到傷害後,學校不準學生隨便訴之法律,侵犯了未成年學生的批評、建議、申訴、控告、檢舉權和訴訟權。
9. 學校收繳各種代辦費,具體收費項目和標准不讓學生知悉;學校舉行體檢和測試,結果不讓學生了解,侵犯了未成年學生的知情權。
10. 學校為片面追求升學率,隨意延長學生的學習時間,利用周六、周日及節假日時間補課,侵犯了未成年學生的休息權。
⑦ 教師對學生進行的侵權行為必須由教師本人承擔對嗎
我認為如果是教師個人的侵權行為,那麼,必須由教師本人承擔是對的,如果教師的行為是屬於學校的規定而造成對學生的侵權行為,那麼,不僅教師進行承擔,而且學校也要承擔責任
⑧ 老師侵犯了學生哪些權利
你好!老師的行為侵犯了學生的肖像權、人格尊嚴。 你有權利請求老師賠禮道歉、停止侵害、給予精神損害賠償等。
《憲法》第三十八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條規定: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並可以要求賠償損失。
《民法通則》第一百零一條規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第三條 自然人死亡後,其近親屬因下列侵權行為遭受精神痛苦,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
(一)以侮辱、誹謗、貶損、***或者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死者姓名、肖像、名譽、榮譽;
(二)非法披露、利用死者隱私,或者以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死者隱私;
《最高院關於精神損害賠償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一條 自然人因下列人格權利遭受非法侵害,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
(一)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
(二)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
(三)人格尊嚴權、人身自由權。
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侵害他人隱私或者其他人格利益,受害人以侵權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