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三星巨資收購QD Vision,這棋如何
2016年11月23日,三星電子綜合技術院院長鄭致熹公開表態稱,三星電子決定收購美國量子點企業QD Vision。三星電子提出以7000萬美元作為收購合並金而被選定為優先協商對象。據了解,總部位於馬薩諸塞州列剋星敦市的QD Vision成立於2004年,由麻省理工學院 (MIT) 的研究人員創立。
量子點和OLED的未來顯示技術之爭
三星收購QD Vision所處的大背景恰恰正是和LG的下一代電視屏幕技術之爭。眾所周知,這些年來,三星和LG一直在圍繞著下一代電視屏幕技術的標准制定進行反復斗爭。其中三星主推量子點技術,而LG則是倡導OLED技術。
坦率來說,其實三星在OLED屏幕技術上的技術積淀比LG要更強,在三星Galaxy歷代旗艦上,三星一直都在主推OLED技術,而且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得到了全球合作夥伴的認可,是手機面板市場上的最大OLED屏幕供應商。LG雖然也在推OLED技術,但從小米Note2的偏色、色差現象來看,足見LG在OLED技術還是缺乏成熟度。
在電視面板上,三星不用自家獨步全球的的OLED技術,反而要用量子點技術,這背後其實是有原因的。OLED屏幕因為自發光的特性,容易出現殘影,也就是俗稱的「燒屏」現象,手機OLED屏幕直至這1-2年才逐漸把「燒屏」現象控制到了一個相對合理的水平。手機上使用OLED屏幕的目的很大程度上也不是單純為了顯示效果,而手機是快速迭代的消費電子,往往1-2年就要換機,「燒屏」現象真正出現時,可能手機已經迭代更新了。但電視作為高檔耐用的電子設備,使用時間往往在5年以上,甚至長達10年,尤其是大尺寸OLED屏幕本身就良品率低,「燒屏」一旦出現,後果遠比手機要嚴重,會直接影響顯示效果。
四五年前,索尼、三星、LG就在研究讓OLED電視面板真正投入使用,但在今天無論是良品率還是成本都沒能達到真正可以大規模商用的地步。而三星也是在2014年左右逐漸把方向放在量子點技術上。量子點是一種無機物納米級材料,不同大小的顆粒受到光電刺激時候可以發出不同顏色的光。而量子點電視就是在液晶電視的背光層加入了這種材料,從而增加液晶電視的亮度和色域。從現實效果來看,量子點很大程度上已經超過了OLED,而且價格也更為低廉。
三星的這一決策很務實,雖然自家在OLED面板技術上的實力位居全球第一,但由於大氣候尚不成熟,三星戰略轉移,選擇了更現實可行的方案,也就是在電視上先主攻量子點技術。
一場充滿戲劇性的收購
事實證明,三星的這個選擇顯示了熟知市場規律的智慧。因為從OLED和量子點的技術之爭來看,一方面是LG在OLED的崎路上艱難前行,另一方面則是三星在量子點技術上不斷迅速突破。直觀來看,這場收購就是為了QD Vision的專利,三星要為自己在量子點技術的優勢之路上加一塊奠基石。
這場收購其實令人頗為意外,甚至富有戲劇性。縱觀整個世界市場,在全球范圍內研究量子點材料的商家多達十餘家,而較知名的有英國的Nanoco、德國的Nanosys、以及三星這次買下的QD Vision、以及位於杭州的本土企業納晶科技。尤其是Nanosys和QD Vision,這兩家企業在量子點顯示技術方面的研究和技術領先業界。
有意思的是,量子點顯示相關的專利很大一部分過去掌握在Nanosys公司手上,該公司共握有超過300項相關專利,三星電子是Nanosys公司的主要投資者之一。而且在今年4月,Nanosys起訴QD Vision在量子點材料領域侵犯了其13項專利,雙方曾因為專利問題大打出手。而在上個月,國外媒體意外傳出QD Vision公司「遭到了大股東的撤資將倒閉」的消息。坊間甚至傳聞稱,流傳納晶科技曾向QD Vision投出橄欖枝。
一系列傳聞始終沒有證實。真真假假的內容還未敲定,這個月竟然就傳出三星將要收購QD Vision的新聞,著實令不少人吃了一驚。因為量子點技術的主要積累廠商本身就不多,Nanosys和QD Vision兩家本身在業內就幾乎是最領先的廠商。一旦這場收購完成,這將意味著三星在量子點面板技術領域的優勢達到近乎壟斷的地步。
而且更重要的是,這場收購非常值當。因為和11月14日三星花80億美元現金收購高端音響製造商哈曼相比,三星收購QD Vision要花的7000萬美元的確不算多。雖然說兩場收購的可比性不強,但如果非要去比較的話,兩場收購一場是為了奠定三星在電視音響領域的優勢,一場則是讓三星在量子點領域的產業鏈整合再進一步,結束和LG之間的未來顯示技術之戰,這也足以看出收購QD Vision還是比較劃算的。
並購之後將會上演哪些市場變局
這場並購之後,真正最值得關心的還是電視市場的未來競爭格局。這場競爭中,無論是專利的積累、產業的整合以及未來市場走向都已經露出了風向。
首先從專利積累問題來看,三星通過收購QD Vision已經完成了奠基,而且鎖死了競爭對手的退路。
這種專利型的收購這兩年在市場上體現的愈加頻繁,而且一旦收購完成,很容易導致競爭對手在未來1-2年的時間里無力追趕。這場收購堪稱四兩撥千斤,迅速在整個棋盤上找到了棋眼。而且這次收購很容易讓人想起2012年蘋果低價收購指紋識別的方案商AuthenTec——當時市場上只有AuthenTec能提供成熟可商用的解決方案,也直接導致整個安卓陣營無指紋識別解決方案可用,等用上指紋識別時已經普遍落後蘋果1-2年時間。
從產業鏈的整合的角度來看,量子點陣營的產業上下游也正在逐漸呈現出全面整合的態勢。
與OLED技術近幾年突破有限對比,量子點技術可謂踩上了風火輪,在推出量子點技術不久之後就收購研發公司,可見三星嘗到了甜頭,也看到了前景。一方面是三星在上游輸出技術,一方面是下游有TCL等一系列硬體廠商圍繞著三星構建起了量子點陣營。從技術成熟度還有產業整合的緊密程度來看,量子點陣營比OLED陣營的實力相對還是略勝一籌,而且OLED陣營內部也並非鐵板一塊,康佳、長虹這樣的廠商更多還是處於「騎牆」的狀態,一方面拿出OLED產品的同時,也極為重視量子點技術的推廣。量子點技術在產業鏈中已經有了很強的整合力。
從未來的市場走向來看,這一次三星宣布收購QD Vision,勢必會加強三星在量子點領域的投資,加速量子點技術和量子點陣營的快速發展。而且在產業整合能力的配合下,三星在量子點和OLED未來顯示技術之爭的格局中優勢已經愈加明顯,在這種大環境下,三星電視能夠繼續藉助技術優勢和專利優勢左右市場的節奏,稱霸全球市場。
作者:深幾度,微信號:852405518,微信公眾號「深幾度」,轉載請保留版權內容。
Ⅱ 問問國內量子點哪家做的不錯
先說國外的:英國的Nanoco以無鎘磷化銦體系為主,基本上是自嗨,全球沒有一家真正用他們的材料,包括合作方DOW化學、還有中國的騙子公司康得新也是和他們合作的。
美國QD Vision(被韓國三星收購)說白了就是倒閉、三星要的是美國的專利,沒有什麼特別的東西
美國的Nanosys,以硒化鎘為主體的,目前是全球最大的量子點供應商,中國大陸的惟怡科技,激智科技,華威等都是拿了nanosys專利授權在大陸生產,
再說國內的:納晶自己研發量子點,基本上也就是國內賣點給TCL,誰讓TCL是他們股東呢,納晶的產品由於專利問題肯定是不能出口的,就連TCL出口的量子點電視也不是納晶供的貨。
惟怡科技由於是自己研發的設備,產能和價格都有很大優勢,又拿了nanosys專利授權,目前在國內有比較強的競爭力,研發團隊依靠MIT等高校技術不容忽視。只是公司規模稍小。
激智科技和華威差不多,都是上市公司財大氣粗,技術平平,不過有錢就是爺。
至於廣東普加福、天津納美、天津中環,天津游瑞,蘇州星爍、武漢伽源,武漢保利,廈門波爾,上海星紫等基本上就呵呵了。國內高校搞的也很多,南京理工,北京理工,南京大學,廈門大學,台灣大學,台灣清華大學,一概而論都是實驗室初級階段
最後說說日本韓國台灣,這仨個地方都有做研發的,日本2-3家,韓國2-3家,台灣4-5家,真正跑量的一個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