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相鄰權糾紛怎麼告
廣州梁律師 :
這種情況你們可以向居委會或者村委會(看你是在城鎮還是農村)、內或者要求設容在司法局下面的調解委員會進行調解,要求他們進行協調,這個程序是不花錢的。但是這個程序執行力度不大。
如果在以上的程序還不能達到效果的話,你們可以向當地的法院起訴對方,要求對方改造,這個需要向法院交訴訟費,如果請律師協助的話,還需支付代理費。
❷ 相鄰權糾紛如何打官司
如果你想基於復相鄰關制系打官司,你需要證明鄰居的房子影響你們家基本的採光或者通風,並且需要你自己舉證。如果你們之前有一些地役權的合同,比如你們約定了他不許蓋高過你的房子。你可以基於地役權維護自己身權益。但是如果沒用這樣地役權的合同,你想要維權就只有相鄰關系了,而且你要證明對方確實存在影響你們家採光或者通風或者滴水之類的侵害相鄰權的事實。 不過現在一般私權不是特別嚴重的都不會上法院的,你們還是私下協商討論溝通處理的好。
❸ 鄰居建電梯 阻擋光線通風相鄰糾紛能賠償多少
這個就沒法定了。
本來吧,這種屬於相鄰關系的排除妨害,按理應該拆除電梯。但考慮誠實信專用原則,法屬律限制行為人濫用權利,一般不會准許拆除電梯,但會折價補償或者其他。那這時候,一般都是靠雙方來談。這個看個人能力,你叫一百萬說服對方,那就一百萬,你說五千塊對方嫌貴,那也賠不了。
❹ 相鄰通風,採光問題怎麼解決糾紛
一、相鄰採光、通風關系。
民法通則第83條規定:「不動產的相鄰各方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確處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風、採光等方面的相鄰關系,給相鄰方造成妨礙或損失的應當停止侵害,排除妨礙、賠償損失。」該條規定,認定了採光、通風是相鄰間各方應有的權利。
二、認定相鄰一方的建築物給另一方在採光通風方面造成影響的依據。
相鄰建築物間如果距離太近,必然給雙方都會帶來一定的影響,但對處於相對低的建築物一方影響則更大。具體地講有以下幾點:
1、使相鄰房屋的經濟價值降低。現代生活,人們普遍追求寬大明亮的住宅,如果地理位置好,其價位顯然要高於陰暗的房屋。
2、由於陽光、新鮮空氣的減少會使人身體受到一定的損害。
3、由於兩建築物距離拉近,會影響相鄰家庭的隱私。每個人有自己的穩私,每個家庭是由個人組成的,同樣家庭與家庭之間也存在著隱私。如果兩房太近,窗戶相鄰,相鄰一方的活動盡收眼底,這無疑給正常的生活帶來許多不便。
4、享受不到陽光,使生活質量下降。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僅對相鄰間的截水、排水、通行等相鄰關系的處理作了司法解釋。對相鄰的採光、通風問題的處理並未作出解釋。因此,當這類糾紛訴至人民法院後,在認定有無影響這一問題上會感到棘手。一般而言,「造成影響」之「影響」會有幾種形式。一是一般影響;二是較大影響;三是巨大影響。
❺ 糾紛,什麼是相鄰關系,相鄰關系的原則
您好,
相鄰關系,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相互毗鄰的不動產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在行使不動產的所有權或使用權時,因相鄰各方應當給予便利和接受限制而發生的權利義務關系。母法條●《民法通則》[1] 第83條規定:「不動產的相鄰各方 ,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確處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風、採光等方面的相鄰關系,給鄰方造成妨礙或損失的,應當停止侵害,排除妨礙,賠償損失。」[2]
●《物權法》第七章規定:
第七章 相鄰關系
第八十四條 不動產的相鄰權利人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則,正確處理相鄰關系。
第八十五條 法律、法規對處理相鄰關系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法律、法規沒有規定的,可以按照當地習慣。
第八十六條 不動產權利人應當為相鄰權利人用水、排水提供必要的便利。
對自然流水的利用,應當在不動產的相鄰權利人之間合理分配。對自然流水的排放,應當尊重自然流向。
第八十七條 不動產權利人對相鄰權利人因通行等必須利用其土地的,應當提供必要的便利。
第八十八條 不動產權利人因建造、修繕建築物以及鋪設電線、電纜、水管、暖氣和燃氣管線等必須利用相鄰土地、建築物的,該土地、建築物的權利人應當提供必要的便利。
第八十九條 建造建築物,不得違反國家有關工程建設標准,妨礙相鄰建築物的通風、採光和日照。
第九十條 權利人不得違反國家規定棄置固體廢物,排放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雜訊、光、電磁波輻射等有害物質。
第九十一條 不動產權利人挖掘土地、建造建築物、鋪設管線以及安裝設備等,不得危及相鄰不動產的安全。
第九十二條 不動產權利人因用水、排水、通行、鋪設管線等利用相鄰不動產的,應當盡量避免對相鄰的不動產權利人造成損害;造成損害的,應當給予賠償。
處理依據
依照其規定;法律、法規沒有規定的,可以按照當地習慣(《物權法》第85條)。此條的重點在於「當地習慣」。例如,城市房屋的間隔小一些,農村房屋間隔要大一些,因此處理房檐流水等方面的習慣有很大不同。[2]
常見情況
相鄰關系比較復雜,較重要的有:
1、關於生活、工業、農業用水,特別是高低地、上下游、左右岸之間的需水與排水,水利與水害關系。如造成對方損失,應予賠償 ;如分享水利,費用應分擔。
2、關於防止危險和危害。如環境污染,存放及使用易爆、易燃物,近房施工,危險建築等。相鄰雙方應避免由於自己方面的原因對鄰方造成危險及危害。也有權要求排除來自對方的危險和危害。一旦造成損失,責任者應依法承擔責任。
3、關於鄰地的通行和使用。包括穿越鄰地至公共通道的通行權,通過鄰地設置管道和線路,以及因建築施工而使用鄰地等。如因此造成鄰方的損失,也應賠償。相鄰關系舉證應該有實施方承擔,被實施方舉證要困難的多,類似於環境案件。
而比較常見的相鄰關系有幾下幾種:
(1)相鄰土地使用關系;
(2)相鄰防險、排污關系;
(3)相鄰用水、流水、截水、排水關系;
(4)相鄰管線安設關系;
(5)相鄰光照、通風、音響、震動關系;
(6)相鄰竹木歸屬關系。
(7)相鄰安全關系
原則:
兼顧利益
兼顧各方的利益,互諒互讓、互助團結
相鄰各方對土地、山林、草原等自然資源的使用權和所有權發生爭議,或因環境污染發生爭議以後,必須本著互諒互讓、有利團結的精神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有關國家機關和人民法院解決。在爭議解決以前,爭議各方不得荒廢土地、山林等自然資源,不得破壞有關設施,更不得聚眾鬧事,強占或毀壞財產。對故意鬧事造成財產損害和人身傷害的,除追究當事人的民事責任外,還應追究其行政責任,甚至刑事責任。
相鄰各方在行使所有權或使用權時,要互相協作,兼顧相鄰人的利益。以鄰為壑,損人利己,妨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是與相鄰關系所應遵循的原則相悖的。人民法院處理相鄰關系糾紛,也要兼顧各方的利益,使糾紛得以妥善解決。
提供利益
有利生產、方便生活
處理因相鄰關系發生的糾紛時,應從有利於有效合理地使用財產,有利於生產和生活出發。例如在處理地界糾紛時,如果原來未劃定地界,就應當根據如何便於經營管理和有利於生產發展的原則,來確定新的地界線。
公平合理
公平合理是民法所追求的價值目標,也是處理相鄰關系的基本原則,其中有四層含義:
(1)堅持權利義務平等。相鄰各方都是平等的民事主體,誰也不能只行使權利,不履行義務。相鄰一方不履行義務的,應承擔民事責任。
(2)行使權利應保持在合理限度內。
(3)尊重歷史形成的客觀狀況和先後順序。
(4)避免或排除不妨妨害,合理賠償損失。
相鄰關系的種類很多,法律很難對各種相鄰關系都作出具體規定,這就需要人民法院在處理相鄰關系糾紛時,應該從實際出發,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兼顧各方面的利益,適當考慮歷史情況和習慣,公平合理地處理糾紛。
❻ 相鄰關系糾紛,什麼是相鄰關系,相鄰關系的原則
相鄰關系,兩個或兩個以上相互毗鄰不動產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在行使占回有、答使用、收益、處分權利時發生的權利義務關系。也就是,在所有人或使用人在佔有、使用、收益、處分權利時發生矛盾的,應當運用法律調節彼此間的矛盾,使他們有權從鄰方得到必要的便益,並防止來自鄰方的危險和危害。同時,對各自所有權的行使也應有所節制,不能損害鄰方的合法權益。
處理相鄰關系的原則:
根據《民法通則》的規定,不動產的相鄰各方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確處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風、採光等方面的相鄰關系,給相鄰方造成妨礙或損失的,應當停止侵害,排除妨礙,賠償損失。《物權法》第84條規定:「不動產的相鄰權利人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則,正確處理相鄰關系。」第85條規定:「法律、法規對處理相鄰關系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法律、法規沒有規定的,可以按照當地的習慣。」
❼ 相鄰糾紛如何解決
我是初學者,也來試回答一下!
你們之間如果矛盾沒有激化到嚴重的程度,應該可以適用民法的相鄰權關系,即因排水產生的相鄰關系和因排污產生的相鄰關系。
根據我國民法的規定:「不動產的相鄰各方,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確處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風、採光等方面的相鄰關系。給相鄰方造成妨礙或者損失的,應當停止侵害,排除妨礙,賠償損失。」
根據這一規定,在處理相鄰關系時,首先應遵守民法的基本原則,還應遵循一些特殊原則:兼顧各方的利益,互諒互讓、互助團結;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公平合理。
基於你的描述,應該可以直接去法院起訴他,是民事訴訟吆!如果法院夠負責的話,應該會給你一個滿意的解決方案。
❽ 相鄰業主因通風問題產生糾紛怎麼辦
有關採光、通風糾紛處理的法律規定:《民法通則》第八十三條侵犯相鄰方的通風、採光權,應當停止侵害,排除障礙,賠償損失。《物權法》第八十九條建造建築物,不得違反國家有關工程建設標准,妨礙相鄰建築物的通風、採光和日照。採光的標准按照國家相關規定,設計規范以冬至日照房子最底層窗戶時間不低於1小時為標准,高層居住建築的山牆與高、多、低層居住建築的山牆間距應該不小於13米。司法實踐中,在解決此類糾紛中,如果不能促使雙方當事人達成和解,應堅持以賠償損失為主,以停止侵害,恢復原狀為輔原則。對賠償損失方面,需要審判人員在解決問題上做到公平,就是依照民法原理中的公平原則來處之,使雙方當事人雙贏。
❾ 如何調解處理相鄰通風、採光糾紛
《物權法》的出台,使這一問題有了解決的依據。《民法通則》第八十三條規定,侵犯相鄰方的通風、採光權,應當停止侵害,排除妨礙,賠償損失。《物權法》第八十九條規定,建造建築物,不得違反國家有關工程建設標准,妨礙相鄰建築物的通風、採光和日照。此外,一些地方性法規和規范性文件也對此問題有所規定。因此,只要能認定侵權事實的存在,就可依據相關的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的規定進行處理。
❿ 關於相鄰建築採光權通風權有何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八十三條 不動產的相鄰各方,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確處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風、採光等方面的相鄰關系。給相鄰方造成妨礙或者損失的,應當停止侵害,排除妨礙,賠償損失。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八十九條建造建築物,不得違反國家有關工程建設標准,妨礙相鄰建築物的通風、採光和日照。
前後間距:兩樓間距不小於前樓高度的1.2倍計算。左右間距:多層(4-6層及以下)建築間距為6米,多層與高層(12層及以上)為9米,高層間為13米。
(10)相鄰通風糾紛擴展閱讀
維權:
從維權主體而言,房屋出售前的房屋開發商,房屋所有權人或雖未取得房產證但已經完成付款的購房人,房屋的承租人均可以作為採光權維權主體。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造成侵權的建築物是否獲得行政部門的審批不是決定該建築物所處位置及高度構成對業主侵犯採光權的法律要件.業主採光受到實質影響才是業主被侵犯採光權的關鍵。採光權侵犯的認定往往由於專業知識的問題需要實施專業鑒定。
兩棟房屋建築是否屬於同一項目不是決定是否構成侵權的依據。但是對於同時開工建設的兩棟建築物或業主在購買涉案建築物時已經產生遮擋效果的建築物已經存在的,產生的一棟對另一棟陽光的遮擋,因為業主在入住時知道或應當知道該情形的存在,因此不能構成對採光權的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