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侵權責任法第55條,第56條對醫療風險告知義務作了哪些規定
第五十五條
醫務人員在診療活動中應當向患者說明病情和醫療措施。需要內實施手術、特殊容檢查、特殊治療的,醫務人員應當及時向患者說明醫療風險、替代醫療方案等情況,並取得其書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說明的,應當向患者的近親屬說明,並取得其書面同意。
醫務人員未盡到前款義務,造成患者損害的,醫療機構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五十六條
因搶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緊急情況,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親屬意見的,經醫療機構負責人或者授權的負責人批准,可以立即實施相應的醫療措施。
1、 醫務人員在診療活動中應當向患者說明病情和醫療措施
2、向患者說明醫療風險、替代醫療方案等情況,並取得其書面同意
B. 法律規定生孩子誰有簽字權
結了婚,就是老公簽字。有些醫院直屬親屬也可以簽字。 在你意識清晰的狀態下,本人可以簽字的。
C. 侵權責任法第五十五的規定
《中華來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自》(2010年7月1日起實施) 第五十五條規定:
醫務人員在診療活動中應當向患者說明病情和醫療措施。需要實施手術、特殊檢查、特殊治療的,醫務人員應當及時向患者說明醫療風險、替代醫療方案等情況,並取得其書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說明的,應當向患者的近親屬說明,並取得其書面同意。
醫務人員未盡到前款義務,造成患者損害的,醫療機構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D.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55條中,如果賣方不知道這個商品存在缺陷,可以要求索賠嗎
《新消法》第來55條是繼《侵權源責任法》第47條之後,第二個明確使用「懲罰性賠償」詞眼的條文,這進一步確認了懲罰性賠償制度在我國侵權責任體系中的地位;其二、從內容上說,《新消法》第55條包括2款規定,第1款規定是對《舊消法》第49條雙倍賠償的揚棄,變雙倍賠償為三倍,並以五百元為兜底賠償,加重了對經營者欺詐情形的懲罰力度,而第2款則是對《侵權責任法》第47條的確認和進一步解釋,有利於明確後者的適用。
新消法》第55條懲罰性賠償的規定既包括對過去雙倍賠償的升級,也包含對《侵權責任法》第47條的進一步確定,兩款條文的規定有利於遏制經營者不誠信之行為,保障消費者人身和財產權益。
所以只要是消費者購買的質量問題,都可以要求索賠的。
E. 侵權責任法法條
第五十一條以買賣等方式轉讓拼裝或者已達到報廢標準的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的,由轉讓人和受讓人承擔連帶責任。 解讀:本條旨在制裁非法拼裝車輛,防止其再次進入市場和使用報廢標準的機動車的行為,強化保護被侵權人的權利。本條理解「轉讓人』是最初拼裝人和最初使用報廢標準的機動車的人,」受讓人『是最終的受讓人,他們承擔的責任是連帶責任。 第五十二條盜竊、搶劫或者搶奪的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的,由盜竊人、搶劫人或者搶奪人承擔賠償責任。保險公司在機動車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墊付搶救費用的,有權向交通事故責任人追償。 解讀:本條是盜搶責任的承擔問題,由直接使用人承擔責任,盜竊人、搶劫人或者搶奪人向被侵權人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第五十三條機動車駕駛人發生交通事故後逃逸,該機動車參加強制保險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機動車不明或者該機動車未參加強制保險,需要支付被侵權人人身傷亡的搶救、喪葬等費用的,由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墊付。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墊付後,其管理機構有權向交通事故責任人追償。 解讀:本條是機動車不明或者該機動車未參加強制保險承擔責任的的主體是由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組織,責任方式--墊付。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組織可以行使追償權,意在保證受害人及時得到救助。 第五十四條患者在診療活動中受到損害,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有過錯的,由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 解讀:本條的賠償義務主體是醫療機構,承擔的是過錯責任。注意本條和醫療事故的區別,醫療過錯和醫療事故不是相同概念,醫療過錯是醫療事故以外的的情形,醫療事故條例仍然有效。醫療過錯典型例子是患者左腿高位壞死,需截肢,但醫務人員疏忽將右腿截肢,還有例子是醫務人員做過體內手術後,將手術刀遺留在體內的情形。 第五十五條醫務人員在診療活動中應當向患者說明病情和醫療措施。需要實施手術、特殊檢查、特殊治療的,醫務人員應當及時向患者說明醫療風險、替代醫療方案等情況,並取得其書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說明的,應當向患者的近親屬說明,並取得其書面同意。 醫務人員未盡到前款義務,造成患者損害的,醫療機構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解讀:本條旨在保護患者的知情權,防止醫療機構的「過度檢查」,減少患者不必要費用的承擔。理解本條」患者」詞義應作擴大解釋,包括患者的近親屬。醫療機構對患者要履行告知義務。本條不宜向患者說明的情形:1、無法向患者說明,如患者高度昏迷、生命垂危時。2、向患者說明後會產生不利的醫療效果,違背一定的醫療倫理常理,如向癌症告知病情,會加重病情。第二款是醫療機構無損害結果無責任的體現。 第五十六條因搶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緊急情況,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親屬意見的,經醫療機構負責人或者授權的負責人批准,可以立即實施相應的醫療措施。 解讀:本條是緊急狀態無程序的規定,醫療機構不再依據本法55條的程序履行告知義務處理,體現該救死扶傷的義務。 第五十七條醫務人員在診療活動中未盡到與當時的醫療水平相應的診療義務,造成患者損害的,醫療機構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解讀:本條未盡到與當時的醫療水平可以理解為「未盡到和當時的醫療機構相同層次的醫療水平。」如到社區醫療室診治,就按照醫療室相同層次的醫療水平診治即可,不要求達到甲等醫院的水平。 第五十八條患者有損害,因下列情形之一的,推定醫療機構有過錯: (一)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章以及其他有關診療規范的規定; (二)隱匿或者拒絕提供與糾紛有關的病歷資料; (三)偽造、篡改或者銷毀病歷資料。 解讀:本條是推定醫療機構過錯的規定。本條採用病歷資料的用語,注意醫療事故條例規定是醫療文件。病歷資料的范圍按照本法61條理解。 第五十九條因葯品、消毒葯劑、醫療器械的缺陷,或者輸入不合格的血液造成患者損害的,患者可以向生產者或者血液提供機構請求賠償,也可以向醫療機構請求賠償。患者向醫療機構請求賠償的,醫療機構賠償後,有權向負有責任的生產者或者血液提供機構追償。 解讀:本條是患者救濟途徑擴大的途徑,不難理解。 第六十條患者有損害,因下列情形之一的,醫療機構不承擔賠償責任: (一)患者或者其近親屬不配合醫療機構進行符合診療規范的診療; (二)醫務人員在搶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緊急情況下已經盡到合理診療義務; (三)限於當時的醫療水平難以診療。 前款第一項情形中,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也有過錯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解讀:本條是醫療機構的免責條款,是司法考試命題人青睞的條款,應引起關注!第二款是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有過錯承擔相應的責任,如醫務人員未進行醫囑,患者濫用禁忌食物導致病情加重。 第六十一條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應當按照規定填寫並妥善保管住院志、醫囑單、檢驗報告、手術及麻醉記錄、病理資料、護理記錄、醫療費用等病歷資料。 患者要求查閱、復制前款規定的病歷資料的,醫療機構應當提供。 解讀:本條是患者知情權的規定,立法不足的是僅規定應當提供,沒有規定何時提供。按理解應為及時、馬上提供,防止醫療機構造假。 第六十二條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應當對患者的隱私保密。泄露患者隱私或者未經患者同意公開其病歷資料,造成患者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解讀:本條是患者隱私權的保護。不論何因,均不得泄露患者隱私。還應注意未經患者同意公開其病歷資料,醫療機構同樣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六十三條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不得違反診療規范實施不必要的檢查。 解讀:本條旨在消除醫療機構普遍存在過度檢查和大處方的現象,立法的遺憾是沒有解決大處方的問題。
F. 產婦墜亡事件背後存在哪些法律問題
《侵權責任法》醫療損害責任章節對此做了明確界定,其第五十五條,「醫務人員在診療活動中應當向患者說明病情和醫療措施。需要實施手術、特殊檢查、特殊治療的,醫務人員應當及時向患者說明醫療風險、替代醫療方案等情況,並取得其書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說明的,應當向患者的近親屬說明,並取得其書面同意」。
衛生部2010年所印發的《病歷書寫基本規范》也有類似規定,其第十條規定「對需取得患者書面同意方可進行的醫療活動,應當由患者本人簽署知情同意書。患者不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時,應當由其法定代理人簽字;患者因病無法簽字時,應當由其授權的人員簽字;為搶救患者,在法定代理人或被授權人無法及時簽字的情況下,可由醫療機構負責人或者授權的負責人簽字。」
因此,作為診療活動中的患者也就是產婦本人,如果要實施剖腹產手術,醫務人員需首先獲得其本人的書面同意;如果發生不宜向產婦說明的情形,比如產婦不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因臨盆狀況導致其不具備理解醫務人員所告知風險和狀況的能力或者無法(如陷入昏迷狀態)做出個人意見時,以及如實告知產婦可能會導致其心理壓力過大而產生不可預料的結果,這些「不宜說明」的情況下,方應當向其近親屬說明並並取得其書面同意。
換句話說,患者(產婦)是第一權利人,其近親屬還需附條件排在第二,產婦可以委託近親屬代為選擇,但是不代表其身體處分權能夠由近親屬隨意行使,如案中如果產婦聽從醫院建議,執意要剖腹產,有其個人書面同意,那醫院就必須實施剖腹產手術,而不是非要等到其近親屬簽字方可。
進而言之,若產婦不表達個人意見,其近親屬又不作出正確意見時,所謂人命關天,醫院有權依照其專業判斷及時對其進行搶救,而這個理念也貫徹在《侵權責任法》第五十六條中,即「因搶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緊急情況,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親屬意見的,經醫療機構負責人或者授權的負責人批准,可以立即實施相應的醫療措施。」這不僅是一個賦權給醫院的條款,也是一條真正的救濟性條款,這種情形下醫院盡職搶救才能真正免除其責任,而絕不應當推卸並依賴於一張雖有近親屬簽字,但毫無專業判斷能力、只具告知性質的《產婦住院知情同意書》。(轉)
G. 侵權責任法醫療糾紛中責任如何劃分
(一復)醫療制糾紛責任追究制度是執行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的核心制度,是良好解決醫療糾紛和醫療事故,尤其是進一步做好防範醫療事故的具體措施。(二)醫療人員有過錯的醫療糾紛是指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違反醫療衛生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過失造成患者人身損害的糾紛。(三)醫療差錯是指在診療活動中,醫務人員雖有失職行為或技術過失,但未給患者造成死亡、殘廢、或組織器官損害導致功能障礙的不良後果。分為嚴重差錯和一般差錯。
H. 《侵權責任法》第55是什麼
第五十五條 醫務人員在診療活動中應當向患者說明病情和醫療措施。需要實施手術回、答特殊檢查、特殊治療的,醫務人員應當及時向患者說明醫療風險、替代醫療方案等情況,並取得其書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說明的,應當向患者的近親屬說明,並取得其書面同意。
醫務人員未盡到前款義務,造成患者損害的,醫療機構應當承擔賠償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