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自媒體如何防止侵權

自媒體如何防止侵權

發布時間:2021-06-25 06:46:17

『壹』 自媒體市場操作混亂,自媒體侵權到底如何避免

今日我們就談談自媒體侵權問題,這幾天高進和付豪的歌曲侵權事件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付豪唱出了這樣一首借酒消愁的歌,裡面的調子和高進作曲時的調子是一樣的,內容沒有任何變化,這樣的話高進肯定不願意再唱了,在網上公開發泄,最後借酒消愁的作者也公開道歉,還把以前發的歌全部下架,高進也沒過多追究,通過這個事件,很多人都不願意再看這個事件的後果,不僅自己受到很壞的影響,而且很可能還會得到經濟補償。媒體發布的信息應進行必要的審查,如實報道,應避免使用適當的用詞,應避免誇大描述,並加強網路自律。否則,可能會承擔不利的法律後果。

先在同一家自媒體企業發的文章中找素材,比如抖音、西瓜、頭條等,這些是一家公司的,在這里找素材就不會產生侵權,這里別人能發的內容一般系統都審核過了,或者是這家公司已經購買了版權,所以發生侵權的概率很低,舉一反三,如阿里系、網路系、騰訊系等,他們這些大公司開發的自媒體軟體在一定范圍內是不會侵權的,這是我們做自媒體最起碼要知道的。總之,侵權是一件壞事,每件作品都是背後作者默默努力的結果,你如果想要使用就可以打招呼,擅自冒用是對他人的不尊重,給你帶來了無法估量的損失,支持原作。

『貳』 自媒體做影視如何才不算侵權

一般來說沒有靠這個獲利的話就不算侵權。
侵權說白了就是觸犯了人家的經濟利益,你拿別人的勞動成果賺錢讓人家受到了損失這就是侵權。
說到自媒體,一般圖文類風險要小很多,只要注意圖片的版權一般都沒問題。
視頻剪輯嚴格來說都算侵權,即便有種解說方式:只利用影片畫面,故事完全是自己編的。這種也算侵犯改編權。
有幾個點是影視類自媒體最好要規避的。
首先,正在上映的肯定是不能做,做了就叫盜版。你用到的每一條素材最好都是自己拍攝的。
其次,國內上映過的電影最好選擇年代比較久遠的,這一點看平台,不同平台的政策不同,頭條的話比較嚴格可能不會讓發。
最後,如果是別人的素材,事先爭取原作者的授權許可,然後再使用。
所以會選擇影片時最好選那些沒有在國內上映過的,這個范圍還是比較大的,每年光好萊塢就上映幾百部電影,能在國內上映的鳳毛麟角。
這里的授權許可包括視頻、圖片、音樂、字體等等,能夠通過購買直接獲得使用授權的就直接買,這種在操作上最方便,如果是需要簽授權協議的就稍微繁瑣一點。
符合以下條件,則不視為侵權。
1,電影已經發布,則其宣傳片的內容全部均可用。
2,電影已經發布,為新聞或評論的目的而使用該剪輯片段,片段時長應符合「引用」的合理范圍。
3,影視版權通常為法人所有,我國著作權法規定,法人所有的著作權期限是自發表之日起,五十年。五十年後,其版權失效,進入公有領域。也就是隨便誰,大家都可以用。
4,可以在視頻里加上自己的字幕或自己的見解。
一般常規使用方法,作為新聞素材使用,或者專題類節目素材,片段式截取,不會有什麼侵權風險。
如果作為專門的影視節目,最好每段使用不超過五分鍾。如果是影評類節目,只要不是完整使用整部影視作品,一般也不會有侵權的風險。
總之,能自己製作的素材就自己製作,需要用有版權的素材就盡量找方便獲得授權的素材和資源用。
如果用到的素材是以上都不具備的,也不知道原作者是誰的,最好備注素材的來源是哪裡。
作為一名創作者,版權問題永遠是要擺在第一位的。不要以商業盈利為目的、不要整段套用截取、不要惡意篡改詆毀就不會有太多的問題。
最重要,不能在人家的作品上署你的名,要標注好片段節選自哪裡。
最好全都是自己拍攝的素材,用別人的總是有風險的,現在關於媒體,影視,很多細節都還沒有那麼詳細的規定。

『叄』 對於自媒體侵權行為應該怎樣做

舉報,必要時利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權益。
如果任由侵權行為發展下去,恐怕很多自媒體人都不會再認真做自媒體了。
因為抄襲就好了嘛。也會阻礙自媒體的發展的。
希望對你有幫助,

『肆』 自媒體及平台在自媒體及平台在運營過程中如何避免著作權侵權

為避免著作權侵權風險,自媒體及平台在運營過程中使用他人圖片、視頻、音樂、字體等作品,必須事先取得權利方授權,切勿隨意使用。此外還要審查作品的著作權權屬情況,確認版權鏈完整清晰,接到投訴後及時刪除侵權作品,妥善留存證據,一旦發生訴訟可以向專業律師咨詢。

『伍』 自媒體時代該如何來保護網路著作權

自媒體時代該如何來保護網路著作權?21世紀以來互聯網一直在不停的飛速發展,這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地便利但信息化時代使得各類信息泄露提供了助力這為著作權的保護帶來了諸多困擾。雖然我國先後出台了一系列法律來對網路著作權進行保護但是該體系仍然存在諸多不足,那麼自媒體時代該如何來保護網路著作權?自媒體時代該如何來保護網路著作權自媒體時代該如何來保護網路著作權?1、網路服務提供者的過錯責任。《網路著作權解釋》第四條規定,提供內容服務的網路服務提供者,明知網路用戶通過網路實施侵犯他人著作權的行為,或者經著作權人提出確有證據的警告,但仍不採取移除侵權內容等措施以消除侵權後果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條的規定,追究其與該網路用戶的共同侵權責任。2、通知與刪除與反通知與恢復程序。《互聯網著作權行政保護辦法》第五條規定,著作權人發現互聯網傳播的內容侵犯其著作權,向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或者其委託的其他機構(以下統稱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發出通知後,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立即採取措施移除相關內容,並保留著作權人的通知6個月。該辦法第七條規定,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根據著作權人的通知移除相關內容的,互聯網內容提供者可以向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和著作權人一並發出說明被移除內容不侵犯著作權的反通知。反通知發出後,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即可恢復被移除的內容,且對該恢復行為不承擔行政法律責任。3、授權許可制度。《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第二條規定,權利人享有的信息網路傳播權受著作權法和本條例保護。除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將他人的作品、表演、錄音錄像製品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提供,應當取得權利人許可,並支付報酬。4、合理使用與法定許可制度。合理使用指非著作權人基於合理的理由,以合理的方式使用作品而不需要取得著作權人的同意,並可以不向其支付報酬。《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第六條、第七條填補了我國著作權法體系中關於作品在網路環境下合理使用的空白。法定許可是指根據法律的直接規定,以特定的方式使用他人已發表的作品,可以不經著作人許可,但應當向其支付報酬的制度。《著作權法》確立了該制度,《網路著作權解釋》中第三條也規定:已在報刊上刊登或者網路上傳播的作品,除著作權人聲明或者報刊、期刊社、網路服務提供者受著作權人委託聲明不得轉載、摘編的以外,在網路進行轉載、摘編並支付報酬、註明出處的,不構成侵權。但轉載、摘編作品超過有關報刊轉載作品范圍的,應當認定為侵權。5、技術保護措施及例外。《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第四條規定,為了保護信息網路傳播權,權利人可以採取技術措施。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故意避開或者破壞技術措施,不得故意製造、進口或者向公眾提供主要用於避開或者破壞技術措施的裝置或者部件,不得故意為他人避開或者破壞技術措施提供技術服務。但是,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可以避開的除外。該條例第十二條則明確了可以避開技術措施的四種情形。

『陸』 做自媒體運營,如何避免版權糾紛

如果您是這個自媒體的員工並且利用了自媒體的獨有的資源、幫助、環境來進行的內創造,則有可容能構成職務作品,版權可能屬於自媒體。但就常理來看,您的行為應該不屬於上述情況,因此,應該肯定的是您對該文章享有著作權,這與公開發表的場合與時間沒有關系,只要您完成了文章的寫作,無論是否發表均享有著作權。其次,要確定您跟自媒體A之間是否達成了某些許可或轉讓權利,著作權是一項概括性權利,其包括四項人身權利及十二項財產性權利,如果您與自媒體A就某項或某些項財產性權利達成了轉讓協議,則自媒體將成為該項權利的權利人。
最後,即便您轉讓了若干項財產性權利,人身權的屬人性決定其不得轉讓,所以,您的作品在發表、刊登、轉載過程中應署您名。

總之,著作權是您的,自媒體A及其他媒體平台刊登轉載必須標注您的作者名字,徵得您的同意。至於標注轉載自XXXX,也需要分情況,看自媒體A對轉載是否有限制,總體上無大影響,都可以。但是如果自媒體A當做自己的原創文章來發表卻不署您的名字,那就不對了。(因為對真實情況不太清楚,所以僅供參考)

『柒』 誰知道自媒體是如何操作的,轉發別人的文章不會侵權嗎,

你好轉發別人的肯定是侵權。這個必須是自己原創望採納

『捌』 如何避免侵權

(一)作好立法工作,依法有效治理
1、制定一部比較完善的網路管理基本法。目前針對網路管理的法律規章立法層次較低,大多數是分散的屬於管理性質的行政規章,不具有基本法的性質,因此制定一部完善的網路管理基本法尤為必要。
2、完善侵權責任認定方面的立法工作。侵權案件往往會涉及到網路內容提供者和網路服務提供商,二者侵權責任如何認定問題是目前立法工作亟待解決的問題。
3、解決網路管理立法滯後的問題。目前網路管理方面的立法工作相對落後,以至於網路侵權案件發生後沒有具體法律可依,而只好套用相關的基本法律條款,所以立法部門必須加快網路管理的立法速度,以適應目前的網路發展速度。
(二) 「把關人」作好把關工作,及時制止侵權信息的傳播
傳播學奠基人盧因在其「把關人」理論中指出:「信息總是沿著包含有門區的某些渠道流動,在那裡或是根據公正無私的規定,或是根據守門人的意見,對信息是否被允許進入渠道或是在繼續渠道里流動作出決定。」網站作為網路服務的提供者,要切實起到「把關人」的作用,作好「把關」工作,及時阻止那些可能產生侵權的信息在網路上流動,如通過精選信息內容,刪除侵權信息等方式,從而及時阻止網路侵權行為的發生。而網民在通過網路發布信息時也要把好「自己」這一關,要對自己所發布的信息要三思而後行,慎重考慮所發布的信息是否會對他人造成危害,從而及時避免侵權信息進入網路渠道。
(三)加強網路監管技術的研發,為防止網路侵權提供技術支持
有效防止網路侵權,除了法律手段外,使用技術手段也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措施,它將促使公民權利保護機制更加完善。有效防止網路侵權行為的發生,在技術層面上應該作好研發工作。
(四)加強管理隊伍建設,培養專業管理人才
網路侵權的治理是一項復雜的工程,需要培養一批具有高素質的網路管理人才隊伍。網路管理人才不但要具備高學歷、懂管理,還應該對計算機網路知識和民法、知識產權法等各種法律比較精通。擁有這樣一支專家型、律師型、網路管理型等復合型人才隊伍,是執行各類涉及網路侵權的法律、法規,有效保護公民在網路環境下的各種權益的重要基礎和保障。

『玖』 在網路上如何避免侵權

越來越多的人在網上看視頻、玩游戲、讀小說、聽音樂,傳統文化產業也正在積極擁抱互聯網,加快數字轉型。在此情形下,網路版權產業也得到快速增長。

據國家版權局日前發布的《中國網路版權產業發展報告(2018)》顯示,去年我國的網路版權產業的市場規模為6365億元,較2016年增長27.2%。網路視頻用戶付費市場規模同比增長翻番,網路游戲市場規模達2355億元,網路直播異軍突起,網路音樂、網路新聞資訊、數字閱讀等產值都有所增長。

不過,有關著作權的案件也大幅增長。據最高人民法院公布,2017年,在我國知識產權民事一審案件中,著作權案件達137267件,同比上升57.80%,而商標和專利案件分別為37946件、16010件,同比上升39.58%、29.56%。

如擅自修改甚至篡改他人作品並重新傳播,可能會侵害作者的修改權或保護作品完整權;將他人作品中的署名去掉重新傳播可能會侵害他人的署名權;個人在直播網站中演唱某首音樂作品賺取「打賞」的,可能會侵害音樂作品著作權人的表演權等。

閱讀全文

與自媒體如何防止侵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矛盾糾紛專項排查工作方案 瀏覽:103
法國發明家巴耶爾首創 瀏覽:561
油條機我愛發明 瀏覽:648
北京品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240
著作權共同所有 瀏覽:778
二手途達轉讓 瀏覽:518
馬鞍山市花湖 瀏覽:480
永樂票務投訴 瀏覽:951
龍游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186
興國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131
開封計程車投訴電話是多少 瀏覽:101
甘肅省基礎資源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612
馬鞍山父子身份 瀏覽:192
觀通杭州知識產權 瀏覽:10
認繳資本期限 瀏覽:855
黑龍江企業培訓師證書查詢 瀏覽:16
投資被騙報案有期限嗎 瀏覽:199
江蘇哲力知識產權招聘 瀏覽:186
溫州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54
英樹創造101投票 瀏覽: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