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一封匿名郵件惡意造謠對我家庭造成損失該如何辦
你可以收集固定保存證據,然後向公安機關進行報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相關規定,發送匿名郵件的人涉嫌侮辱誹謗他人。公安機關查證屬實之後會依法進行處理。對您家裡造成的損失您可以依法提起民事訴訟要求相關人員賠償損失。
『貳』 匿名信惡意誹謗和騷擾可以報案嗎
誹謗罪屬於自訴案件,但公安機關一般不予立案,自行去法院起訴又需要有明確的被告和證據,故收集證據是關鍵!搜集到證據,就可以報警。
『叄』 有人用新浪匿名郵件誹謗,可找到對方人嗎
可以,報警後可以通過合法手段利用系統後台數據查IP和網卡地址(具有唯一性,除非是高手通過技術手段給改了,一般人沒這水平)或IP偵測技術可以查到某地的某台機子發的,就順藤摸瓜找到人了。
『肆』 關於寫匿名信誹謗,怎麼處理能不能判刑
關於寫匿名信誹謗,如果情節嚴重,涉嫌犯罪,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規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伍』 請問怎樣能追查到匿名誹謗郵件來源
基本上查不到的,如果你沒有那個技術
如果能讓你查到他就不會發了。。最好的方法就是殺毒。。
望採納
『陸』 有人匿名利用郵箱發送侮辱、誹謗的郵件到我朋友、領導的郵箱,我該怎麼辦
按照《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准》(CCMD-2-R),偏執型人格的特徵描述為:
1. 廣泛猜疑,常將他人無意的、非惡意的甚至友好的行為誤解為敵意或歧視,或無足夠根據,懷疑會被人利用或傷害,因此過分警惕與防衛。
2. 將周圍事物解釋為不符合實際情況的「陰謀」,並可成為超價觀念。
3. 易產生病態嫉妒。
4. 過分自負,若有挫折或失敗則歸咎於人,總認為自己正確。
5. 好嫉恨別人,對他人的過錯不能寬容。
6. 脫離實際地好爭辯與敵對,固執地追求個人不夠合理的「權利」或利益。
7. 忽視或不相信與患者想法不相符合的客觀證據。因而很難以說理或事實來改變患者的想法。
8.易有病理性妒忌,過分懷疑戀人有新歡或伴侶不忠,但不是妄想。
9.過分自負和自我中心的傾向,總感覺受壓制、不達目的不肯罷休。
10.具有將其周圍和外界事件解釋為「陰謀」等的非現實性觀念,因此過分警惕和抱有敵意。
患者的症狀只要符合上述項目中的三項,方可診斷為偏執型人格障礙。
---------------
沒病的話。你痛苦什麼??
一個人從小到大。幾十年。接受那麼多思想。受那麼多刺激。那麼大的信息量。沒點心理疾病,反而還奇怪了。
你沒病。那怎麼被人罵幾句,打一頓都受不了?那麼脆弱?受點刺激就發瘋。就痛苦。沒病你痛苦什麼?那麼容易就被傷害。就痛苦。
耿耿於懷,心裡耿的難受。痛苦。別扭不是病。是什麼?
懷恨在心。難以忘懷。自己怎麼都舔不好心靈的傷疤。不是病。是什麼?
從小到大。受那麼多傷害。心裡傷痕累累。還說自己沒病?
---------
害怕被社會拋棄。被說成是不適應社會。害怕被社會淘汰。
嚇的膽戰心驚。放棄獨立人格。(所謂適者生存。為了提高生活質量)
把社會標准看成最高做人標准。
逃避自由。壓抑自我。思想壓抑,精神痛苦。最後就病了。
『柒』 寫匿名信散播虛假事實,構成誹謗罪嗎
火葬場,喜迎清明,三天免費送好禮!如果你身邊有忘恩負義的,B事賊多的,比比畫畫的,得得嗖嗖的,人前一套背後一套的,請您提前給他預訂、提前暖爐,先到先燒。 此次活動口號:再他媽嘚瑟,裝犢子,就讓你變成裊裊青煙,舞動在彩雲之間!既然感化不了你,就TM火化了你!送給身邊的小人、賤人!還有老忽悠我的人,我們的口號是:讓你裝B,讓你飛,讓你瞬間化成灰!!!
『捌』 被匿名郵件誣陷怎麼辦
你可以向司法機關報案,申請調查。
1.可能構成誣告陷害罪。
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意圖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犯前款罪的,從重處罰。
『玖』 請問收到匿名電話威脅誹謗 可以報警立案嗎
收到匿名電話威脅誹謗,可以報警,但是,公安機關是否立案,要根據案件的實際情況決定的。
如果是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而且屬於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屬於公訴案件,公安機關會立案偵查的。
如果公安機關接報後經過調查,屬於告訴才處理的自訴案件,不會立案偵查的。
誹謗罪,是指故意捏造並散布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
下面是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四十五條【侮辱罪、誹謗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通過信息網路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