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到現在為止中國還有哪些邊境糾紛,國土爭議的地方或事件(最好要全)謝謝啦
陸地上的只有印度;
黃海上的有朝鮮、韓國;
東海上的有韓國、日本;
南海上的有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
B. 中國與哪些國家存在邊境爭議
陸地上的只有印度;黃海上的有朝鮮、韓國;東海上的有韓國、日本;南海上的有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
C. 目前我國邊界地區存在劃分爭端的主要是
中國在陸地邊界上存有爭端的國家只剩印度。
中印邊界全長約2000公里,一般被分為西、中、東三段。
1、西段是印控克什米爾與中國的邊界。
2、中段為尼泊爾和印控克什米爾之間的兩國邊界。
3、東段為不丹以東的兩國邊界。
中印兩國在邊界走向上存在著廣泛分歧。西段,中方主張邊界在喀喇昆侖山,印方則主張在北面的昆侖山,涉及領土2萬多平方公里;中段,兩國都認為邊界應沿喜馬拉雅山山脊,但對很多地區存爭議,涉及領土2000平方公里;在東段,中國主張邊界在喜馬拉雅山南麓,印度認為應在沿喜馬拉雅山山脊的「麥克馬洪線」,涉及爭議領土達9萬平方公里。
(3)當今中國邊境的糾紛擴展閱讀:
中印邊境問題:
1962年兩國因邊界爭端爆發了一場邊界戰爭。幾十年來,雖然中印政府一直在尋找公平、合理解決邊界爭端的方式方法,但至今未能取得突破性進展。
中印邊界問題特別代表會晤是為推動中印邊界問題解決而專門成立的高級別會談機制,自2003年成立以來已先後舉行過十七輪。正是在這一會談機制的作用下,中印雙方於2005年達成了「解決中印邊界問題政治指導原則」,邁出了解決邊界問題的第一步。
2018年11月23日至24日,應中印邊界問題中方特別代表、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邀請,印方特別代表、印度國家安全顧問多瓦爾將於來華舉行中印邊界問題特別代表第二十一次會晤。
D. 存在中國和哪幾個國家有領土糾紛
截止2019年2月,有日本、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印度尼西亞、印度、不丹等國家。
爭議介紹:
一、中日釣魚島爭端
中日釣魚島爭端是日本侵犯中國領土所引發的爭端。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固有領土,中國對此擁有充分的歷史和法律依據。但是,日本方面無視大量歷史事實,竟聲稱釣魚島為日本的「固有領土」。
二、中不邊界爭議地區
1、魯林爭議區(絨林)
位於下亞東仁青岡鄉東南。總面積340平方公里,牧場40個,森林資源較為豐富。1954年,不丹皇家陸軍在恰爾塘建立軍事據點,1960年又在哈熱建立季節性哨所。
2、洞郎爭議區
位於亞東縣南端,約100平方公里,北部小湖泊較多,有大小草場30個,東南部森林資源豐富。該地歷來為下亞東牧民的夏季草場。
3、查瑪浦爭議區
位於上亞東幫噶曲登以東,主要包括郎瑪浦和查瑪浦的上游部分,約60餘平方公里,有草場30餘個,歷來為下亞東牧民的夏季草場,1959年 以前,不丹牧民過界放牧,須向亞東頭人交納草稅。50年代初期,不丹在森窮隆建立常年軍事據點,1960年又在兒淌建立季節性哨所。
4、白玉爭議區
位於洛扎縣南部,主要包括巴桑弄和吉格弄兩河流域,總面積約為600平方公里,有牧場37個,著名的拉龍康和次久拉康兩座寺廟在該爭議區內。
在西藏民主改革前,西藏地方政府根據嘉慶皇帝的昭示,將該地區劃歸蒙達拉龍寺管轄,白玉地區的群眾均來自洛扎縣。西藏和平解放後,不丹趁機進入該地區,相繼建立了德馬龍和塘沃哨所,直至1978年撤除,1983年8月,不丹又在次久拉康附近重新設立哨所。
5、基伍爭議區
位於查瑪浦爭議區以北,主要包括基伍曲和巴馬弄流域的大部分地區,面積約為90平方公里,有大小牧場20餘個,1889年,西藏地方政府將基伍租給不丹哈宗官方和中方牧民共同使用,1962年,不丹在夏布建立季節性哨所基伍爭議區。
6、墨拉薩丁爭議區
17世紀以後,不丹人大量東遷,移居達旺等地,引起草場和民事糾紛。為此,西藏地方政府和不丹在1715年曾兩次訂立條約,言明墨拉薩丁主權歸屬,草場可以租給不丹移民使用,按規定交納草稅。
20世紀初,英印政府制定麥克馬洪線,並把勢力范圍擴展到達旺以北。1949年,印度與不丹簽定《永久和平與友好條約》,將中國墨拉薩丁地區轉讓不丹,自此,墨拉薩丁地區一直處於不丹政府的完全控制之下。墨拉薩丁爭議區位於達旺以南,扎西岡以東,打攏宗以西,面積3300平方公里。據史料記載,墨拉薩丁分別歸達旺寺和打攏宗管轄,薩丁寺屬於達旺宗,基堪布由達旺寺派任。
三、中印邊境爭端
1、東段爭議
早在公元7世紀,門隅即屬我國吐蕃地方政府的版圖。13世紀,元朝統治了這個地區。17世紀中葉五世達賴喇嘛統一西藏,對門隅地區實行各種形式的有效管轄。19世紀中葉以後,清朝駐藏大臣和西藏地方政府特別授予錯那宗和達旺寺以管理門隅地區的實權,負責制定法律、制度和處理重大的行政、宗教、邊境事務。
駐藏大臣和西藏地方政權為了加強對門隅的統治,在門隅的首府達旺,建立了名為「達旺細哲」的全區性行政委員會(由達旺「喇章」的代表一人、「聶倉」兩人和「札倉」的代表組成)和「達旺住哲」的高一級非常設行政會議(由「達旺細哲」的組成人員加上錯那宗兩個宗本組成),負責處理重大的行政、宗教、邊境事務。西藏地方政府每年派專人到門隅徵收、征購大米,專管該區鹽米等經貿活動。
2、西段爭議
阿克賽欽是一塊被喀喇昆侖山,昆侖山及阿里高原環繞的盆地,自古以來就是從新疆到達西藏的重要孔道,元後准葛爾的大軍及蒙古熬茶禮佛的行旅都是從此進藏,清時曾設立拓置局管轄。
1951年西北解放軍也是從阿克賽欽到達阿里的。對於這樣一塊土地,中國人從來就沒有懷疑過其屬於中國,直到印度人抗議中國通過阿克賽欽修建新藏公路以前,中國政府並不知道印度對這里有領土要求。
四、南海爭端
中國是最早發現、命名南沙群島,最早並持續對南沙群島行使主權管轄的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發動侵華戰爭,佔領了中國大部分地區。《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及其他國際文件明確規定把被日本竊取的中國領土歸還中國,這自然包括了南沙群島。
1946年12月,中國政府指派高級官員赴南沙群島接收,在島上舉行接收儀式,派兵駐守。日本政府於1952年正式表示"放棄對台灣、澎湖列島以及南沙群島、西沙群島之一切權利、名義與要求",將南沙群島正式交還給中國。
南海主權歸屬之爭發端於20世紀後半期。從19世紀60年代開始,特別是70年代,中國南海露出水面的島礁以及海域被一些周邊國家侵佔。提出所謂「主權」要求並分割海域的有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和汶萊等國家。
E. 求目前和中國有領土糾紛的所有國家名單!!
●中印邊境 印度與我國存在著領土爭端,並堅持不合理的領土要求。目前版,雙方邊界全權 長1700公里,雙方爭議地區有8 塊,面積達12.5萬平方公里。其中東段9 萬平方公里、中段2 千平方公里均為印方控制,西段3.3 平方公里為我方控制。 ●南沙群島 目前南沙島群中中國僅控制著9 個島礁,其中包括台灣控制的太平島,大部分島嶼都不在中國控制之中。有關國家搶占我南海島礁約50個。這些國家分別是: 越南─占據著南沙的28個島礁,是侵佔南沙島礁最多的國家。 ●釣魚島 釣魚島是台灣省附屬島嶼,位於東海大陸架邊緣,早在15世紀就已歸中國管轄,這已為大量歷史文獻所證明。 ●帕米爾 帕米爾位於新疆西南部,古代稱為蔥嶺,向有世界屋脊之稱。按照自然地理 狀況,可分為八個部分,文稱八「帕」。由北向南依次為:和什庫珠克帕米爾、 薩雷茲帕米爾、郎庫里帕米爾、阿爾楚爾柏米爾、大帕米爾、小帕米爾、塔克敦 巴什帕米爾、瓦罕帕米爾。帕米爾是我國塔吉克族和柯爾克孜族居住、游牧的地 方,直到19世紀70年代一直屬於中國
F. 中國已解決的有爭議的陸地邊界
主要為中越邊界。
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戰,中國達到了預期的作戰目的,打亂了蘇專聯一越南的戰略部署,摧毀了屬越南北部的工礦業,對於保護中國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以及東南亞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與穩定都有重要的意義。
戰爭中,中國佔領了大部分的邊界騎線點,將清末清政府和法國簽訂的邊界向前推進,控制了中越邊境地區廣大的戰略制高點,並在1999年通過中越陸地邊界條約予以確認。
(6)當今中國邊境的糾紛擴展閱讀:
中國邊境的相關情況:
1、在中亞一帶泛濫的極端勢力與中國境內的東突勢力勾結,威脅中國西北邊陲的安寧。陸上邊界問題的解決有力地打擊了境外反華勢力的滲透圖謀,維護了中國邊境的安寧。
2、當前中國與周邊的邊界日益成為重要的雙邊貿易口岸和人員交流通道,成為雙方邊境省區擴大經濟、人文交流的重要平台。中越邊界問題的最終解決,將使越南貧困的北方省份和中國廣西、雲南間的合作變得更加密切。
3、中國與東南亞各鄰國邊界問題的全部解決,大大促進了中國與東南亞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中國與東盟貿易額不斷攀升,中國與東盟自貿區也將建立。此外,圖們江和湄公河次區域合作、中國與中亞各國的能源、經貿合作都在蓬勃發展。
G. 與中國有邊境領土問題爭議的國家都有哪些
其實不能完全站在中國角度來看,詳細的資料自己去查一下。目前領土爭議問題還有中印藏南問題,中越南沙群島問題,中日釣魚島,以及東南亞豬小國強佔南海島礁。俄國奪我領土最多,但無奈我國於上個世紀末承認了現狀!
H. 中國邊境有哪些領土之爭
一、中日釣魚島之爭
釣魚島又稱釣魚台、釣魚群島、釣魚台列島(日本稱其為「尖閣列島」),位於中國東海大陸架的東部邊緣,在地質結構上是附屬於中國台灣的大陸性島嶼。釣魚列島周圍海域面積約為17萬平方公里,相當於5個台灣本島面積。1972年美國將琉球主權移交日本時,一並將釣魚台列嶼的行政管轄權也交給日本。該島實際由日本控制,被劃為沖繩縣石垣市,歷史上琉球不屬於日本。針對日美再三挑釁我釣魚島主權行徑,自1970年代開始,華人組織的民間團體曾多次展開宣示主權的「保釣運動」。山東省長島縣的擋浪島也名釣魚島。
二、中印領土之爭
整個中印邊界全長1700餘公里(因未實際勘測,此數據只是大概數據,也有資料說近2000公里),分西、中、東三段。在每一段邊界上都有爭議地區。在西段,雙方爭議面積為33500平方公里,主要是阿克賽欽地區,除巴里加斯一處外,其餘都控制在中國手中。在中段,雙方爭議面積約2100平方公里,分為4處,現控制在印度手中。在東段,雙方爭議面積約90000平方公里,即網上常說的藏南地區,現全部控制在印度手裡。在整個中印邊境爭端中,東西兩段是爭議重點,1962年的邊境沖突也是在這兩段打的。這場戰爭使我想起了清末的中法戰爭的結局——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這是個很大的遺憾,但是我們不能怪罪老一輩。他們也想收復失地,可是當時中國面臨的國際環境太惡劣了,這也是無奈之舉。
三、中韓蘇岩礁之爭
蘇岩礁(Suyan Islet),位於北緯32°07′22.63″,東經125°10′56.81″,是中國東海上的一個礁石。蘇岩礁即江蘇外海之岩石、海礁之意,其附近還有虎皮礁、鴨礁和丁岩礁。該礁石實際上在低潮時仍處在海面以下,離海面最淺處達4.6米。該礁位於公海水域,處於中國東海大陸架上,在中國專屬經濟區內,屬於中國領土,隸屬於江蘇省啟東市東海鄉興旺村臨水村民組管轄。蘇岩礁是江蘇外海大陸架延伸的一部分,在地質學上是長江三角洲的海底丘陵。
1952年,韓國政府提出所謂的「李承晚線」,擅自將獨島(日本稱竹島)和蘇岩礁劃入韓國海域。此主張至今無任何外國政府承認。
1970年,韓國國會通過《水下資源開發法》,將蘇岩礁非法列入其「第四水下開發(FourthMiningField)。
1987年,韓國在蘇岩礁上非法設立了航海浮標。
2001年1月26日,韓國地理院(Korea Institute of Geology)為了拓展海洋專屬經濟區,將蘇岩礁非法命名為離於島(Ieodo)。
當韓國方面開始主張蘇岩礁是韓國所謂的「離於島」後,韓國的單方面動作越來越大:從2000年下半年開始,韓國投資約2億元人民幣,在蘇岩礁最高峰的南側65米處,興建了一座高76米(水下40米,水上36米)、重3600噸,相當於15層樓高的巨大鋼筋建築物,還把它取名為「韓國離於島綜合海洋科學基地」。該「基地」佔地面積約1320平方米,建有直升機停機坪、衛星雷達、燈塔和碼頭。上面有8名常駐的所謂研究人員,15天輪換一次。韓國方面硬將礁說成「島」,其根本原因在於一旦蘇岩礁變成了韓國的「離於島」,那麼原本中韓兩國主張重疊的大片海區以及海區內資源就成韓國獨占的了。
四、南海領土之爭
地理學上南海是亞洲三大邊緣海之一。北接中國廣東、廣西,屬中國海南省管轄。南緣曾母暗沙為中國領海的最南端。東面和南面分別隔菲律賓群島和大巽他群島與太平洋、印度洋為鄰,西臨中南半島和馬來半島,為面積3,500,000平方公里(1,351,350平方哩)的深海盆。平均深度1212米,最深處達5559米。
20世紀中期以前,中國(清朝、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等政權)一直聲稱擁有南海的主權,而且沒有引起過其他國家的爭議。自從大量勘探海底石油天然氣資源以後,圍繞南海海域及島嶼的主權爭議,一直被視為亞洲最具潛在危險性的沖突點之一,環繞南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汶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越南政治實體宣稱對南海諸島或其中一部分擁有主權。
1、中國大陸僅僅控制著南沙群島7個島礁。他們是:永署礁,赤瓜礁,東門礁,南薰礁,渚碧礁,華陽礁,美濟礁。
2、台灣控制著太平島(黃山馬峙)0.43,這是南沙最大島嶼,也是中國(中國台灣省)唯一占據的南沙島嶼
3、越南目前侵佔中國南沙群島29個島礁:鴻庥島、南威島、景宏島、南子島、畢生礁、無乜礁、日積礁、大現礁、六門礁、南華礁、舶蘭礁、奈羅礁、鬼喊礁、東礁、西礁、中礁、柏礁、瓊礁、蓬勃堡、敦謙沙洲、安波沙洲、染青沙洲、廣雅灘、萬安灘、西衛灘、人駿灘、李淮灘。
4、菲律賓目前侵佔了我國南沙群島9個島礁:中業島,馬歡島,費信島,南鑰島,北子礁,西月島,雙簧沙洲,司令礁,草沙島。
5、馬來西亞目前侵佔了我國南沙群島5個島礁:彈丸礁、光星仔礁、南海礁、榆亞暗沙、簸箕礁。
6、汶萊目前侵佔了我國南沙群島1個島礁。
7、印度尼西亞聲稱擁有5萬平方公里的南沙海域。網上有資料說印度尼西亞已經侵佔中國南沙群島2個島礁。
I. 中國當代和多少國家有邊界爭端問題
中國的鄰居裡面,就尼泊爾和寮國跟中國沒什麼領土糾紛 朝鮮:主要是鴨綠江心的幾個島。
俄羅斯:天津條約、璦琿條約、北京條約等不平等條約所失去的領土未被恢復。
蒙古:中國雖是二戰勝利國,但在蒙古問題上被蘇、美、英聯合出賣了。
哈薩克: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中俄伊犁條約以及以後的五個勘界議定書等不平等條約所失去的領土未被恢復。
吉爾吉斯斯坦:中俄不平等條約所失去的領土未被恢復。
塔吉克:中俄不平等條約所失去的領土未被恢復。
阿富汗:中俄不平等條約所失去的領土未被恢復。
巴基斯坦:印度指責中國與巴基斯坦合謀侵佔克什米爾。
印度:9萬多平方公里土地被印度實際控制。
緬甸:邊境上的漢人、緬共後裔的割據政權實際受中國支持。
越南:從陸界至海界都有分歧。
韓國:指責中國通過不平等條約從朝鮮割走國土;海洋領土爭端。
日本:侵佔中國屬國琉球,實際控制中國領土釣魚島;海洋領土爭端。
菲律賓:南海領土爭端。
汶萊:南海領土爭端。
馬來西亞:南海領土爭端。
印度尼西亞:南海領土爭端。
J. 與中國邊境有爭議的國家
歷史上中國與周邊國家多數是有邊無界。古代中國的歷代帝王都尊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傳統理念,中國與周邊國家不存在現代意義上的邊界問題。隨著西方國家主權概念的引入和西方殖民者的侵入,主權邊界問題日益突出,清王朝才開始意識到要保疆衛國。
在西方殖民者侵略下,中國被迫簽署了一個個不平等條約,割讓了大片領土。
20世紀60年代,中國開始與周邊的緬甸、尼泊爾、蒙古、巴基斯坦、阿富汗和朝鮮等國紛紛簽署邊界條約和協議,劃定了雙方的邊界,掀起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一波邊界劃分高潮。但中國與蘇聯、越南和印度的邊界問題無法解決。
蘇聯解體後,中國迎來了邊界劃分的第二個高潮。與北方新獨立的哈薩克、塔吉克、吉爾吉斯斯坦等國分別簽署了邊界協議,劃定了邊界。中俄邊界談判也開始不斷推進。2008年10月,中俄舉行了黑瞎子島的界樁揭幕儀式,至此,中俄從1689年的《中俄尼布楚條約》算起,歷時300多年,終於解決了邊界紛爭。在與原蘇聯解體後獨立的各國劃定邊界同時,在南邊,中越兩國啟動了邊界談判。經過十多年的艱苦談判,2008年的最後一天,中越同時宣布完成陸地邊界勘界立碑工作,徹底解決了兩國陸上邊界和北部灣海上劃界。
至此,新中國成立近60年時間,經過漫長的談判,除印度外,與周邊所有鄰國都解決了陸上邊界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