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拆遷如果村民不同意,負責拆遷的人強來會怎麼
1、報警
2、保留好房屋的證據材料
3、沒有簽訂拆遷協議的情況下,不能強制拆遷,屬於違法行為!
房屋拆遷補償,應當由當地的拆遷部門公告補償標准以及補償方式。
⑵ 您好,關於房屋拆遷糾紛,煩請幫忙解惑!
土地法 第六十二條 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積不得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准。
農村村民建住宅,應當符合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盡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內空閑地。
農村村民住宅用地,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核,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其中,涉及佔用農用地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
農村村民出賣、出租住房後,再申請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這一條規定明確了一戶擁有一處宅基地,反過來一處宅基地也只能登記一個家庭,你所謂的四六分沒意義,政府不認可。另外分家的時候你們家為什麼不分房子或者宅基地,這違背常規、常理
⑶ 非法強行拆遷老百姓房子,老百姓又狀告無門,該怎麼辦
您好,法律上有明確的規定,任何人、任何單位都不能私自拆除被徵收人房屋,所以,實踐中,如果有相關部門未向法院申請,未作出補償決定就強拆村民房屋,被徵收人可以採取法律措施
⑷ 倘不浪拆遷主要是什麼單位負責拆遷
您好!是當地的拆遷辦負責的,望採納
⑸ 呼和浩特回民區倘不浪會拆嗎
按照回民區改造規劃,倘不浪是要拆掉,只因村民與政府打不成協議,仍在協商中。
⑹ 房屋拆遷糾紛找哪個部門,拆遷糾紛應該如何解
被拆遷人可以向當地政府申請裁決,如果對裁決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房屋拆遷糾紛行政裁決:
對拆遷人與被拆遷或者拆遷人,被拆遷人與房屋承租人達不成拆遷安置協議,就補償安置爭議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並告知當事人可以按照《拆遷條例》向有關部門申請裁決。
根據新拆遷條例第三十一條:
採取暴力、威脅或者違反規定中斷供水、供熱、供氣、供電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徵收人搬遷,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處分。
第三十二條:
採取暴力、威脅等方法阻礙依法進行的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是被拆遷人的,由同級人民政府裁決。裁決的內容包括補償方式和補償金額、安置用房面積和安置地點、搬遷期限、搬遷過渡方式和過渡期限等事項。裁決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30日內作出。
(6)倘不浪村民房屋強拆遷糾紛擴展閱讀:
房屋拆遷糾紛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受理房屋拆遷、補償、安置等案件問題的批復》規定:「拆遷人與被拆遷人達成協議後,一方或者雙方當事人反悔的,未經行政機關裁決,僅就房屋補償、安置等問題,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作為民事案件受理。」
拆遷補償安置協議是約定拆遷當事人之間民事權利與義務關系的合同,依法成立的拆遷補償安置協議,對當事人具有約束力。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協議或者履行協議不符合約定的,按照民法通則和合同法的規定,一方當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對方當事人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有以下兩種情形。其一,拆遷補償安置協議訂立後,被拆遷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在搬遷期限內拒絕搬遷的,搬遷期限屆滿後拆遷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其二,拆遷人與被拆遷人達成協議後,且拆遷當事人之間沒有達成仲裁協議的,一方或者雙方當事人反悔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一旦拆遷人與被拆遷人或者拆遷人、被拆遷人與房屋承租人達不成拆遷補償安置協議,都應當經當事人申請,先由同級拆遷管理部門裁決。只有經行政裁決後,當事人仍不滿意的,方可提起行政訴訟。行政裁決是行政訴訟的前置程序。
實施裁決的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是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是被拆遷人的,由同級人民政府裁決。裁決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30日內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