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民事糾紛多次調解不成,如何訴訟
【民事糾紛已不能調解了解決法律依據如下】所謂民事糾紛,是指平等主體之間發生的,以民事權利義務為內容的社會糾紛(可處分性的),是處理平等主體間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所以所有違反這一概念的行為就會引起民事糾紛 。民事糾紛分為兩大內容:一類是財產關系方面的民事糾紛,另一類是人身關系的民事糾紛。其解決機制有自力救濟、社會救濟、公力救濟。
1、自力救濟,包括自決與和解。它是指糾紛主題依靠自身力量解決糾紛,以達到維護自己的權益。自決是指糾紛主題一方憑借自己的力量使對方服從。和解是指雙方互相妥協和讓步。兩者共同點是,都是依靠自我的力量來解決爭議,無需第三方的參與,也不受任何規范的制約。
2、社會救濟,包括調解(訴訟外調解)和仲裁。他是只依靠社會力量處理民事糾紛的一種機制。調解是由第三者(調解機構或調解人)出面對糾紛的雙方當事人進行調停說和,用一定的法律規范和道德規范勸導沖突雙方,促使他們在互諒互讓的基礎上達成解決糾紛的協議。調解協議不具有法律上的強制力,但具有合同意義上的效力。仲裁是由雙方當事人選定的仲裁機構對糾紛進行審理並作出裁決。仲裁不同於調解,仲裁裁決對雙方當事人有法律上的拘束力。但是,仲裁與調解一樣,也是以雙方當事人的自願為前提條件的,只有糾紛的雙方達成仲裁協議,一致同意將糾紛交付裁決,仲裁才能夠開始。
3、公力救濟是指訴訟。民事訴訟是指法院在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以審理、判決、執行等方式解決民事糾紛的活動,以及由這些活動產生的各種訴訟關系的總和。民事訴訟動態地表現為法院、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進行的各種訴訟活動,靜態地則表現為在訴訟活動中產生的訴訟關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中有關規定的內容
第二十三條當事人在人民調解活動中享有下列權利:
(一)選擇或者接受人民調解員;
(二)接受調解、拒絕調解或者要求終止調解;
(三)要求調解公開進行或者不公開進行;
(四)自主表達意願、自願達成調解協議。
第二十四條當事人在人民調解活動中履行下列義務:
(一)如實陳述糾紛事實;
(二)遵守調解現場秩序,尊重人民調解員;
(三)尊重對方當事人行使權利。
第二十五條人民調解員在調解糾紛過程中,發現糾紛有可能激化的,應當採取有針對性的預防措施;對有可能引起治安案件、刑事案件的糾紛,應當及時向當地公安機關或者其他有關部門報告。
第二十六條人民調解員調解糾紛,調解不成的,應當終止調解,並依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告知當事人可以依法通過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徑維護自己的權利。
第二十七條人民調解員應當記錄調解情況。人民調解委員會應當建立調解工作檔案,將調解登記、調解工作記錄、調解協議書等材料立卷歸檔。
B. 民事糾紛已不能調解了該怎麼處理急!
涉嫌故意毀壞財物罪和侵佔罪,可以報警,並提起上訴要求賠償。
《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條 【故意毀壞財物罪】故意毀壞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七十條 【侵佔罪】將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非法佔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退還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將他人的遺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佔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本條罪,告訴的才處理。
(2)民事糾紛訴訟不了了之擴展閱讀
案例: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巡防隊在亦庄同濟南路地鐵站附近巡邏時,發現一名女子正在給一輛類似共享單車「小黃車」的自行車上鎖,但該自行車卻為黑色。經盤查,該女子是將共享單車「小黃車」塗成黑色,並私自裝上了車鎖。
開發區巡防隊負責人凌警官告訴記者:「據該女子供述,她將原有黃色車漆塗成黑色,私裝上鎖後騎行已數日,絲毫沒覺得有什麼不妥,更不知這是違法行為。被『巡防哥』抓獲時她還覺得很委屈,直到被帶至派出所進行一番說服教育後才明白問題嚴重性,表示後悔莫及。」
同一天,開發區「巡防哥」在城鄉世紀廣場附近巡邏時,發現另一名女子也用自己黑色鏈鎖將一輛小黃車鎖住。據該女子供述,此車已經被她私自上鎖佔用數日,隨後「巡防哥」也將其送往派出所。現兩女子均被大興公安分局行政拘留。
將共享單車當做「私家車」使用的事件並非個例,這種行為到底觸犯了哪些法律條款呢?為此,記者采訪了北京市金開律師事務所朱志堅律師,他告訴記者:「對共享單車私自上鎖、改色行為可以認定為盜竊。北京地區,涉案金額達到2000元以上則構成盜竊罪,達不到則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的盜竊違法行為。」
北京市公安局大興分局羅警官提醒大家:「共享產品給群眾的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但破壞、私自佔有公共財物和設施卻給居民帶來不便和煩惱,提醒居民文明使用公共財物和設施,不要故意損壞、私自佔有,情節嚴重者可能觸犯相關法律條例。」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改色、上鎖 小黃車變「私家車」 亦庄兩女子被抓
C. 民事糾紛賠償,不賠償怎麼處理
一、不賠償的話,若法院已經判決,則對方可以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屆時,你可能面臨拘留、列入失信人名單,限制高消費等強制措施,建議進行賠償。若不服判決的,你可以提出上訴,但應在收到判決後的15日內。
二、關於強制執行措施的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2012年修正)第二十一章執行措施
第七十四條對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的爭議,當事人可以請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調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經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調解,當事人未達成協議或者調解書生效後不履行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第二百四十四條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人民法院有權查封、扣押、凍結、拍賣、變賣被執行人應當履行義務部分的財產。但應當保留被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的生活必需品。採取前款措施,人民法院應當作出裁定。
第二百四十五條人民法院查封、扣押財產時,被執行人是公民的,應當通知被執行人或者他的成年家屬到場;被執行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應當通知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到場。拒不到場的,不影響執行。被執行人是公民的,其工作單位或者財產所在地的基層組織應當派人參加。
對被查封、扣押的財產,執行員必須造具清單,由在場人簽名或者蓋章後,交被執行人一份。被執行人是公民的,也可以交他的成年家屬一份。
第二百四十六條被查封的財產,執行員可以指定被執行人負責保管。因被執行人的過錯造成的損失,由被執行人承擔。
(3)民事糾紛訴訟不了了之擴展閱讀:
訴訟程序
1、原告應具有民事行為能力。
根據民法通則規定,18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的民事行為能力;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的公民以自己勞動收入為主要來 源的,視為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人,
其有資格以自己的名義向法院提起訴訟,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屬無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能力的人,應由其法定監護人作為法定代理人代為訟訴。
2、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提起訟訴的消費者必須是在購買、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中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消費者或其他受害人。
3、有明確的被告。
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35條規定,消費者在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可以以銷售者或服務者作為被告。
如果消費者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財產損害時,可以將銷售者或生產者任何一方作為被告,法律將對生產者、銷售者起訴的選擇權賦予了消費者,由他們選擇最方便自己進行訴訟、最有履行判決的能力和最容易找到的對象作為被告。
4、有明確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即具體地提出經營者違約、侵權行為的事實和給自己造成的損害,以及經營者應承擔的民事責任等。
5、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
可以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一般民事案件中,對法人或其他組織提起民事訴訟,由法人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同一訴訟的幾個被告住所地或經常居住地在兩個以上人民法院轄區,可向其中的任何一個轄區的法院起訴。
(2)對侵權行為,應向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所在地法院起訴。因產品質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財產、人身損害提起的訴訟,產品製造地、產品銷售地、侵權行為地和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
(3)對鐵路、公路、水上、航空運輸和聯合運輸中發生的訴權,應向運輸始發地、目的地或被告所在地法院起訴。因鐵路、公路、水上和航空事故,請求損害賠償訴訟,應向事故發生地或車輛、船舶最先到達地、航空器最先降落地或被告住所地法院起訴。
(4)《民事訴訟法》第33條規定,因不動產提起的訴訟,應向不動產所在地法院起訴。
6、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的訴訟有效期為權利人在知道自己權力受到侵害起二年之內。
民法通則還規定了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的四種情況:
(1)身體受到傷害請求賠償的;
(2)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
(3)延付或拒付租金的;
(4)寄存財物被丟失或損毀的。
7、起訴應向人民法院遞交訴狀,並按被告人數提交副本,書寫訴狀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起訴由人民法院記入筆錄並告知對方當事人。
D. 民事糾紛怎麼解決
生活不如意十之八九,遇到糾紛也是常有的事情。那麼遇到糾紛該如何解決呢?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聊聊民事糾紛的四種解途徑。
民事糾紛有四種解決途徑:和解、調解(訴訟外調解)、仲裁、訴訟。需要明確的是此處的調解是指訴訟外的調解而不是法院調解,而法院的調解屬於訴訟途徑。
和解的本質其實就是兩個字就是協商。但是和解屬於雙方的協商,這個不同於調解,調解是三方主體進行,由一個中立的第三方來主持。但是和解與調解也有相同點,無論是和解還是調解其結果都是雙方意思自治的結果,即使存在中立的第三方,其作用只是主持,不能強制。和解的結果大部分人認為應當具有合同效力,但是我們立法對於和解目前不太清新,不同地方和解的效力也不一樣。以後小編會和大家詳細論述。
訴訟外調解。我們經常見得訴訟外調解為人民調解,該調解協議具有合同效力。所謂的合同效力,舉個簡單的例子,小明與小毛打架造成小毛受傷,這時候小明與小毛之間是侵權關系,後來在人民調解委員會的主持下雙方進行了調解,並達成了書面調解協議。這個時候小明與小毛之間就是合同關系。如果小明未履行調解協議,小毛為了要回自己的損失起訴到法院,這個時候訴訟的案由就是合同糾紛了,而不是侵權糾紛。雙方之間的侵權法律關系在達成調解協議的那一刻已經消滅了。
仲裁與訴訟的效力具最高的效力,其作出結果後可以申請強制執行。但是仲裁有限制的,其有一個前提是必須達成書面協議,且適用范圍較窄,仲裁只能解決財產糾紛案件,而訴訟可以解決人身關系、財產關系案件。仲裁有專門的仲裁委員會主持進行,而訴訟依然是在人民法院的主持下進行。
隨著人們法治意識的增強,老百姓也越來越多的選擇通過訴訟途徑來維護自己合法權益。但是訴訟是一個專業的法律活動,需要專業的知識才能很好的掌控。以後的文章中,小編會盡量的用平實的需要講述更多的法律小知識,訴訟小常識給大家,讓訴訟不再深奧,讓法律更鮮活。
E. 民事糾紛如何訴訟
今年1月21號我家被復樓上淹制了,造成客廳棚頂的大白被泡了,卧室窗檯被泡了,廚房的棚頂有些變形,櫥櫃也裂縫了,當時樓上說給修,但是就一直再拖,然後9月份左右是第二次把我家廚房淹了,使得廚房吊頂和櫥櫃又加重了,十月份左右是第三次淹了,但是樓上還是一直拖,昨天上去找他,就開始跟我耍無賴了,我現在要走訴訟,應該是怎麼個流程?贏的幾率有多大?能不能得到賠償?因民事糾紛需向法院起訴的,主要有以下的流程: 1、收集有關雙方糾紛及造成的影響或損失的證據、對方的身份信息(或對方單位的工商登記信息及組織機構代碼證信息)。 2、向法院提交訴狀立案。 在起訴時,應該向法院提交訴狀、證據、雙方的身份信息(如是單位的,則應該提供單位的工商登記信息及組織機構代碼證信息)。其中訴狀和證據材料,都要提供正本一份,並按被告的人數提供相應的副本。 3、法院立案後,原告按規定交納訴訟費用。 4、由法院進行開庭審理,並進行調解或判決。 5、任一方對一審判決不服的,可上訴,由上級法院進行審理和判決。 5、對方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的,則可向法院申請執行,則法院依法進行執行。
F. 民事糾紛調解無效以後怎麼起訴
首先,寫一份起訴狀
第一部分:列明原被告雙方姓名,性別,住址和聯系方式。
第二部分:簡單寫明自己的訴訟請求
第三部分:詳細但不啰嗦地寫明自己提出上述訴訟請求的理由和依據。可以簡單明了的描述糾紛發生的前因後果,但不要寫得太多,要突出重點。
然後,拿著訴狀,帶著自己的身份證及復印件,去被告住所地的區法院(房產官司去房產所在地的區法院),找到立案窗口,把材料遞上去。工作人員審核通過後,就會讓你預交費(官司結束後會按勝敗訴結果來最終確定由誰承擔,多退少補)。然後就立案成功,回家等法官通知開庭。
審核不通過時,立案窗口的工作人員會告訴你哪裡不對。所以你最好帶支筆帶張紙,以備記錄。
G. 什麼樣的民事糾紛法院不受了
1、《民事訴訟法》第六條 : 民事案件的審判權由人民法院行使。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對民事案件獨立進行審判,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2、《民事訴訟法》第七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
H. 司法所解決不了的民事糾紛,能不能向法院起訴
就是民事糾分別人家的圍牆外長的樹是在我們原走的路面他要佔為己有怎麼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