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淺談對醫療糾紛的看法
醫療糾紛是目前中國復最難以制解決的問題,首先一個就是,技術,專業,醫與患是極度度對稱。鑒定與醫療機構同屬一家。法律鑒定結果最終還是由醫療機構決定。在這么多甚至所有的一切都由自己認定是非。患者沒有任何勝算的機會,除非是用眼睛直接能看的,比如,截肢,右臂傷殘,截掉左臂。就這樣在賠償問題上,法院在判決上,仍然還要考慮醫院的「公益性」只能象徵性的賠償。這是制度問題,國情啊,
2. 做為一名醫務人員遇到醫療糾紛該咋辦
1、嚴格遵守醫療衛生管理法律、法規、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恪守醫療服版務職權業道德,改善服務態度,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預防醫療糾紛的發生。2、加強質量管理,堵塞漏洞,是預防醫療糾紛的有效措施。3、提高病歷及各種醫療文書的書寫質量並加強管理。4、改進服務作風,提高醫療質量,改善服務態度,切實提高醫療技術水平,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5、實施知情同意,醫院在醫療活動的不同階段都要防範醫療爭議,自始至終都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通過告知明確醫療服務合同的目的、疾病發展轉歸過程和醫療服務的損害特性,明確醫療服務合同履行的風險。
3. 國際上對醫療糾紛法律是如何規定的
你好,近幾年來,我國的醫患關系日益緊張,患者因醫療事故和醫院發生糾紛的可能性非常大,那麼在醫療糾紛法律中,患者也處於被保護的弱勢群體位置,對醫療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採取無過錯責任原則,那麼在國際上,又有哪些相關的法律規定呢,小編為你整理了以下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一、規范醫療糾紛民事處理途徑,解決醫療糾紛民事處理中賠償和鑒定兩個「二元化」的問題
1、醫療糾紛處理增加人民調解的渠道,規定了醫療糾紛民事處理的3條途徑是:醫患協商、人民調解和司法訴訟。
2、刪除了原《條例》「醫療事故的賠償」,解決與《侵權責任法》醫療損害民事賠償標准不一致的問題,並對醫療損害鑒定提出了原則性方案。
3、強化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行政監管職責。衛生計生行政部門不再直接進行醫療糾紛民事賠償的處理,同時增加規定:對重大醫療糾紛,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應當進行現場指導、協調,引導醫療糾紛當事人依法解決糾紛。
二、借鑒國際上同行評價的通行做法,衛生行業對醫療事故進行認定,作為行政處理的重要依據
以高標准、高技術性的同行評價,為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行政處理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提供專業依據。10餘年來,醫學會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工作漸趨成熟,已經形成擁有1500名專職醫鑒工作人員、年鑒定1萬余例次的鑒定體系。新《條例》繼續沿用該體系,對是否構成醫療事故及事故分級做出專業判斷。嚴格、專業的同行評價可以有效推動臨床醫學的科學發展,使醫務人員在臨床工作中減少顧慮,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高水平的醫療服務。
三、將維護正常醫療秩序、構建和諧醫患關系工作成果納入法制化軌道
1、借鑒司法實踐經驗,患方當事人提出賠償請求的,醫患雙方當事人原則上應當通過人民調解、訴訟等渠道解決,將醫療糾紛處理由醫院內引向醫院外。
2、對醫療糾紛人民調解進行規范。強調醫療糾紛人民調解的專業性,在醫療糾紛人民調解中,設定了啟動專家咨詢和醫療損害鑒定的要求,為人民調解明晰責任,提供專業意見,保護醫患雙方合法權益。
3、對建立完善醫療風險分擔機制進行了原則性規定。
醫療機構應當參加醫療責任保險;要求醫療責任保險承保機構應當協同醫療機構、醫療糾紛人民調解組織,及時參與醫療糾紛的處理,並加強機制創新,改善服務,按照合同及時理賠。四是強化依法維權。強調了醫療機構內禁止實施擾亂醫療秩序的行為,明確了相關處置措施,遏制涉醫違法犯罪,維護正常醫療秩序。
在發生糾紛時,為了緩解司法壓力,需要雙方當時人協商無果,且在村委會、居委會介入後依舊協調無果的情況下才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對於重大醫療糾紛採取高標准、技術的同行評價方法,這要醫療機構未盡到相應的責任,則需要承擔賠償責任。
我國有一個《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但由於立法的原因,這個條例對醫療事故的賠償,還不如《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賠償。因此,索賠時應注意避開引用《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二是醫療事故是舉證責任倒置,即醫院對其沒有過錯承擔證明責任。
網頁鏈接
4. 美國醫療糾紛處理程序是怎樣的
找個美國律師,聯系醫院啊,走法律程序,醫療事故鑒定,美國醫生都是有行醫保險的,只要是醫療事故,必然得賠償
5. 美國法律追究醫療案期多少時間
美國也是醫療事故高發的國家,美國每年因醫療事故而死亡的病人也不是少數,盡管它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醫療技術。
在美國,醫療事故引起的後果是很嚴重的:有關醫護人員會受到嚴厲譴責,可能會因此喪失行醫資格,還有可能會被判刑;發生醫療事故的醫院,名聲和口碑會變得很差,病人會急劇減少;而承擔其醫療保險的保險公司則可能損失慘重,甚至可能破產。
所以,在美國,醫療事故怎麼處理,也是一個熱門話題。它是律師的金飯碗(出了醫療事故後,病人一般選擇找律師打官司),對保險公司來說更是雙刃劍:保險費可以賺,但也有可能出了一次事就血本無歸。
在美國,每個醫生,包括麻醉師、護士等醫務人員,都要買各自的保險。他們的保險,包括出了醫療事故後的賠償,所以這些專業人士的保險費用比平常人高出很多,責任也很明確。當發生事故後,這些保險公司就出面處理和賠償。
同時,醫院也一定要買保險。
很重要的一點是,醫生對病人的治療方案的具體內容和細節、用的葯品等,全部資料由第三方保管。換句話來說,就是出了醫療事故後,在各方律師取證時,拿到的資料是真實的。
當醫療意外發生後,醫院、醫生對病人方面最開始都會試圖用溝通解決問題。一旦說不攏,發生糾紛而成為訴訟,接下來就是律師與律師之間、兩方律師與法官之間的事了。
若病人方面的律師決定打官司,他會按照法律程序進行,並向涉案的醫生發送律師信,也會同時起訴醫生所在的那家醫院。
當醫生接到律師信時,他們把律師信交到保險公司,保險公司的專業律師會對病案進行調查研究,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處理。
如果醫務人員明顯有責任,保險公司的律師會盡可能減少賠償的金額,爭取庭外和解。如果和解不成,保險公司的律師會代表醫生和醫院到法院打官司。
在這種法律訴訟中,雙方律師就會開始打口水戰,還會搬出各種各樣的證據,一個想多拿點賠償金,一個想少付點賠償金。所以,在美國處理醫療事故,最忙的是律師和保險公司。
而對於當事人——醫生、醫院和病人——卻顯得有些無所事事了:醫生和醫院方面不會直接與病人方面打交道,以免引起更大糾紛;病人也很少去找醫院鬧事,因為那樣沒有用,得不到賠償,也不能改變現狀。
美國這樣處理醫療事故是比較理智的,有章可循,有法律為依據,比較文明。不過,也有可能因一件小事拖上數年甚至十多年,弄得所有人疲勞不堪,而律師則是忙得不可開交,自然收入不菲。
美國沒有設立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這樣的機構。
但是在醫療訴訟過程中,會有醫療專家舉證,來幫助陪審團和法庭理解復雜的醫學知識。不過,美國的法官比較牛,他有權決定來自專家的哪些證據陪審團可以給予考慮。
訴訟結束後,就開始走入賠償階段。
賠償的標準是根據不同的情況而定的。不過,美國是認可判例法的國家,以前法庭對類似案件的判決一般都具有法律效應。也就是說,如果能找到類似的醫療事故,律師舉出例子,那個病人得了多少多少的賠償,那麼法官則會考慮依照案例標准來判決賠償金。
6. 醫療糾紛案例論文2000字左右
也許能在(法學)這類的文獻上參考學習下,都是免費查閱的
7. 出國看病,為什麼美國醫療糾紛那麼少
這個你應該問美國警察、或者美國律師! 妨礙醫院正常營業,襲擊醫師應該判多少年,應該賠償醫院多少錢。 C國法律有缺陷不代表世界各國法律都有缺陷!
8. 國外的醫患關系如何國外的醫療制度和中國有哪些不同
以澳大利亞為例,有法可依,平等,互相制約,互相信任和巨大的違規代價構成了澳大利亞醫患關系的基礎。沖擊醫療機構或者圍攻醫生很可能會當場被醫院中全副武裝的安保人員制服,隨之而來的是刑事或者民事賠償的起訴,重則進監獄,輕則背上賠償責任和信用破產(信用破產在信用體系發達的國家中對個人前途破壞力極大)。而醫療和葯物分家,也在一定程度上杜絕了以葯養醫的弊端,醫生群體的超高收入也在一定程度上讓醫生群里重視自己的職業,避免出現貪腐的違法行為。這正是我們國家的醫療改革中可以借鑒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