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工程量雙方已確定,一方有異議,要求現場勘驗計量對嗎
這個工程量的雙方確定,如果是施工結束後雙方確定的,有書面材料,可以不用理他。但是另一方怎麼又有異議了?有異議不就是雙方沒有確定了。
如果是合同上確定的工程量,實際工程量按施工合同的約定處理。
既然談到確定工程量,應該是固定單價合同,如果是雙方施工接受後確定了工程量,就套單價算賬即可。對方的要求不用你理他。不行可以直接訴訟。
⑵ 對違法土地查處申請書應怎樣處理
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對上級交辦、其他部門移送和群眾舉報的國土資源違法案件,應當受理。對受理的案件,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應當填寫受理登記表,並根據審核情況,在7日內作出如下處理:
(1)符合立案條件的,立案查辦;
(2)不符合立案條件的,告知交辦、移送案件的部門或者舉報人;
(3)不屬於本部門管轄的,移送有管轄權的部門辦理;
(4)違法行為構成犯罪的,移送有關司法機關。 立案的步驟
(1)受理
受理行政機關接到舉報、控告、移送、上級交辦、主動交代的有違反行政法律規范的行為,應予處理。
(2)審查
審查的內容包括:案件材料所反映的情況是否可靠;案件的違法性質和情節是否應追究法律責任;是否應由本級、本部門管轄。
(3)立案
審查符合立案條件的,應填寫立案審批表,經主管負責人審批後立案調查;審查不符合立案條件的不予立案,並告知交辦、移送案件的單位和舉報人;審查發現不屬於自己處理的,應向交辦、移送案件的單位和舉報人說明,同時將材料移送有處理權的機關。
調查主要包括詢問當事人和證人,取證主要指現場勘驗檢查和就專門問題進行的鑒定。行政處罰必須遵循「先取證、後裁決」的原則,在違法事實清楚、證據確鑿的情況下實施處罰。調查取證必須遵循全面、客觀、公正的原則。
案件調查結束後,承辦人應當根據事實和法律、法規提出違法案件調查報告。對違法案件的處理,應當由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領導進行首長負責制下的集體審議。審議應製作筆錄,由參加審議的成員簽名。
調查終結的案件,應當區別不同情況予以處理:
(1)認定違法事實不成立的,撤銷立案,重大案件的撤銷應當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2)認定違法行為輕微,依法可以不予行政處罰的,不予行政處罰;
(3)認定違法事實清楚,證據確鑿的,依法作出行政處分決定,發出違法行為行政處罰決定書,送達當事人;
(4)認定非法批地的,撤銷批准文件,注銷土地登記;
(5)認定當事人拒絕、阻礙執法人員依法執行職務的,將案件移送公安機關;
(6)認定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違法,應當給予行政處分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自己無權處理的,提出行政處分建議書並附調查報告和相關證據,移送有權處理的部門;
(7)認定違法行為構成犯罪的,應當將案件及時移送有關機關。
查處國土資源違法案件,應當從立案之日起一個月內結案。因特殊情況不能按期結案的,報請上一級人民政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可適當延長結案時間,但最長不得超過三個月。屬於上級人民政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交辦的案件,結案時間的延長要報請交辦案件的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1. 告知: 作出行政處罰前,應當以書面形式告知當事人作出處罰決定的事實、理由及依據,並告知當事人依法享有的權利。但對涉及國家機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證據應當保密。
2. 聽征: 聽證是指國土資源行政主管機關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前為有利害關系人提供機會,對特定問題進行論證、辯駁的程序。
1、決定 :經過告知和聽證之後,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作出決定。
(1)當事人確有受行政處罰的違法行為,根據情節輕重及具體情況,作出行政處罰決定。
(2)認為當事人的違法行為已構成犯罪的,應當移送司法機關。
(3)當事人有違法行為,但情節顯著輕微,可不給予行政處罰的,應當作出免予行政處罰的決定。
(4)當事人沒有違法行為或者依法不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應當作出撤銷案件的決定。
(5)認為依法應當給予當事人行政處分的,依法直接給予行政處分或依法提出行政處分建議書,並將有關證據材料移送檢察機關,處理結果應當抄送移送案件的行政機關。
(6)對於沖擊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以暴力威脅或者圍攻、毆打、侮辱執法人員,拒絕、阻礙國土資源執法人員依法執行職務的案件,應當移送公安機關或者檢察機關處理。
2、送達處罰決定書
⑶ 安監站對施工現場勘驗需要總監參加嗎
每個地區的安全報監資料不完全相同,大體如下:
建築工程安全報監應提交下列資料:
1、《建築工程安全報監書》一式兩份(註:按標段報監,報監書網上);
2、《施工現場周邊環境安全評估表》一式兩份(網上);
3、施工總平面布置圖一份(施工單位加蓋公章);
4、臨時設施規劃方案和搭建情況(建設單位、監理單位、施工單位加蓋公章);
5、施工現場安全防護設施搭設(設置)計劃(施工單位加蓋公章);
6、安全措施費用計劃(建設單位、監理單位、施工單位加蓋公章);
7、專項安全施工組織設計(方案、措施)(建設單位負責人、施工單位負責人和技術負責人、項目總監簽字並加蓋建設單位、監理單位、施工單位公章);
8、 施工工人意外傷害保險單原件及復印件(加蓋施工公章);
9、工程所在地街道辦事處登記備案的計劃生育協議書;
10、職工夜校設立計劃,包括領導小組設置情況、教學設施設備等的配備情況、教學計劃、師資情況及課程表等;
11、押證人員的證件原件及復印件(註明工程名稱、工程地點,經本人簽字並加蓋施工單位公章。)。
12、建築工程安全防護、文明施工措施費相關資料:
(1)施工正本及復印件(加蓋建設單位、施工單位公章);
(2)中標時投標報價書或確定的施工圖預算(非投標工程)原件及復印件;(加蓋施工單位公章)
(3)施工在銀行開設單獨賬戶證明原件(單獨賬戶第一次啟用時提供)及復印件(加蓋施工單位公章);
(4)銀行對賬單或進帳單原件及復印件(加蓋建設單位、施工單位公章);
(5)原件及復印件(加蓋施工單位公章);
(6)中標通知書原件及復印件(加蓋施工單位公章)。
⑷ 工程開工前,填寫現場勘驗表是為了拿什麼證啊
現場勘驗表就是看實際符不符合開工條件,比如征遷、場平,符合的可以下「開工令」,同意開工
⑸ 鑒定材料工程量雙方已書面確認、一方對量有異議、向法院申請現場勘驗應支持嗎
如果有異議可以不簽字
可以申請法院重新核實
工程量
⑹ 建築工程審核現場勘查記錄怎麼寫
現場勘查筆錄是指辦案人員全面記錄發案現場及相關場所的勘驗、檢查情況,以及依法搜集、提取證據等事項的證據性文書,叫現場勘查筆錄。
一、嚴把現場勘查筆錄審查關。
偵查監督、起訴部門應加強對移送批捕、起訴案件中現場勘查筆錄的審查,嚴格按照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進行審查。考慮到勘驗、檢查筆錄會受到主、客觀因素的影響而導致效力有所不同,因此,要對現場勘查筆錄的內容進行有效性審查。
二、適時派員介入現場勘查活動。
檢察機關技術部門可應邀或主動派員對公安機關或者本院自偵部門的現場勘查活動進行協助。偵查監督部門根據需要應派員參加公安機關對於重大案件的勘驗、檢查活動,在引導公安機關偵查活動的同時,對現場勘查筆錄製作過程進行監督。
三、規范見證人制度。
刑訴法第一百零六條規定:「勘驗、檢查的情況應當寫成筆錄,由參加勘驗、檢查的人和見證人簽名或者蓋章。」見證人的作用是為了對現場勘查過程進行全程見證及監督,但許多見證人自身對現場勘查的法律規定一無所知,其對現場勘查的見證效力也形同虛設。
⑺ 合同糾紛調解申請書範文 哪位高手給我寫份範本
鄉鎮級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糾紛調解機構建立的示範方案
--------------------------------------------------------------------------------
發表日期:2004年4月19日 出處:農村土地流轉、仲裁規章文件匯編 作者:農經站 本頁面已被訪問 1186 次
為正確處理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糾紛,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農村經濟秩序,市農經站決定選擇試點鄉鎮建立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糾紛調解機構,特製定組建方案如下:
一、 調解機構職責
鄉鎮級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糾紛調解機構負責對本鄉鎮行政區域內發生的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進行調解。調解必須在當事人申請的情況下,在當事人雙方自願的基礎上進行。如果當事人一方向調解機構申請調解,而另一方已向上一級仲裁機構申請仲裁或已向人民法院耆宿的,調解機構不予受理;但如果當事人一方已對另一方的調解申請作出答辯或者表示同意後又向上一級仲裁機構申請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訴的,調解機構應予以受理。
對爭議金額較大或案情復雜、影響較大的糾紛案件,由上一級業務主管部門派員協助,或者呈報上一級業務主管部門處理。
二、 機構組織
調解機構設主任一名,由分管農經工作的副鄉(鎮)長擔任;副主任兩名,分別由鄉(鎮)經管站長和有關部門領導擔任;機構下設一辦公室,一般設有首席調解員、助理調解員和記錄員3人。辦公室同鄉鎮經管站合署辦公。
三、 調解程序
(一)、申請調解必須按規定遞交申請,並按照被申請人提交副本。
1、申請人和被申請人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籍貫、職業及住址;集體經濟組織的名稱和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職務。
2、請人的要求及所依據的事實和證據。
(二)、農村土地承包合同調解機構收到申請書後,經審查符合規定的應在七日內立案;對不符合規定的應在七日內通知申請人不予受理,並說明理由。
(三)、案件受理後,調解機構應在五日內將申請書副本送達被申請人,被申請人在收到調解申請書副本之日起十 五日內必須向調解委員會提交答辯書及其有關證明材料。被申請人沒有按時提供或者不提供的,不影響案件的審理。
(四)、上述過程中如果當事人委託代理人辦理調解事項的,代理人應向調解機構提交委託書,寫明委託的事項和許可權。
(五)、調解員必須認真審閱申請書、答辯書。調解機構有權向有關單位或個人調查,被調查的單位或個人有義務如實提供材料。案件中的有關問題需要進行技術鑒定的,調解機構可以委託有關單位或個人進行技術鑒定。受委託的單位或個人必須按照委託事項、鑒定標准和要求等認真鑒定,出具鑒定報告。
(六)、調解機構應在調解承包合同糾紛案件前五日內,將進行調解的時間、地點以書面形式通知當事人。當事人無正當理由拒不出席的,可作缺席調解。
(七)、調解由首席調解員主持。調解開始時,助理調解員應當查明當事人和其他有關人員是否到場,並核對當事 人的身份和代理人代理許可權;宣布案由;宣布調解員名單;告知當事人參與合同糾紛調解的權利和義務。
(八)、調解員應當認真聽取當事人的陳述和辯論,引導雙方當事人將辯論集中在案件必須解決的問題上。並可就當事人爭議的事實出示書證、物證和視聽資料等經當事人辨認;宣讀勘驗、鑒定結論;也可根據需要,通知證人出場作證。
(九)、辯論結束後,由調解員征詢雙方最後意見,然後進行調解。調解員應在查明事實、分清是非的基礎上,對當事人進行耐心的勸導、說服教育並充分協商,盡量使糾紛在雙方互相諒解的基礎上獲得解決。
(十)、調解過程中,記錄員做現場筆錄。當事人或其代理人、證人應當在現場筆錄上簽字。
(十一)、調解在雙方自願的基礎上達成協議後,應當製作調解書。調解書應寫明:
1、當事人的姓名或名稱、地址及其代理人姓名、職務;
2、申請的理由、爭議的事實和要求;
3、調解認定的事實和適用的法律、法規、規章;
4、調解的結果。
調解書由調解員署名,加蓋調解機構的印章。
(十二)、調解書送達後,當事人必須自動履行。如果當事人因特殊情況對調解達成的協議反悔的,可在接到調解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四、 調解機構工作制度
(一)、調解機構要切實履行規定的調解職責,認真審查調解申請書、答辯書、委託書,對相關文書的送達做到及時到位,對糾紛事實及證據要深入調查,對有關問題做嚴格的技術鑒定,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絕受理正當的調解申請,調解過程中要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不得有任何偏向,對不履行調解協議的行為要嚴格依法處治;
(二)、調解的目的是促使雙方當事人自願達成協議,解決合同糾紛;
(三)、調解必須在查明事實、分清責任的基礎上進行;
(四)、調解達成的協議,內容不得違背法律、法規和政策,不得損害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權益。
(五)、調解案件材料歸檔和經辦案件回訪
案件審理終結後,調解機構應按時間順序和有關正、副卷的規定,把案件材料裝訂成冊,分類編號,歸檔管理。需要雙方當事人持有的文本一式三份,分別由雙方當事人和調解機構保存。
調解機構對經辦的糾紛案件,在處理終結後,應及時進行回訪,聽取當事人意見,檢查辦案效果,督促已發生法律效力的調解書的執行。
方案參考文獻:
1、《山東省集體經濟承包合同糾紛仲裁辦法》(1990年10月日山東省人民政府令第9號發布);
2、《廣東省處理農村承包合同糾紛的暫行規定》(粵農委[1988]113號);
3、《四川省攀枝花市農業承包合同仲裁暫行管理辦法》(1989年2月11日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印發);
4、《農村承包合同管理》(廣東省農業委員會農村承包合同管理處,1992.10)。
⑻ 安防系統工程現場勘察報告
我有相關WORD和EXCEL格式,加我好友吧732649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