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在國企煤礦的正式職工連續曠工68天,直接被煤礦開除,可以向煤礦提起訴訟要求賠償嗎
可以從別的地方下手,「2005年6月-2010年5月14日,2009年煤礦以企業改名簽署了兩次無定期合同」。你就從這點去說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十四條,你工作未滿十年煤礦就跟你簽署無定期合同,這是違法的。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我認為這是個突破口
B. 在煤礦工傷已經過去九年了沒有得到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現在可以重新要求解除勞
表述不清,難以確定。
工傷職工如果是已經解除勞動合同九年,解除合同時,用人單位沒有支付一次性就業補助金,那麼,早已超過勞動爭議一年仲裁時效,除非用人單位自願支付,否則是沒有辦法獲得該項賠償的。
工傷職工如果是九年前遭受工傷事故傷害,而今依然與用人單位保持勞動關系,現在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應當支付一次性就業補助金;工傷職工如果是九年前遭受工傷事故傷害,至今解除勞動合同不滿一年,或者雖然滿一年,但持有用人單位承諾支付一次性就業補助金的書面證據,用人單位沒有依約支付不滿一年的,可以申請勞動爭議仲裁,要求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就業補助金。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二十七條 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前款規定的仲裁時效,因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或者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或者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仲裁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當理由,當事人不能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申請仲裁的,仲裁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時效期間繼續計算。
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是,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工傷保險條例》
第五十四條職工與用人單位發生工傷待遇方面的爭議,按照處理勞動爭議的有關規定處理。
C. 投資煤礦和煤礦礦主達不成協議,我是中間人怎麼辦
既然無法達成協議,作為中間人,只能多說好話,爭取他們達成,實在不行,也就只能方棄。
D. 與煤礦方簽訂承攬服務協議,引發糾紛
第一:雖然名為承攬服務協議,但從性質看屬於買賣合同。合同雙方都負有相應的義務,如果由於煤礦方未積極履行出資與及時結算義務導致出礦不達標的,由煤礦自行承擔責任。這當然需要我們舉證(建議由你朋友私自進行電話錄音,然後積極搜集其他等各種證據)。 第二:合同可以約定違約金,但以具體損失為限,過高的部分即使約定也無效。 如有疑問,可以在工作日來電本律師 18782143212.
E. 我是一個煤礦上的安監員,在井下因工作和工長發生爭議,停止我工作,這合法嗎
企業內部人員工作調整不涉及合法不合法,這是企業內部管理問題,只能跟你的領導反映一下,只要企業沒有違反勞動合同法,你也沒有理由去投訴他,除非他剋扣你工資,或者無故開除你,你可以到勞動監察大隊投訴。
F. 煤礦承包給自然人,承包人是否承在勞動關系
煤礦承包給自然人,承包人是否與煤礦存在勞動關系的問題,一般不會存在這樣的糾紛問題,因為承包人取得了煤礦的經營權,由其經營、管理、組織生產與受益,他就是勞動用工的主體。不應與煤礦存在勞動關系。
在務實操作中需要看,承包人與發包人的合同約定與承包人所處的法律地位。如果承包人只是一種內部管理機制,法人與法人代表沒有變更(承包人不是法人代表),法人代表人屬於其它人,這樣情況應認定為具有勞動關系;如果承包人在承包經營中,法人代表變更了,通過工商登記承包人為法人代表了,這樣的情況不存在勞動關系。
確定勞動者與用人單位是否存在勞動關系,主要應從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是否存在勞動法上的隸屬關系。所謂勞動法上的隸屬關系,就是指勞動者與用工單位存在「從屬性」,「從屬性」是勞動關系的最大特性。「從屬性」包括人格上、經濟上的「從屬性」。「經濟從屬性」表現在勞動者通過勞動換取生活資料,體現出勞動力與勞動報酬的交換關系。「人格從屬性」主要是勞動者向用人單位提供勞動時,將其人身在一定限度內讓渡給了用人單位,受用工單位的指揮與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