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微信名譽侵權訴訟

微信名譽侵權訴訟

發布時間:2021-06-24 06:01:11

❶ 微信上有侵權現象怎麼處理

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的侵權行為,當事人可以通過提起訴訟的方式主張權利。專
《中華人民共屬和國侵權責任法》
第六條 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根據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行為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十五條 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礙;
(三)消除危險;
(四)返還財產;
(五)恢復原狀;
(六)賠償損失;
(七)賠禮道歉;
(八)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以上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

❷ 如果被微信侵犯名譽權怎麼處理

如果被微信群發了名譽權首先你得有證據有證據之後可以那個到房間會,然後呢詢問一下也可以直接找律師

❸ 有人惡意在微信朋友圈發我照片、恐嚇、辱罵損害我名譽的,可以報警或起訴嗎對方可以判什麼罪

可以報警起訴。

根據《民法通則意見》第條規定了侵害名譽權行為的基本構成,《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對侵害名譽權責任如何認定作出了進一步解釋。

是否構成侵害名譽權的責任,應當根據受害人確有名譽被損害的事實、行為人行為違法、違法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有因果關系、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來認定。

根據《關於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因撰寫、發表批評文章的。

撰寫、發表文學作品, 不是以生活中特定的人為描寫對象,僅是作品的情節與生活中某人的情況相似,不認定為名譽侵權。

描寫真人真事的文學作品,對特定人進行侮辱、誹謗或披露隱私損害名譽的;或者雖未寫明真實姓名和住址,但事實是以特定人為描寫對象,文中有上述情形的,應認定為名譽侵權。

編輯出版單位在作品已被認定名譽侵權,或被告知明顯屬於名譽侵權後,應刊登聲明消除影響或採取其他補救措施;拒不刊登聲明,不採取其他補救措施,或繼續刊登、出版侵權作品的,應認定為侵權。

文章反映的問題基本真實, 沒有侮辱他人人格內容的,不應認定為名譽侵權;文章反映的問題雖基本屬實,但有侮辱他人人格內容的,應認定為名譽侵權;文章的基本內容失實,使他人名譽受損的,應認定為名譽侵權。

新聞機構根據國家機關依職權製作的公開的文書和實施的公開職權行為所作的報道,其報道客觀准確,不應認定名譽侵權。其報道失實,或者前述文書和職權行為已公開糾正而拒絕更正報道,致使他人名譽受損的,應認定為名譽侵權。

新聞機構因提供新聞材料引起的名譽權糾紛,認定是否構成侵權應區分兩種情況:主動提供新聞材料,致他人名譽受損的,應認定為名譽侵權。

因被動采訪而提供新聞材料,且未經提供者同意公開,新聞機構擅自發表,致他人名譽受損的,對提供者一般不認定名譽侵權;雖系被動提供新聞材料,但發表時得到提供者同意或者默許,致他人名譽受損的,應認定為名譽侵權。

前述構成名譽侵權的,新聞機構應承擔責任。

新聞機構對生產者、經營者、銷售者的產品和服務質量進行批評、評論,內容基本屬實,沒有侮辱內容的,不應認定為名譽侵權。但主要內容失實,損害他人名譽的,應認定為名譽侵權。

(3)微信名譽侵權訴訟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

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

第四十三條 毆打他人的,或者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並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並處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結伙毆打、傷害他人的;毆打、傷害殘疾人、孕婦、不滿十四周歲的人或者六十周歲以上的人的;多次毆打、傷害他人或者一次毆打、傷害多人的。

根據《刑法》第131條明確規定: "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不受任何人,任何機關非法侵犯.違法侵犯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責任人員予以刑事處分."

根據《民法通則》第100條規定:"公民享有肖像權,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所謂"以營利為目的",是指使用他人的肖像來達到自己一定的經濟目的。如未經本人同意,將其照片陳列在照相館的櫥窗內,或用來作廣告、商標等等。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仲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 139條規定:"以營利為目的,未經公民同意利用其肖像做廣告、商標、裝飾櫥窗等,應當認定為侵犯公民肖像權的行為。"

根據《民法通則》第101條規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以書面、口頭等形式宣揚他人隱私,或者捏造事實公然醜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他人名譽造成一定影響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公民名譽權的行為。

❹ 如何起訴微信損失名譽權

需要微信客服那邊提供是對方投訴你詐騙的投訴材料,才好確定應該起訴誰賠禮道歉,因為到法院起訴需要有一個明確的被告。

❺ 微信群有人損害名譽可以起訴么

如何認定名譽權,是司法實踐中的一個重要問題。侵害名譽權作為的一種,其民事責任構成要件與一般民事責任構成要件是相同的,即包括四個方面的要件:行為人實施了侵權行為、存在損害事實、侵權行為和損害事實之間存在因果關系、行為人有過錯。但侵害名譽權責任的構成要件又有其自身特點。
行為人實施了侮辱、誹謗等侵害他人名譽權的行為。這種行為具有貶低和損害他人名譽的性質,具有違法性。認定侵害名譽權行為的違法性,並不以行為人所陳述的內容是虛假的為限定條件,陳述真實事實也可能構成侵害名譽權。一般情況下,如果陳述真實的事實只是說明被陳述人的真實情況,不降低對其評價,沒有實質性損害,不構成侵害名譽權。但如果行為人故意陳述他人的事實,以達到貶損受害人的名譽和尊嚴,降低社會對受害人的評價的目的,則構成侵權名譽權。例如,趙某和李某同為某單位幹部,因職稱評定在兩人之間展開了激烈的明爭暗鬥。趙某為了超過李某,評上職稱,僱人跟蹤李某,掌握了李某與某女士有私情的證據,並大肆公布。造成李某的名譽受到極大損害,不僅沒有評上職稱,而且婚姻也出現危機,李某因此遭受了巨大的痛苦。趙某的行為不僅是侵害他人隱私權的行為,同時也是侵害他人名譽權的行為。

不過像你朋友這樣的,你可以建議她和惡意說她的那個人對峙,就在微信群里,這種事情應該自己要堅強起來,你的心情隨著別人的看法起伏,你就是起訴,對你也沒什麼用。讓你朋友多加幾個好友進微信群,對那個惡意中傷的人相對峙!其它的人也就是抱著事不關己,看熱鬧的心態!

❻ 微信群里發布的不實言論,可以起訴對方侵犯名譽權嗎

名譽侵權行為的構成應當從受害人確有名譽被侵害的事實、行為人行為違法、違法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有因果關系、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四個方面來認定。名譽侵權主要有下列幾種方式:侮辱,誹謗,泄露他人隱私等。
發布不實言論屬於誹謗,如果因此導致您的名譽受到損害,當然是可以起訴對方侵犯名譽權的。要求對方停止侵害,甚至賠償精神損失。

❼ 網路侵犯名譽權如何起訴 微信上,不認識的人

其未將照片用於獲利,你可以提起民事訴訟,要求其撤換照片

❽ 微信捏造虛假信息,對我名譽造成損害,該怎麼維權

本案屬於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的侵權行為,當事人可以通過提起訴訟的方式主張權利。
《中版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權任法》
第六條 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根據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行為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十五條 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礙;
(三)消除危險;
(四)返還財產;
(五)恢復原狀;
(六)賠償損失;
(七)賠禮道歉;
(八)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以上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

閱讀全文

與微信名譽侵權訴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矛盾糾紛專項排查工作方案 瀏覽:103
法國發明家巴耶爾首創 瀏覽:561
油條機我愛發明 瀏覽:648
北京品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240
著作權共同所有 瀏覽:778
二手途達轉讓 瀏覽:518
馬鞍山市花湖 瀏覽:480
永樂票務投訴 瀏覽:951
龍游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186
興國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131
開封計程車投訴電話是多少 瀏覽:101
甘肅省基礎資源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612
馬鞍山父子身份 瀏覽:192
觀通杭州知識產權 瀏覽:10
認繳資本期限 瀏覽:855
黑龍江企業培訓師證書查詢 瀏覽:16
投資被騙報案有期限嗎 瀏覽:199
江蘇哲力知識產權招聘 瀏覽:186
溫州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54
英樹創造101投票 瀏覽: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