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可不可以起訴房產公司,以他們的廣告宣
當然可以告的,至少可以告他們誇大宣傳,
《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第三十七條規定:「違反本法規定,利用廣告對商品或者服務作虛假宣傳的,由廣告監督管理機關責令廣告主停止發布、並以等額廣告費用在相應范圍內公開更正消除影響,並處廣告費用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對負有責任的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沒收廣告費用,並處廣告費用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依法停止其廣告業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因此,購房者為了讓開發商承擔商品房虛假廣告的責任,必須證明以下四個方面:1、購房者要能夠證明廣告的內容是虛假的或者部分是虛假的,這種虛假是房地產商主觀故意所為。這是房地產商承擔責任的前提。2、購房者是受到欺騙和誤導。購房者因為依賴(虛假)廣告,對該廣告承諾的內容抱有期望才購買房屋的,即受到了欺騙和誤導。如果購房者在購房前已知或應知廣告內容虛假,或者購房者的購房行為與虛假廣告無關,則不能認為是受到了欺騙和誤導。3、購房者的合法權益受到了侵害。購房者的合法權益受到實際發生的損害,這種損害包括財產的、金錢的、精神的。4、損害和虛假廣告之間有因果關系。也就是說,是虛假廣告欺騙和誤導了購房者,給購房者的權益造成了損害,即虛假廣告與損害之間有因果關系。
『貳』 房子與廣告宣傳不符 購房者如何維權
業主收到房子後與開發商宣傳的售樓廣告不符,哪些是有法律效力哪些是不能作為起訴條件的。目前售樓廣告與商品房實際不符是目前商品房銷售市場上較為突出的問題之一。我們本期再來聊聊,如果遇到商品房與開發商的宣傳廣告不符時購房者如何維權。
購房者除要求開發商承擔違約責任外,還可以依據《廣告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法規規定,要求開發商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需要提醒注意的是,雖有相關規定的保護,但為了減少不必要的麻煩,購房者最好還是要求將廣告中的實質性內容落實到雙方所簽署的房屋買賣合同及補充協議上,同時保留銷售廣告等相關宣傳資料。
感謝北京隆安(濟南)律師事務所白金印主任的法律指導。
買房曝光台,說說您的買房糟心事兒,撥打4008981600,搜狐焦點幫您維權。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6-07-12,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點擊查看更全面,更及時,更准確的新房信息
『叄』 因小區會所規劃和當初房產廣告不符,可否起訴物業公司
在法律層面,您所描述的問題主要涉及:房屋買賣合同糾紛。商品房買賣的廣告一般視為邀約邀請,但是出賣人就商品房開發規劃范圍內的房屋及相關設施所作的說明和允諾具體確定,並對商品房買賣合同的訂立以及房屋價格的確定有重大影響的,應當視為要約。如果小區會所的規劃與當初的廣告不符,那麼開發商的行為構成違約,您可以通過訴訟的方式解除合同。需要注意的是,物業公司只是負責小區的管理,如果您要起訴的話,應該以小區的開發商為被告。最後,關於本解答所涉及的相關法律條文,您可以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肆』 房地產廣告虛假宣傳應適用廣告法處理嗎
1、經營者(廣告主)的法律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21條第1款規定,經營者利用廣告和其他方法,對商品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廣告的,監督檢查部門應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消除影響,並可根據情節處1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
2、廣告經營者的法律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24條第2款規定,廣告經營者在明知或應知情況下,代理、設計、製作、發布虛假廣告的,監督檢查部門應當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並依法處以罰款。廣告法第37條規定的罰款,指廣告費用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可停止其廣告業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3、連帶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第38條規定:發布虛假廣告,欺騙和誤導消費者,使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廣告主應負擔民事責任。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不能提供廣告主的真實名稱、地址的應承擔全部民事責任。
回答這么多採納下吧,謝謝,如若不懂可以上法律直通車尋找法律援助
『伍』 房產廣告在房產糾紛中到底有沒有證據效力
沖著小區樓房間距有50米、小區綠化率為50%的宣傳廣告,某市一些市民先後購買某小區商品房入住。豈料兩年後開發商又改變建築規劃方案,樓房的間距僅為30米。為此,幾十戶業主以商品房預售合同糾紛提起訴訟,要求開發商支付擅自改變小區規劃的違約金共約40萬元。
依法分析
目前房地產糾紛很多,其中許多購房者都說後悔聽信了廣告的宣傳,實際的房屋情況和報刊廣告中描述相差甚多。那麼,房屋廣告究竟有什麼樣的法律效力?發展商不能兌現廣告中的許諾怎麼辦?購房者能依據廣告內容追究他們的責任嗎?
房屋廣告的法律效力,主要根據廣告性質來分析。
有些開發商會將在廣告中的某些許諾購房者的條款寫到正式的「購房合同」中,這時就已經不是廣告,而是合同條款了,其法律效力是明確、有效的。但同時也有一些廣告語不能或沒有變成合同條款,這些廣告一般來說僅僅構成了要約邀請,沒有法律上的約束力。
什麼是要約邀請呢?我國《合同法》第15條規定,「要約邀請是希望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的意思表示。寄送的價目表、拍賣公告、招標公告、招股說明書、商業廣告等為要約邀請」。開發商發布上述廣告,只為吸引人們的注意,唯一目的是吸引廣大的客戶向自己打來電話,發出要約。至於究竟是不是「理想居所」或「居家首選之地」,完全由客戶自己認識和決定,開發商並沒有做許諾,所以無需為此承擔責任。
但是,有些廣告則完全不同,標明了價格、位置、裝修條件、物業管理條件、配套設施設備、贈送的物品或優惠等,我們認為這些廣告已經構成了一種要約,具有法律意義上的約束力。《合同法》第14條規定:「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該意思表示應當符合下列規定:(一)內容具體確定;(二)表明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構成要約的廣告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和前面我們所說的構成要約邀請的廣告如何區別呢?它們的區別就在於內容是否具體確定以及開發商是否受該廣告的約束,一般的廣告僅僅是一種要約邀請,但如果其確實就房屋質量、價格、位置或配套設備設施、贈送物品等重要方面做出明確地說明,並且確實是這些方面對購房者最終做出購買決定起著極大的作用,那麼就可以認為其內容是具體確定的。這些廣告內容都是針對購買其房屋的客戶而言的,說明只要客戶與開發商簽訂房屋買賣合同並且雙方沒有其他改變廣告內容的意思表示,開發商就應該受廣告約束,向客戶提供廣告中提到的優惠和便利。
《合同法》第15條規定,「商業廣告的內容符合要約規定的,視為要約」,這種廣告就不再是簡單的要約邀請,而是一種要約。
技巧提示
由於廣告內容沒有被寫在合同里,所以引發出很多問題。開發商借口合同中沒有規定而不兌現自己在廣告中的許諾,這是一種不講商業信譽的表現。所以,建議廣大的購房者最好將廣告中的一些條件明確寫在購房合同中,以免出現一些不必要的麻煩,更好地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引自延邊人民出版社《法律高手》
『陸』 什麼是房屋廣告虛假宣傳 賣房虛假宣傳怎麼辦
相信地產廣告,業主高價購房
2010年11月份,決定購房的孟先生開始積極奔走於合肥市各大樓盤之間,孟先生最終決定購買離市區較近的某樓盤,雖然該樓盤價格稍貴,但除了離工作地點近以外,更重要的是該樓盤宣稱具有多項強大優勢。
孟先生記得開發商展示了一段此樓盤最經典的廣告宣傳詞:「秉承歐陸新古典主義設計理念,世界級皇家園林,國際級航母配套,五星級豪華會所,國際運動中心、貴族式幼兒園、優質小學、國際風情商業街,滿屋名牌,9A精裝,全球頂尖物業等鍛造成功人士的王者豪庭。」
交房時發現上當,房屋虛假廣告宣傳
等著收房的孟先生以為自己可以搬進「豪宅」了,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隨著工程的不斷推進,該樓盤建造的綠化率並未達標,小區內有超大面積的人工湖的宣傳也涉嫌虛假宣傳。別說皇家園林,普通綠化率都沒有達到。
孟先生拿著宣傳材料去法院起訴開發商要求退房,但是法院經過審理,發現購房合同中並沒有關於廣告上的宣傳項,因此不能算是欺詐,孟先生的請求沒有得到支持。其實虛假廣告和欺詐廣告是開發商經常使用的伎倆,但普通老百姓並不懂得維權,去法院起訴百分之九十是業主吃虧——法院最終採信的是業主簽署的合同,對於虛假廣告卻無能為力。
法律專家提醒,不要以廣告為依據
在房地產銷售中,廣告和銷售宣傳資料對購房人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預售階段,購房人將要購買的房產僅是在建工程,他們據以決定是否買房的依據就只有廣告。但是由於目前市場監督機制還不到位,法律規范還沒有完善,再加上一些市場主體的法制意識不強,虛假廣告在房地產行業肆意泛濫。
但是我國法律規定:商品房的銷售廣告和宣傳資料為要約邀請,但是出賣人就商品房開發規劃范圍內的房屋及相關設施所作的說明和允諾具體確定,並對商品房買賣合同的訂立以及房屋價格的確定有重大影響的,應當視為要約。
在此提醒購房者,如果您是因為看中廣告中的某項宣傳才決定購買某樓盤時,一定要將廣告中宣傳的條件明確的寫進購房合同中,否則一旦交付的房屋不符合當初您的期望,是很難主張自己的權利的。
『柒』 哪些屬於違法發布的房地產廣告
凡有下列情況的房地產,不得發布廣告:(一)在未經依法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土地上開發建設的;(二)在未經國家徵用的集體所有的土地上建設的;(三)司法機關和行政機關依法規定、決定查封或者以其他形式限制房地產權利的;(四)預售房地產,但未取得該項目預售許可證的;(五)權屬有爭議的;(六)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建設的;(七)不符合工程質量標准,經驗收不合格的;(八)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禁止的其他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