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字型大小為何扎堆兒打商標官司
圍繞「杜康」商標的糾葛持續20多年,近年來雙方轉戰天津、河南等多地密集打官司,各有勝負
商標「爭奪戰」為何沒完沒了?
兩家「杜康」酒企的商標之爭還沒有結束。
5月9日,天津市高級人民法院公開審理了洛陽市杜康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洛陽杜康」)起訴陝西白水杜康酒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白水杜康」)、樂天超市天津北辰店侵害商標權案件。法院未當庭宣判。
近3個月前,天津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對上述案件作出一審判決,駁回洛陽杜康訴白水杜康侵犯「杜康」商標權案的訴訟請求。
這並不是兩家企業圍繞「杜康」商標的第一次訴訟。業內人士認為,訴訟爭端牽制了兩家酒企大量的時間、精力和資金,掣肘了企業發展。而和「杜康」一樣,許多老字型大小企業都曾陷入曠日持久的商標「爭奪戰」。
一場硝煙四起的商標戰
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查詢到,從2016年起,洛陽杜康和白水杜康在天津、河南、陝西、北京、上海等地,打起了密集的官司,涉及民事、行政訴訟。訴訟爭議主要針對商標侵權、商業詆毀、不正當競爭。雙方各有勝負。
今年2月24日,天津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的一審判決認為,白水杜康對於「杜康」商標的商譽作出了貢獻,且將「白水杜康」文字作為商品名稱使用的行為符合消費者的呼叫習慣和行業慣例。原告洛陽杜康沒有證據證明被訴侵權產品屬於刻意模仿等攀附原告商標或商品知名度,因此認定被告白水杜康實施被訴侵權行為主觀上為善意。
熊超也強調了商標權本身的重要性。「按照商標法規定,商標權是歸屬於某一家企業獨占的專用權利。如果市場上出現不同主體擁有近似或相同的品牌,勢必會侵犯商標所有者的獨占權,這可能帶來對經濟秩序的破壞。」
不過,熊超表示,「一味死斗並不是最好的結果。」他認為,「紅罐之爭」的「共享」模式可以參考。「企業為何不坐下來談談,一起把品牌做好?」
趙虎告訴,從法院對類似案件作出的裁判來看,法院會綜合考慮歷史、現實、公平等因素。「可以探索在『共享』的前提下加一些區別標識,這或許是一種比較好的方式。」
2. 外國侵犯中國知識產權的概況
這個主要表現抄在以下幾點:
我國襲大量的老字型大小,著名商標被韓國日本美國在國外搶注,比如狗不理,海信,英雄等,很多,甚至王志和臭豆腐
第二就是,我國的公司沒有保護專利的意識。比如VCD是我們發明的,但因為我們的發明專利被外國公司申請了,所以我們再生產出口,就要像國外交專利使用費。
3. 對涉及老字型大小的商標侵權案,簡單按照商標法規定處理就行了嗎
專家認為,相對於其他商標糾紛而言,老字型大小商標糾紛的內容和行為表現得更為復雜回,權利答主體之間的關系也彼此交雜,不易區分。如果簡單地依照商標法相關規定處理老字型大小商標糾紛,可能會有失偏頗。因此,需要充分考量老字型大小的歷史因素及商標使用的方式、范圍、合理性和正當性,據此作出合理適當的評判。
另外,歷史因素有助於對老字型大小商標糾紛作出合理評判。相對於其他商標糾紛而言,老字型大小商標糾紛的內容和行為表現得更為復雜,權利主體之間的關系也彼此交雜,不易區分。如果簡單地依照商標法相關規定處理老字型大小商標糾紛,可能會有失偏頗,不利於實現對老字型大小商標的真正有效保護。在老字型大小商標糾紛案件中,各方對老字型大小及商標的使用都可能有正當來源。需要考慮老字型大小及商標使用的方式、范圍、合理性和正當性,並根據查明的上述內容作出合理適當的評判。
4. 在商標侵權案中如何考量老字型大小的歷史因素
您好 是您那邊發生糾紛了么
5. 如何評價王致和海外訴訟與商標注冊申請
事件背景:
2006年9月19日,北京王致和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家槐透露,其商標和標識在德國被一名為OKAI的公司搶注,而這家公司此前曾銷售過王致和公司的產品。
獲勝依據:
(1)停止使用被告商標和撤銷商標注冊
原告方的論點主要依據德國國內的反不正當競爭法(並可選擇適用商標法、商號法和版權法)。
法院認為,被指控的侵權行為,即有目的地阻礙競爭對手(即原告方)的行為,符合《德國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的前提條件。因此,判令被告方停止使用爭訟標識,並且撤銷其在德國專利商標局以自己名義注冊的「王致和」商標。不過,被告方停止使用爭訟標識的義務僅適用於產品,而相關產品當初並非由原告方投入德國市場(所有相關權利都將因此而「用盡」)。
法院裁決符合已確立的德國判例法。根據德國聯邦最高法院的判例法,如果原告方的既得權利值得保護,並且申請注冊商標被用作濫用競爭的手段,則申請注冊商標的行為構成不正當競爭。
然而,盡管原告方訴稱爭訟標識不僅對中國,而且對德國的目標群體(即在德國居住的中國人以及對中國飲食文化感興趣的德國人)都是享有良好信譽的商標,但是,從法院判決結果來看,原告方主張的商標權利並未獲得支持,原因是原告方的請求主要依據的是德國反不正當競爭法,而不是商標法。
《德國反不正當競爭法》於 2004 年 7 月進行了大規模重新編纂,現已成為日常生活中打擊不正當廣告和模仿行為的有力武器。
由於「有目的地阻礙競爭對手」的行為是一種典型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德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 四 條第十款對此有明確規定(適用反不正當競爭法時,可以不必同時適用商標法),因此慕尼黑地區法院沒有義務適用商標法,法院也因此不必判決相關爭訟標識是否已具備任何間接含義,或者是否已在德國的相關領域發展成為馳名商標。
(2)商標轉讓、知情權和賠償
法院對原告方要求轉讓被告方在德國的注冊商標,以及要求獲得相關信息和賠償的請求不予支
持。
通常,原告方在侵權訴訟中可以使用的法律手段包括:請求法院發出制止令(禁令救濟),銷毀侵權產品,請求提供被告方侵權行為的詳細信息以及報送賬單,以及請求獲得損害賠償(賠償數額的計算可以報送的賬單為准,如銷售賬、利潤賬等)。
原告方在計算損失時有三種選擇:損失的利潤,侵權方獲得的利潤,以及合理的權利使用費。法院不會對被告方判以懲罰性賠償。
原告方必須提供能夠證明侵權行為的全部事實證據。德國法院一般沒有證據出示程序。
任何不能由書面證據證明的事實,可以通過聽取證人證言取證。
德國法院很少使用專家作證,只有在特殊情況下,例如侵權案件中涉及的商標使用范圍很廣,需要確認公眾對該商標的認識程度時,才會要求專家作證。此時,法院會要求市場調查專家進行一次民意調查。大量案件的判決都是依據雙方當事人提交的書面文件,以及後期進行的開庭審理。
在開庭審理過程中,主審法官將向雙方當事人解釋法院的意見,並且雙方當事人將有機會陳述各自的觀點和意見。在審理侵權案件過程中,正式的取證程序是及其例外的情況。
在「王致和」案中,法院認為,原告方與被告方的關系僅限於貨物的進口和銷售,因此,不能以此為依據,認為被告方有義務注意原告方的利益。
同時,原告方根據《德國商標法》第 17(1) 條規定要求轉讓注冊商標的請求被駁回(根據《德國商標法》第 17(1) 條規定,「不忠誠代理商」應當將其違反代理商義務注冊的商標轉讓給委託人)。
同樣的推論也適用於原告方主張的知情權和賠償。
根據慕尼黑法院提供的資料,原告方並未主張被告方出售帶有爭訟標識的、但並非原告方企業提供的產品。
因此,根據程序上的舉證責任,原告方要求獲得詳細信息和賠償的主張沒有得到支持。
6. 中華老字型大小企業怎麼才能繞開商標侵權
企業發現侵犯自己商標專用權的行為,應向工商部門投訴以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能讓侵權商品影響企業的聲譽和形象。企業向工商部門投訴商標侵權行為應准備如下材料: 一是企業自身主體資格和擁有商標專用權的證明材料; 二是提交給工商部門的投訴書; 三是被投訴方實施商標侵權行為的證據。 (依)證明企業自身主體資格和擁有商標專用權的證明材料。在向工商部門提交的材料中首先是企業真實、合法、有效的營業執照,以表明自己的身份。如企業執照連續三年未參加當地工商部門的年度檢驗,則其有效性將受到質疑。二是企業擁有商標專用權的證明材料,即合法有效的《商標注冊證》。需要注意的是: 營業執照與《商標注冊證》上的企業名稱和注冊人名義及地址應一致。實踐中有的投訴企業的營業執照上的企業名稱與《商標注冊證》上的注冊人名義不符。 得到的解釋是企業改制或企業名稱變更後《商標注冊證》上的注冊人名義還沒有及時變更,並說這兩個企業的法人都是同一個人。這種企業名稱與《商標注冊證》上注冊人名義的不一致,將影響企業的投訴,因為從法律的層面來看,他們屬兩個獨立的企業。所以,企業名稱和地址變更後,應將《商標注冊『證》上的注冊人名義和地址及時變更,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參見第依依5題)。 (貳)提交給工商部門的投訴書。一是投訴書首先應載明投訴方(商標權利人)、被投訴方(商標侵權人)的基本情況。如投訴方的名稱、地址、聯系人和聯系中國,被投訴方的名稱、地址等; 二是要載明投訴的事由,即商標侵權的基本情況和事實; 三是明確投訴方(商標權利人)的投訴要求,如要求工商部門依法保護自己的商標專用權,制止侵權方的侵權行為,並依法處理。所收集的證據和證明材料應附在投訴書後面。當然,投訴方也可依據《商標法》第5三條的規定就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賠償事宜請求工商部門調解。 (三)被投訴方(商標侵權人)實施商標侵權行為的證據。在商標侵權的投訴中,收集商標侵權行為的證據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在證據充分、確鑿的情況下,工商部門才能對是否構成商標侵權作出認定。 因此,在收集證據時,要盡可能的尋找與案件有關,並能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證據,概括地說主要是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①投訴方(商標權利人)的在先權利證明,即《商標注冊證》; ②商標侵權商品樣品; ③購買侵權商品的證明,即購買發票,發票上一定註明侵權商品名稱、價格,並蓋有銷售單位的印章等; ④投訴方(商標權利人)的商品樣品,用於和侵權商品的商標使用情況進行比對。除以上證據的收集外,商標權利人還有很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落實侵權商品的生產窩點和銷售侵權商品企業的倉庫,如不能把生產窩點和倉庫找到,那麼查處在很大程度上就只能是治標而不能治本,這是商標權利人在投訴中應注意的一個重要問題。 企業如對投訴中應准備的材料和證據不熟悉,也可委託當地的商標事務所(公司)辦理,當然也可向當地的工商部門咨詢
7. 劉德華牌板鴨的侵權事件
2010年4月底,香港媒體報道了「香港藝人劉德華告四川『劉德華板鴨』侵權,請求撤銷商標」一事,事件持續近一周,引起諸多爭議。直至5月4日凌晨一點左右,劉德華才在個人官方論壇上以《外面有點亂了》首次正面回應此次侵權事件,好言安慰對方:「老伯伯,放心,會好的!」據港媒報道,四川劉老伯子女得悉劉德華回應後表示高興,更興奮說道「天下姓劉都是一家人」;替劉德華處理板鴨店事宜的亨泰環宇有限公司發出聲明,強調從未發出律師信和提出侵權訴訟。受委託處理此次商標事件的北京康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稱,會連同劉德華經紀公司方面向媒體發出聲明。 四川老伯劉德華,是四川崇州市觀勝鎮「正宗劉德華板鴨店」的店主。2010年4月,他收到了一封來自香港藝人劉德華在內地的經紀公司「亨泰環宇有限公司」一封商標爭議裁定申請書,內文大意是「劉德華牌板鴨」對歌星劉德華造成精神損害,是侮辱和詆毀,而且商標由「劉德華」三個字和一位老者的頭像組成,令天王多年奮斗獲得的良好公眾形象與社會影響力受到損害,明星劉德華請求撤銷「劉德華牌板鴨」這個商標。
據悉,觀勝鎮賣板鴨的有幾十家,每一家多用店主名字注冊作為招牌。而劉老伯在1980年已創立以自己姓名命名的板鴨店,2004年申請「劉德華牌板鴨」注冊成商標,2007年申請成功。 雖然覺得要求不合理,但畢竟對方有很大影響力,四川劉德華一家都擔心保不住這塊三十年的老字型大小,並找來成都商標事務所進行答辯。事務所認為,崇州劉德華已經使用這個名字68 自己名字和肖像注冊品牌,合理合法。天王巨星劉德華昨對媒體的查詢表示,事件已交由律師處理,故不作回應。
四川的劉德華老人現已決定維護自己一手創辦的「劉德華」板鴨,並委託一間商標事務公司,為侵權爭議申請答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