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租房糾紛報警處理流程
一、租房糾紛報警處理流程
1、在接通電話之後,一般110警察會給附近派出所的電話或直接轉接。
2、派出所民警會問報警人詳細地址,隨後在5分鍾之內趕到現場。
3、趕到現場後,一般是兩到三名警察,警察會詳細詢問所了解或知曉的案件大致經過,以及案發現場等情況。
4、如果確有必要,警察會製作筆錄並讓報警人簽字。
報警時要實事求是,如實反映情況,以便值班民警做出准確的判斷,採取適應的緊急措施。因為民警將根據報警內容的性質和程度調動不同地區、不同警種的警力出警,如果報警內容與實際情況有出入,勢必影響警情的處理。
5、報警人要報出自己的姓名、住址或工作單位,說明報警時所使用的電話號碼,便於報警台與報警人聯系。
二、租房糾紛報警處理流程中的調解
1、經警察調解達成調解協議的,可以製作調解協議書。當事人認為無需製作調解協議書的,可以採取口頭協議方式,警察調解員應當記錄協議內容。
2、調解協議書可以載明下列事項:
(1)當事人的基本情況。
(2)糾紛的主要事實、爭議事項以及各方當事人的責任。
(3)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的內容,履行的方式、期限。
調解協議書自各方當事人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警察調解員簽名並加蓋警察印章之日起生效。調解協議書由當事人各執一份,警察留存一份。
3、口頭調解協議自各方當事人達成協議之日起生效。
4、經警察調解達成的調解協議,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警察應當對調解協議的履行情況進行監督,督促當事人履行約定的義務。
5、經警察調解達成調解協議後,當事人之間就調解協議的履行或者調解協議的內容發生爭議的,一方當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
6、經警察調解達成調解協議後,雙方當事人認為有必要的,可以自調解協議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內共同向法院申請司法確認,法院應當及時對調解協議進行審查,依法確認調解協議的效力。
7、法院依法確認調解協議有效,一方當事人拒絕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警察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法院依法確認調解協議無效的,當事人可以通過警察調解方式變更原調解協議或者達成新的調解協議,也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
(1)糾紛類警情處置流程擴展閱讀:
房屋租賃糾紛基本原則:
1、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的原則。公民和法人的合法財產受法律保護,這是我國法律規定的,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得侵犯。只有嚴格履行合同,雙方當事人的權益才不受侵犯。
2、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的原則。這是處理房地產租賃糾紛案件的一項重要原則。對房地產租賃糾紛案件,必須堅持調查研究,查清事實,根據國家法律和行政規章、地方性法規和政策的規定進行處理。凡符合法律的行為、要求、主張要予以支持保護,凡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行為、主張、要求,要予以駁回、制裁。
3、實行調解、仲裁和司法審判相結合的原則。房地產租賃糾紛的大小不同,復雜難易程度也不盡相同,而且這類糾紛屬人民內部矛盾,解決此類糾紛應通過多種途徑。
仲裁機關、人民法院在審理租賃糾紛案件時也應先調解,做說服教育工作,使有關當事人信守合同,履行約定,互諒互讓,凋解無效時再依法裁定或判決。
4、有利於穩定房地產租賃秩序的原則。由於房地產租賃活動越來越頻繁,房地產租賃市場越來越廣闊,房地產租賃市場的穩定和發展,對於社會主義大市場的穩定和發展,對於社會的安定,對於人民群眾的工作、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㈡ 警察在處理報警的流程是什麼
根據《110接處警工作規則》,警察在處理報警的流程如下
第十五條 110報警服務台接到報警後,根據警情調派警力進行處置。對危及公共安全、人身或者財產安全的緊急案(事)件,應當在派警處置的同時,立即向分管負責人報告,並向業務主管部門通報。
第十六條 對接報的符合本規則第十四條規定范圍中的重大案(事)件,應當根據警情的性質、事態規模、緊急程度,及時報告分管負責人,並按照工作預案和分管負責人的指示,迅速派警處置。
第十七條 對接報的規模較小、影響不大的一般性群體性事件,應當迅速將情況通報業務主管部門,同時酌情派警維持現場秩序,協助有關部門進行疏導勸阻,防止事態擴大。
第十八條 對接報的規模較大、行為方式激烈的群體性事件,應當立即報告分管負責人,並按照工作預案和分管負責人的指示,派警趕赴現場,控制事態,協助有關部門做好緩解、化解矛盾的工作,盡快平息事態。
第十九條 對接報的自然災害事故,應當根據災害的種類、程度派警處置,同時報告分管負責人。
第二十條 對接報的管轄暫不明確的地區發生的案(事)件,應當先指定處警人員進行先期處置,必要時再移交屬地公安機關有關部門進行處理。
(2)糾紛類警情處置流程擴展閱讀:
根據《110接處警工作規則》
第十四條 110報警服務台受理報警的范圍:
(一)刑事案件;
(二)治安案(事)件;
(三)危及人身、財產安全或者社會治安秩序的群體性事件;
(四)自然災害、治安災害事故;
(五)其他需要公安機關處置的與違法犯罪有關的報警。
㈢ 急求公安機關常見警情處置規范電子版
是不是這個? 110接處警工作規則 頒布日期:20030430 實施日期:20030430 頒布單位:公安部 第一章總則
第二章基本要求
第三章受理報警
第四章受理求助
第五章受理投訴
第六章警務保障
第七章獎勵與處罰
第八章附則
㈣ 遇到有人打架斗毆警察一般處置這類事件的流程是怎樣的
第一步:公安機關接警後,會迅速出警;
第二步:到達現場後,根據現場情況進行處置;
繼續打架斗毆的,且現有警力無法處置的,立即呼叫支援,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口頭警告、徒手制止、使用警械制止,符合條件的,可以使用武器。不能制止的,要做好取證工作。制止後,不構成犯罪的,可以進行當場調解,不能調解的帶至公安機關處理(有傷者的,撥打120急救電話進行救治)。
已經結束的,不構成犯罪的,可以進行當場調解,不能調解的帶至公安機關處理(有傷者的,撥打120急救電話進行救治)。
第三步:不能當場調解或構成犯罪的,依法取證,進行處罰。
1.經鑒定:被侵害人屬於輕微傷、不構成傷情或不要求鑒定的,雙方不能達成調解協議的,公安機關會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三條規定,進行處罰。
2.經鑒定:被害人屬於輕傷或重傷的,構成故意傷害罪,應根據《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規定,定罪量刑。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構成情節較輕:
(1)親友、鄰里或者同事之間因糾紛引起,雙方均有過錯的;
(2)未成年人或在校學生之間發生毆打,且傷害後果較輕的;
(3)行為人的毆打行為系由被侵害人事前的過錯行為引起且傷害後果較輕的;
(4)雙方均有主觀過錯,且傷害後果較輕的。
㈤ 處置鄰里糾紛類警情應遵循的基本要點有哪些
就是鄰里糾紛,這里警情應遵循的基本要點,一個是要注意鄰里,以後還會要相處的,不能讓他們往相王相死不往來第二個要各自勸說,不能一棒子打死。
㈥ 打架斗毆的處罰規定和警方的處理流程
打架斗毆違反專案管理處罰法,軟組織挫傷屬於輕微傷,派出所一般會先調解,調解不成,都可能拘留,至於誰先後誰過錯大,這只是處罰裁量一個因素!因此,建議雙方協商私了解決,否則,對雙方都不利。
1、《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四十三條毆打他人的,或者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並處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並處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罰款:
(一)結伙毆打、傷害他人的;
(二)毆打、傷害殘疾人、孕婦、不滿14周歲的人或者60周歲以上的人的;
(三)多次毆打、傷害他人或者一次毆打、傷害多人的。
2、處理流程
1、如果情節輕微的,可對雙方進行批評教育。
2、如果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的,可對當事人予以治安處罰。
3、如果構成犯罪的,則應予以刑事立案,以追究當事人的刑事責任。
公安派出所處理一般治安案件是這樣的:
1、初步調查,派出所接到群眾報案,或者110派過來的警情,先進行調查,包括對嫌疑人(就是打人的人),被害人(就是被打的人或者被盜的人等)就案件發生,發展,結果,原因,手段,時間,地點等進行調查,做詢問筆錄,固定證據,這個時間一般為三個工作日左右。
2、進一步調查,這期間對證人,及其他可以證明案件情況,了解案件事實的人進行調查進一步查清案件全部事實,這期間一般為8天。涉及到傷情的可以對傷情進行鑒定(就是平時說的傷害鑒定),或者損失物品(價格鑒定)。精神鑒定時間不計入辦案時限。
3、審批,辦案人員根據案情,對照法律條文,拿出處理意見,逐層審批。
4、處理,對嫌疑人進行處罰。雙方對處罰不服的可以復議。
5、不管這種行為起因何由、什麼目的都是一種不理智不文明的行為,打架嚴重者甚至會觸犯刑律,因此,在處理打架事件時要區分情況採取不同方式和辦法。打架自從人類誕生之日起就已經存在了,一直延續至今。
早在原始社會,打架現象就很普遍。在強調文明建設是一種十分不文明的行為,程度較大的屬於違法行為甚至造成刑事案件。
㈦ 打110報警處理的流程是什麼
根據公安部《110接處警工作規則》處警流程如下:
第七條 110報警服務台工作人員應當掌握和使用普通話,在受理報警、求助、投訴時應當做到:
(一)警容嚴整,行為規范,態度熱情;
(二)接聽電話時主動說:「您好,××(市、縣)110,××號接警員」;
(三)向當事人問明案(事)件的主要情況及當事人的基本情況;
(四)按照統一的表格認真登記、存儲,做好接報、指揮、處警工作記錄,並立卷備查。
同時還規定:
第十一條 對危及公共安全、人身或者財產安全迫切需要處置的緊急報警、求助和對正在發生的民警嚴重違法違紀行為的投訴,處警民警接到110報警服務台處警指令後,應當迅速前往現場開展處置工作。對其他非緊急報警、求助和投訴,處警民警應當視情盡快處理。
第十二條 對緊急和非緊急報警、求助的出警時限,由城市和縣級公安機關根據市區或者城鎮規模、警力資源和道路交通狀況等情況決定並予公布,接受公眾監督。
第十五條 110報警服務台接到報警後,根據警情調派警力進行處置。對危及公共安全、人身或者財產安全的緊急案(事)件,應當在派警處置的同時,立即向分管負責人報告,並向業務主管部門通報。
㈧ 請問110報案等程序流程
撥打報警電話要抓緊時間,越快越好。撥打「110」電話,電訊部門免收報警人電話費,投幣、磁卡電話不用投幣或插卡即可直接撥打。撥打外省報警電話要在「110」前加撥案發地區號。任何有電話的單位、個人和公用電話都應為報警人提供方便。2.報警要准確、具體。當您需要報警時,肯定要實事求是,不要誇大事實,以免影響報警服務平台正確判斷警情性質,影響處置。報警時要說清自己的姓名、性別、身份、聯系電話、工作單位或家庭住址、當前在何處報警、與案(事)件的關系等並按接警員的提問如實回答其他與警情有關問題。如不清楚案發地名稱,能夠提供案發地附近明顯建築物、大型場所或單位的名稱。3.報警要簡潔、扼要。因報警電話線路繁忙,為方便他人報警,請您在報警時注意話語簡練。4.不能隨意、惡意撥打報警電話。若無報案需求,請您不要隨意撥打報警電話,若撥打電話串線或撥錯號碼到「110」時,請您立即掛斷電話。對於惡意侵擾報警服務台、以報警電話取樂、報假案、滋擾報警服務台正常工作的做法人,公安機關將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相關限定,予以批評教育、警告、罰金、以至治安拘捕的處罰,情節特別嚴重者將依法追究其刑事職責。
㈨ 接報房產爭議類糾紛警情,公安機關如何處置
接報房產爭議類糾紛警情,公安機關如何處置?本案值得借鑒
2018-02-13上營來源閱92
轉藏到我的圖書館
微信分享:
上訴人伊寧市公安局與被上訴人顧桐閣不履行法定職責糾紛一案二審判決書
審理法院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塔城地區中級人民法院
案號 : (2017)新40行終46號
裁判日期 : 2017-11-07
文書來源 : 中國裁判文書網
案件類型 : 判決
文書性質 : 行政
審理程序 : 二審
合 議 庭 : 田金華 李霞 張學珍
原告信息
上訴人:伊寧市公安局
被告信息
被上訴人:顧桐閣
被上訴人代理律師
任明曉
新疆中和律師事務所
文書正文
當事人信息
上訴人(原審被告)伊寧市公安局,住所地伊寧市斯大林東路2號。
法定代表人王洪軍,該局局長。
委託代理人劉成,該局法制大隊副隊長。
委託代理人張良,該局法制大隊民警。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顧桐閣,女,滿族,1994年8月17日出生,無固定職業,住伊寧市。
委託代理人任明曉,新疆眾合律師事務所律師。
審理經過
上訴人伊寧市公安局因與被上訴人顧桐閣不履行法定職責糾紛一案,不服伊寧市人民法院(2017)新4002行初38號行政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受理後,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上訴人伊寧市公安局的委託代理人劉成、張良,被上訴人顧桐閣及其委託代理人任明曉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一審法院查明
原審查明,2011年1月19日,顧桐閣的母親烏某某取得位於伊寧市新華西路新市委、政府片區6號水岸世界5號樓1102室房屋所有權,並領取房屋所有權證。2015年,顧烏某某向某某等人借款。2016年1月25日,烏某某將其所屬上述房屋變更登記至他人名下以償還朱某某等人的部分借款。但截止2016年10月16日該房屋並未實際交付,顧桐閣及其母親烏某某一直居住在該房屋內,且屋內仍存放顧桐閣的個人財產及相關證件。
2016年9月19日0時23分,顧桐閣撥打110向伊寧市公安局報警稱有一名其不認識的漢族女性在其居住的上述房屋內鬧事。伊寧市公安局出警到達現場並於同日01時36分反饋記錄為:到達現場雙方均為漢族女性,因房屋抵押貸款欠款一事發生糾紛,告知雙方次日去派出所處理。
2016年9月21日21時27分許,顧桐閣再次撥打110向伊寧市公安局報警稱有人闖入其居住的上述房屋內鬧事。22時04分,因同一事由顧桐閣第三次撥打110向伊寧市公安局報警。伊寧市公安局出警到達現場並於次日即22日22時04分反饋記錄為:此警情屬於債務糾紛,民警多次告知雙方當事人,此事不屬於公安機關受理,到法院進行訴訟解決。
2016年9月21日,伊寧市伊犁河路街道辦事處人民調解委員會對顧桐閣的母親烏某某與朱某某之間的欠款糾紛進行了調解,但未果。
2016年10月16日12時02分許,顧桐閣第四次撥打110向伊寧市公安局報警稱其人身及個人財產受到侵害,伊寧市公安局出警到達現場並了解警情後,口頭告知顧桐閣其所居住的房屋所有權已經發生變更,對房屋內的物品,應當由顧桐閣自行妥善保管,如發生侵害行為應當由其他有關部門處理,同時因侵權行為造成的不利後果,應當由當事人自行承擔法律責任。在出警後的反饋記錄載明:屬經濟糾紛,有關事宜應當去法院處理。顧桐閣以向伊寧市公安局報警,伊寧市公安局不作為導致顧桐閣的個人物品及相關證件遭到案外他人侵佔為由訴至本院,要求確認伊寧市公安局行政不作為違法。
一審法院認為
原審認為:公安機關具有保護公民的人身安全及合法財產法定職責。本案中,原屬顧桐閣母親烏某某的位於伊寧市新華西路新市委、政府片區6號水岸世界5號樓1102室房屋因債權債務關系雖已變更登記至案外他人名下,但房屋實際並未交付。在該房屋仍未交付債權人的情況下,顧桐閣作為烏某某的女兒,繼續居住在該房屋內並不違反法律規定。債權人如認為顧桐閣繼續居住在該房屋內及在房屋內存放個人財產的行為構成侵權,均應當通過法律途徑主張權利,而無權代具有公權力的組織行使讓顧桐閣搬離該房屋或者移除房屋內顧桐閣個人財產的權利。伊寧市公安局在顧桐閣第四次報警出警時已經得知,房屋內有顧桐閣個人的財產,而伊寧市公安局亦明知存在民事糾紛的當事人系顧桐閣的母親烏海燕和案外他人,並非顧桐閣,故對於顧桐閣在其人身安全及合法財產處於不安全的狀態向伊寧市公安局撥打110報警時,伊寧市公安局應當履行依法採取有效措施,防止不法侵害行為的發生,從而切實保護公民財產及人身安全的法定職責。本案中,伊寧市公安局接警後雖派員出警,但出警人員僅進行了口頭勸告後即離開,不能視為已依法履行了法定職責,亦構成行政不作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七十四條第二款第(三)項之規定,判決如下:確認伊寧市公安局行政不作為違法。案件受理費50元,由伊寧市公安局負擔。
上訴人訴稱
伊寧市公安局不服判決,上訴稱:根據《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第四十七條第三款規定,對不屬於公安機關職責范圍內的事項,告知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扭送人向其他有關主管機關報案。上訴人已經履行了自己的職責,並無違法行為,更不需要對答辯人的報案作出處理決定,一審法院以上訴人僅口頭勸告,即構成行政不作為沒有法律依據。故請求二審法院撤銷一審判決,依法改判。
被上訴人辯稱
顧桐閣答辯稱,上訴人的上訴請求無事實和法律依據,被上訴人在自身財產受到不法侵害時依法向公安機關報案求助,是法律賦予的權利,應當受到法律的保護,而上訴人對本案處置不當,造成上訴人的財產及個人物品受到不法侵害,構成了行政不作為。故一審法院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請求駁回上訴人的上訴請求,維持一審判決。
本院查明
本院審理查明的事實與一審判決認定的事實基本一致,本院予以確認。另查明,2016年10月16日12時02分許,顧桐閣第四次向伊寧市公安局報警時,房屋內的物品已經被搬離。庭審中,顧桐閣表示其已知曉房屋內物品被案外人拿走。
本院認為
本院認為,被上訴人顧桐閣先後四次撥打110報警,上訴人伊寧市公安局均予以接警並處置,現雙方爭議的焦點為被上訴人第四次報警時上訴人伊寧市公安局的處置方法是否構成行政不作為。
顧桐閣在庭審中稱,因其在伊寧市新華西路新市委、政府片區6號水岸世界5號樓1102室房屋內的財產被人搬空,遂撥打110報警。根據《110案件信息表》顯示,接警時間為2016年10月16日12時01分52秒,12時02分02秒蘇豪崗亭出警,12時03分01秒蘇豪崗亭到達現場,處警詳細列表中「反饋」記載「民警到達現場後得知是經濟糾紛,而後讓報警人到法院受理經濟糾紛」,處警的類型為經濟糾紛。該案件信息表中記載的處警內容雖與被上訴人在法庭陳述的財務丟失不一致,但可以確認的是被上訴人報警時及民警達到現場時該房屋內已無被上訴人的財物,不存在不法行為正在發生的情形,亦不存在公安機關必須履行保護其人身權、財產權安全的緊急情況。鑒於被上訴人前三次報警的原因均系其母親烏某某與案外人之間關於房屋交付的經濟糾紛,現該房屋內的財產被搬離亦是源於此經濟糾紛,而解決經濟糾紛不屬於公安機關法定職責的范圍。故根據《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第四十七條第三款規定,對不屬於公安機關職責范圍內的事項,告知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扭送人向其他有關主管機關報案,上訴人伊寧市公安局已口頭告知被上訴人向法院提起訴訟解決該糾紛,符合上述規定,並不構成行政不作為。但公安機關在前兩次處警時,應當告知案外人不能採取私權救濟或者不當的方式來實現自己的權益,否則將承擔法律後果,現上訴人僅以經濟糾紛為由告知雙方以法律途徑解決,該處理方式過於簡單,不利於矛盾的化解和社會的安定。庭審中,被上訴人表示已知曉該房屋內的財產被案外人拿走,其可通過法律途徑去解決。據此,原審法院認定公安機關僅口頭告知顧桐閣,未依法履行保護公民財產及人身安全的法定職責,構成行政不作為並確認違法,屬認定事實不清,定性不當,本院予以糾正。
綜上,上訴人的上訴請求成立,本院予以支持,一審法院判決錯誤,本院予以糾正。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九條、第八十九條第一款第(二)項之規定,判決如下:
二審裁判結果
一、撤銷伊寧市人民法院(2017)新4002行初38號行政判決;
二、駁回被上訴人顧桐閣的一審訴訟請求。
二審案件受理費50元由被上訴人顧桐閣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