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物業糾紛成社會熱點問題

物業糾紛成社會熱點問題

發布時間:2021-06-24 00:00:05

『壹』 物業矛盾糾紛原因是什麼

物業矛盾糾紛的情況
1、維修養護糾紛

一般情況下,業主戶內房屋需要維修的,可以要求物業公司派員修理,但費用應由業主承擔,而糾紛的產生往往是售房者交付的房屋存在一些問題,且幾經修理不能徹底解決問題或物業公司提供維修服務時的態度、價格等易引起糾紛。
2、物業收費糾紛
物業公司對小區進行物業管理,提供相關服務,收取一定的物業管理費,是物業公司相應的權利。但是,物業管理費的標准沒有具體規范,也就成了物業公司與業主委員會產生爭議和糾紛的矛盾所在。
3、侵權糾紛
業主對小區的建築物公用設施享有產權,物業公司接受業主的委託,對小區進行管理,是受託人。基於建築物和土地的使用、佔有等方式產生收益應歸業主享有,基於物業服務產生的收益物業公司可以享有,但是兩者之間可能會產生侵權問題,從而引起糾紛。
如何解決物業糾紛?
1、完善相關的法律規定
解決物業糾紛需要法律支持,而目前全國沒有一部統一的物業管理法規,很多事情缺少統一規范,所以如果想要減少物業糾紛,首先就需要完善相關的法律規定。
2、業主不要抱有過高的期望值
許多業主在購房者會十分相信業務員的介紹或者是宣傳材料、報紙廣告等,然後就對小區的環境,物業管理等方面抱有很高的期望值,結果之後發現與想像中有出入,從而產生糾紛。所以,為了不在入住之後失望,還是不要保育員過高的期望值,客觀評價居住環境。
3、物業公司提高管理服務的質量
一些物業管理不能嚴格按合同、制度辦事,處理問題和矛盾的方式簡單生硬,或者以押金、罰款等不正當手段強制業主服務管理,從而使矛盾激化。所以想要更好地解決物業糾紛,物業管理公司就需要提高物業管理的質量。
4、業主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有些業主買房時只注意房子的質量、價格,往往忽視了物業管理問題,只知與售房者打交道,而不知如何與物業公司打交道,甚至不清楚自己與物業公司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所以,為了避免糾紛,業主較好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多了解物業管理知識。

『貳』 論述目前我國物業管理的發展存在哪些弊端及問題

物業管理作為一個新興的行業,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和房地產市場的快速發展,已逐漸成為房地產經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物業管理的推進與發展,改善了廣大居民的生活、工作環境,推動了兩個文明建設,為促進住宅建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實施社會再就業工程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同時,也應該看到在物業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日益突出。據上海市價格舉報投訴中心的資料顯示,物業管理的投訴共有 3 526 件,占整個投訴總量的 14.6%,成為 2003 年市民投訴的七大熱門行業之首。因而,研究現階段我國物業管理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成為熱點問題。
1.現階段我國物業管理存在的問題

1.1人力資源隊伍建設滯後於物業管理發展水平

目前,我國有相當數量的物業管理企業的人力資源隊伍在專業結構、知識結構等方面與物業管理的發展要求有較大差距。非專業人員做物業管理成為我國物業管理行業的奇怪現象之一。房地產開發企業的分流人員、傳統房管局(所)的轉型人員等在一定程度上依舊充斥著物業管理市場,管理人員普遍素質低,服務不到位。《物業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中第 33 條規定:從事物業管理的人員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取得職業資格證書。但實際從事物業管理的人員中取得物業管理員職業資格的人數並不多,具備高級管理資格(如物業管理企業經理、部門經理、「三總師」等)的人員更是鳳毛麟角,這種人才不足的局面,已經嚴重影響了物業管理行業向高水平發展。

1.2業主的物業知識缺乏

一方面,輿論宣傳缺乏明確的政策發展方向。另一方面,某些媒體為了吸引觀眾、讀者,缺乏職業精神與職業道德,肆意擴大物業管理中的矛盾報道,或者受企業恩惠為企業搖旗吶喊。熱衷於典型事件的吵作,而缺乏對社會、對企業、對業主的理性引導和宣傳,甚至缺乏公正而深刻的思考。

1.3物業管理收費難是物業管理企業發展的羈絆

《條例》中規定業主的義務之一是按時交納物業服務費用。在物業管理中也應該貫徹「誰享用,誰受益,誰負擔」的原則,以形成物業管理資金的源泉。但是,傳統的福利住房消費觀念還有相當的慣性,服務標准與收費標准不符等現象時有出現,許多物業公司收費范圍和價格透明度低,有的公司收取物業費後,一些維修工作仍需要繳費,而物業公司提交的物業收費預算、決算等財務報告也存在問題,收費難問題依然困擾著各物業管理企業,這些都極大的影響了物業管理的健康發展,同時,也使物業管理主體雙方產生了後續的不良連鎖反應,也遏制了物業管理企業進一步發展壯大。

1.4物業管理企業規模小,缺乏市場競爭力

據資料顯示,1997 年底我國約有物業管理企業 7 000 家,至 2003 年底達 2 萬余家,增長速度極快。建設部 2003 年頒布的一級資質物業管理企業只有 78 家。盡管物業管理企業數量較多,但市場份額普遍較小,經營管理水平更是參差不齊,企業缺乏創新能力,相互模仿嚴重,既不利於自身發展,也不利於抵禦港澳台地區及外國同行的「入侵」。

1.5物業管理法制建設仍需進一步完善

隨著我國住房制度的改革,從福利分房轉向個人購房,隨之而來產生居民小區的物業管理問題,但由於我國的相關法律體系尚未出台,近兩年引發多起群體糾紛。雖然 2003 年國務院出台了《物業管理條例》,相關部門又陸續頒布了《物業服務收費管理辦法》和《前期物業管理招標投標管理暫行辦法》等行政規章,但現有的物業管理模式基本上是一種剝奪業主選擇權、強迫業主接受有資質(甚至沒有資質)的物業管理公司管理模式,據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社區管理」課題組對北京 70 個居民小區的調查結果顯示,住房質量引起嚴重糾紛的小區占 22.8%,與物業管理公司發生嚴重糾紛的小區占 80%,隨意修改規劃的小區占 34.2% ,產生肢體沖突與暴力沖突的占 37%,在所有這些糾紛中因公用財產被嚴重侵佔的占 60% ,這充分說明現有管理模式存在著弊端。

1.6地區間發展不平衡

從我國物業管理的發展實踐看,南方地區、經濟發達地區、沿海城市和大城市物業管理開展比較早、發展快;北方地區、經濟不發達地區、內陸城市和中小城市相對較慢。深圳市是全國物業管理發展較好的城市,在建設部公布全國第一批 40 家物業管理資質一級企業中深圳佔了 18 家;全市有 146家住宅區獲得「全國城市物業管理優秀小區」稱號,佔全國的 1/7.據不完全統計,2002 年底全國實施物業管理的覆蓋面已佔物業總量的 38%,經濟發達城市已達 50%以上,這說明,經濟發達地區與經濟不發達地區在物業管理方面的差距相當大。

『叄』 物業糾紛案例分析問題

1。合理。
2。事故是由於物業公司的失職行為造成的,同時構成了合同違約。

『肆』 物業管理糾紛會遇到哪些訴訟障礙

問題一:遺留的房屋質量問題

法官們發現,房地產商遺留房屋質量問題,造成業主和物業管理公司之間產生矛盾,案件大約占物業糾紛案件的10%-15%。

法官介紹,這類問題主要表現在:房屋工程質量在使用過程中不能令業主滿意,諸如房屋存在地面裂紋、煙道不暢、樓頂或衛生間滲水等,而開發商又怠於履行維修義務,對其應負的維修責任採取一等、二拖、三推的態度,保修期一過就「甩包袱」。這樣,業主在不能有效處理與開發企業之間糾紛時,將怨氣撒到物業公司身上,以拒交物業費的方式維權。

對策:嚴把房屋交接關口

一般的商品房買賣合同都有房屋質保期限,可在交房後,業主不容易找到開發商,而物業公司時刻在與業主打交道。法院認為,由物業公司來解決業主房屋維修方面的問題,最方便也最經濟。建議物業公司在管理交接之時和開發商簽訂代為維修房屋的合同。

問題二:物業服務質量不達標

這類案件大約能佔到70-80%左右。法官們在審理中發現,大多數業主拖欠物業費的理由是物業公司沒有按合同規定履行義務,服務質量不到位。許多業主在法庭上會向法院提交小區管理現狀的照片,比如沒有綠化、公共設施殘破,維修不及時,保安失職導致業主財產受損,等等。

對策:隨時發現問題隨時解決

在這個問題上,為燕都花園提供服務的金管家物業服務公司的負責人馬德成表示,根據他們的經驗,一定要注意解決每個業主反映的問題,隨時發現問題隨時解決,收費的工作人員不僅負責收費,更要負責聽取業主反饋的意見。比如丟車的問題,無論是自行車還是汽車,物業公司要通過服務保證一輛也不能丟,要不然會給業主留下一根永久的「小辮子」。

問題三:物業與業主溝通存障礙

法院認為,物業公司與業主之間是服務合同關系,兩者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但在現實中,有的物業公司認為自己是小區管理者,業主是被管理的對象;而業主則認為自己是主人,物業公司是自己花錢雇來的。業主與物業公司對雙方之間的法律關系各有理解,由此產生的權利義務認識就大相徑庭,這種觀念上的巨大差異導致雙方在溝通中存在障礙。

對策:要靠服務取得業主信任

座談會上,萬合物業公司對宏業花園的管理經驗得到了法院的好評。該物業公司的負責人李合祥介紹,作為第四任,萬合公司接管該小區時,小區里垃圾遍地,綠化缺失,由於污水管道被壓壞了,小區里竟然有一條80米長、40來米寬的臭水溝。萬合物業公司先是在3日內恢復了小區里的路燈設施,投入了2萬多元。接著又投入2萬元,挖開臭水溝,排清污水、重鋪管道,暢通了小區的排污系統,之後,保潔工作、綠化帶的補植、花池的整理都有條不紊地進行。最後完全取得業主的信任。

問題四:供暖溫度不達標

供暖質量是個敏感問題,收採暖費可以說是令每個物業公司棘手的問題。採暖費對一些家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負擔,可最讓他們鬧心的還是供暖溫度達不到市政府規定的最低16℃,進而引發了大量業主以拒交採暖費為手段的維權方式。

對策:可聯合業主代表共同監控

法院認為,對於供暖質量是否達標問題,政府雖然出台了眾多的制度,提出了諸多的要求,但最大的問題是政府的監督力度不夠,也沒有相應的制裁措施。建議物業公司可以聯合業主代表、居委會代表,在供暖期對供暖溫度進行監控。

問題五:物業漠視鄰里糾紛

這種現象大約占案件的5%左右。比如,某小區8號樓一、二樓業主因前一棟樓頂樓業主違章搭建,導致影響其採光。他們認為物業公司應當制止卻漠視不管,由此拒交物業費。還有的是因為樓上業主的暖氣或管道漏水導致其裝修、傢具受損,他們認為物業公司應該負責維修,或樓上業主不維修就將責任轉嫁給物業公司,拒交物業費。

對策:主動與業主進行溝通

物業公司要主動與業主進行良性溝通,講道理、改進工作方式,或是協助業主解決問題,除一些極端特例的業主外,盡量不要直接採取訴訟方式解決,否則會使矛盾迅速升級。

『伍』 物業糾紛維權難 物業成為小區民主最大障礙

翻開報紙,每天都在發生因為「有理無處講」「講理沒人聽」而導致的業主與物業的激烈沖突——物業與業主不可調和的矛盾及引發的激烈沖突,已經成為當下中國城市的一大隱患。

無數業主面對蠻橫物業侵權時的無奈——維權成本極大,代價極昂貴,過程極艱難。

道理聽起來總是很簡單

有人會說,成立業主委員會啊,業主們聯合起來捍衛自身的權利。然而,在嘗試成立的過程中,你就會明白這是一件多麼耗時、耗力、耗耐心的事,可能每一個已成立業主委員會的小區,都經歷過坎坷。你需要越過無數的障礙,有的物業有恃無恐,也有開發商的蠻橫霸道,少數社區管理部門的官僚作風,蓋個章比登天還難;更要面對一部分業主的民主冷漠——很多人怕麻煩,覺得成立業主委員會是自己找事兒,不願意參與,使程序無法推進。

成立業主委員會?哪有那麼容易!

1、媒體信息中的負能量

有些物業雖然很差,只知道收錢而不提供服務——但忍著似乎也能過去,一說要成立業主委員會,所有隱藏的矛盾都立刻以激烈的方式暴露出來。每天的新聞,經常在傳遞著關於成立業主委員會時的種種負能量,各種刁難,各種沖突,這種新聞見多了之後,使很多小區都不敢成立業主委員會。這也是各大城市的小區業委會成立比例極低的重要原因。

2、物業公司與業主的沖突

種種沖突中,最直接最激烈的就是業主與物業公司的沖突,筆者一個總體的感覺是,物業公司已經成為小區民主最大的障礙。在各種新聞的描述中,常能看到一些物業公司在發生沖突時的蠻橫霸道,拒不撤離,斷水斷電威脅業主,甚至僱傭流氓恐嚇業主,為業委會的成立設置種種障礙——有評論稱,個別物業公司已經嚴重地黑社會化。然而,這些都是表象,問題並不都在物業公司的唯利是圖,而是背後存在一個制度性的症結。成為業委會障礙的不僅僅是物業公司,而是一個以開發商和物業公司為中心的利益鏈條。

3、成立流程阻礙重重

雖然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為了鼓勵小區成立業委會,相關部門進行了很多改革嘗試,又是簡化業委會成立的流程,又是敦促小區和街道管理部門積極推進。可因為這樣的改革觸及龐大的既得利益,又沒有理順權力關系,所埋下的問題帶來了制度化的沖突。比如很多地方都規定,街道辦事處是業委會成立的指導部門,可正如馬少華老師所說,沒有權力邊界的指導會淪為刁難。他說:正當自己的小區業委會准備按規定程序「備案」後行使管理權力之時,卻在街道辦事處遇到了阻礙。原來,「備案表」需要居委會、辦事處蓋章,受辦事處委託全程參加了籌備工作的居委會早早地就蓋好了章,可辦事處卻說:「我們不知道你們符不符合程序。」因此到現在也沒給蓋章。大家感到疑惑:「備案」是什麼性質,是一種權力嗎?還是一道門檻?

這樣的設計,使很多醞釀中的業委會陷入證明「你媽是你媽」的行政刁難中。成立業委會是解開小區沖突死結的唯一途徑,可因為舊物業、開發商的阻撓,一些管理部門屁股又坐在開發商那一邊為業委會設置種種障礙,形成強大的利益阻撓,有著強烈的社區民主欲求卻非常分散的業主,面對這種阻撓時充滿無力感。問題也許出在,此前這個問題上的改革過於遷就物業公司和開發商這個利益集團,縱容著物業公司成立小區民主的障礙,使作為小區主人的業主面對「反客為主」的物業公司時無比弱勢。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5-09-16,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點擊查看更全面,更及時,更准確的新房信息

『陸』 審理物業糾紛案件法律適用問題有哪些

一、如果是涉及合同問題、侵權問題等一般問題,可以依據《合同法》《侵權責任法》等進行處理。
二、如果是有更加細致的問題,那麼可以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物業服務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本法已於2009年4月20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466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二○○九年五月十五日
法規解釋
為正確審理物業服務糾紛案件,依法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等法律規定,結合民事審判實踐,制定本解釋。
第一條 建設單位依法與物業服務企業簽訂的前期物業服務合同,以及業主委員會與業主大會依法選聘的物業服務企業簽訂的物業服務合同,對業主具有約束力。業主以其並非合同當事人為由提出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二條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業主委員會或者業主請求確認合同或者合同相關條款無效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一)物業服務企業將物業服務區域內的全部物業服務業務一並委託他人而簽訂的委託合同;
(二)物業服務合同中免除物業服務企業責任、加重業主委員會或者業主責任、排除業主委員會或者業主主要權利的條款。
前款所稱物業服務合同包括前期物業服務合同。
第三條 物業服務企業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物業服務合同約定的或者法律、法規規定以及相關行業規范確定的維修、養護、管理和維護義務,業主請求物業服務企業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物業服務企業公開作出的服務承諾及制定的服務細則,應當認定為物業服務合同的組成部分。
第四條 業主違反物業服務合同或者法律、法規、管理規約,實施妨害物業服務與管理的行為,物業服務企業請求業主承擔恢復原狀、停止侵害、排除妨害等相應民事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五條 物業服務企業違反物業服務合同約定或者法律、法規、部門規章規定,擅自擴大收費范圍、提高收費標准或者重復收費,業主以違規收費為由提出抗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業主請求物業服務企業退還其已收取的違規費用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六條 經書面催交,業主無正當理由拒絕交納或者在催告的合理期限內仍未交納物業費,物業服務企業請求業主支付物業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物業服務企業已經按照合同約定以及相關規定提供服務,業主僅以未享受或者無需接受相關物業服務為抗辯理由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七條 業主與物業的承租人、借用人或者其他物業使用人約定由物業使用人交納物業費,物業服務企業請求業主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八條 業主大會按照物權法第七十六條規定的程序作出解聘物業服務企業的決定後,業主委員會請求解除物業服務合同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物業服務企業向業主委員會提出物業費主張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其向拖欠物業費的業主另行主張權利。
第九條 物業服務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後,業主請求物業服務企業退還已經預收,但尚未提供物業服務期間的物業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物業服務企業請求業主支付拖欠的物業費的,按照本解釋第六條規定處理。
第十條 物業服務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後,業主委員會請求物業服務企業退出物業服務區域、移交物業服務用房和相關設施,以及物業服務所必需的相關資料和由其代管的專項維修資金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物業服務企業拒絕退出、移交,並以存在事實上的物業服務關系為由,請求業主支付物業服務合同權利義務終止後的物業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十一條 本解釋涉及物業服務企業的規定,適用於物權法第七十六條、第八十一條、第八十二條所稱其他管理人。
第十二條 因物業的承租人、借用人或者其他物業使用人實施違反物業服務合同,以及法律、法規或者管理規約的行為引起的物業服務糾紛,人民法院應當參照本解釋關於業主的規定處理。
第十三條 本解釋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本解釋施行前已經終審,本解釋施行後當事人申請再審或者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決定再審的案件,不適用本解釋。

『柒』 請問常見的物業糾紛問題有哪些,怎麼來解決呢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人們在生活中難免會發生一些不愉快的事,就像小區業主和物業的糾紛已成為廣大市民很頭痛的一件事了,幾乎天天都有,大大小小的事,這類糾紛關繫到千家萬戶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如果處理不當,就會引發突發性事件、群體性事件或上訪。今天在這里就常見的一些問題從法律角度提出一些解決的方案,供大家參考。希望對大家處理這類事件有一定的幫助! 案例:1公共設施的主人究竟是誰? 某樓盤的地下停車庫被開發商賣給了個人,使得小區的停車費用漲價,造成車庫有空位而業主卻無法停車的現象,間接侵害了業主的利益。而部分小區的公共配套設施比如商鋪、會所等被出讓給個人的現象也不在少數,並且出讓之後因為這些公共配套設施的經營范圍和功能的改變,不再作為小區的配套服務所引起的矛盾,也已經開始成為物業管理方面的主要焦點之一 [解讀]這類糾紛其實牽涉到的問題就是小區的公共配套設施的「主人」到底是誰的問題,究竟是開發商還是全體業主。在《物業管理條例》中,目前只對停車位作了相關的明確規定,即「小區內的機動車停車場(庫),應當提供給本小區內的業主和使用人使用。停車位不得轉讓給小區外的單位和個人;停車位有空餘的,可以臨時出租給物業管理區域外的單位和個人。」而沒有對共用設施和共用部位的權屬等問題作出規定 同時,目前物業部分在共用設施、共用部位的權屬問題還涉及到維修和費用的承擔問題。比如哪些部位、設施、設備屬於全體業主共同共有;哪些屬於部分業主共同共有;未分攤共用建築面積的地下停車庫權屬,應屬全體業主還是屬於開發商,如果屬於全體業主,權證應如何發放、保管、使用,收益應如何處理,維修基金如何籌集、如何分攤。而對於開發商已出售的地下停車庫應如何處理,對於開發商建設的地面多層鋼結構移動車位的權屬應如何認定,部分業主或個別業主是否能對此提起訴訟,部分業主或個別業主對共用設施、共用部位的收益如何處理能否提起訴訟等,目前尚沒有明確規定。 [解決方法]這一系列問題目前有待相關部門制定相關法規。不過總的來說,業主們還需提高自身的維權意識,及時發現問題進行解決。 案例:2簽委託合同還是服務合同? 目前很多小區的業主委員會與物業管理簽訂合同時,往往對於物業合同的性質沒有明確定義,有部分小區中雙方簽訂的是「服務合同」,而有部分小區中雙方簽訂的則是「委託合同」。 據悉,這方面的混亂使得目前最高法院案由分類中,涉及到物業管理合同的,既有服務合同糾紛,又有物業管理糾紛;而法院受理物業管理糾紛案件時,部分案件的案由定為服務合同糾紛,部分定為物業管理糾紛,還有定為損害賠償和財產權屬等其他案由。 [解讀]這主要是因為對於物業管理服務合同的認識不同。據分析,如果雙方簽訂的是物業委託合同性質的,那麼就代表著由業主委託物業管理企業對小區進行管理,業主與物業管理企業是委託與被委託關系。 如果一旦小區的管理出現了問題,比如遭到盜竊等,那麼其後果將與物業公司沒有任何關系;同時由於委託合同的委託人依法可任意終止合同,而不需要任何理由,也不利於小區物業管理的穩定性。) [解決方法]在簽訂物業管理合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合同的性質應該為服務合同,而不是委託合同。其最簡單的方法是先看物業合同的名稱,如果是服務合同,一般這個合同的名稱是「物業管理服務合同」,而不是「物業管理委託合同」,同時,在合同的條款中,如果是委託合同,一般會表現為「甲方委託乙方」,而服務合同則一般是「甲方為乙方提供服務」。 案例:3物業管理費 近期牽涉到物業管理費的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內容,一個是物業管理費究竟包含了一些什麼費用,由於相關條例出台後, 「物業管理費」的包含費用項目與以往有所不同,而部分物業公司在給予業主的收據上往往只標明「物業管理費」5個字,所以容易導致業主們對於其概念的含糊而產生糾紛。另一個矛盾比較集中的是物業管理費收不到的問題,造成業主之間、業主與物業管理企業之間的矛盾。 [解讀]由於「物業管理費」是個大概念,一般來說是指保安費、保潔費、保綠費、管理費4項,但對於很多業主來說,很容易把這4項內容與額外的日常公共設施設備維修費以及電梯水泵運營能耗費等摻合在一起。同時,由於物業管理公司在收取了物業管理費用後,有的開發票、有的給收據,使得很多業主對於自己繳納的「物業管理費」究竟包含了一些什麼內容不甚清楚。因此,在某些小區里其收繳率相當低,有的甚至低至20~30%,使得物業管理難以為繼,造成其他已繳費業主的心理不平衡。 《物業管理條例》第四十一條只講了合理公開收費問題,而基本物業服務費由哪些構成沒有羅列出來,造成應該付的不付,而不該付的也付的怪現象。 同時,造成物業管理費的欠費糾紛,除了物業管理企業服務不到位、開發商遺留問題為主要原因外,物業管理收費標准不明確,不能體現質價相符的原則是重要原因。而目前仍然有部分業主對物業管理費的定價缺少相關知識,物業收費忽高忽低,造成業主與物業管理企業矛盾重重,這種情況在前期物業管理上尤為突出。 [解決方法]在收費方面,物業公司應該在給予業主的相關物業管理費用繳費收據上,將相關的收費目錄名稱和費用全部羅列清楚,不能簡單地以一個「物業管理費」的名稱來取代其中各類的費用名稱。 案例:4開發商與物業的「父子關系」 如今部分與開發商互為「父子關系」的物業管理公司,很容易出現對於房屋質量等問題不重視,以及開發商和物業管理公司之間互相「踢皮球」的現象。尤其是在涉及開發商利益時,物業管理企業常對開發商予以袒護,造成業主與物業管理企業矛盾加重,業主往往以拒付物業管理費來抗拒,加之小區業主大會、業主委員會遲遲無法成立,前期物業管理時間很長,有的長達七八年,矛盾越積越深。 [解讀]《物業管理條例》第二十四條規定了房地產開發與物業管理相分離的原則,應通過招投標的方式選出物業管理企業。但到目前為止,大多數小區物業管理企業均是由開發商派生出來的,即便實行招投標,由於難以真正建立公平競爭的招投標機制,開發商派生出來的物業管理企業仍處於優勢地位,往往是其中標,這種建設與管理的「父子關系」 依然普遍存在。當物業出現質量或銷售時不切實際的承諾等涉及開發商的問題引發糾紛後,物業管理企業常以其與開發商是兩獨立法人,無任何關系拒絕處理,而開發商往往是項目公司,一個小區成立一個項目公司,建設完成結算完畢後就不存在了,售後服務、保修等矛盾無法解決。 解決方法]人住小區的業主們在符合條件後,也就是說小區內房屋出售並交付使用的建築面積達到50%以上,或者首套房屋出售並且交付使用已經滿2年的,一定要及時召開業主大會成立業主大會,來維護自身權益。 案例:5誰做糾紛訴訟人? 由業主大會還是繼續由業主委員會代表全體業主參加訴訟,這是當前法院在審理此類案件時遇到的突出問題。 [解讀]據了解,在《物業管理條例》出台之前,一般由業主委員會代表全體業主參加訴訟,解決物業小區涉及全體業主共同利益訴訟的問題。而《物業管理條例》出台後,業主委員會的作用發生了變化,以前,業主委員會是在物業管理區域內代表全體業主對物業實施自治管理的組織。 《物業管理條例》則規定物業管理區域內全體業主組成業主大會,業主大會應當代表和維護物業管理區域內全體業主在物業管理活動中的合法權益,業主委員會是業主大會的執行機構。 [解決方法]在涉及到小區公共設施設備和公共利益的物業管理糾紛時,必須由業主大會的名義起訴,並且需要得到具有表決權的2/3業主通過。否則以業主委員會的名義起訴,有可能要承擔敗訴的責。 案例:6物業公司是管理還是服務? 由於物業管理尚未形成規范的市場機制,物業管理企業不嚴格按物業服務合同履行、不按規章制度辦事等忽視業主的合法權益的事件時有發生,不少物業管理企業將自己凌駕於業主之上,收費標准模糊不清,多收費,少服務,質價不符,任意調價;處理問題和解決矛盾方法簡單生硬,甚至打罵業主也時有發生。 [解讀]《物業管理條例》除規定物業管理的服務義務,同時賦予了其維護物業安全、物業合理使用的一定社會管理責任,但法規並未賦予物業管理企業任何的一點權力。表現在物業管理企業對業主違反法律法規、業主公約和業主臨時公約僅有告知、制止、報告的權利,並沒有處罰權和措施權;從理論上分析,物業管理企業並非物業所有人,它是受物業所有人委託或合同約定管理小區物業和秩序,其對物業所有人處分自己財產的管理權也是有限的,不具有權利源,其是否有訴訟的請求權法律規定不明確,存在較大爭議,造成業主違規搭建、裝修、拆除承重牆等危害其他業主的行為無力阻止。 [解決方法]此類矛盾在近期發生的數量較多,主要解決方法需要物業公司對自身的意識進行調整,物業公司是以服務為主而不是管理為主。 好了,就介紹這么多,以上就是一些常見的物業糾紛問題及其解決辦法,如果我遇上類似事件可以參考著來解決的,友情提醒下如果物業答應修復但沒有履行,可以查物業服務合同,如確有相關條款而未履行,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告其違約。如果覺得給力的話給我點個贊唄,以後我會更用心作答的喲,祝你生活愉快。

閱讀全文

與物業糾紛成社會熱點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關於公司知識產權的內控管理制度 瀏覽:72
矛盾糾紛專項排查工作方案 瀏覽:103
法國發明家巴耶爾首創 瀏覽:561
油條機我愛發明 瀏覽:648
北京品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240
著作權共同所有 瀏覽:778
二手途達轉讓 瀏覽:518
馬鞍山市花湖 瀏覽:480
永樂票務投訴 瀏覽:951
龍游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186
興國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131
開封計程車投訴電話是多少 瀏覽:101
甘肅省基礎資源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612
馬鞍山父子身份 瀏覽:192
觀通杭州知識產權 瀏覽:10
認繳資本期限 瀏覽:855
黑龍江企業培訓師證書查詢 瀏覽:16
投資被騙報案有期限嗎 瀏覽:199
江蘇哲力知識產權招聘 瀏覽:186
溫州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