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區某些業主私自佔用公用綠地違反了哪些法律,特別是城管部門可以介入干涉的一些條例
城管部門依據國務院市容管理條例、綠化管理條例、城鄉規劃法等規定,可以行使相關處罰權。前幾年物業管理條例實施後,房管和城管部門也擴充了部分權力。
Ⅱ 更改小區公共綠地用途有哪些法律法規
一、物權法對小區內的綠地沒有具體的規定,但是當地規劃局對小區的綠地率等建設是有一定的指標規定的 。
二、綠地率(ratio of green space/greening rate)描述的是居住區用地范圍內各類綠地的總和與居住區用地的比率(% )。綠地率所指的"居住區用地范圍內各類綠地"主要包括公共綠地、宅旁綠地等。其中,公共綠地,又包括居住區公園、小游園、組團綠地及其他的一些塊狀、帶狀化公共綠地。區別於綠化率。
三、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第二條因物的歸屬和利用而產生的民事關系,適用本法。
本法所稱物,包括不動產和動產。法律規定權利作為物權客體的,依照其規定。
本法所稱物權,是指合法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
第三條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國家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
國家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保障一切市場主體的平等法律地位和發展權利。
Ⅲ 佔用小區公共綠化帶違反什麼法律
可根據物權法來對該業主進行相應的處罰。
物權法第六章第七十三條業主對建築物內的住宅、商業用房等專有部分享有所有權,對專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權利。
可根據物權利權法執行,有關條文如下:
第六章第七十六條建築區劃內的綠地、道路以及物業管理用房,屬於業主共有,但屬於市政建設的除外。
第六章第八十六條業主應當遵守法律、法規以及業主會議制定的管理規約。
業主會議和業主委員會,對任意棄置垃圾、侵佔通道、排放大氣污染物、施放雜訊、違反規定飼養動物、違章搭建、拒付物業費等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有權按照法律、法規以及管理規約,要求行為人停止侵害、消除影響、排除妨害、賠償損失。
建設規劃、環境衛生、公安等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對建築區劃內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予以處理。
(3)小區綠地侵權類型擴展閱讀
根據《物權法》七十三條的規定,社區的綠地原則上屬於業主共同所有。例外的情況是:
1、如果這些綠地屬於城鎮公共綠地除外,比如社區與城市公園或城市綠化帶相鄰部分,屬於政府財政投資的公共綠化,不屬於社區業主共同所有,而屬於國家所有;
2、如果產權證書明確記載綠地屬於個人所有,則該綠地不屬於業主共同所有。哪些情況屬於「明示屬於個人」的綠地?確定方法唯一的依據就是業主的「土地使用權證書」所記載的土地幅度范圍是否包括該綠地。如果產權證沒有記載,則該綠地就屬於全體業主所有。
對於全體業主所有的綠地,個人不能侵佔;對於城鎮公共綠地也不能擅自侵佔。在實踐中,許多物業公司非常為難:業主擅自破壞公共財產,物業只能勸阻不能採取強制措施。物業公司在法律上是受人之託,代人「管」財。
簡單說來,物業公司是商業服務提供者,不是行政管理者。沒有法定的強制執行權,也沒有政府的授權,不能對擅自拆建違法行為採取強制措施。許多物業從業人員在咨詢法律專業人員時,總有一種無奈之感,好像自己非常想把事情制止住,但是認為「沒有這個權力」或「權力不夠大」。
物業管理方需要摒棄這種「包辦」的心態,因為任何「權力」都是與「責任」相對應的。物業公司只要盡到勸阻的義務,只要沒有懈怠履行物業管理職能,物業公司對綠籬被破壞不承擔賠償責任。該賠償責任由破壞人去承擔。
Ⅳ 起訴侵犯小區業主公共綠地的起訴怎樣寫
不合法。 《物權法》規定:「小區公共綠地屬於小區全體業主共有,嚴禁任何單位及個人破壞、圈佔綠地」。少數業主私自把小區綠地圈起來,很明顯侵犯了其他業主的權益。對於小區綠地被「私自圈佔」,《物權法》明確了綠地的歸屬權,小區綠地不屬於業主個人或物業公司,而是歸小區所有業主共同所有
Ⅳ 城市居住區綠地有哪些類型
綠地是城市綠地的簡稱。城市規劃術語標准中指出,城市綠地是指城市專門用以改善生態,保護環境,為居民提供遊憩場地和美化景觀的綠化用地。
主要包括公共綠地、宅旁綠地、道路綠地。
1、公共綠地
公共綠地是滿足規定的日照要求、適合於安排遊憩活動設施的、供居民共享的遊憩綠地,應包括居住區公園、小游園和組團綠地及其它塊狀帶狀綠地等。
2、宅旁綠地
宅旁綠地屬於居住建築用地的一部分,是居住區綠地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在居住小區用地平衡表中,只反應公共綠地的面積與百分比,宅旁綠地面積不計入公共綠地指標,而宅旁綠化面積比公共綠地面積指標大2—3倍,人均綠地可達4~6m^2.宅旁綠地是住宅內部空間的延續和補充,與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3、道路綠地
道路綠地是指在道路用地范圍內,用作栽培植物和造園布景的地面。
位於路基邊坡、取土坑、中央分隔帶、分車帶、防護帶以及廣場、人行道等處。用以凈化空氣、美化環境、調節氣候、防噪、防雪、防火以及遮陽、防眩、誘導駕駛人員視線等。形式有行道樹、林蔭道、綠籬、花叢和條形草地。
城市綠地的功能
1、改善城市小氣候
小氣候,也稱微氣候,是指由於下墊面的某些構造特徵所引起的近地面大氣中和上層土壤中的小范圍氣候。
2、減低噪音
城市中的汽車、火車、船舶和飛機所產生的雜訊;工業生產、工程建設過程中的雜訊;以及社會活動和日常生活中帶來的雜訊對身體健康危害很大。
3、防災避難
在地震區域的城市,為防止災害,城市綠地能有效地成為防災避難場所。樹木綠地具有防火及阻擋火災蔓延的作用。不同樹種具有不同的耐火性,針葉樹種比闊葉樹種耐火性要弱。闊葉樹的樹葉自然臨界溫度達至455℃,有著較強的耐火能力。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城市綠地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城市綠地分類標准
Ⅵ 小區公共綠地被侵佔,個人業主可以起訴違法業主么
小區來的公共綠地屬於業主自共有,業主或它人不得隨意改變共有部分的設施和結構,不得侵佔共有部分。如果某一業主在未經全體業主共同決定而佔有改變公共綠地原狀,其行為實際上侵害了其他業主對公共綠地的管理、使用權。
單個業主到底能不能對其他業主的侵佔公共綠地行為起訴?基於「有權利即有救濟」的法理原則,既然公共綠地是由全體業主共同享有的,那麼侵佔小區公共綠地,就等於是侵害了小區全體業主的合法權益,任何業主都有權起訴。
Ⅶ 關於破壞綠化帶的法律條文
關於破壞綠化帶的法律條文如下:
根據《城市綠化條例》(國務院令第100號)
第十八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得擅自改變城市綠化規劃用地性質或者破壞綠化規劃用地的地形、地貌、水體和植被。
第十九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得擅自佔用城市綠化用地;佔用的城市綠化用地,應當限期歸還。
因建設或者其他特殊需要臨時佔用城市綠化用地,須經城市人民政府城市綠化行政主管部門同意,並按照有關規定辦理臨時用地手續。
第二十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得損壞城市樹木花草和綠化設施。
砍伐城市樹木,必須經城市人民政府城市綠化行政主管部門批准,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補植樹木或者採取其他補救措施。
(7)小區綠地侵權類型擴展閱讀:
根據《城市綠化條例》
第二十六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城市人民政府城市綠化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授權的單位責令停止侵害,可以並處罰款;造成損失的,應當負賠償責任;應當給予治安管理處罰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有關規定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損壞城市樹木花草的;
(二)擅自砍伐城市樹木的;
(三)砍伐、擅自遷移古樹名木或者因養護不善致使古樹名木受到損傷或者死亡的;
(四)損壞城市綠化設施的。
第二十七條 未經同意擅自佔用城市綠化用地的,由城市人民政府城市綠化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退還、恢復原狀,可以並處罰款;造成損失的,應當負賠償責任。
Ⅷ 業主侵佔公共綠地合法嗎
屬於違法行為,可以通過業主委員會或者物業管理公司要求停止侵權
Ⅸ 侵佔公共綠地屬物業職權范圍嗎小區出現侵佔公共綠地的行為,物業應
違法業主「圈佔」小區公共綠地是一種侵權行為。物業服務企業作為業主委員會聘用的服務管理企業,應該對毀壞或侵佔小區公共綠地盡到勸阻義務,只要沒有懈怠履行物業管理職能,物業企業對綠地被破壞不承擔賠償責任,該賠償責任應由破壞人去承擔。佔用公共綠地屬於毀綠行為,也屬於侵佔公共區域前者可以上報綠化部門或者市容市政,後者可以上報房管部門處理。但建議之前先通過業主大會、居委會和街道進行調解。
Ⅹ 侵佔公共綠地有哪些相關法規可以制約
1、《物權法》,公共綠地屬於業主的,業委會代表業主到法院起訴他,要求排除妨礙,恢復原狀
2、市容管理條例,舉報城管來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