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的侵權主要分為四種類型:
第一種是商標侵權,這種侵權行為是我們最不願意看到的,因為這是最明目張膽的一類侵權行為,在1998年以前這種侵權事件發生得比較多,最近幾年隨著大多數企業知識產權意識的提高已經逐漸減少了。
但企業仍然要注意商標使用過程中的地域和時間問題。一些商標的使用是有地區限制的,比如某種產品的商標可以在美國使用,但在義大利卻不行,因為在某一地區使用一種商標需要商標所有者的授權。另外還有商標的期限規定,一種商標的規定期限可能是10年或20年,超過這個期限仍然使用的就有可能被訴侵權。比如在2001年德國家電展時,中國國內的一家企業南昌齊洛瓦公司就遇到了這個問題。由於南昌齊洛瓦公司使用的商標超過義大利齊洛瓦公司授權的期限,被起訴侵權,該公司在此次展覽上精心布置的展品在開展之前全部被當地警察沒收,損失相當慘重。
第二種是侵權行為是抄襲別人的外型、結構、原理等。這種侵權行為是近年來發生最多的,佔到整個侵權案件的80%。
第三類侵權是商品的顏色、包裝及卡具涉嫌侵權。說到商品的顏色,可能有人會有疑惑,難道顏色也能構成侵權,但事實上確實存在這樣的事情。有些外商很狡猾,他可能會在某一地區注冊商品的顏色,其他廠商的商品進入該地區就不能使用這種顏色。例如在美國的伊利諾伊斯州,出口到該地區的扳手就不能使用紅顏色。還有的廠家仿造他人的包裝、樣本也會引起知識產權糾紛。另外還有一種最容易被忽略的侵權行為是展覽商品的卡具侵權。所謂卡具就是固定參展商品的一種附件,參展企業如不注意也會構成侵權,因為在展覽期間,所有的產品都具有商業行為。
第四類是樣本侵權。在歷次的展覽中,樣本侵權發生得還是比較多的,佔到20%。在今年義大利米蘭衛浴展時就發生了這樣的事情。中國展團中有一家公司,其參展商品並沒有涉嫌侵權,但他們在展位上張貼的圖片中有一個污水處理泵被義大利的一家廠商指控侵權,結果該公司的所有參展商品及樣本圖片都被抄走。2000年德國科隆五金展期間,參展中國企業與當地警察發生嚴重沖突,起因就源於一家中國企業的樣本圖片侵權。因此,在參加出境展覽時,參展企業不僅要注意審查參展商品,還要注意展出的圖片和樣本。
㈡ 外包裝相似,但我的都有申請專利算侵權嗎
你代理一個產品,你索要了知識產權證明,作為一個經銷商,你盡到了對於版知識產權關注的義務。
另外一個廠權家的包裝,你覺得看起來跟你代理的這個產品的包裝類似,說不定是這兩個廠家之間相互模仿呢。
如果這個廠家發現包裝類似的情況,覺得侵犯了他的知識產權,他是可以起訴的,可以起訴產品生產廠家,也可以起訴經銷商。
起訴的最終結果,應該是工商先查你的銷售的貨品,扣留你的貨品,然後廠家之間互相協商相關事情。
跟你有關系,有的關系只是你經銷的貨品被扣,影響你的正常經營。如果最終確認侵權的話,賠償的問題跟你沒有關系,不會牽扯到你賠償的。
㈢ 外包裝侵權問題 法律問題
外國抄優先權是指申請人自發襲明或者實用新型在外國第一次提出專利申請之日起12個月內,或者自外觀設計在外國第一次提出專利申請之日起6個月內,又在中國就相同主題提出專利申請的,依照該外國同中國簽訂的協議或者共同參加的國際條約,或者依照相互承認優先權的原則,可以享有優先權,即以其在外國第一次提出申請之日為申請日。其原則同樣適應於我國申請人向外國提出專利申請。
這種情況下你就算是侵權
㈣ 破壞了原有產品包裝是否是商標侵權
商標的功能與權利用盡原則
實際上,商品分包裝行為是否構成對商標侵權,主要源自兩個方面的邏輯判斷:其一,是否構成對商標功能的損害,若構成則侵權;其二,是否符合商標權用盡原則,若符合則不侵權。這一正一反的邏輯判斷其實是同一事物相互依存的兩個方面,共同取決於注冊商標專用權的權利本質。
根據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第十五條規定,能夠將一家企業的商品或服務同另一家企業的商品或服務區別開來的任何標志或者標志的任何組合,都可以組成商標。注冊商標專用權作為一種以符號形式為載體的標識性財產權,天然地受到符號本身的限制,其獨占使用的並不是針對商業標識進行全面利用行為的權利,而是僅限於商標性使用的行為,是必然在獲得權利之時就受到限制的知識產權。進一步而言,符號的本質決定了商標識別來源的基礎功能,即建立特定商標與特定商品的固定聯系,從而保證消費者能夠避免混淆並能接受到准確的商品來源信息;另一方面,符號的本質也決定了對符號非商標性使用的必然合理性,以及當符號在識別商品時不能控制商品所有權的權利用盡原則,限定了注冊商標專用權的保護范圍。
商品分包裝中商標侵權的判斷
各國商標立法中明確予以保護的商標功能就是商標的來源識別功能,即以是否破壞了區別商品來源的功能來判斷是否構成商標侵權,這是由商標符號本質所決定的商標權獲得保護的起點。但商標與商品之間正確的指向關系只是商標作為符號形式的作用結果,商標的根本目的在於裝載和傳達其經過使用而被賦予的符號信息即商譽,具體體現為商品的特定品質、對消費者的吸引力甚或美好理念的表徵,這是商標作為財產權的核心所在,也是商標權作為一種創造性成果權利的關鍵。現實商業生活中,不正當競爭者對注冊商標專用權的侵犯,就是通過讓消費者產生混淆的方式不當利用他人商標所承載的商譽,造成混淆是商標侵權的外在表現,商譽才是被侵犯的實質內容。因此,商標除具有來源識別功能外,還有品質保證、廣告、文化等衍生功能。然而,從商標的本質出發,所謂的衍生功能只不過是來源識別功能內涵的商譽,並非獨立的商標功能。所以,從保護商譽的角度出發,商標侵權的判斷標准就只能且始終是消費者產生混淆的可能性。
在「不二家」案中,餘杭區人民法院以分包裝商品的外包裝雖未產生混淆,但破壞了商品的質保功能為由判定侵權成立。在事實查明中,法院對分包裝與權利人包裝存在何種差別,以及是否會導致商品品質的影響並未進行詳細地分析與說明。如果被告分包裝糖果時遺漏了對糖果生產日期的標注,會讓消費者懷疑是否為三無產品,則構成典型的商品來源混淆;如果沒有明示為非廠家的分包裝行為導致了糖果品質的明顯下降,會使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產生售後混淆,均會構成對「不二家」注冊商標專用權的侵犯。對商品信譽的侵害並不必然構成商標侵權,因為商品信譽的獲得可能不僅僅是商標使用的賦予,也有可能來自商品的特有名稱、包裝、裝潢。
商品分包裝的行為界限
由符號的本質所決定,商標在發揮識別商品來源的功能時並不能控制商品的所有權,商品在首次銷售後,附著在商品上的商標權利人的權利就告罄,商標權利人不能再以注冊商標專用權來妨礙商品的自由流通,這即是商標權用盡原則。一般來說,各國家或地區均承認注冊商標專用權在一國或地區范圍內的用盡。英國商標法明確規定,只要商標所有人或者該所有人發出的許可證的注冊使用人曾經同意過在某種投放市場的商品上使用他的商標,那麼無論帶有這種商標的商品怎樣分銷、轉銷,該商標及許可持證人均無權控制。
可以看出,商標權用盡原則適用的前提:一是附著商標標識的產品經合法渠道投入市場,要麼是商標權人自己提供的商品,要麼是經商標權利人同意進入流通領域的商品;二是分包裝出於善意,形式符合合理的商業活動需要;三是滿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沒有誤導消費者對商品來源產生混淆,沒有不當利用他人的商譽破壞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即便對容易造成品質影響的商品進行分包裝時,只要在分包裝商品上對消費者明確了分包裝的詳細信息,如分包裝時間、被分包裝商品的信息、分包裝可能造成的不良影響及分包裝人與商標權利人沒有關聯等,依然可以在分包裝上標明原商品的商標,只要分包裝沒有因信息的缺失造成混淆的可能,就是一種合法的分包裝轉售行為。
㈤ 知識產權的侵權有哪些種類
知識產權的侵權主要分為四種類型:
第一種是商標侵權,這種侵權行為是我們最不願意看到的,因為這是最明目張膽的一類侵權行為,在1998年以前這種侵權事件發生得比較多,最近幾年隨著大多數企業知識產權意識的提高已經逐漸減少了。
第二種是侵權行為是抄襲別人的外型、結構、原理等。這種侵權行為是近年來發生最多的,佔到整個侵權案件的80%。
第三類侵權是商品的顏色、包裝及卡具涉嫌侵權。說到商品的顏色,可能有人會有疑惑,難道顏色也能構成侵權,但事實上確實存在這樣的事情。有些外商很狡猾,他可能會在某一地區注冊商品的顏色,其他廠商的商品進入該地區就不能使用這種顏色。
第四類是樣本侵權。在歷次的展覽中,樣本侵權發生得還是比較多的,佔到20%。在今年義大利米蘭衛浴展時就發生了這樣的事情。中國展團中有一家公司,其參展商品並沒有涉嫌侵權,但他們在展位上張貼的圖片中有一個污水處理泵被義大利的一家廠商指控侵權,結果該公司的所有參展商品及樣本圖片都被抄走。
(5)產品包裝侵權第幾類擴展閱讀
主要范圍:
著作權和鄰接權。著作權,又稱版權,是指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的作者及其相關主體依法對作品所享有的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鄰接權在著作權法中被稱為「與著作權有關的權益」。
專利權,即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依法對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在一定期限內享有的獨占實施權。
商標權,即商標注冊人或權利繼受人在法定期限內對注冊商標依法享有的各種權利。
商業秘密權,即民事主體對屬於商業秘密的技術信息或經營信息依法享有的專有權利。
植物新品種權,即完成育種的單位或個人對其授權的品種依法享有的排他使用權。
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權,即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依法對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享有的專有權。
商號權,即商事主體對商號在一定地域范圍內依法享有的獨占使用權。
㈥ 產品外包裝相似屬於商標侵權嗎
您好,如果您已經申請商標注冊登記,經批准擁有自己的商標所有權不會侵權,否則很可能被追究侵權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十一條 經營者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璜,或者使用與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稱、包裝、裝璜,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購買者誤認為是該知名商品的,監督檢查部門應當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可以根據情節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吊銷營業執照;銷售偽劣商品,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第五十七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均屬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
(一)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的;
(二)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近似的商標,或者在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容易導致混淆的;
(三)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
(四)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的;
(五)未經商標注冊人同意,更換其注冊商標並將該更換商標的商品又投入市場的;
(六)故意為侵犯他人商標專用權行為提供便利條件,幫助他人實施侵犯商標專用權行為的;
(七)給他人的注冊商標專用權造成其他損害的。
㈦ 對方申請了外觀專利,我公司有一種產品,外觀跟他們的相似,請問這種算是侵權么包裝侵權是怎樣界定的
這要看具體情況。比如說你們的這個產品的外觀早在對方申請專利前就已經進入實施階段,已將使用了,並且是你們獨立設計研發的或者是以其他合法方式獲得的,比如說對方自己提前公開了設計技術之類的,只要不是不合法的獲取就行,在這種情況下,你們仍然可以繼續使用這種外觀設計,無須經過專利權人同意也無須支付報酬,但是你們的使用不得超過原有范圍,比如說不得擴大使用這種外觀設計,不能擴大產量之類的。但是如果你們這種產品外觀的獲得是通過侵權的方式的,那肯定不行。
另外你說的這個相似的具體情況是什麼?一模一樣?創新功能一樣?這和認定也有一定的聯系,外觀設計的專利性不是很強,比不上發明一類的,偶爾相似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吧。還有,那個什麼包裝是不能獲得專利的,比如說是方便麵包裝袋之類的是不在專利權范圍之內的,那個包裝侵權我沒怎麼明白……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如果那個外觀設計是你們先完成並實施的,產品已經上市並公開,或者之前已經有這樣的設計公開過,即使對方告你們侵權,你們也可以要求宣告專利無效,不用太擔心。外觀專業的審查標准很低的,一般形式審查一下就完了,很有可能對方的專利權根本就無效。
你們可以就具體情況咨詢下律師。
㈧ 包裝相似度多少算侵權
是否構成對外觀設計專利的侵權,認定標準是看被控侵權產品的外觀設計與已申請的專利外版觀設計是權否相同或者相近似。這里講的相同或者相近似,應當主要指在視覺上、美感上的相同或者相近似。產品的外觀設計與被控侵權產品的外觀設計是否構成相同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