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張裕解百納的商標之爭
2001年5月,煙台張裕集團有限公司向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提出「解百納」商標的注冊申請。經商標局初步審定通過後予以公告,在法定異議期內無人提出異議,商標局於2002年4月予以核准注冊,商標注冊證號為第1748888號,指定保護商品包括葡萄酒、白蘭地、燒酒等,專用期限至2012年4月。
此舉引起了中糧長城等葡萄酒廠家的反對。2002年7月10日,商標局作出商標檔撤(2002)187號《關於撤銷第1748888號「解百納」注冊商標的決定》,認為「解百納」是紅葡萄酒的原料品種的名稱,對該注冊商標予以撤銷。與此同時,長城、威龍、王朝等幾家葡萄酒生產企業也以「解百納」是葡萄酒的通用名稱,是釀造葡萄酒的主要原料為由聯合向商標評審委員會提交撤銷注冊申請,要求撤銷「解百納」商標。
針對商標局作出的撤銷決定,張裕公司向商標評審委員會提出復審請求,與此同時,長城等公司提出的爭議申請也在評審委員會審理之中。2008年5月26日,商標評審委員會在經過反復論證與多輪評審之後,分別作出了撤銷商標局第187號決定的商評字(2008)第05143號決定和駁回了長城等單位的撤銷請求商評字(2008)第05115號商標爭議裁定書,維持張裕公司在第33類酒(飲料)等商品上注冊的第1748888號「解百納」商標注冊。其中的第05143號決定已經發生法律效力。「解百納」商標仍屬有效注冊商標。
由於不服商標評審委員會的裁定,2008年6月,中糧酒業公司、威龍公司(該公司在案件審理過程中撤回了起訴)、王朝公司、長城公司向北京一中院提出行政訴訟。2008年10月,法院兩次公開開庭審理了此案,並經過1年多後,於日前作出了一審判決。
1、 「解百納」是否為通用名稱
顯然,雙方矛盾的焦點都集中在解百納的品牌和品種之爭。
根據我國商標法的規定,通用名稱是指國家標准、行業標准所規范的或者約定俗成的商品名稱。
第一,「解百納」為張裕20世紀30年代獨創商標名,不是「cabernet」的翻譯。更何況,法文單詞「cabernet」存在多種翻譯,如「加本力」、「加本納特」、「卡貝奈特」等,「解百納」與「cabernet」二者未形成固定的對應關系。
第二,在國內國際所有頒發的葡萄品種相關標准中,都沒有「解百納」與「cabernet」是葡萄品種、品系的說法。
第三,在國際葡萄葡萄酒組織(OIV)法規與葡萄酒國家標准中,干紅葡萄酒、甜白葡萄酒等都是葡萄酒的通用名稱,並沒有任何一種葡萄酒分類為「解百納型葡萄酒」。
2、權威部門專家意見
中國農學會葡萄分會就這一爭議給出了同樣的結論。他們認為:「在中國已經公布的近千餘個葡萄品種名錄中,沒有解百納這個品種,在全國葡萄學術界和生產上也一直沒有應用過解百納這個品種名稱。」「關於品系問題,在所有中外釀酒葡萄品種營養系中,從未出現過解百納營養系或品系的名稱。」
「與國際葡萄.葡萄酒組織(OIV)法規規定一致的GB15037-2006葡萄酒國家標準的規定:葡萄酒的名稱按色澤分類,分為白葡萄酒、桃紅葡萄酒、紅葡萄酒;按含糖量分類,分為干型、半干型、半甜型和甜型。因此,干紅葡萄酒、甜白葡萄酒等都是葡萄酒的通用名稱,並沒有任何一種葡萄酒分類為『解百納葡萄酒』,所以『解百納』不是產品通用名稱,」中國釀酒工業協會肯定地向記者表示,「將『解百納』定義為通用名稱是不符合國際通行的規范和准則的。」
法律專家認為:「最高法院四、五年前有一個判決,提出了如何區分特有名稱或者通用名稱的問題。特有名稱是指不為相關商品所通用,具有顯著區別性特徵,並且通過在商品上的使用使消費者能夠將該商品與其他經營者的同類商品相區別的商品名稱。張裕解百納由於長期的歷史原因,建國後它雖然沒有獲得商標注冊,一直是以這樣一種狀態使用。張裕解百納這種使用具有區別性的顯著特徵,能夠跟其他經營同類商品相區別,已經具備了商標的屬性,不屬於通用名稱。」
中國園藝學會葡萄與葡萄酒分會:「解百納」不是葡萄品種的名稱。根據我國農作物與園藝界所命名的葡萄品種名稱與認可的標准,沒有一個葡萄品種的名稱叫「解百納」。其次,「解百納」不是葡萄品系(或品種系列)的統稱。在我國,赤霞珠、品麗珠和蛇龍珠是三個完全獨立的葡萄品種。所以,「解百納」不符合葡萄品系的概念,將上述三個品種歸為一個品系是不正確的。
中國釀酒工業協會秘書長王琦認為,「解百納」70年走過這么一個歷程,如果徹底否定張裕對解百納所做的努力,不僅是對一個企業的傷害,對中國葡萄酒行業損失更大。」王琦還認為,鼓勵創新,保護創新,尊重單個企業品牌,就是在保護中國的葡萄酒產業。
北京萬慧達律師事務所資深律師黃義彪認為,既然「解百納」不是葡萄品種和品系,就不能作為葡萄原料的通用名稱使用。
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副主任馮曉青認為,社會公共利益與個體利益是一種相對應的關系,社會公共利益是不特定多數人可共同享有的利益,是一種公共資源,二者應該實現平衡保護:不能以公共利益名義損害個體利益。
國家工商總局中華商標協會專家委員會主任,北京市知識產權研究會副會長董葆霖認為,「解百納」糾紛如果持續下去,處理不當,損害的將不僅僅是張裕公司一個企業的商標權益。如果「解百納」被通用名稱化,外國葡萄酒廠家也都可以使用,這樣我國企業好不容易培育起來的一個民族品牌將消失,進而影響到我國民族品牌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3、解百納誤會來源
究其根源,可以一直追溯到1956年。
新中國成立後,張裕實際擔負了全國葡萄酒培訓基地的重任。當時,根據國家輕工部指示,張裕公司負責承辦葡萄酒釀酒大學,面向全國為國家培養釀造葡萄酒的專業人才,並將張裕公司作為教學基地。
為便於講課和現場教學,教員和技術工人在車間現場習慣地把赤霞珠、品麗珠和蛇龍珠等葡萄品種釀造的原酒,稱為生產「解百納」的酒。因此,導致部分學員誤認為上述葡萄品種就稱為「解百納」,這就給後來關於解百納的錯誤說法留下了隱患。
據介紹,從30年代一直到80年代,國家的各種書刊著作上都沒有出現「解百納」是一種品種的說法。直到80年代之後,部分書刊才出現這種說法,將赤霞珠稱為解百納,品麗珠稱為解百難、卡門耐特,這是因為當時國內關於葡萄酒的資料不多,而且翻譯上有所偏差,這在某種程度上就誤導了一些作者。因此,後來關於解百納的種種說法十分混亂,以至於解百納之爭才有隙可乘。
4、 解百納之爭的本質
70多年來,張裕公司始終將『解百納』作為一個品牌和一個注冊商標在使用,有著不可否認的連續性。『解百納』商標的生命力在中國民族工業商標史上也是少有的幾個之一。其他少數企業抄襲和仿造張裕『解百納』干紅葡萄酒的產品生產時間也都是在90年代末期,不能因為少數企業近幾年抄襲仿照使用『解百納』就認定其是葡萄品種或品系或商品的通用名稱,而否定一個具有70年生命力的商標。
然而,解百納之爭恐怕已經不再局限於商標注冊之爭!在更大意義上,這種爭論的實質就是消費者的根本利益是否能得到保證。
「其實,損失最慘重的莫過於消費者!」一位行業專家一針見血指出,「30多個解百納一擁而上,從10多元到80多元眼花繚亂,消費者將無法分辨其真偽。」
一位業內資深人士卻認為,如果張裕注冊解百納成功,對葡萄酒行業將是沉重打擊!
如此看來,消費者利益和行業利益似乎就是爭論的焦點所在!
然而,一位行業專家的看法卻大相徑庭,他認為,實質上,真正利益受損的只是行業中某些假冒解百納干紅的小群體利益,他們並不能代表整個行業的利益。而從長遠來看,行業利益應該是和消費者利益殊途同歸的。
實際上,張裕解百納之所以擁有悠久的歷史和強大的市場以及各種各樣的殊榮,皆出於它是消費者心目中真正的解百納形象。
5、張裕解百納商標案進程一覽
2001年5月,張裕向商評委申請解百納商標注冊;2002年4月國家商標局下發注冊證書,但遭到業內企業的聯合反對,時隔3個月,國家商標局即撤銷了該注冊商標。張裕表示不服,從此該案進入了漫長的行政復審。
2008年6月,商評委裁定解百納不屬於行業共用的葡萄品種或產品通用名稱,而是歸張裕集團所有的葡萄酒商標。
同月,長城、威龍、王朝等十幾家葡萄酒生產企業群起反對。他們認為,解百納是葡萄酒的通用名稱,是釀造葡萄酒的主要原料,是行業的公共資源,任何企業都無權私自佔有,隨後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聯合提起訴訟。
2009年12月30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對該案作出了一審判決。法院認為,由於原告和第三人在訴訟程序中提交了大量有可能影響案件實體裁決結果的證據,如果不予以考慮,不利於雙方當事人合法權益的保障,尤其是有可能因此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因此,判決撤銷被告商標評審委員會第05115號裁定,在考慮當事人提交的新證據的基礎上,重新作出裁定。
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副主任馮曉青在接受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審判決只是要求商標評審委員會重新裁定「中糧長城提出的商標爭議請求」,並非直接判定商標爭議雙方誰輸誰贏,該案的法律程序尚未走完,「解百納」商標注冊的法律效力不會因此發生任何改變。
Ⅱ 解百納之爭是怎麼引起的
究其根源,可以一直追朔到1956年。
新中國成立後,張裕實際擔負了全國葡萄酒培訓基地的重任。當時,根據國家輕工部指示,張裕公司負責承辦葡萄酒釀酒大學,面向全國為國家培養釀造葡萄酒的專業人才,並將張裕公司作為教學基地。
為便於講課和現場教學,教員和技術工人在車間現場習慣地把赤霞珠、品麗珠和蛇龍珠等葡萄品種釀造的原酒,稱為生產「解百納」的酒。因此,導致部分學員誤認為上述葡萄品種就稱為「解百納」,這就給後來關於解百納的錯誤說法留下了隱患。
據介紹,從30年代一直到80年代,國家的各種書刊著作上都沒有出現「解百納」是一種品種的說法。直到80年代之後,部分書刊才出現這種說法,將赤霞珠稱為解百納,品麗珠稱為解百難、卡門耐特,這是因為當時國內關於葡萄酒的資料不多,而且翻譯上有所偏差,這在某種程度上就誤導了一些作者。因此,後來關於解百納的種種說法十分混亂,以至於解百納之爭才有隙可乘。
Ⅲ 張裕解百納中的解百納指的是什麼
張裕在央視投入近2000萬元用於推廣「解百納」干紅葡萄酒,欲造成「解百納」歸屬的既成事實這是聰明的選擇,還是一個冒失的決定呢?
在前不久落幕的中央電視台2004年廣告招標大會上,張裕集團以1950萬元投入成為葡萄酒行業惟一成功中標者,買下央視黃金檔15秒廣告。張裕集團副總經理孫健對此舉坦承,這1950萬元的廣告,將全部用於張裕高端品牌「解百納」的市場推廣上。
張裕此舉,讓很多人出乎意料。因為此時,「解百納」正處在一場極為凶險的品牌泛化危機風暴之中。
糾紛起自解百納商標歸屬
這場糾紛的起源,幾乎可以追溯到2002年初。當年2月,張裕向國家商標局申請注冊「解百納」商標成功,4月拿到證書。
在張裕「解百納」商標注冊成功後一個月,長城、王朝等企業聯名反對,並上書國家工商總局申請取消張裕的注冊,原因是「張裕不能私自擁有解百納,因為解百納應該是紅葡萄品種的中文名稱,而不是商標專用名稱。」
一場中國葡萄酒行業規模最大、歷時最長、捲入重量級企業最多、言辭最激烈的第一商標糾紛案由此拉開序幕。決定這場糾紛的勝敗的關鍵因素,就在於對「解百納」的身份認定。
張裕:解百納是我的
根據張裕的說法,「解百納」是其親手養大的一隻金母雞。1931年,當時兼任張裕經理的中國銀行行長徐望之先生,取「攜海納百川」之意,將這種高檔葡萄酒命名為「解百納干紅」。張裕公司早於1936年9月15日經當時的「中華民國實業部商標局」批准,正式注冊了「解百納」商標,並取得了注冊證書。1959年,張裕又向當時的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請注冊「解百納」商標,並准予備案。新《商標法》頒布後的1985年和1992年,張裕公司又分別將「解百納」商標向國家商標局申請注冊。「解百納」商標應歸其名下。在我國從沒有一個葡萄酒品種稱為「解百納」,也沒有一個或幾個釀造紅葡萄酒的葡萄品種系列稱為「解百納」。
同行:別想獨占解百納
而同行的另幾大巨頭卻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解百納」系法文「Cabernet」的譯文,是行業已經通行的「解百納」品系的稱謂;1980年出版的有關葡萄酒的書籍中,有將赤霞珠稱為「解百納」、品麗珠稱為「解百難」、「卡門耐特」的說法。解百納干紅實際上已成為中國中高端葡萄酒的代名詞。如果張裕注冊了「解百納」商標,對於整個葡萄酒行業是一個打擊。言下之意,解百納是公共財產,任何人不得私占。
幾乎所有和酒相關的企業和機構都捲入到這一場紛爭中。或支持,或反對,葡萄酒市場整整喧鬧了兩年。2003年11月,這場紛爭進入到司法仲裁階段。
就在這種敏感的時刻,張裕卻宣布以近2000萬高價買下中央電視台的部分黃金時段的廣告,並且全部用於高端品牌「解百納」的品牌推廣。
低檔解百納瓦解張裕防線
就在張裕孤注一擲豪賭「解百納」的同時,另一場危機卻悄悄向張裕襲來。
在幾大業界巨頭為了「解百納」歸屬而吵得不可開交之時,大量的冠之以「解百納」的葡萄酒,悄悄登上了市場,生產廠家達到30多個,而且最低價位只有10元一瓶,遠遠低於張裕「解百納」干紅六七十元一瓶的售價。
這種魚龍混雜、泥沙俱下的市場無序競爭局面對「解百納」保持中高檔葡萄酒品牌構成極大威脅。用營銷界的專業術語來說,就是「品牌泛化危機」。即當某一類產品在市場上取得出色的業績時,其原創品牌往往容易成為其他同行仿效的對象,原創品牌有被指代為這類產品通稱的危險。
被泛化後的「解百納」至少有以下幾個危險:一是從中高檔貨下滑至低檔,從而失去對抗外國品牌的能力;二是市場的壓力迫使張裕放棄「解百納」這個牌子;張裕好不容易做起來的解百納市場,因為同時出現30種解百納令消費者失去辨別能力,而最終失去市場信任,市場份額大幅萎縮。
Ⅳ 「張裕解百納干紅葡萄酒」中解百納是什麼意思
張裕在央視投入近2000萬元用於推廣「解百納」干紅葡萄酒,欲造成「解百納」歸屬的既成事實這是聰明的選擇,還是一個冒失的決定呢?
在前不久落幕的中央電視台2004年廣告招標大會上,張裕集團以1950萬元投入成為葡萄酒行業惟一成功中標者,買下央視黃金檔15秒廣告。張裕集團副總經理孫健對此舉坦承,這1950萬元的廣告,將全部用於張裕高端品牌「解百納」的市場推廣上。
張裕此舉,讓很多人出乎意料。因為此時,「解百納」正處在一場極為凶險的品牌泛化危機風暴之中。
糾紛起自解百納商標歸屬
這場糾紛的起源,幾乎可以追溯到2002年初。當年2月,張裕向國家商標局申請注冊「解百納」商標成功,4月拿到證書。
在張裕「解百納」商標注冊成功後一個月,長城、王朝等企業聯名反對,並上書國家工商總局申請取消張裕的注冊,原因是「張裕不能私自擁有解百納,因為解百納應該是紅葡萄品種的中文名稱,而不是商標專用名稱。」
一場中國葡萄酒行業規模最大、歷時最長、捲入重量級企業最多、言辭最激烈的第一商標糾紛案由此拉開序幕。決定這場糾紛的勝敗的關鍵因素,就在於對「解百納」的身份認定。
張裕:解百納是我的
根據張裕的說法,「解百納」是其親手養大的一隻金母雞。1931年,當時兼任張裕經理的中國銀行行長徐望之先生,取「攜海納百川」之意,將這種高檔葡萄酒命名為「解百納干紅」。張裕公司早於1936年9月15日經當時的「中華民國實業部商標局」批准,正式注冊了「解百納」商標,並取得了注冊證書。1959年,張裕又向當時的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請注冊「解百納」商標,並准予備案。新《商標法》頒布後的1985年和1992年,張裕公司又分別將「解百納」商標向國家商標局申請注冊。「解百納」商標應歸其名下。在我國從沒有一個葡萄酒品種稱為「解百納」,也沒有一個或幾個釀造紅葡萄酒的葡萄品種系列稱為「解百納」。
同行:別想獨占解百納
而同行的另幾大巨頭卻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解百納」系法文「Cabernet」的譯文,是行業已經通行的「解百納」品系的稱謂;1980年出版的有關葡萄酒的書籍中,有將赤霞珠稱為「解百納」、品麗珠稱為「解百難」、「卡門耐特」的說法。解百納干紅實際上已成為中國中高端葡萄酒的代名詞。如果張裕注冊了「解百納」商標,對於整個葡萄酒行業是一個打擊。言下之意,解百納是公共財產,任何人不得私占。
幾乎所有和酒相關的企業和機構都捲入到這一場紛爭中。或支持,或反對,葡萄酒市場整整喧鬧了兩年。2003年11月,這場紛爭進入到司法仲裁階段。
就在這種敏感的時刻,張裕卻宣布以近2000萬高價買下中央電視台的部分黃金時段的廣告,並且全部用於高端品牌「解百納」的品牌推廣。
低檔解百納瓦解張裕防線
就在張裕孤注一擲豪賭「解百納」的同時,另一場危機卻悄悄向張裕襲來。
在幾大業界巨頭為了「解百納」歸屬而吵得不可開交之時,大量的冠之以「解百納」的葡萄酒,悄悄登上了市場,生產廠家達到30多個,而且最低價位只有10元一瓶,遠遠低於張裕「解百納」干紅六七十元一瓶的售價。
這種魚龍混雜、泥沙俱下的市場無序競爭局面對「解百納」保持中高檔葡萄酒品牌構成極大威脅。用營銷界的專業術語來說,就是「品牌泛化危機」。即當某一類產品在市場上取得出色的業績時,其原創品牌往往容易成為其他同行仿效的對象,原創品牌有被指代為這類產品通稱的危險。
被泛化後的「解百納」至少有以下幾個危險:一是從中高檔貨下滑至低檔,從而失去對抗外國品牌的能力;二是市場的壓力迫使張裕放棄「解百納」這個牌子;張裕好不容易做起來的解百納市場,因為同時出現30種解百納令消費者失去辨別能力,而最終失去市場信任,市場份額大幅萎縮。
參考資料:http://brand.icxo.com/htmlnews/2004/02/24/88071.htm
Ⅳ 對於」解百納」爭奪戰
「中國葡萄酒業的發展就像一部連續劇,只不過最近的劇情跌宕起伏。」在前天張裕舉行的媒體懇談會上,主持人用這樣的話開場。一個企業與一個行業的對峙正在葡萄酒行業上演,而葡萄酒行業存在的內憂外患也在這場對峙中顯露無遺。
事件回放
「解百納」之爭在上周進入白熱化。一個月前,持續6年的「中國葡萄酒業知識產權第一案」終於有了結果,「解百納」商標被判歸張裕。裁決下達後,長城等12家企業結成聯盟再次上訴。一段時間以來,對陣雙方頻繁過招,焦點圍繞「解百納到底是品種還是品牌」展開。
這已不是張裕第一次面對同業的反對。2002年4月,工商總局商標局給張裕公司下發「解百納」商標注冊證書,遭到長城、王朝、威龍等企業的反對。2002年7月,國家商標局撤銷了該注冊商標。張裕不服,此案進入了漫長的行政復審,從而引發了持續6年之久的解百納知識產權案。
招數一:引經據典
張裕:1937年即注冊
張裕舉出了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2002年公布的《中國葡萄釀酒技術規范》,附件中列明了葡萄品種中外文對照,其中並無「解百納」或「Cabernet」品種。其更有力的一張牌是:1937年6月28日,經當時的實業部商標局批准,張裕公司正式注冊了「解百納」商標。
聯盟:法文翻譯而來
12家葡萄酒企業對張裕的說法提出了反駁。他們表示,張裕釀酒公司在1936年提交的五角星+Cabernet d est商標圖樣並無「解百納」字樣。聯盟一方堅持認為,「解百納」一詞是由法文「Cabernet」翻譯而來,為「Cabernet」這一釀酒原料的葡萄品系。
國標未規范原料品種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葡萄酒專家委員會秘書長 楊強
盡管生產企業都要遵守國家質檢總局制定的強制性葡萄酒國家標准,但國標是對葡萄酒產品的質量進行要求的,很難把原料全部包羅進去。即使有相關規定,但葡萄品種很多,不可能一一闡述。
規范缺乏導致爭論出現
我國許多葡萄品種都是從國外引進的,各種中文名稱不統一。正是由於中文名稱的不規范,才導致了「解百納」之爭。建立起完整規范的制度是避免類似事件發生的根本所在。
招數二:尋求業內支持
張裕:四家協會力挺
中國釀酒工業協會、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中國農學會葡萄分會、中國園藝學會葡萄與葡萄酒分會以及多位知識產權專家、律師分別從各自專業領域佐證了張裕的立場。
聯盟:一家難撐場面
從數量及涉及領域上看,12家企業聯盟佔了下風。他們所舉出的業內支持者只有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凸顯葡萄酒業創新隱憂中國釀酒工業協會葡萄酒分會秘書長 王祖明
本案凸顯了因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薄弱而暴露出來的創新隱患。許多企業,特別是不具備產品開發能力的小企業,更願意選擇仿冒、傍名牌等行為。長此以往,必將挫傷企業創新的積極性。根本問題是種出好葡萄
對於目前的葡萄酒企業來說,最根本的問題是把葡萄種好,從原料上加強企業和品牌的競爭力。
招數三:引導輿論
張裕:強調70年原創
從頭到尾,張裕始終強調70年裡對「解百納」花費的心血,表示這是幾代張裕人心血的結晶。此舉對公眾感情的引導起到了正面作用。
聯盟:指張裕壟斷
在12家企業發布的7·16聲明中,張裕注冊「解百納」商標被指為壟斷:「『解百納』商標注冊完全是一種獨占行業公共資源的惡意注冊行為,並將損害中國葡萄酒行業的國際聲譽。」盡管態度強硬,但支撐證據較為單薄。如此計較很愚昧國內葡萄酒業完全沒必要在這個問題上計較。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越來越多。尤其是年輕人,對洋酒的接受能力和認知能力都很強。在這樣的背景下,「解百納」反倒成了國產酒的代名詞,不再對這一主力消費人群具有吸引力。長城等企業一定要爭「解百納」商標很愚昧。
目前,在商場超市的酒類商品中,國產品牌占據絕對主導地位。洋品牌近年來在中國動作很大,雖然沒有突出成績,但一直在等待時機,這樣的爭吵勢必會給它們帶來乘虛而入的機會。
解百納之爭是兄弟鬩牆先攘外還是先安內,這是中國葡萄酒行業現在面臨的難題。如果說缺乏創新是中國葡萄酒業的內憂的話,那麼外患也接踵而至。據廣州海關最新統計顯示,2008年前兩個月,經廣東口岸進口的葡萄酒達327.2萬升,比去年同期增長42.3%。洋葡萄酒大舉入境之勢已可預見。中國市場正成為國際葡萄酒市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欣喜之餘,我們又看到另一個事實,中國葡萄酒行業中少有較高國際知名度和美譽度的品牌,品牌競爭力不強讓我們黯然神傷。據悉,幾家知名洋葡萄酒品牌也推出了「解百納」葡萄酒。且不管「解百納」最後歸屬如何,但洋葡萄酒品牌的司馬昭之心卻是顯而易見的。目前,我國葡萄酒競爭已經走向了品牌競爭。各個企業都在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在品牌建設過程中,企業應該建設自己獨有的品牌,使其他企業不能模仿,以增強在面對洋品牌入侵時的核心競爭力。兄弟鬩於牆,外御其侮。曠日持久的「解百納」之爭就是一場兄弟之間的爭斗。而所有企業如能攜手推進知識產權保護,營造公平的競爭環境,才有可能提升中國葡萄酒業的綜合競爭力。
Ⅵ 什麼是「解百納」
張裕「解百納」商標注冊因遭到抵制而擱淺。中國葡萄酒的最大糾紛———關於解百納注冊商標的爭論有愈演愈烈之勢。張裕向媒體發出呼籲,「解百納」是張裕專有商標,而目前市場上竟有30多種「解百納」葡萄酒。「解百納」到底是專有商標,還是一種葡萄酒品類?
行業內認定其並非品牌
為此,記者特意采訪了張裕葡萄釀酒股份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周洪江,他認為,解百納商標是幾代張裕人心血的結晶,解百納干紅至今享有在消費者心目中的高認知度,所凝聚的品牌價值是張裕等民族企業與洋品牌在高端市場上相抗衡的重要武器。如果聽任這樣一個高端品牌被濫用成為品種的泛稱,損失的不僅是張裕一家。
而長城和王朝則是不同的看法,他們認為,解百納目前已經成為一個品種的通稱,如果解百納為張裕所獨有的話,眾多廠家必將大受影響。
有業內人士分析,這將是中國葡萄酒行業有史以來,歷時最長、影響最大的一次商業糾紛。糾紛的最終解決有可能使葡萄酒業的競爭格局發生重大變化。
「解百納」屬性的幾個版本
據一位葡萄酒專家透露,業內關於解百納的說法有幾種。
一種被廣為流傳的說法解百納來自張裕。據稱,1931年,當時兼任張裕經理的中國銀行行長徐望之先生,組織一批公司和銀行人員,在當時的煙台國際俱樂部研究定名,他們決定秉承張裕創始人張弼士倡導的「中西融合」理念,取「攜海納百川」之意,將這種高檔葡萄酒命名為「解百納干紅」。從那以後,解百納干紅就一直是張裕的核心子品牌,多年來早已和張裕的文化融為一體。
另一種說法來自其它葡萄酒廠家,如長城、王朝、威龍等企業,這些葡萄酒廠家則認為,解百納一詞是由法文「Cabernet」翻譯而來,解百納並非張裕所獨有。
顯然,雙方矛盾的焦點都集中在解百納的品牌和品種之爭。
葡萄品種中沒「解百納」品系
於是,記者電話采訪了葡萄種植的權威機構———中國農學會葡萄分會,他們聲稱,我國葡萄品種近千餘種,在已正式公布的葡萄品種名錄中,沒有「解百納」這個品種。「解百納」首先出現是在上世紀30年代,當時山東張裕葡萄酒公司所生產的一個紅葡萄酒品牌稱之為「解百納」,但在全國葡萄學術界和生產上一直沒有應用過「解百納」這個葡萄品種名稱。葡萄品種中也沒有「解百納」這個品系。
進一步的調查是,中國園藝學會葡萄與葡萄酒分會、中國釀酒工業協會、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等專業的機構和協會則在不同程度上支持了張裕的說法。
看來,證據似乎對張裕更為有利,但目前此事還無最終定論,本報將密切關注事件的進一步發展。
Ⅶ 什麼是解百納
中國葡萄酒最大糾紛:解百納是品牌還是品種?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11月05日 16:27 信息時報
本報訊(記者周衛國)記者昨日獲悉,張裕「解百納」商標注冊因遭到抵制而擱淺。中國葡萄酒的最大糾紛———關於解百納注冊商標的爭論有愈演愈烈之勢。張裕向媒體發出呼籲,「解百納」是張裕專有商標,而目前市場上竟有30多種「解百納」葡萄酒。「解百納」到底是專有商標,還是一種葡萄酒品類?
行業內認定其並非品牌
為此,記者特意采訪了張裕葡萄釀酒股份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周洪江,他認為,解百納商標是幾代張裕人心血的結晶,解百納干紅至今享有在消費者心目中的高認知度,所凝聚的品牌價值是張裕等民族企業與洋品牌在高端市場上相抗衡的重要武器。如果聽任這樣一個高端品牌被濫用成為品種的泛稱,損失的不僅是張裕一家。
而長城和王朝則是不同的看法,他們認為,解百納目前已經成為一個品種的通稱,如果解百納為張裕所獨有的話,眾多廠家必將大受影響。
有業內人士分析,這將是中國葡萄酒行業有史以來,歷時最長、影響最大的一次商業糾紛。糾紛的最終解決有可能使葡萄酒業的競爭格局發生重大變化。
「解百納」屬性的幾個版本
據一位葡萄酒專家透露,業內關於解百納的說法有幾種。
一種被廣為流傳的說法解百納來自張裕。據稱,1931年,當時兼任張裕經理的中國銀行行長徐望之先生,組織一批公司和銀行人員,在當時的煙台國際俱樂部研究定名,他們決定秉承張裕創始人張弼士倡導的「中西融合」理念,取「攜海納百川」之意,將這種高檔葡萄酒命名為「解百納干紅」。從那以後,解百納干紅就一直是張裕的核心子品牌,多年來早已和張裕的文化融為一體。
另一種說法來自其它葡萄酒廠家,如長城、王朝、威龍等企業,這些葡萄酒廠家則認為,解百納一詞是由法文「Cabernet」翻譯而來,解百納並非張裕所獨有。
顯然,雙方矛盾的焦點都集中在解百納的品牌和品種之爭。
葡萄品種中沒「解百納」品系
於是,記者電話采訪了葡萄種植的權威機構———中國農學會葡萄分會,他們聲稱,我國葡萄品種近千餘種,在已正式公布的葡萄品種名錄中,沒有「解百納」這個品種。「解百納」首先出現是在上世紀30年代,當時山東張裕葡萄酒公司所生產的一個紅葡萄酒品牌稱之為「解百納」,但在全國葡萄學術界和生產上一直沒有應用過「解百納」這個葡萄品種名稱。葡萄品種中也沒有「解百納」這個品系。
進一步的調查是,中國園藝學會葡萄與葡
Ⅷ 解百納之爭的始末是怎樣的
最近,一起「李鬼」告「李逵」的故事正在商場和法場中上演。
一種稱作「解百納」的干紅葡萄酒,正令不少消費者「醉」入納悶中。市面上貼著「解百納」標簽的葡萄酒已多達30多種,一瓶價格普遍在30元左右,也有便宜只賣10多元的,而張裕葡萄釀酒股份有限公司的價格則要高得多。有了選擇空間,消費解百納者自然高興,可問題是選誰才算物有所值?
消費者納悶的時候,國內的多家葡萄酒釀造巨頭卻十分清醒,「解百納」三字之爭正愈演愈烈。張裕公司認為,「解百納」商標是幾代張裕人心血的結晶,在消費者心目中享有高認知度,所凝聚的品牌價值是與洋品牌在高端市場上抗衡的武器。如果聽任這樣一個高端品牌被濫用成為一種品種的泛稱,對中國葡萄酒業將造成很大的損失。
張裕公司提供了「解百納」由來的一個版本:早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當時兼任張裕經理的中國銀行行長徐望之先生,組織一批公司和銀行人員研究定名,他們決定秉承張裕創始人張弼士倡導的「中西融合」理念,取「攜海納百川」之意,將這種高檔葡萄酒命名為「解百納干紅」。「解百納干紅」一直作為張裕的核心子品牌,已有70多年的歷史了。
但是,長城、王朝、威龍等企業有不同看法:「解百納」目前已經成為一個品種的通稱,如果這三個字為張裕所獨有的話,其他眾多廠家必將大受影響。他們認為,「解百納」一詞是由法文「Cabernet」翻譯而來,「解百納」並非張裕所獨有。
很顯然,「解百納」究竟是品牌還是品種,是爭論雙方的矛盾焦點。據了解,我國葡萄品種近千餘種,但在已正式公布的葡萄品種名錄中,並沒有「解百納」這個品種。葡萄品種中也沒有「解百納」這個品系。眾葡萄酒釀造企業捲入其中的「解百納」之爭,最終將以何種結果收場目前尚難預測。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不管結果怎樣,這場「三字之爭」將是中國葡萄酒行業有史以來影響最大的一次商業糾紛,糾紛的最終解決有可能使葡萄酒業的競爭格局產生一系列影響。
張裕首度開腔稱會參與終審訴訟
本報訊 (文、表 記者劉俊)原本已歸於平靜的國內「葡萄酒第一案」——「解百納」商標爭奪戰,由於近日北京中院發回給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以下簡稱「商評委」)重審而再度引發龍頭企業交鋒。昨天,事件主角之一的張裕A(000869)(000869)召開媒體懇談會,首度開腔要「保護亞洲葡萄酒金字招牌」。
張裕急欲澄清商標被撤傳言
「解百納品牌是張裕原創精神的集中體現。」昨天,張裕公司總經理周洪江對記者說,他表示,對有關部門會公正地判決有信心。
早前,商評委曾作出有利張裕的裁決,這遭到了長城、王朝等10多家企業的異議並就此和張裕對簿公堂。就在北京中院判決後,原告另外三企業不服一審判決,在11日擬好上訴狀向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周洪江昨日表示,原告急於上訴凸顯商評委裁定程序合法,「解百納」注冊商標被撤銷是不實傳言,張裕將作為第三人應訴,推動爭議進入終審。
針對張裕的表態,昨日長城葡萄酒所在的行業聯盟也向本報發來了回應。它們表示「解百納是行業公共資源,不可被一家企業獨占」,又指到目前為止,沒有證據證明「解百納」已經被注冊為商標。
Ⅸ 有關於「解百納」的問題
【解百納】是一種干紅葡萄酒的品牌,不過現在市場上的「解百納」的商標使用已很混亂,而且有關專家對解百納的來源與含義也有很大分歧,張裕公司則認為解百納是幾代張裕人心血的結晶,在消費者心目中享有高認知度,所凝聚的品牌價值是與洋品牌在高端市場上抗衡的武器。如果聽任這樣一個高端品牌被濫用成為一種品種的泛稱,對中國葡萄酒業將造成很大的損失,因此,關於解百納的爭議還在進行中。 一、「解百納」爭議一覽 二、「解百納」是什麼? 解百納產品 解百納品質 解百納原料 解百納工藝 解百納四大等級三、解百納大事記 四、有關史料 五、專家意見 六、什麼是「三珠」 七、張裕解百納 八、解百納誤會來源 九、解百納之爭的本質 一、「解百納」爭議一覽二、「解百納」是什麼? 解百納產品 解百納品質 解百納原料 解百納工藝 解百納四大等級三、解百納大事記四、有關史料五、專家意見六、什麼是「三珠」七、張裕解百納八、解百納誤會來源九、解百納之爭的本質
一、「解百納」爭議一覽2001年5月,張裕向商評委申請"解百納"商標注冊;2002年4月國家商標局下發注冊證書,但遭到業內企業的聯合反對,時隔3個月,國家商標局即撤銷了該注冊商標。張裕表示不服,從此該案進入了漫長的行政復審。
2008年6月,商評委裁定"解百納"不屬於行業共用的葡萄品種或產品通用名稱,而是歸張裕集團所有的葡萄酒商標。
同月,長城、威龍、王朝等十幾家葡萄酒生產企業群起反對。他們認為,"解百納"是葡萄酒的通用名稱,是釀造葡萄酒的主要原料,是行業的公共資源,任何企業都無權私自佔有,隨後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聯合提起訴訟。
2009年12月30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對該案作出了一審判決。法院認為,由於原告和第三人在訴訟程序中提交了大量有可能影響案件實體裁決結果的證據,如果不予以考慮,不利於雙方當事人合法權益的保障,尤其是有可能因此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因此,判決撤銷被告商標評審委員會第05115號裁定,在考慮當事人提交的新證據的基礎上,重新作出裁定。
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副主任馮曉青在接受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審判決只是要求商標評審委員會重新裁定「中糧長城提出的商標爭議請求」,並非直接判定商標爭議雙方誰輸誰贏,該案的法律程序尚未走完,目前「解百納」商標注冊的法律效力不會因此發生任何改變。 [編輯本段]二、「解百納」是什麼?解百納產品一種稱作「解百納」的干紅葡萄酒,正令不少消費者「醉」入納悶中。市面上貼著「解百納」標簽的葡萄酒已多達30多種,一瓶價格普遍在30元左右,也有便宜只賣10多元的,而張裕葡萄釀酒股份有限公司的價格則要高得多。有了選擇空間,消費 解百納者自然高興,可問題是選誰才算物有所值?
消費者納悶的時候,國內的多家葡萄酒釀造巨頭卻十分清醒,「解百納」三字之爭正愈演愈烈。張裕公司提供了「解百納」由來的一個版本:早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當時兼任張裕經理的中國銀行行長徐望之先生,組織一批公司和銀行人員研究定名,他們決定秉承張裕創始人張弼士倡導的「中西融合」理念,取「攜海納百川」之意,將這種高檔葡萄酒命名為「解百納干紅」。「解百納干紅」一直作為張裕的核心子品牌,已有70多年的歷史了。
但是,長城、王朝、威龍等企業有不同看法:「解百納」目前已經成為一個品種的通稱,如果這三個字為張裕所獨有的話,其他眾多廠家必將大受影響。他們認為,「解百納」一詞是由法文「Cabernet」翻譯而來,「解百納」並非張裕所獨有。
很顯然,「解百納」究竟是品牌還是品種,是爭論雙方的矛盾焦點。據了解,我國葡萄品種近千餘種,但在已正式公布的葡萄品種名錄中,並沒有「解百納」這個品種。葡萄品種中也沒有「解百納」這個品系。眾葡萄酒釀造企業捲入其中的「解百納」之爭,最終將以何種結果收場目前尚難預測。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不管結果怎樣,這場「三字之爭」將是中國葡萄酒行業有史以來影響最大的一次商業糾紛,糾紛的最終解決有可能使葡萄酒業的競爭格局產生一系列影響。
解百納產品
張裕解百納大師級葡萄酒
張裕解百納
解百納品質
精選的葡萄,精湛的工藝,歷史的陳釀造就了張裕解百納的高貴品質。
張裕以蛇龍珠為主要原料,應用獨有的系統釀制技術調配出張裕解百納的獨特典型性——香氣濃郁,具有典型的胡椒、黑醋栗果實香氣,特別是有一種「雨後割過的清新青草味」的典型性。
張裕解百納干紅的色澤來自葡萄本身。獨特的葡萄帶皮探溫發酵工藝使發酵後的葡萄酒浸得了葡萄皮中的天然色素,形成美麗誘人的深寶石紅色。
有世界知名的品酒專家這樣評價張裕解百納葡萄酒:「酒體豐滿,清澈的紅色,閃爍著斑斕的折光,其潛藏的草莓、櫻桃的復合果香,隨著藏釀而彌漫,勁力和細膩出色的勻衡,成熟酸味充盈口腔,十分甘美和濃郁,即使放下酒杯幾分鍾,依然齒頰留香,它那久久不散的香氣和美味更使人難以忘懷。」
解百納原料
俗話說,七分原料,三分釀造。「解百納」產品對原料有著極高的要求,其主要葡萄品種是蛇龍珠葡萄,經過幾十年的栽培試驗,已經被證明在煙台地區栽培表現最好,這也使得張裕解百納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區域特點及口感風味,而在其它地區,由於受地域限制,所生產出來的蛇龍珠葡萄是無法釀成如此風格獨特的產品的。
目前,張裕公司在煙台擁有全球最大的蛇龍珠葡萄種植基地,其產量佔了煙台地區蛇龍珠總產量的80%,佔了全國總產量的70%。而其它仿冒「解百納」產品釀造原料紛繁復雜,品質參差不齊。原料的差異正是張裕解百納盡管受仿冒產品困擾,卻在市場上暢銷不衰的原因之一。
解百納工藝
國際領先的張裕解百納生產中
70餘年前,經過巴狄士多奇與張子章兩代中洋釀酒師的努力,張裕解百納形成了自己的工藝配方。在工藝配方的基礎上,釀酒師每一年都需要根據當年蛇龍珠新酒的口感變化,以燒烤方式與程度各異的橡木桶陳釀,再進入調配環節,經過無數次調試,決定當年調配比例的細微變化,從而使其口感更協調、色澤更明亮。
一位香港知名品酒家曾說過,如果你仔細品嘗每一年份的張裕解百納,除了煙台蛇龍珠始終如一的獨特風味,還能在色、香、味之中找到細微的驚喜,這正是釀酒師的天賦與靈氣所在。
張裕解百納能成為中國葡萄酒的高檔品牌,品質上得到消費者的廣泛認可,是與張裕幾代人持續不斷地技術創新分不開的。
長期以來,張裕解百納一直在葡萄品種選育、釀造工藝與設備改進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資源,使解百納品質得到不斷提升。上世紀80年代,張裕成立解百納干紅中心試驗室,在繼承的基礎上完善了解百納的工藝配方,使酒的穩定性大大提高。進入90年代,張裕技術中心又圍繞解百納的質量提升開展了大量的研究,採用現代生物技術從蛇龍珠品種中選育出了4種優良的新株系,通過液相、氣相色譜、質譜等現代分析技術確定了張裕解百納的特徵風味成分。
近年來,張裕又投入巨資對解百納的釀造設備進行了全面升級:1998年張裕建成了3萬噸的原酒發酵中心,主要用於張裕解百納原酒的發酵和儲存。2007年又建成了每年3萬噸生產能力的解百納生產中心,以及每小時可灌裝葡萄酒15000瓶的國際最先進的灌裝生產線。
在技術創新的保障下,張裕還建立了一套嚴格的綜合質量分級體系:針對葡萄園、葡萄原料、釀造工藝、橡木桶陳釀、調配和瓶貯這六個對葡萄酒質量形成產生關鍵影響的環節分別展開細致評估,層層優選,最終將張裕解百納劃分為大師級、珍藏級、特選級和優選級四個級別。相對於年份、樹齡等片面的質量分級方法,這一體系實現了對葡萄酒質量的全程管控,使每一級別的質量評估更為全面與客觀。
解百納四大等級
優選級:寶石紅色;香氣純正、優雅,果香較濃郁,具有橡木香,口感協調,舒順。具有品種典型性。
特選級:寶石紅色;香氣純正、優雅,果香濃郁,橡木香較濃郁,口感舒順、較醇厚。有結構,具有品種典型性。
珍藏級:深寶石紅色;香氣純正、優雅,愉悅,具有成熟漿果香氣,橡木香與酒香協調、典雅,具有陳釀香氣,入口柔和,口感圓潤、醇厚,芳香持久。有骨架,具有品種典型性。
大師級:深寶石紅色;香氣純正、濃郁,具有成熟果香,具有黑加侖漿果香氣,具有濃郁的橡木香,橡木香與酒香協調,具有陳釀香氣,入口柔和,口感圓潤、豐滿,芳香持久。具有結構感,典型性強。 [編輯本段]三、解百納大事記1931年:誕生
張裕公司在煙台的葡萄園經過多年嫁接改良,培育出一個後來被國際上廣泛認可的由中國人培育的釀酒葡萄品種——蛇龍珠,張裕以蛇龍珠作為主要釀酒原料,調配赤霞珠等葡萄品種,釀造出一種全新口味的干紅,後來被命名為解百納。
1934年:命名
張裕總經理徐望之請來一幫文人墨客,聚首煙台國際俱樂部,為這種干紅研究命名。徐望之從張裕創始人張弼士倡導的「中西融合」、「攜海納百川」的經營理念得到靈感,將之命名「解百納」。
1937年:商標注冊
1936年9月15日,張裕公司為解百納申請注冊商標。1937年6月28日,經當時的中華民國實業部商標局批准,張裕公司正式注冊了解百納商標,該文件現存南京的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張裕獲得當時 「中華民國實業部商標局」商標注冊申請的批准,正式注冊了「解百納」商標,取得了注冊證書,注冊證書號為「第33477號」。現在有據可查的是在1939年的《釀造雜志》(中華民國二十八年四月一號出版)第二期第18頁「張裕葡萄酒之分析及與各國葡萄酒之比較」一文中,干紅葡萄酒中就有「解百納」「紅玫瑰」「朴甜紅「等品牌和當時張裕「解百納」干紅葡萄酒的標簽圖案。70多年來,張裕公司始終將「解百納」作為一個品牌和一個注冊商標在使用。
1939年:媒體宣傳
在1939年的《釀造雜志》(中華民國二十八年四月一日出版)第二期第18頁「張裕葡萄酒之分析與各國葡萄酒之比較」一文中,張裕公司生產的干紅葡萄酒就有「解百納」這個品牌。
1959年—1992年:3次商標注冊申請
1959年,張裕「解百納」商標向當時的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請注冊,並准予備案。
新商標法頒布後的1985年和1992年,張裕公司又將「解百納」商標向國家商標局申請注冊。
1980年代:成立解百納干紅中心試驗室
上世紀80年代以來,在我國第一代女釀酒師、張裕當時的總工程師陳朴先的帶領下,張裕成立解百納干紅中心試驗室,在繼承的基礎上完善了配方和釀造工藝,使解百納干紅成為中國高端葡萄酒的標志性品牌。
1987年:布魯塞爾金獎
第25屆布魯塞爾世界優質產品評選會上,張裕解百納干紅榮獲金獎。
1988年:張裕解百納獲山東省優質產品稱號
2001年:張裕解百納獲中國食品工業協會「中國優質葡萄酒著名品牌」稱號
2002年:獲准注冊
2月,張裕「解百納」商標得到國家商標總局批准。5月,張裕拿到了商標注冊證書。
2002年—2008年:商標復審
長城、王朝、威龍等企業向國家工商總局遞交有關撤銷張裕「解百納」商標專用權的申請書,引發「解百納」商標知識產權爭議,從而進入到商標復審階段。
2005年:亞洲最佳紅葡萄酒獎
在《Wine&Dine》雜志2005年度「亞洲最佳酒類」(SAWA2005)評選會,張裕解百納干紅又在紅葡萄酒系列位居榜首。
2005年:國際化
出口到歐洲14個國家,張裕解百納以其獨特的東方韻味征服了歐洲人挑剔的口味。
張裕解百納榮獲SAWA「亞洲最佳葡萄酒」獎。
2005-2007年,連續三年成為「博鰲亞洲論壇」唯一指定用酒,比爾蓋茨先生對張裕解百納贊賞有加!
2006:歐洲五個「第一」
首次進入歐洲3000多家超市,如PLUS等,
首次進入歐洲葡萄酒專賣店,包括KARSTADT和分布在不同城市的單體專賣店
首次-進入歐洲郵購系統,如擁有100萬個家庭的HAWESKO郵購企業
首次進入歐洲的飯店,尤其是五星級飯店如FOUR SEASONS、LOUIS、C,JACOB
首次進入德國漢莎航空的頭等艙
2008年:全球頂級品牌
張裕解百納入選全球葡萄酒30個頂級品牌。
張裕公司是最早創立並使用「解百納」的葡萄酒企業,早在1931年,由當時的公司總經理徐望之先生組織文人墨客,針對中國銀行接管張裕公司後,須廣納賢才、同舟共濟之理念,創立「解百納」商標,寓「攜海納百川「之意,並於1936年向當時的實業部商標局申請注冊,1937年獲得核准,注冊證號是第33477號,在南京的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里還可以查到當時的注冊證書。1939年出版的《釀酒雜志》上「張裕葡萄酒之分析與各國葡萄酒之比較」一文中,也有將「解百納」作為張裕公司的葡萄酒產品同國外葡萄酒進行對比的書面記載,並且該公司曾於1959年、1985年和1992年,三次向國家商標局提出「解百納」商標注冊申請,而由於種種歷史原因,只獲准「備案使用」,未能最終取得解百納商標注冊。2008年5月26日,此案終於有了結論,國家商標評審委員會正是根據張裕曾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創立以來的70餘年中持續使用並反復注冊的事實作為主要依據之一,結合《商標法》及今年四月原則通過的《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之精神,將「解百納」最終裁決給了張裕公司。
6年商標案 3個關鍵點
因涉及行業內諸多知名企業而備受關注的葡萄酒行業第一知識產權案何以歷時6年方有定論?此案需要界定的問題在農業產品的商標注冊上有非常典型的代表性,它涉及到了品種、品系、通用名稱等3方面的論證。記者就此案采訪了相關專家及學者。
反對張裕「解百納」注冊的理由中最關鍵的兩個理由是:「解百納」是葡萄品種、品系,不能注冊。
那麼解百納是不是品種呢?是不是品系?
對於品種和品系的問題,中國園藝學會葡萄與葡萄酒分會如此回答記者:「品種是農作物分類的基礎。根據我國農作物和園藝界所命名的葡萄品種名稱與認可標准,至今沒有一個葡萄品種的名稱叫做『解百納』,同樣稱其為品系就更無科學和法律依據。
在全世界,釀酒葡萄品種名稱中含有「cabernet」的主要有:Cabernet Sauvignon、Cabernet Franc、Cabernet Gernischt 、Ruby Cabernet、Cabernet Mitos、Caberney Dorsa等。其中,Cabernet Sauvignon、Cabernet Franc原產於法國,目前在世界范圍內廣泛栽培;Cabernet Gernischt是中國選育出來的,主要在中國煙台栽培;Ruby Cabernet來源於美國,中國有少量的栽培;Cabernet Mitos、Cabernet Dorsa主要在德國栽培。這些品種來源不同,具有不同的栽培特點和釀酒學特點,而且是完全獨立的品種。現有的科學研究表明,它們之間並無直接的關系。因此,也就不存在「Cabernet 」品系之說,獨立的「Cabernet」出現也就沒有任何意義了。
在上述的6個葡萄品種中,現在我國栽培的品種有4個,它們分別是Cabernet Sauvignon、Cabernet Franc、Cabernet Gernischt、Ruby Cabernet,按照國家葡萄酒標准(GB15037-2006)和《中國葡萄酒釀酒技術規范》[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貿易委員會 2002(81號)公告],上述4個品種的標准譯名分別為:赤霞珠、品麗珠、蛇龍珠和寶石,沒有翻譯成「解百納」的或叫「解百納」的葡萄品種。
而認為「解百納」等於「cabernet」的說法也是主要爭議點之一。
上世紀80年代後,有部分學者的文章中將蛇龍珠、赤霞珠等葡萄品種命名為「解百納」,並稱其是「cabernet」的中文譯名,這實際是種誤傳。目前進口的名稱中含有「cabernet」的洋酒很多,但是大多沒有翻譯成「解百納」,而是翻譯成「加本力」、「加本納特」、「卡貝奈特」等。學者的觀點只是作為學術交流使用,並非權威解釋,而最重要的是,品種名稱命名要經過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方可正式確定的。
從另一層面來講,既然外文的「Cabernet」不代表任何品種,因此,張裕的「解百納」品牌名稱是否是「Cabernet」翻譯而來就無足輕重了。如果是其翻譯而來,因為外文不代表任何品種,和品種原料名稱沒有必然的聯系,翻譯也是完全可行的。另一方面,在含有「Cabernet」的多個葡萄品種名稱的外文翻譯的名稱中,分別有「佳本納」、「加本難」、「卡門耐特」、「卡本內」等不同的譯法,借用其音譯並賦予一定含義的張裕「解百納」完全是張裕獨創的。
中國農學會葡萄分會就這一爭議給出了同樣的結論。他們認為:「在中國已經公布的近千餘個葡萄品種名錄中,沒有解百納這個品種,在全國葡萄學術界和生產上也一直沒有應用過解百納這個品種名稱。」「關於品系問題,在所有中外釀酒葡萄品種營養系中,從未出現過解百納營養系或品系的名稱。」
另一個關系此案審議結果的是「通用名稱」。由於最近幾年來,業內諸多大小規模不一的企業都在使用「解百納」這一名稱,致使名稱泛化,令一般公眾難以分辨解百納到底是商標還是大家都可以使用的通用名稱。
「與國際葡萄.葡萄酒組織(OIV)法規規定一致的GB15037-2006葡萄酒國家標準的規定:葡萄酒的名稱按色澤分類,分為白葡萄酒、桃紅葡萄酒、紅葡萄酒;按含糖量分類,分為干型、半干型、半甜型和甜型。因此,干紅葡萄酒、甜白葡萄酒等都是葡萄酒的通用名稱,並沒有任何一種葡萄酒分類為『解百納葡萄酒』,所以『解百納』不是產品通用名稱,」中國釀酒工業協會肯定地向記者表示,「將『解百納』定義為通用名稱是不符合國際通行的規范和准則的。」
法律專家認為:「最高法院四、五年前有一個判決,提出了如何區分特有名稱或者通用名稱的問題。特有名稱是指不為相關商品所通用,具有顯著區別性特徵,並且通過在商品上的使用使消費者能夠將該商品與其他經營者的同類商品相區別的商品名稱。張裕解百納由於長期的歷史原因,建國後它雖然沒有獲得商標注冊,一直是以這樣一種狀態使用。張裕解百納這種使用具有區別性的顯著特徵,能夠跟其他經營同類商品相區別,已經具備了商標的屬性,不屬於通用名稱。」
張裕「解百納」作為行業高端品牌代表之一,多次在 布魯塞爾等國際博覽會上獲獎,而在「世界500強財富論壇」的上海年會和「99巴黎
Ⅹ 解百納是什麼意思
關於「解百納」名稱的座談會紀要
近來,在我國葡萄、葡萄酒行業中對「解百納」一詞的來源與含義產生了一些歧議。為此,中國農學會葡萄分會的在京部分專家(羅國光教授、晁無疾教授、徐海英研究員、王忠躍副研究員等)對此進行了座談(楊美蓉研究員通過電話發表了意見),現將座談會結果整理如下:
1、「解百納」不是某一具體葡萄品種的正式名稱。「解百納」一詞是法文『Cabernet』一詞的音譯,其正確發音為「嘎百納」(「嘎」與「解」這兩個字在南方口音中是相似的)。
2、在我國葡萄、葡萄酒界,有時將「解百納」作為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的別名,也有將品麗珠(Cabernet Franc)、蛇龍珠(Cabernet Shelongzhu , 原名稱為Cabernet Gernischt)稱為「解百納」的,或將「解百納」作為這三個品種的通稱。它們是我國目前釀制干紅葡萄酒的重要原料。
3、赤霞珠、品麗珠、蛇龍珠這三個品種釀制的葡萄酒具有相似的特點,故可稱為「解百納」型葡萄酒。
4、與會專家希望:全國葡萄和葡萄酒界團結起來,以大局為重,加強協商,共同努力,促進我國葡萄與葡萄酒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資料:中國農學會葡萄酒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