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無辜被微信群主合夥他人踢出群造成人言是不是名譽侵權
對於名譽侵權有明確的法律規定,自己去對照。
2. 如果在學校宿舍被抓違紀被學生管理員拍視頻發到學校微信總群算侵權嗎
如果學校有規定,那就另當別論。
3. 未經本人同意給本人拍照並發到微信群里並對本人名譽造成傷害算不算侵權
未經本人同意給本人拍照並發到微信群里並對本人名譽造成傷害肯定算侵權啊,這個不容置疑的,這個要注意留存好證據,咨詢一下律師,看作何打算。
4. 微信解封入罪案兩名在校大學生被判刑,他們觸犯了什麼法律
明知道他人利用微信來進行詐騙,仍幫助對方對微信實行解封,導致更多人因此受騙。兩位大學生在學習成績上比較優秀,因為第一次進行微信解封讓自己感覺到了甜頭,並感覺利用這個來賺錢很簡單·方便,從而開始大量的去接微信解封的單子,不管是騙子還是普通的群眾都去找他們,他們也同樣照單全收,導致他們對錢財更加的貪婪,才有了今天這個局面。事發之後兩個人也很後悔,為了一次的利益而放棄了自己以前的夢想,好在判決的時間比較短暫,希望二人在將來改過自新,可以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從而迎接全新的人生。發生這件事情我認為有三點原因:
第一,兩名大學生對於錢財很貪戀。
在賺取第一筆錢的時候,就應該考慮清楚,這樣做是對的還是錯的,會不會觸及法律。而他們只是嘗到了甜頭之後,就感覺這種賺錢的方式很便捷很輕松,並開始大規模的去解封。
關於微信解封入罪案兩名在校大學生被判刑,各位還有什麼看法和觀點,歡迎各位在評論區說出你們的所想。
5. 微信中有侵犯版權的么,舉幾個例子
6. 微信上有侵犯知識產權犯罪的么,說幾個例子
在知識產權強國建設進程中,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至關重要。2015年,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我國行政執法和司法保護通過「優勢互補、有機銜接」,不斷加大保護力度,出現一批知識產權保護典型案例。值此2016年全國知識產權宣傳周之際,本報對2015年度知識產權領域的重大案例進行梳理回顧,以期為創新主體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提供參考,為激發創新主體的創業創新活力作出貢獻。
江蘇衛視《非誠勿擾》 被判商標侵權
2016年1月,江蘇衛視的《非誠勿擾》節目更名為《緣來非誠勿擾》,這都源於一起商標侵權糾紛案。
2009年,金阿歡向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提出申請注冊「非誠勿擾」商標。2010年9月,金阿歡的「非誠勿擾」商標被正式核准注冊,注冊號為7199523號,核定使用類別為第45類的交友服務和婚姻介紹所等。
江蘇衛視於2010年初推出大型婚戀交友類節目《非誠勿擾》,憑借精良的節目製作和全新的婚戀交友模式,迅速得到觀眾廣泛認可,屢屢創下省級衛視的收視紀錄。
金阿歡以侵犯商標權為由,將江蘇衛視訴至深圳市南山區人民法院。南山法院一審駁回了金阿歡的起訴。
金阿歡不服一審判決,提起上訴。廣東省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認定,江蘇衛視的《非誠勿擾》節目,從服務目的、內容、方式、對象等判定,均是提供徵婚、相親、交友的服務,與金阿歡擁有的第7199523號「非誠勿擾」商標核定的服務項目相同。法院認為,金阿歡的「非誠勿擾」商標已投入商業使用,但由於江蘇衛視的知名度及節目的宣傳,使得公眾造成反向混淆。同時,江蘇衛視通過播出《非誠勿擾》,收取大量廣告費用,足以證明其以營利為目的進行商業使用,構成商標侵權。最終,深圳中院判令江蘇衛視立即停止使用《非誠勿擾》欄目名稱。
據了解,江蘇衛視已針對該案提起再審申請。
點評
由於「非誠勿擾」電視節目的高收視率,該案的判決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該案的審理結果,反映出法院在認定是否構成商標侵權時,對於同類商品(服務)的認定不應機械地按照《類似商品與服務區別表》來判定,而更應當考慮二者的內容和性質等,客觀判定兩者服務類別是否相同或相似。
7. 大學加入作弊微信群被發現會受怎樣處分
個人感覺加入作弊微信群應該是會受到通報批評之類的處罰,因為這個群本身的目的就不是太好的,但由於並沒有造成什麼實質性的作弊後果,所以學校會從輕處罰。
8. 微信上有侵權現象怎麼處理
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的侵權行為,當事人可以通過提起訴訟的方式主張權利。專
《中華人民共屬和國侵權責任法》
第六條 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根據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行為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十五條 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礙;
(三)消除危險;
(四)返還財產;
(五)恢復原狀;
(六)賠償損失;
(七)賠禮道歉;
(八)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以上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
9. 微信解封入罪案兩名在校大學生被判刑,平台方有責任嗎
微信解封入罪案兩名在校大學生被判刑,平台方有責任嗎?
平台方當然是有部分責任的。
一、這兩名在校大學生到底做了什麼?被判刑的高某和張某,他們兩個都是在校大學生,兩人是一對情侶,本來是在今年要畢業的,張某即將還會成為一名教師。高某是通過微信自助解封功能兼職賺錢,幫助他人解封賬號,而且在2019年11月還成立了工作室,專門幫助他人解封微信賬號。而他的女友在明知他利用微信進行詐騙的時候還讓他們工作室的成員先後多次為幾名詐騙犯罪嫌疑人提供了微信賬戶解封。而且,他們相繼解封了將近3000多個微信詐騙賬號,這些賬號涉及的案件多達300多起,其中立案的有12起詐騙案,這些詐騙案的受害者們受騙的總金額已經高達了96萬余元。他們在明知對方的賬號涉嫌詐騙的時候不及時收手,還抱著僥幸的心理繼續做下去,以此來賺錢,這種行為已經構成了幫助信息網路犯罪活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