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幼兒園家長投訴教師怎麼處理
對家長致謙及致謝――詳細記錄家長問題――向家長闡明幼兒園相應的制度――向家長講解處理結果及原因
1.對家長致謙及致謝:家長投訴或提出問題,表明對幼兒園現有工作的不滿意,無論是幹部還是教師接到家長的反映,都要在第一時間,向家長道歉:對不起,我們工作不到位,請您原諒。緊接著,就要致謝:真的很感謝您能給我們提出來,這樣我們才能盡快發現不足,盡快改進。
2.詳細記錄家長問題:最好當著家長的面,用筆,或者用錄音的形式,把家長反映的所有問題,詳細記錄下來,記好以後,口頭跟家長重復一遍,取得家長的確認。提問:這些是您反映的問題嗎?還有沒有其他的?
3.向家長闡明幼兒園相應的制度:向家長詳細說明,幼兒園與家長反映的問題有關的制度,同時跟家長表明態度:我們幼兒園的制度雖然是這樣的規定,但您反映的問題有特殊性,我們會具體考慮,盡快給您滿意的答復(最好給出具體時間,比如一天內或兩天內)。
4.向家長講解處理結果及原因:最好由當事人(比如孩子班上的教師)親自出面,為家長講解一下處理的結果,及幼兒園這樣處理是基於什麼樣的考慮。
Ⅱ 被家長投訴 我該怎麼辦 教師 徵文
怎麼說呢?我覺得我不可能真的幫你寫一篇出來,但大概的框架還是可以有的。
首先是要搞清楚自己到底為什麼被投訴、是不是真的自己錯了。分情況討論:
{1} 是自己有錯。
教育方式錯誤類
(1)首先要真摯地道歉的人是那個孩子,畢竟是老師錯了,這件事情不能為他的成長帶來負面影響是最重要的,也是「吃一塹長一智」。
(2)要讓家長看到誠意,大不了在全班面前承認個錯誤。但是畢竟為人師表,做事再怎麼樣至少不卑不亢還是要有的。
(3)讓校方看到你的改變。
教學質量類
這個只能擴開寫應該怎麼努力提升了
{2}不是自己的錯
家長無理取鬧類
(1)首先先尋求校方的幫助(如果可能的話),有校方支持很多事情也好辦
(2)和孩子先溝通,畢竟肯定事情是孩子告訴家長的,得看孩子到底什麼態度,有誒有受家長的不良引導,要做心對心的交流,不要讓他從小形成錯誤的觀念,尤其是針對老師的,否則對將來的教育是會有影響在的。
(3)在保證人身安全的情況下,做個家訪或者打個電話,平心靜氣地和家長討論這件事情,盡自己所能改變他們的誤會
(4)實在不行的話,最好找出理論來支持,用比較讓人能接受、考慮到家長面子的問題的方式讓他知道你所做的事情是正確的。
差不多就這樣吧,其實我是以一個理科生的思路來寫的,不知道能不能行。。。
Ⅲ 教師應該怎樣對待無理取鬧的家長
你是一名老師嗎?這樣的情況時並不少見的,只解決自己責任范圍內的問題。其餘的留給家長自己去想
1】不管發生什麼事 先承擔起來 把家長直接請到單獨的辦公室
不能讓家長到教室鬧事 『最好不是當事人的教師 』
2】家長一般會比較激動 不管家長用語如何 自己不能跟著激動發火 可以先順著家長的意思
說 邊了解情況 和了解這個家長的個性
3】誤解的解釋清楚 還根據家長的個性 有正面方法:給他講 教師都是為了把你的孩子教育好
4】家長人數多 或事情大 當然要匯報上級和村 或派出所
家長人數多的時候最好只和孩子的父親談話
5】學校教師 有發生事應該及時匯報給領導 和護送孩子回家或診療 及時聯系家長才主動
6】靈活機動 循循善誘
Ⅳ 教師如何應對家長不合理的要求
天太冷了,別讓孩子出去參加戶外活動了! 我家孩子不會蹲大便,得把著他才行。 昨天老師請我家寶寶當了一次排頭,他可高興了,以後天天都讓他當排頭吧! 我家寶寶在家都是喝果汁,請老師也讓他在幼兒園繼續喝果汁吧! 1、缺乏常識講清利害關系 盡管可能你還是一個年輕的教師,也許自己還沒有孩子,但是你是一個專業的幼兒工作者,家長呢,雖然有了孩子,但是他們並不是專業的研究幼兒教育的,養育和教育孩子時缺少知識,就從自己的意願出發,因此,許多家長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往往是因為他們不懂,不知道,而不是成心為難老師,所以,當你們家長講解清楚這些做法對孩子的不良影響,家長也就容易接受你的建議。 2、眼裡只有自己的孩子?使家長了解教師的工作性質 現在孩子真的是眾星捧月,家庭中孩子和成人的比例大,而幼兒園里,孩子與教師的比例卻是家長很少關注的問題,他們眼中只有自己的孩子,根本就沒有發現自己提出的要求在集體條件下是不可能實現的,相反,一味地埋怨教師對孩子照顧不周全,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這就需要教師通過各種形式,使家長了解教師的工作是全面向全體幼兒和家長的,比如,通過開放,讓家長參與班級活動,感受其中的辛苦等。 3、都是應該的?不卑不亢 有些家長以舊的觀點看待教師的工作,認為教師其實就是阿姨,家長提出任何要求都應該滿足,這些都是教師應該做的,對於這樣的家長,教師的態度要不卑不亢,使家長來接幼兒園時教育單位,教師與家長是平等。兩者是合作關系,另外,對於不合理的要求,教師一定要從為孩子好的角度,說清楚不能同意的理由,讓家長知道教師之所以不同意的理由。
Ⅳ 老師如何對付挑事兒的家長
一、面對不配合的家長
實際工作中會遇到這樣的家長,開家長會或是校內組織活動,幾乎不參加;每次周末發給家長的意見表,家長從來不看也不反饋;請家長為孩子准備活動的材料或是周末帶孩子參觀,從來也不帶或是不去。面對這樣的家長,老師該如何做呢?
首先,此類家長可能確實存在工作壓力大,工作忙的情況,沒有太多時間陪伴和教導孩子,寄全部希望於學校。另外,也可能是家長並不清楚自己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性,不知道如何去配合學校。
針對這類家長,老師盡量換位思考,理解家長的工作壓力。根據家長的時間需求,安排校內活動或家訪。同時,也讓家長理解孩子教育的特點、活動和環節的目的。讓家長實際地參與到與孩子的互動活動中,了解孩子的教育需要家長的配合。對於家長配合的所有資源加以整理和展示,提升家長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二、面對護短的家長
有時候當老師向家長提及孩子的不足之處時,家長就立馬袒護孩子,可能還會為孩子找各種理由,反復向你介紹孩子的優點,對缺點卻避而不談。而老師此時要做的就是打消家長和顧慮,與這類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
首先,老師一定要先說明自己的初衷,讓家長感受到自己對孩子非常的喜愛,並且表明自己專業的教育立場,而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點和不足,教師不會因為孩子出現了問題就不喜歡孩子了,溝通只是為了讓孩子更好,請家長務必配合老師的工作。
其次,此類型的家長性格一般比較強勢,不管是在公司還是生活中應該都是比較優秀的人,當然,他們眼中自己的孩子也是最好,最優秀的。所以,當老師提到孩子的問題,家長可能會感到難以接受。老師和這類家長在溝通的時候,一定要避開他人,保護家長自尊心,從專業角度來分析孩子的問題,並且試著詢問家長的意見,讓家長充分參與進來,這樣家長自然就會與你敞開心扉。
三、面對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家長
作為老師,我們常聽到有些家長這樣說:「孩子就交給您了,該打就打,該罵就罵絕無怨言,「老師您說怎麼辦,我都照做」。這類家長可能受教育程度不高,迷信老師權威。那老師們要怎樣和這類家長溝通和端正自己的態度呢?
首先,有的時候,家長很願意配合幼兒園的工作,但是可能考慮的自身所受教育程度不高或者工作性質的原因,對於孩子的教育無從下手。因此教師應該掌握家長的工作性質、家庭資源和特長等相關信息,布置配合內容是因人而異,發揮每位家長的優勢,這樣做家長不但不會認為有壓力,反而會自願參與。
其次,家長的教育素養因人而異,有的家長缺乏正確的教育觀念,加之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沒有很好地把握自己的態度,因此不願意配合教師的工作。面對這種情況,教師端正態度,不斷積累經驗和方法,針對不同的家長,給予不同的家教指導,使家長認可教師的看法。於此同時努力通過科學的教育方法促進孩子成長,家長從孩子身上看到變化和進步,自然而然的配合教師做好工作。
四、面對自私唯我型的家長
這一類家長自我意識強,處處以自己的孩子為中心,觀點容易偏激,甚至有些家長以「指導者」的身份出現在教師面前,強調「維護孩子合法權益」,要「滿足家長」的需求,「維權」意識很強。
對此,老師不能以某個家長的嗜好來改變原則,要有禮有節。些不合理的要求給予回絕,拿出專業的教學知識,糾正家長錯誤的思想觀念。讓家長明白,只有雙方牽手協作,才能達到「家校共育」的目的。
Ⅵ 教師應該如何應對家長的不理智行為
做一名教師,我們首先用理論來說服家長,如果他們出現不理智的行為,我們把道理利害關系給他們講清楚,相信他們都會理解,畢竟學校家庭都是為了一個目標,那就是將孩子教育好,培養好,成為社會的人才。
Ⅶ 老師如何對待家長找校長告狀
大家都知道,孩子的教育離不開家長的配合。家長與老師配合密切,溝通融洽,形成教育合力,孩子會成長得更快、更好,反之亦然。可眼下,有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是:針對孩子教育,在家長和老師之間時有溝通不暢、互相埋怨等情況發生。一些家長遇上問題會直接向校長或上級主管部門告狀。於是,有人感嘆教師職業已成一種高危職業。
不少老師有過被告狀的經歷,特別是一些年輕老師教學經驗不足,不懂怎麼和學生溝通,幾乎都當過被告。而當班主任成被告的機會又遠遠大於科任老師。因為管理班級,免不了經常批評學生。
1、為什麼家長狀告老師的事件時有發生?
理念不合拍。學校的教育理念與家長的教育觀念不一致,家長接受不了。孩子的成長之路怎麼走,家長、學校沒有達成共識。
信息不對稱。家長不了解學校的教育工作,學校不了解家長怎麼教育孩子,彼此產生了誤解。
個別老師教育行為出現偏差,比如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等。
家長對孩子期望值過高,對老師產生不信任。
2、家長狀告老師有什麼後果?
有的家長溺愛孩子,孩子在學校一發生什麼事情,家長一聽就火冒三丈,急於找人理論。直接找校長或上級主管部門,容易把事情變復雜。
小樹苗不修理就會長歪,不能自己的孩子犯錯被處理就心痛。我相信,老師如果訓斥孩子,出發點是希望孩子好。倘若家長不服氣,直接狀告到校長或上級主管部門,校長要去找老師了解情況,可能影響老師的心情,打擊老師的熱情,更麻煩的是影響了孩子對於老師的態度。
當孩子看到父母動不動就可以去告老師,會導致孩子對老師的不尊敬、不信任,不利於孩子接受老師教育;而老師也不敢管,就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最終告狀的家長得不到好處,並且對孩子成長不利。
3、家長該不該狀告老師?
畢竟,家長不夠冷靜的時候,有些話就會說得過火。有時為了引起媒體或是上級領導或是行政主管部門的注意,也容易把事情誇大,但最終解決問題還是老師和學校,所以還是要三思而行。
當孩子向家長訴說委屈時,家長沒必要立即為孩子抱屈或是直接當孩子的面指責老師,在孩子面前維護老師的尊嚴和威信還是必要的。倘若孩子和老師之間出現孩子解決不了的摩擦,家長最好心平氣和與老師溝通,達成教育共識。相信大部分問題都能迎刃而解,實在不奏效再考慮通過其他方式。當然,如果事件對孩子傷害過大,應堅持主張換老師,以免孩子在陰影中成長。
4、學校老師怎麼應對?
如果出現學生家長告老師的狀,學校首先要正確對待,老師要理解家長。不管家長正確與否,都要認真傾聽家長的意見,給家長適當做解釋。如果的確是老師方面的問題,老師就要勇於承擔責任,讓家長和學生感受到透明、陽光、公正、公平的教育。特別是對於弱勢群體家庭的孩子,要給予更多關注。
Ⅷ 教師如何應對家長的敵意
這個我認為就需要很好的跟家長溝通的,只有跟他們溝通好了,那麼家長也會理解教師的一切。
Ⅸ 老師怎麼對付垃圾家長
有時候對付不講道理的家長,可以採取不理會的方式。因為對方的蠻不講理,而你又作為一名教師,是沒有辦法和他進行有效的溝通的,溝而不通,那麼沒有辦法較好的解決問題和矛盾。第二個原因,也沒有必要和他糾纏,因為沒有意義。
除了對付不講理的家長,對於家長的溝通方式,可以參考一下下面的。
方法之一、要開誠布公。老師對學生要有一片赤誠之心。要為學生成長而憂,為學生進步而急,與家長談話時要坦誠相見,推心置腹。一般情況下,老師應當著學生的面,向家長介紹學生的優點和缺點,並誠懇地指出學生今後努力的方向。這樣才能贏得家長和學生的尊敬和信賴。
方法之二、要動之以情,要曉之有理。老師要營造好和諧的談話氛圍,在家長來校之前理好談話內容及主題,做到心中有數。語言平實而忠懇,讓家長有親切感,千萬不能漫不經心,讓家長產生失落感。通過雙方的情感交流、信息傳遞共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方法之三、要實事求是。老師與家長交流學生的問題時,首先要反思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和失誤,切不可當著家長的面,盤點學生的過失,更不能不調查實情,而「添油加醋」,將「恨鐵不成鋼」的怨氣、牢騷嫁接給家長。要實事求是地指出學生的過失,向家長提供合情、合理、合法的教育策略。
方法之四、要虛心傾聽。老師要虛心傾聽家長的意見,聽一聽他們的教育觀,看一看自己是否忽視了學生身上的某些閃光點,反思一下自身工作是否存在不足。老師面對的家長來自不同的社會階層,從事不同的職業,年齡、性格、文化修養等方面都有差異,因此,與家長交談時要因人而異,在交談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家長的心理承受能力,注意說話的態度和語言的技巧,盡量積極地、正面地、具體地向家長反映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減少「告狀」的情況;與文化修養較高、重視教育的家長交談時,可與他們一起探討教育現狀,認真聽取他們的意見;與文化修養層次低的家長交談時,應和藹可親,多談一些實際的問題,並且要以尊重、虛心的態度對待家長,不要以為只有自己懂教育,認為自己比家長高明。這樣才能取得家長的信任、理解和配合,共同教育孩子。用心傾聽,給予回應。我們老師應積極、主動的關注他們,經常的與他們保持聯系,並注意溝通的方法交流的地點,以尊重為先,讓他們感受到老師對他們孩子的關愛,以我們的真誠引得家長的合作。在這里也讓我更深的體會到,與家長面對面的交談是多麼的重要,尤其是對那些「挑剔」的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