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法律條文中的時間及期限如何計算
1、期間以時計算的,開始的時不計算在內,而應從下一個小時算起。比如根據民事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接受當事人訴訟保全申請後,對情況緊急的,必須在48小時內作出裁定。在計算期間時,接受當事人申請的那一個小時不計算在48小時之內,即如果提出申請是在8點,應從9點開始期間的計算。
2、期間以日計算的,開始的日不計算在內,應從第二日開始算起。比如根據民事訴訟法,對判決提起上訴的期間為15日,那麼宣判的當天或者判決書送達的當天不計算在15日內,即如果5月10日送達判決書,應當從11日開始期間的計算,5月25日上訴期間屆滿。
期限,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的一定時間。期限由事實構成,並以將來確定要發生的事實為內容。構成期限的事實,亦稱為期限。依《民法通則》規定的精神,期限分為法定、指定和約定三種。
民法中的期限是指法律關系發生、變更和消滅的時間,分為期間和日期。期間是指從某一特定的時間到另一特定的點所經過的時間。它是某一特定的時間段,如1995年5月1日到1996年5月1日即是一個期間。期日,是指不可分割的一定時間。它是時間的某以特定的點,如1996年10月1日即是一個星期日。期間是時間某一動態的階段,即期日與期日之間的間隔時間;期日則是時間的某一靜態的點。
❷ 法律如何界定近期的時間的范圍
從某月某日載定的時限。
❸ 關於法律文書和條文上的時間的定義
一,算節假日,如果最後一日是節假日,那麼順延一日。 二,算,同上 三,起訴時間應該是15天,從收到仲裁書第二天算起,滿15天,第15天為最後1日。如果是30天,道理同前。5月是31天,31天不影響什麼的,因為是按天計算的,要算上5月31這天的。 四,道理同前,具體幾點鍾是 最後一天的下班時間,一般是下午6點。
求採納
❹ 法律對糾紛的定義
我覺得法律上的糾紛主要是民事上的糾紛吧,因為刑事上的不叫糾專紛,是國家對犯罪屬行為的處罰,所以糾紛可以理解為「平等主體之間的,以民事權利義務為內容的社會糾紛(可處分性的)」,例如離婚糾紛、損害賠償糾紛、房屋產權糾紛、合同糾紛、著作權糾紛等。
❺ 民事訴訟法當中的時間計算問題
理解期間的概念,必須注意它與期日的區別。期日,是指法院指定的開始進行某一訴訟行為的具體時間,如開庭審理日期、宣判日期等。期間和期日有以下幾個區別:第一,期日是一個時間點,只規定開始的時間,不規定終止的時間;而期間有始期和終期,是一段期限。第二,期日被確定後,要求人民法院和當事人以及其他訴訟參與人,必須在該期日會合在一起進行某種訴訟行為;而期間自始至終則是各訴訟主體單獨進行訴訟行為。第三,期日都是由人民法院指定的;而期間有的由法律規定,有的由人民法院指定。第四,期日因特殊情況的發生可以變更;而期間有的可以變更,有的不能變更。
訴訟期間按照不同標准可以分為:法定期間和指定期間;不變期間和可變期間。
以期間是法律規定還是法院指定為標准,可以將期間分為法定期間和指定期間。法定期間,是指由法律直接規定的期間。比如,立案的期間是七日,從人民法院接到訴狀或者口頭起訴之日起算;宣告公民失蹤的公告的期間為三個月;上訴期間,不服地方法院一審判決提起上訴的期間為十五日,不服地方法院一審裁定提起上訴的期間為十日;申請執行的期間為兩年等。指定期間,是指人民法院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依職權確定的期間。比如,法院指定當事人補正起訴狀的欠缺的期間;法院在判決書中指定當事人履行義務的期間等。指定期間要明確具體,同時,既不能過長亦不能過短,過長會遲延訴訟的進行和案件的審結,過短會限制訴訟參加人行使訴訟權利。
❻ 「爭議」在法律上是怎樣定義的
糾紛是當事人就具體的事由產生了誤會或者一方刻意隱瞞事實,導致雙方協商無果的情形
民事糾紛是作為平等民事主體的公民、法人及其他組織等就人身和財產關系等屬於民法調整范圍的法律關系發生的各種糾紛。如債權債務、合同擔保、損害賠償、婚姻繼承收養等糾紛。
合同糾紛,是指因合同的生效、解釋、履行、變更、終止等行為而引起的合同當事人的所有爭議
❼ 什麼是法律糾紛,法律糾紛的定義是什麼
糾紛是當事人就具體的事由產生了誤會或者一方刻意隱瞞事實,導致雙方回協商無果的情形答
民事糾紛是作為平等民事主體的公民、法人及其他組織等就人身和財產關系等屬於民法調整范圍的法律關系發生的各種糾紛。如債權債務、合同擔保、損害賠償、婚姻繼承收養等糾紛。
合同糾紛,是指因合同的生效、解釋、履行、變更、終止等行為而引起的合同當事人的所有爭議
❽ 法律的實施有沒有對案件發生的時間作限制
如果2005-3月發生的案件,2005-4月新通過的法律法規,對其有沒有效力呢,會不會因為其發生在立法前,那麼4月通過的法規制度就對3月的案件沒有效力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