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記者未經允許拍攝並公布是否違法
在我國法律層面上,沒有所謂采訪權的保障,對采訪權主要是由憲法的公眾知情權延伸而來(因為是憲法引申出的,級別太高,因此難有實際意義),然後有一個部門規章,新聞出版總署的《關於保障新聞采編人員合法采訪權利的通知》(級別又太低,不能和法律比)。
而公民的隱私權是有具體法律保護的,就是民法,在司法實踐中有具體的操作辦法。因此,個人認為,記者沒有經過當事人允許,擅自宣傳當事人信息,是違法行為,屬於侵害公民隱私權;因為電視台是有廣告營業收入,所以也侵害了肖像權等權利。
.隱性采訪在法律上也站不住腳,因為有一個大前提,就是采訪權沒有法律的保障,因此可以說,記者偷拍偷錄和色狼的偷拍偷錄在法律上沒有區別(僅僅是因為記者有所謂的社會公益,因此免於處罰)
B. 3年前找人採集的文章里的圖 被告知侵權,非商業用途刪除了還會處罰嗎
這個一般不算,刪除即可
C. 小說轉載侵權是怎麼罰款
我國《著作權法》第二十二條在下列情況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但應當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並且不得侵犯著作權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權利:(一)為個人學習、研究或者欣賞,使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二)為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在作品中適當引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三)為報道時事新聞,在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中不可避免地再現或者引用已經發表的作品;(四)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刊登或者播放其他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已經發表的關於政治、經濟、宗教問題的時事性文章,但作者聲明不許刊登、播放的除外;(五)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刊登或者播放在公眾集會上發表的講話,但作者聲明不許刊登、播放的除外;(六)為學校課堂教學或者科學研究,翻譯或者少量復制已經發表的作品,供教學或者科研人員使用,但不得出版發行;(七)國家機關為執行公務在合理范圍內使用已經發表的作品;(八)圖書館、檔案館、紀念館、博物館、美術館等為陳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復制本館收藏的作品;(九)免費表演已經發表的作品,該表演未向公眾收取費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報酬;(十)對設置或者陳列在室外公共場所的藝術作品進行臨摹、繪畫、攝影、錄像;(十一)將中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已經發表的以漢語言文字創作的作品翻譯成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作品在國內出版發行;(十二)將已經發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
D. 廣東高院改判「樂拼」侵權「樂高」賠償三千萬,為什麼會處罰的如此之重
近年來,我國有關侵權的新聞經常會在網路和電視上頻頻出現,特別是有關於文章方面的著作權和知識產權的抄襲侵權案,在前幾年可以說是鬧得沸沸揚揚,很多知名作家都曾經被影視機構或者是其他作家進行抄寫惡意翻拍等事件發生,當然一些侵權商標的現象也是非常嚴重的,比如說七個核桃的侵權事件,對於原版企業的損害也一定是非常惡劣的。
E. 張藝興名譽案勝訴,侵權者將得到怎樣的處罰
“張藝興名譽案勝訴”這樣的事情出現了呢,也是讓不少的網友都為之收心了一場,因為對於這樣的事情了,也是真正的真相大白了,因為對於他們來說呢,其實他很多的時候呢,也是這樣的一句話“人紅是非多”,而在此呢,也就有這樣的一位黑粉,頻繁地在網路當中發出一系列關於他的虛假黑料,損壞他的名譽權,而在此呢張藝興名譽案勝訴之後,侵權者呢也是處於10萬元的罰金,但是張藝興念在其家境貧寒,並且在發布了這些事情之後呢,也是及時的公開道歉,也就向法官求情申請免去了5萬元的罰金,處罰及5萬元 並且對於罰款所獲得的10萬元呢,也都捐給了中國傳媒大學獎教助學金。
F. 侵犯名譽權的處罰是怎樣的
一、《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四條 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礙;
(三)消除危險;
(四)返還財產;
(五)恢復原狀;
(六)修理、重作、更換;
(七)賠償損失;
(八)支付違約金;
(九)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十)賠禮道歉。
以上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
二、侵權方式:
(一)侮辱
侮辱是指故意通過言語、文字或者行為舉止等方式貶低他人人格、毀損他人名譽的行為。侮辱行為的主觀狀態應當是故意,其方式可以是言語、書面文字或者行為舉止,也可以使上述集中方式的混合。《民法通則》第101條後端規定,禁止用侮辱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民通意見》第140條規定,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捏造事實公然籌劃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他人名譽,造成一定影響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公民名譽權的行為。以書面、口頭等行使詆毀、誹謗法人名譽,給法人造成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法人名譽權的行為。
(二)誹謗
誹謗是指故意或者過失地散布有關他人的虛假事實,導致他人名譽降低或者毀損的行為。誹謗的主觀狀態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過失,其方式可以是言語、書面文字或者其他任何使虛假事實散布開來的方式。《民法通則》第101條後段規定,禁止用誹謗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三)新聞報道嚴重失實,致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
新聞單位根據國家機關職權製作的公開的文書和實施的公開的職權行為所做的報道,其報道客觀准確的,不應當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其報道失實,或者前述文書和職權行為已公開糾正或拒絕更正報道,致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
G. 紅頭文件可以發處罰通報嗎
可以。
紅頭文件多指中央一級下發的帶有大紅字標題和紅色印章的文件、聲明、公告、公示類等的俗稱。
通報是上級把有關的人和事告知下級的公文。通報的運用范圍很廣,各級黨政機關和單位都可以使用。它的作用是表揚好人好事,批評錯誤和歪風邪氣,通報應引以為戒的惡性事故,傳達重要情況以及需要各單位知道的事項。
通報是各級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團體經常使用的文種。其目的是交流經驗,吸取教訓,教育幹部、職工群眾,推動工作的進一步開展。
(7)新聞侵權處罰擴展閱讀:
問題的「紅頭文件」都會有具備以下共同特點:
1、是設定公民義務或剝奪公民權利無法定依據;
2、違反國家行政處罰法,擅自設定行政處罰內容或自行規定罰沒款的收繳方式;
3、無行政審批設定權的機關,擅自設定行政審批事項或增加行政審批環節和條件;
4、規范性文件制定技術上不夠規范;
5、強調管理相對人義務多,規定管理機關責任和制約措施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