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被他人起訴侵犯他人專利權怎麼辦
當您被他人起訴侵犯他人專利權時,可採取以下措施:
1、先到專利局或委託代理機構檢索對方的專利文件,並請代理人或律師對您的產品和專利文件中的權利要求書或外觀設計圖片進行技術對比,判斷侵權的可能性。
2、在判斷您的產品有侵犯他人專利權的嫌疑後,應對對方的專利進行有關無效檢索,收集對方專利申請日以前的有關相同或接近的技術,向專利復審委員會請求宣告該專利權無效,並要求法院中止審理,直到專利復審委託員做出審查決定;如果你收到的有關證據對您明顯不利,您應及時採取必要措施,停止繼續生產和銷售該產品。
3、開展針對該專利技術的技術研究,開發出技術更先進,技術效果更好的產品並及時申請專利,通過交叉許可的途徑取得該專利的使用權,吸取教訓,開放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
可以概括為兩種方式:一種是雙方當事人自行協商解決。如果協商不成或不願意協商的,則可採取第二種方式,請求當地管理專利工作部門處理。管理專利工作部門認為侵權行為成立的,可以責令侵權人立即停止侵權行為。當事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處理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侵權人期滿不起訴,又不停止侵權行為的,管理專利工作部門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管理專利工作部門應當事人的請求,可以就侵犯專利權的賠償數額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當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向人民法院起訴。在提起訴訟之前,必要時應當採取證據保全和財產保全措施。
㈡ 有人起訴我侵權,我該怎麼辦
看他起訴你什麼,根據起訴狀正常答辯,保存、收集好證據,正常參加訴訟,他起訴你侵權不一定你就侵權啊!
㈢ 上法院起訴別人,但是被起訴的人跑了,法院管抓人不
請問這案子是刑事自訴案件??還是民事案例??
如果是刑事自訴案件,要分階段來看,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的相關規定如下:
(1)立案審查階段。《解釋》第188條規定,在立案審查時,有被告人下落不明情形的,人民法院「應當說服自訴人撤回起訴,或者裁定駁回起訴」。
(2)審理階段。《解釋》第204條規定,人民法院「在自訴案件審理過程中,被告人下落不明的,應當中止審理。被告人歸案後,應當恢復審理,必要時,應當對被告人依法採取強制措施。」
因此要看你的案子正處於哪個階段。
如果是民事案件,對於被告是放棄抗辯權,在執行時法院可以強制執行,如果必須到庭的被告法院可以拘傳到庭!依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被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決。但是被告必須到庭的,可以拘傳。依據《民事訴訟法》第100條:「人民法院對必須到庭的被告,經兩次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拘傳。」所說的必須到庭的被告,是指負有贍養、撫育、扶養義務和不到庭就無法查清案情的被告。
(僅供參考)
㈣ 人跑了,向法院起訴有用嗎
你好!有一定的困難,建議去肇事方戶口所在地或經常居住地的法院起訴,比較有效。
㈤ 如果被別人起訴 產品侵權,如果逃避,對方會不會凍結你的銀行賬戶的!
如果你是被告不出庭,人民法院可以缺席判決。屆時你連答辯的機會都沒有。對你非常不利。
有些必敗的案件當事人不出庭是不對的。必敗的案件敗訴標的也可能有多又少。你不去爭取可能敗訴的更多,也許你積極應訴,可能會少賠償一點。
如果你不出庭,堆放申請對你的財產進行財產保全,人民法院是可以凍結你的銀行賬戶的。也可以查封你的不動產和車輛。
㈥ 受到別人誣陷應該走什麼法律程序
你無需起訴。
如果你確認受誣陷的人沒有實施上述侵權行為,那麼公安機關就不會有證據證明其實施了侵權行為。也就不會對你弟弟進行處罰。
關於誣告陷害罪,從你陳述的內容看,那老人很難認定其行為構成誣告陷害罪。
如果經過公安機關調查,你弟弟沒有實施侵權行為,是被誣陷的,你有權要求那老人賠禮道歉。
如果你堅持起訴,可以根據公安機關的調查處理結果,依法提起侵權之訴。要求老人賠禮道歉,並賠償因此產生的物質損失。如果你希望獲得精神損害賠償,估計有難度,不過你可以試試。具體法律根據我就不細說了。
㈦ 別人告我侵權我要請律師,應訴嗎
被他人起訴專利侵權,這時候不要慌張,要自信的進行以下幾項抗辯,才能真正的成功應對別人提起的專利侵權訴訟。
一、訴訟時效抗辯
在遇到專利訴訟時,首先要想到的抗辯就是訴訟時效的抗辯。專利法第六十八條規定,侵犯專利權的訴訟時效為2年,自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得知或者應當得知侵權行為之日起計算。對於持續侵權的訴訟時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專利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第二十三條規定,權利人超過2年起訴的,如果侵權行為在起訴時仍在繼續,在該項專利權有效期內,人民法院應當判決被告停止侵權行為,侵權損害賠償數額應當自權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訴之日起向前推算2年計算。
二、專利合同抗辯
專利合同抗辯,是指專利侵權訴訟的被告以其實施的技術是通過技術轉讓合同從第三人處合法取得為理由進行侵權抗辯。此抗辯理由不屬於對抗侵犯專利權的理由,只是承擔侵權責任的抗辯理由。
技術轉讓合同的受讓方按照合同的約定實施受讓技術,侵犯他人專利權的,合同的轉讓方和受讓方構成共同侵權。在合同雙方作為專利侵權訴訟的共同被告時,除合同另有約定外,在確定責任時,應當由轉讓方首先承擔侵權責任,受讓方承擔一般連帶責任。
專利侵權訴訟中的被告以合同抗辯的同時,要求追加合同的轉讓方為共同被告的,如果原告同意追加,則應當將合同的轉讓方追加為共同被告。如果原告堅持不同意追加,在合同的受讓方承擔侵權責任後,可以另行通過合同訴訟或仲裁解決合同糾紛。
被告可以收集取得原告明示許可的證據,如許可合同、相關函件等,還可以收集得到原告默示許可的證據,例如,雖然沒有簽訂許可合同,但原告曾指導實施其專利技術等。
三、不視為侵權的抗辯
我國專利法第六十九條,規定了不視為侵犯專利權的行為。
1、專利權用盡的抗辯
2、先用權抗辯
3、臨時過境的抗辯
4、科研使用的抗辯
四、合法來源抗辯
五、不構成侵權的抗辯
六、公知技術的抗辯
七、濫用專利權抗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