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共同侵權中的直接結合

共同侵權中的直接結合

發布時間:2021-06-21 22:55:46

❶ 數個侵權行為直接結合造成損害後果的,責任如何承擔

現實問題

沈某和韓某是兩名社會青年,一次在楊某開的農家樂餐廳吃飯後,專由於沒帶足夠的錢付屬賬,與楊某產生了爭吵,最後朋友送錢來才算了事,兩人為此懷恨在心。在吃飯的時候,兩人注意到楊某的餐廳外的豬圈裡養了幾頭豬。當天晚上,兩人各自單獨來到楊某的農家樂餐廳外,兩人從不同方位砸開了豬圈,放走了楊某的豬,在這個過程中,兩人都沒有發現對方。事發後,楊某將兩人告上了法院,但兩人都推說豬是對方放走的,那麼法院會如何處理呢?

律師解答

依據《侵權責任法》的規定,二人以上分別實施侵權行為造成同一損害,每個人的侵權行為都足以造成全部損害的,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這就是法律上規定的疊加的共同侵權行為,也就是數個應承擔全部責任的侵權行為疊加在一起,法律特別規定為共同侵權行為,承擔連帶責任。

在這則案例中,沈某和韓某的行為都會導致豬被放跑的侵權後果,兩人應承擔連帶責任。

法條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第十一條 二人以上分別實施侵權行為造成同一損害,每個人的侵權行為都足以造成全部損害的,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

❷ 共同侵權行為的簡介

共同侵權行為分為以下四種類型:1、意思聯絡的共同侵權行為。意思聯絡的共同侵權行為就是典型的共同侵權行為,即數人基於主觀上的關連共同而侵害他人造成損害的侵權行為。這種共同侵權行為的共同加害人包括實際行為人、教唆行為人和幫助行為人。2、客觀關連共同的共同侵權行為。對於客觀關連共同的共同侵權行為,視為共同侵權行為,是指數人既沒有共同故意又沒有共同過失,實施的行為直接結合,造成同一個損害結果的侵權行為。這里所謂的行為直接結合,實際上就是客觀的關連共同。3、共同危害行為。共同危害行為就是二人或二人以上共同實施有侵害他人權利危險的行為,並且已造成損害結果,但不能判明其中誰是加害人。對此,本文專門設立一個題目進行討論。4、團伙成員。團伙組織的成員的集合行為,是指實施侵權行為造成他人損害,如果沒有團伙的集合行為則可以避免造成損害的結果發生,如果該集合行為可以歸責於該團伙,則該團伙的成員應當承擔連帶責任的侵權行為。

❸ 民事侵權數行為如何區分直接結合和間接結合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以下簡稱《侵權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以下簡稱《民法通則》)規定了民事侵權數行為結合造成一個損害結果,對侵權人責任承擔規定了直接結合承擔連帶責任,間接結合承擔按份責任。由於對直接結合和間接結合區分易產生理解上的歧義,造成共同侵權責任的擴大化和隨意性。直接結合和間接結合的區分則成了正確適用《解釋》、《侵權法》和《民法通則》的關鍵問題,理清直接結合和間接結合顯得非常必要。 一、直接結合與間接結合的含義 1、直接結合是指數個行為相互作用、耦合、凝結,密切聯系,不以其他行為為媒介,造成某一結果的發生,則數行為屬直接結合關系。 直接結合的特點:(1)結合程度非常緊密,對於結果,各自的原因力和各自的作用都無法區分;(2)雖然數個行為的結合具有偶然因素,但其緊密程度使數個行為耦合造成一個結果;(3)、相耦合的數個行為作為一個原因引發了結果的發生,是結果發生的唯一原因;(4)、相耦合的數個行為的性質一般為同一類型;(5)、數個行為一般是同時間、同地點進行。 直接結合的構成要件有三:一是直接導致結果發生;二是數個物或行為與結果之間都存在直接的因果關系;三是行為的性質一般相同。例如A、B、C因與D有矛盾,三人不約而同地向D所用的杯子中下毒,三人分別所下毒量雖均不足以致人死亡,但三人分別所下毒的總量加在一塊,卻足以致人死亡。A、B、C三人之間雖沒意思聯絡,但都實施了下毒行為,而三個下毒行為的凝結合造成D死亡的後果,符合直接結合的構成要件。如果A、B二人不約而同地向D所用的杯子中下毒,二人所下毒量不足以致人死亡,D服毒後就醫途中被C開車將D撞死,A、B、二人之間雖沒意思聯絡,但都實施了下毒行為,而二個下毒行為構成直接結合,但不是造成D死亡的直接行為,而C開車撞D是造成D死亡的直接行為。 2.間接結合,是指某侵權行為需以其他侵權行為為媒介,造成某一結果的發生,則某侵權行為與其他侵權行為構成間接結合關系。 間接結合的特點:(1)多個行為的結合程度不緊密,對於結果,各自的原因力和各自的作用能夠區分;(2)一般數個行為不是同時間、同地點進行,或同時、同地進行,但數個行為屬不同類型;(3)、對損害結果而言數個行為並非全部都是直接、必然地導致損害結果發生。 間接結合的構成要件有三個:一是導致結果的只能是多行為中的一個或數個;二是各行為相互偶然性結合;三是只有數行為中的一個或數個與結果存在果因果關系,其他行為只構成結果產生的條件。如,夜間甲所駕駛尾燈損壞的貨車在前面正常行駛,乙在後面駕車超速行駛,造成追尾事故,導致後車所載人員死亡,甲的貨車尾燈損壞的事實並不直接、必然地導致後車所載人員的死亡這一損害後果,它只是為損害後果的發生創造了一個條件,因此,甲所駕駛尾燈損壞的行為與乙在後面駕車超速行駛行為屬間接結合。按照《解釋》第三條規定,應當根據各自過失大小自承擔相應的責任。 二、直接結合與間接結合的區分 筆者認為,區分直接結合和間接結合應該結合《民法通則》、《侵任法》及《解釋》中關於共同侵權的理論、立法原意、歸責原則、警示和懲戒作用來加以理解。既要考慮到對受害人利益的保護,又要考慮不能使侵權人的責任擴大化。判斷直接結合和間接結合其目的是為了正確適用歸責原則,維護公平正義,因此,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1、樹立按份責任是常態,連帶責任是特殊的司法理念。根據侵權法理論,在適用歸責原則時要首先考慮適用按份責任,在不能適用按份責任且有法律規定承擔連帶責任時才可適用連帶責任。 2.侵害是否具有直接性。即行為人的行為表現是否直接指向的加害結果。如:兩個人對受害人進行攻擊,均造成受害人血流不止死亡,且傷口流血量的大小不能分辨,各自的加害行為直接指向一個後果,則認定是直接結合,承擔連帶責任,否則,按按份責任處理。 3.行為是否存在因果關系。如果存在因果關系,則認定直接結合,因果關系是內在的條件、因素關系,如果存在外部的條件關系,則認定間接結合;直接結合的數行為之間是直接、密不可分的一個緊密體,而間接結合的數行為之間呈鬆散的、彼此互為中介的鏈條式的結合。如兩個人同時向受害人射擊,無法認定為某一個人的射擊行為將受害人擊中,造成受害人受傷,由於他們的行為都與受害人受傷的結果密不可分,則認定直接結合。比如:小孩甲因頑皮爬上乙堆在存放變壓器附近的磚垛,觸及未上鎖的變壓器,致小孩甲電傷。侵權行為彼此互為中介,行為之間是一環套一環,是可以分割的,是間接結合。 4.時、空是否同一。數個侵權行為發生的時間、地點同一,則首先考慮直接結合,否則考慮間接結合。如:前面提到的兩個人同時向受害人射擊,無法認定為某一個人的射擊行為將受害人擊中,造成受害人受傷,由於在侵權時間、地點上都具有同一性,是直接結合。如果甲車肇事致使行人受傷後逃逸,後來乙車路過沒注意到躺在路中的傷者而將其軋死,則甲乙的行為是間接結合。因前後車過失行為時間不同,應按各自過失大小承擔責任。 5.原因是否具有唯一性。如屬於同因一果,則考慮直接結合,如各行為對損害後果發生具有偶然性,則考慮間接結合。如:前面提到的兩個人同時向受害人射擊,無法認定為某一個人的射擊行為將受害人擊中,造成受害人受傷,由於甲的受傷是兩人共危險同行為造成的,其原因不可分,屬一因一果是直接結合。如:小孩甲因頑皮爬上乙堆在存放變壓器附近的磚垛,觸及未上鎖的變壓器,致小孩甲電傷。侵權行為彼此互為媒介,有直接原因,也有間接原因,屬多因一果。是間接結合,小孩的監護人、磚垛的所有人、電力部門應按照過錯大小按份承擔責任。(作者單位:河北省邯鄲市邱縣人民法院)

❹ 共同侵權行為的問題是如何的

共同侵權行為分為以下四種類型:1、意思版聯權絡的共同侵權行為。意思聯絡的共同侵權行為就是典型的共同侵權行為,即數人基於主觀上的關連共同而侵害他人造成損害的侵權行為。這種共同侵權行為的共同加害人包括實際行為人、教唆行為人和幫助行為人。2、客觀關連共同的共同侵權行為。對於客觀關連共同的共同侵權行為,視為共同侵權行為,是指數人既沒有共同故意又沒有共同過失,實施的行為直接結合,造成同一個損害結果的侵權行為。這里所謂的行為直接結合,實際上就是客觀的關連共同。3、共同危害行為。共同危害行為就是二人或二人以上共同實施有侵害他人權利危險的行為,並且已造成損害結果,但不能判明其中誰是加害人。對此,本文專門設立一個題目進行討論。4、團伙成員。團伙組織的成員的集合行為,是指實施侵權行為造成他人損害,如果沒有團伙的集合行為則可以避免造成損害的結果發生,如果該集合行為可以歸責於該團伙,則該團伙的成員應當承擔連帶責任的侵權行為。

❺ 民法上直接結合與間接結合的認定

記得在學校時,老師曾經說過,判斷直接結合的標准有三個條件:第一是各行回為人都有答積極的加害行為;第二,各行為的損害結果是不可分的,第三,各行為人的行為和損害結果都有直接的因果關系。
我再貼個法條給你:
第三條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或者共同過失致人損害,或者雖無共同故意、共同過失,但其侵害行為直接結合發生同一損害後果的,構成共同侵權,應當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條規定承擔連帶責任。
二人以上沒有共同故意或者共同過失,但其分別實施的數個行為間接結合發生同一損害後果的,應當根據過失大小或者原因力比例各自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❻ 民事侵權中直接結合與刑法中無預謀共同犯罪

同時犯,即二人以上沒有意思聯絡,對同一對象同時實施同一的犯罪行為。
可分內為一般同時犯和特容殊同時犯。
特殊同時犯又稱同時傷害,指二人以上沒有意思聯絡,在相同或相近的時間或地點,分別對同一被害人實施暴力、導致被害人傷害,但不能證明該傷害或者傷害的輕重是由誰的行為導致的。
一般同時犯是特殊同時犯以外的情況。
民法侵權領域叫無意思聯絡的數人侵權行為。

❼ 關於共同侵權問題

兩個都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情況,那根本就不要這么麻煩從什麼「歸責原則和法理以及實踐上討論一下」了。
民法的基本原則: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

無民事行為能力

《民法通則》第12條第2款規定,不滿10周歲的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民法通則》第13條規定,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

注意:

(1)明確「不滿10周歲的未成年人」的表述,而不是「10周歲以下」

(2)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不包括徵得其法定代理人同意獨立進行民事活動的情況。所以,除接受獎勵、贈與、報酬等純獲利的民事行為的合同,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所訂立的合同屬於無效合同,而不屬於效力待定的合同。

(3)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在神志不清的狀態下施實的民事行為仍然作為無效的民事行為處理。因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在神志不清的狀態下施實的民事行為,其在實際上沒有意思表示的能力,不在意思表示的環境中,其民事行為自然為無效。

❽ 直接結合與間接結合如何區別

數人的行為對於損害的發生不能分割,是損害發生的必要因素,各個行為均構成共同原因的,就可以解釋為行為的直接結合。反之,行為對損害的發生具有獨立的作用,原因力能夠分割、能夠比較的,是非必要的因素,不能認定為直接結合,而是間接結合。因此,確定行為的直接結合和間接結合的主要標准,就是行為是否獨立對損害結果發生影響。 例如,兩個互不相識的人對受害人進行攻擊,一個打傷了他的腿,一個打傷了他的手,這個原因力是可以分割的,是間接結合。但是受害人沒有及時治療失血過多造成死亡,不能分辨出各個傷口流血的量,這時候,如果認為這兩個行為人的行為沒有共同過錯而不認定為共同侵權行為,不承擔連帶責任,是沒有道理的,也不合理,因為這就是侵害行為的直接結合。為了進一步說明觀點,學者進一步舉例說明不存在共同過錯也應當承擔連帶責任的理由。受害人院子里有一個五角的亭子,第一個小偷偷瓦;第二個小偷偷走一個柱子,第三個小偷也偷走一個柱子,亭子沒有倒塌,因為還有三個柱子在支撐。第四個小偷也來偷柱子,截下柱子後,亭子倒塌。受害人起訴四個小偷。第一個小偷不能承擔連帶責任,那麼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小偷要不要承擔連帶責任呢?如果考慮到這三個小偷沒有共同過錯而不承擔連帶責任,而是單獨承擔按份責任,第四個小偷就要承擔亭子倒塌的全部責任,而第四個小偷無力賠償,那麼受害人就要自己承擔損失,這就不能很好的保護受害人的利益。這種侵害行為直接結合造成同一個損害後果的數人行為,應當認定為共同侵權行為,確定承擔連帶責任。

❾ 直接侵權責任與共同侵權責任的不同

首先,共同侵權行為是指加害人為二人或二人以上共同侵害他人合法民事權益造成損害,加害人應當承擔連帶責任的侵權行為。共同侵權行為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主體,包括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自然人和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構成的情形。共同侵權行為也以過錯作為必備的構成要件,包括故意+過失,並且不要求共同侵權行為人之間必須要有意思聯絡。
第二,由於中介在合同訂立的過程中處於居間地位,所以原則上不存在共同侵權的問題;但是如果中介與一方當事人串通,惡意損害第三人利益的,應當認定為共同侵權。

閱讀全文

與共同侵權中的直接結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職工安全生產保證書 瀏覽:951
顧亮馬鞍山 瀏覽:961
工商局胡小勇 瀏覽:996
專業技術人員知識產權著作權 瀏覽:829
馬鞍山李群 瀏覽:440
創造101之無敵導師 瀏覽:170
關於公司知識產權的內控管理制度 瀏覽:72
矛盾糾紛專項排查工作方案 瀏覽:103
法國發明家巴耶爾首創 瀏覽:561
油條機我愛發明 瀏覽:648
北京品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240
著作權共同所有 瀏覽:778
二手途達轉讓 瀏覽:518
馬鞍山市花湖 瀏覽:480
永樂票務投訴 瀏覽:951
龍游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186
興國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131
開封計程車投訴電話是多少 瀏覽:101
甘肅省基礎資源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612
馬鞍山父子身份 瀏覽: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