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特殊侵權的舉證責任是
特殊侵權的舉證責任主要如下: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若干規定,下列侵權訴訟,按照以下規定承擔舉證責任:
(一)因新產品製造方法發明專利引起的專利侵權訴訟,由製造同樣產品的單位或者個人對其產品
製造方法不同於專利方法承擔舉證責任;
(二)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加害人就受害人故意造成損害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
(三)因環境污染引起的損害賠償訴訟,由加害人就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及其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
(四)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以及建築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發生倒塌、脫落、墜落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對其無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五)飼養動物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就受害人有過錯或者第三人有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六)因缺陷產品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產品的生產者就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承擔舉證責任;
(七)因共同危險行為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實施危險行為的人就其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
(八)因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訴訟,由醫療機構就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及不存在醫療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⑵ 如何承擔舉證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一條的規定,「被告對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應當提供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被告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十日內,提供據以作出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的全部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被告不提供或者無正當理由逾期提供證據的,視為被訴具體行政行為沒有相應的證據。」本規定第二條至第九條還分別對哪些情況下原告和被告應當提供證據以及收集證據時應當遵守的規定。
《規定》第四條 下列侵權訴訟,按照以下規定承擔舉證責任:
(一)因新產品製造方法發明專利引起的專利侵權訴訟,由製造同樣產品的單位或者個人對其產品製造方法不同於專利方法承擔舉證責任;
(二)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加害人就受害人故意造成損害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
(三)因環境污染引起的損害賠償訴訟,由加害人就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及其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
(四)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以及建築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發生倒塌、脫落、墜落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對其無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五)飼養動物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就受害人有過錯或者第三人有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六)因缺陷產品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產品的生產者就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承擔舉證責任;
(七)因共同危險行為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實施危險行為的人就其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
(八)因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訴訟,由醫療機構就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及不存在醫療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舉證責任倒置」是從司法公正的原則考慮,改由被告方承擔舉證責任,如果被告方拿不出證明自己「清白」的證據,就要承擔敗訴責任。實行舉證責任倒置,原告並非完全不負舉證責任,而是要負證明初始事實的責任。被告舉證證明的事實范圍,亦並非整個案件的事實,而只是因實行無過錯責任原則和過錯責任推定原則而免除原告舉證責任的那一部分事實。如因環境污染提起的侵權訴訟,因環境污染行為與損害之間的因果關系具有特殊性質,原告一般都不具備相應的科技專業知識,因此,原告只對自己受到損害的事實和被告排放了可能危及人身健康或造成財產損害的污染物的事實負舉證責任,至於這種污染物質和損害之間究竟有沒有關系,則不許原告證明。被告如果主張排污行為不是損害的原因,則應舉出科學的鑒定結論予以否認。
《規定》第九條下列事實,當事人無需舉證證明:
(一)眾所周知的事實;
(二)自然規律及定理;
(三)根據法律規定或者已知事實和日常生活經驗法則,能推定出的另一事實;
(四)已為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確認的事實;
(五)已為仲裁機構的生效裁決所確認的事實;
(六)已為有效公證文書所證明的事實。
⑶ 侵權責任法實施後不能適用舉證責任倒置嗎
您好,舉證責任倒置適用於下列情形:
(1) 實行過錯推定的侵權訴訟。如建築物或其他設施以及建築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發生倒塌,脫落,墜落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因醫療糾紛提起的訴訟。
(2) 實行因果關系推定的侵權訴訟。如環境污染致損害的侵權訴訟;產品質量不合格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
(3) 難以收集證據,難以舉證的訴訟。如產品製造方法發明專利引起的專利侵權訴訟,共同危險行為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
(4) 對方妨害舉證的訴訟。
從上面分析可以看出,舉證責任倒置不適用於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和飼養動物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
我國《民法通則》第123條規定:「從事高空,高壓,易燃,易爆,劇毒,放射性,高速運輸工具等對周圍環境有高度危險的作業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如果能夠證明損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不承擔民事責任。」因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實行無過錯原則,原告還需就損害事實,行為,因果關系進行舉證。根本不存在舉證責任倒置的對象。被告就免責條件舉證,是誰主張,誰舉證的結果。
飼養動物致人損害也實行無過錯原則,原告需就損害事實,因果關系,造成傷害的動物由被告飼養或管理予以舉證。同樣不存舉證責任倒置的對象。被告就免責條件舉證,也同樣是誰主張,誰舉證舉證帶來的結果,而不是舉證責任倒置的體現。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⑷ 馮志慧:專利侵權知多少(一)舉證責任分配
《民事訴訟法》第64條第(一)項:「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2條:「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專利法》第61條第一款:「專利侵權糾紛涉及新產品製造方法的發明專利的,製造同樣產品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提供其產品製造方法不同於專利方法的證明。」《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4條第一款第(一)項:「因新產品製造方法發明專利引起的專利侵權訴訟,由製造同樣產品的單位或者個人對其產品製造方法不同於專利方法承擔舉證責任。」
⑸ 方法專利侵權舉證責任的幾個問題
主張他人侵犯自己的專利權主要需要提供三方面的證據:
享有的專利權合法有效、被告實施了侵權行為,侵權行為導致了損害後果的發生。
一、原告享有的專利權合法有效的證據
根據原告(即起訴人)身份的不同,可以分為:專利權人起訴、專利權人的合法繼承人起訴、獨占許可的被許可人起訴、排他許可的被許可人起訴、普通許可的被許可人起訴5種類型以及1種特殊的涉及新產品的製造方法專利訴訟。
1、專利權人起訴的,應當提交證明其專利真實有效的文件,包括專利證書、權利要求書、說明書和最新的專利年費繳納憑證。若是關於實用新型專利侵權訴訟的,還應當提交國家知識產權局出具的實用新型專利檢索報告。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以權力要求書為准,說明書及附圖的內容僅用來解釋權利要求書的內容,但不能引入權利要求。
2、專利權人的合法繼承人起訴的,除了提交上述第1項的材料外,還需提交相關繼承關系的證明。
3、獨占許可的被許可人起訴的,除了提交上述第1項的材料外,還需提交獨占許可使用合同。
4、排他許可的被許可人起訴的,除了提交上述第1項的材料外,還需要提交排他許可使用合同以及專利權人放棄訴訟的證明材料。
5、普通許可的被許可人起訴的,除了提交上述第1項的材料外,還需要提交普通許可使用合同以及專利權人明確授權被許可人提起訴訟的證明材料。
6、涉及新產品的製造方法專利訴訟的,雖然專利法規定了被告「提供其產品製造方法不同於專利方法的證明」,但並不意味著原告沒有舉證責任。原告的舉證責任是(1)證明原告有一項產品製造方法的有效發明專利;(2)該方法專利使用的結果是產生一項新產品;(3)被告製造了與其新產品相同的產品。
⑹ 請問專利侵權中原告的舉證責任,原告如何收集證據
答:主張他人侵犯自己的專利權主要需要提供三方面的證據:
享有的專利權合法有效、被告實施了侵權行為,侵權行為導致了損害後果的發生。
一、原告享有的專利權合法有效的證據
根據原告(即起訴人)身份的不同,可以分為:專利權人起訴、專利權人的合法繼承人起訴、獨占許可的被許可人起訴、排他許可的被許可人起訴、普通許可的被許可人起訴5種類型以及1種特殊的涉及新產品的製造方法專利訴訟。
1、專利權人起訴的,應當提交證明其專利真實有效的文件,包括專利證書、權利要求書、說明書和最新的專利年費繳納憑證。若是關於實用新型專利侵權訴訟的,還應當提交國家知識產權局出具的實用新型專利檢索報告。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以權力要求書為准,說明書及附圖的內容僅用來解釋權利要求書的內容,但不能引入權利要求。
2、專利權人的合法繼承人起訴的,除了提交上述第1項的材料外,還需提交相關繼承關系的證明。
3、獨占許可的被許可人起訴的,除了提交上述第1項的材料外,還需提交獨占許可使用合同。
4、排他許可的被許可人起訴的,除了提交上述第1項的材料外,還需要提交排他許可使用合同以及專利權人放棄訴訟的證明材料。
5、普通許可的被許可人起訴的,除了提交上述第1項的材料外,還需要提交普通許可使用合同以及專利權人明確授權被許可人提起訴訟的證明材料。
6、涉及新產品的製造方法專利訴訟的,雖然專利法規定了被告「提供其產品製造方法不同於專利方法的證明」,但並不意味著原告沒有舉證責任。原告的舉證責任是(1)證明原告有一項產品製造方法的有效發明專利;(2)該方法專利使用的結果是產生一項新產品;(3)被告製造了與其新產品相同的產品。
二、被告實施了侵犯專利權的行為
原告應當盡可能的提供下列證據,證明被告已經實施或即將實施侵犯專利權的行為:
1、侵權人生產的被控侵權的產品,這是最直接的證據;
2、因客觀原因確實無法收集到被控侵權的產品,則可以先提供諸如侵權人在報刊上刊登的銷售其產品的廣告、宣傳單、與他人簽訂的買賣合同等間接證據;
3、被控侵權產品的銷售者和使用者明知該產品是侵權產品而進行銷售或使用;
4、被控侵權產品與權利人的專利權利要求書進行比對,說明其技術特徵如何落入了權利人專利的保護范圍,即證明侵權成立。
三、侵權行為導致了損害後果的發生
《專利法》(2008)第65條規定,侵犯專利權的賠償數額按照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實際損失確定;實際損失難以確定的,可以按照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確定。權利人的損失或者侵權人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的,參照該專利許可使用費的倍數合理確定。賠償數額還應當包括權利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
權利人的損失、侵權人獲得的利益和專利許可使用費均難以確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專利權的類型、侵權行為的性質和情節等因素,確定給予一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的賠償。
綜上,可以總結為四個方面:
1、權利人的實際損失
權利人因侵權所受到的損失=專利權人的專利產品減少的銷售總量×每件專利產品的合理利潤所得之積。
權利人銷售量減少的總數難以確定的,市場上的侵權產品總數×每件專利產品的合理利潤所得之積。
2、侵權人的違法所得
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利益=市場上的侵權產品總數×每件侵權產品的合理利潤所得之積。
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利益一般按照侵權人的營業利潤計算,對於完全以侵權為業的侵權人,可以按照銷售利潤計算。
3、法定賠償
權利人的損失或者侵權人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的,有專利許可使用費可以參照的,法院可以根據專利權的類型、侵權人的侵權性質和情節、專利許可使用費的數額、該專利許可的性質、范圍、時間等因素,參照該專利許可使用費的1至3倍合理確定賠償數額;沒有專利許可使用費可以參照或者專利許可使用費明顯不合理的,法院根據專利權的類型、侵權行為的性質和情節等因素,一般在5000元以上30萬元以下確定賠償數額,最高不超過50萬元人民幣。2008年10月1日實施的新《專利法》將法定賠償數額確定為1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
4、合理開支
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一般包括:
律師費:實踐中並不是全額賠償律師費的,一般情況下按照判決確定的賠償數額與訴訟請求數額的比列確定支付的律師費。如果判決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但判令停止侵權、賠禮道歉等民事責任的,一般賠償不高於律師的1/3;
公證費及其他調查取證費:這些只有在判定侵權基本成立,公證證明被作為證據使用時才能得到支持,一般都能夠全額支持;
交通住宿費;
訴訟材料印製費;
權利人為制止侵權或訴訟支付的其他合理費用。
⑺ 發明專利侵權的舉證責任怎樣
發明專利侵權主要可以通過以下幾方面進行舉證:
一、原告享有的專利專權合法有效的證據屬
根據原告(即起訴人)身份的不同,可以分為:專利權人起訴、專利權人的合法繼承人起訴、獨占許可的被許可人起訴、排他許可的被許可人起訴、普通許可的被許可人起訴5種類型以及1種特殊的涉及新產品的製造方法專利訴訟。
二、被告實施了侵犯專利權的行為
原告應當盡可能的提供證據,證明被告已經實施或即將實施侵犯專利權的行為
三、侵權行為導致了損害後果的發生
《專利法》(2008)第65條規定,侵犯專利權的賠償數額按照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實際損失確定;實際損失難以確定的,可以按照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確定。權利人的損失或者侵權人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的,參照該專利許可使用費的倍數合理確定。賠償數額還應當包括權利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